真·史上最内卷赛道,半年投出3500亿,7位老大被传“蹲守拿货”

我错了,半年前我写过一篇《史上最内卷的赛道》,现如今看来,动力电池的赛道上,只有更内卷,没有最内卷。


所谓更内卷是指,募资和融资额度越来越高,不断地屡创新高,比如2018年2月成立的蜂巢能源B轮融资就拿到了102亿,中航锂电也在9月对外透露出其拿到了120亿的融资,想要挤进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不用说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宁德时代,8月,宁德时代发布了582亿元的定增方案,要知道,当下,宁德时代市值已超1.5万亿;就连比亚迪都在10月出现了一波30%的涨幅,市值已超9000亿,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了。


再来看高调宣布造车的小米,在7月和8月,先被爆出涉足动力电池制造领域,投资蜂巢能源;后又紧接着投资了动力电池材料企业赣锋锂业。


这一切都指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电池的迫切渴望,以及“电池荒”的既定事实,但所谓危机就是危中有机,在愈演愈烈的军备赛之下,都暗含着哪些投资机会?

军备赛愈演愈烈

此前,业界有两个段子流传很广,一个段子是讲,小鹏汽车的CEO何小鹏,为了从宁德时代顺利拿到电池,在宁德时代蹲守了1个星期;


另外一个段子则是前者的升级版,业界传言每天至少有7位以上的主机厂“老大”选择在宁德时代蹲守,“登门催货”,就是为了解决自身困境。


何小鹏倒是否认了传言,但毫无疑问的是,今年动力电池供应不足的事实确实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为此,宁德时代在近期再次上调出货量指引,预计明年电池出货量可能达到350GWh。这已是宁德时代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预期,较二季度足足提升了100GWh。


对此,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也曾在接受采访时候表示,各家企业情况不同,但目前动力电池的产能缺口在30%到50%,并且预测一直到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都将比较紧张。


而为了应对此种情况,各家电池企业资本动作近期一直不断。


首先是宁德时代,其近期再次抛出定增计划,拟募资582亿元,远高于2018年的首发上市募资53.52亿元,以及2020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96.18亿元。这也是将是A股史上最大的民企定增融资。


在宁德时代回复深交所审核问询函中,其还表示,2020年以来公司拟新增投资的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就达约1100亿元,目前公司财务无法完全满足未来发展的资金需求。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在去年的200亿募资中,仅仅高瓴创投一家就以161元的价格认购了106亿元,当下,宁德时代股价为649元,一年时间,四倍是稳赚到了。


当然,在宁德时代定增的背后,其他电池企业也没闲着。且不说LG已经开启估值达100万亿韩元(约合5733亿元)的上市历程,丰田也已经宣布将在电池领域进行135亿美元的投资,并赴美国投资建厂。


视线回到国内,9月,中航锂电宣布获得了新一份120亿元的融资,并且大概率将在2022年一季度申请A股IPO;在其之前,蜂巢能源也对外宣称,完成了B轮102.8亿元的融资,且是该公司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而在此轮融资期,蜂巢能源的估值为260亿元。


而两者的投资机构中,都包括了国资背景的“国家队”,以及市面上一线机构,乃至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客户。


对此,杨红新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资本给我们的最大帮助就是那些触动灵魂的拷问,比如宁德时代已经这么强大了,到底怎么和他竞争?在和资本的碰撞中,才逐步有了新思路,即“资本思维”。


这其中一层含义就是引进外部融资,毕竟本来也没想到要做这么大规模的融资。蜂巢能源本身的融资就很能说明问题,2020年4月,国投招商10亿元战略投资;今年2月,国投招商继续领投35亿元融资;到了当下,直接变成了102亿。


究其原因,当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幅增长,渗透率快速提升,且“芯片荒”的副作用明显,车企更愿意生产新能源汽车,这也有数据为证,9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渗透率已经达到21.1%;1-9月渗透率为12.6%,较去年1-9月的5.8%提升一倍有余。


而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和投入,则进一步拉动了动力电池产量和需求的高涨。也有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全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较2020年翻番基本已定。


为此,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中航锂电、LG等等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动力电池产能的布局,这甚至都传导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厂商端。


据电池工业网获悉,此前蔚来就有意规划成立电池资产管理公司,以推动车电业务分离,并在此基础上推出BaaS(电池即服务)产品,宁德时代已经明确表达了投资意向,今年蔚来与合肥市政府共同规划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开始了建设。


毕竟,用国信证券的数据来说,新能源汽车的“三电”模块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累计成本占比约60%,大幅超越传统整车。


这可谓是谁痛谁知道,谁急谁扩张。

带来了哪些投资机会?

当然,杨红新关于“资本思维”的另外一层含义,则是指要借助资本力量投资产业链,以扩大自身在产业中的话语权。


为此,蜂巢能源除了短期内要想办法与供应商绑定,预付款项,达成战略合作等外,中长期的解决方案就是参股、控股部分供应商。


于是,4月,蜂巢能源就直接宣布成立蜂巢资本,并与国投招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期斥资20亿元成立成长型和创新型两支基金,从上游材料到中游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生产,全线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据蜂巢资本方面介绍,其总部在上海,已经和申万宏源、杉杉创晖等投资机构共同完成首期8亿元基金的募集。而在动力电池上游领域,蜂巢资本在包括正极、负极、铜箔、隔膜、电解液等细分领域均已开展项目战略投资以及产能落地等合作。


无独有偶,9月,中航锂电也新增了一笔对外投资,新增投资企业为凯博(海南)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比例30%。天眼查就显示,公司经营范围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等。


这也不难看出,为了解决中国动力电池众所周知的电池产能、电池原材料、电池技术等问题,就连占尽优势的企业,都在不断地想尽各种办法,推进自身在产品、技术与渠道方面的发展。


毕竟,全球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千兆瓦时(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千兆瓦时(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天眼查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有540余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磷酸铁锂”全部状态的相关企业。其中,150余家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内,占比29%。而从注册资本来看,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71.2%。


蛋糕在前,为了抢夺市场,多管齐下,总是好事。


《起点锂电大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相关投资项目超过57笔,规划总投资超3500亿元。其中,不仅有动力电池企业,也有动力电池原材料及相关生产设备企业。


这其中,宁德时代对产业链的投资可谓是典型中的典型。据悉,其直接在2020年到2021年6月一年半的时间内,直接对外投出了近百亿的投资总额。


这其中,一方面有提出每股3.85加元的“更优报价”,从赣锋锂业手中争抢到加拿大锂矿公司Millennial100%股权,并为此替其向赣锋锂业偿还1000万美元的合作终止费。


一方面则是在今年投资或参与设立了8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围绕其上下游产业链对外投资超过40余起,涵盖了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芯片、储能等方向。尤其在动力电池方面,其投资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天眼查数据就显示,单单今年,宁德时代就已经投资了志存锂业、北汽蓝谷,寒武纪、嬴彻科技、瀚薪科技、云快充等企业。


当然,宁德时代自身的动作,也给与了更多赛道想象的空间。


在华为宣布签约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之后,宁德时代也宣布,其已经同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电签署战略协议,规划建设100和200MW的锂电池储能,同时针对风光火储,风光水储等综合智慧能源方面进行深化合作。


近期,储能设备提供商中储国能就宣布完成1.8亿元Pre-A轮融资,由招银国际领投,上一轮领投方、老股东中科创星追投,联想之星、普华资本、华控基金、南京麒麟等机构跟投。


与此同时,移动储能ODMOEM提供商华美兴泰也已经完成新一轮战略投资,由卓源资本、高云投资、直接资本三家家联合投资。毫无疑问,关于储能细分赛道,仍将会继续爆出其他的大案子。


除此之外,比如专注于高密度燃料电池电堆研发与制造的氢晨新能源也已经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IDG资本、临港智兆、北京京能、自贸股权基金;奥动新能源也宣布完成B轮15亿元的融资,且已与北汽、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等二十多家主流车企合作开发20余款换电车型。


当然,动力电池产业链复杂且庞大,包括了锂矿、电芯、材料等各领域,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将整个产业链揽入怀中,而只能选择不断地在上下游进行拓展和整合。


只是,这些电池企业的动作,至于投资机构来说,或许也是一条非常明确的投资路线图。(来源:猎云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11-03
真·史上最内卷赛道,半年投出3500亿,7位老大被传“蹲守拿货”
谁痛谁知道,谁急谁扩张。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