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组织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以9月17日为限,要求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截至目前,解除屏蔽网址链接进展如何?小编实测发展,绝大部分平台之间已经实现不同程度的“拆墙”,外链屏蔽多数已经解除,但需要繁复操作的情况依旧存在。
支付层面的打通则相对进展缓慢。近日,微信、支付宝接连宣布与银联云闪付深化互联互通,阿里旗下淘特、闲鱼、盒马等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等待微信审核。截至目前,阿里核心电商板块暂未接入微信支付,腾讯系的京东、美团等也未开通支付宝支付。
互联网平台谨慎“拆墙”
在这场互联网平台的“拆墙”行动中,用户数量最多、使用时长最长、依赖性最强的微信和QQ最受关注。腾讯曾在回应工信部互联互通、开放外链的要求时明确表示,“坚决拥护,在安全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实施。”9月17日开始,腾讯如约在微信有步骤地解封外链。
当日晚间,微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的声明”,声明表示,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用户升级最新版本微信后,可以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
小编实测发现,目前在微信手机端一对一聊天模式下,外部链接几乎都能打开,但首先会跳出安全提示和免责信息,“该网页可能不是由微信提供,微信无法确保内容的安全性,如果要继续访问,请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
以淘宝为例,如果继续访问链接,则会跳转至商品详情页,用户可以在微信中操作购买,比此前要复制淘口令再打开淘宝方便很多。不过,初次在微信里打开淘宝链接,并不能直接完成付款动作,需要重新登陆。抖音分享至微信的链接,还需要通过复制口令。
相比之下,京东、美团、拼多多这些腾讯生态内的应用分享至微信的链接,则没有安全提示,也可以直接跳转至APP下单。
微信之外,QQ在一对一聊天模式下,外部链接基本上都不需要经过提示外部链接风险可以直接打开;抖音私信在一对一聊天模式下,外部链接都能打开,且能唤起后台相关应用程序。
支付层面的互通相对缓慢
相比外链屏蔽解除,用户更关心的是微信、支付宝在支付层面何时打通。在微信、支付宝接连宣布与银联云闪付深化互联互通后,不少用户认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互通可能不远了。
云闪付是由中国银联携手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开发建设、共同维护运营的移动支付APP,于2017年12月11日正式发布。
9月30日,微信发布声明,微信支付正与云闪付在支付、服务两个层面推进更深入的互联互通,正式实现线下条码的互认互扫,云闪付APP也全面支持Q币、QQ音乐和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
10月2日,支付宝也发文称,正与中国银联展开合作,在安全有序的原则下,推动线上、线下的多场景支付互联互通。包括扫码互认、淘宝商家支持消费者通过云闪付付款等。
现在通过银联云闪付已经可以扫描个人微信的“二维码收款”完成付款,付款成功后,微信会收到一条收款通知。支付宝部分用户也可实现该功能。
与银联云闪付打通后,微信支付、支付宝是不是也要实现互联互通了?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应用已经接入微信支付。淘特、闲鱼、盒马等应用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在等待微信审核。对此,阿里方面回应,阿里旗下应用陆续接入微信支付的消息属实。
但就目前来看,在核心电商板块,双方暂未实现互通。阿里旗下淘宝、天猫、淘特等应用暂未接入微信支付,现在仅支持支付宝支付(绑定支付宝的银行卡也可支付)、找朋友帮忙付(当面扫码,但也是支付宝的二维码)。
腾讯生态内,美团、京东、大众点评、美团外卖等应用也均未接入支付宝,拼多多已经接入支付宝,但默认微信支付优先,用户要使用支付宝付款,需要点击更换支付方式。
与开放外链相比,腾讯在支付层面的开放显得更为谨慎。一来微信和支付宝都拥有庞大的用户,互通后的数据处理是一项很大的工程;二来,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经形成自己的流量闭环,要打开并不容易。
互联网平台的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可以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最终实现便民利民。尤其在监管部门的介入下,互联互通的节奏将加快。但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开放是一方面,开放之后如何有效管理更为重要。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