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佛山深口袋,有点“VC牛逼症”

想必各位也注意到了,这一波消费游戏里,除了四面开花的大基金,总有几个常常出现、似熟非熟的新面孔。他们或是深耕许久,或是刚刚成立,或是跨界发力,基因不同,但统统指向一个结果——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投资力量。

《底片》推出番外篇《底片nova》,小盘一下最值得关注的投资新势力。

今天聊聊碧桂园创投,“跨界发力”的那种。

不受待见的“深口袋”

提起碧桂园创投,同行大致两种反应:

反应一,他家这两年好猛;反应二,不喜欢。

也不知为什么,对于这家进场不久的深口袋,VC同行总带着点“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四分漫不经心”,对他们吐槽不少,比如什么都投,抢项目凶,到处挖人,抬高估值,承认的优点几乎只剩一个“有钱”。

这种不良反应在“血统更高贵”的同行尤其明显,有的甚至表示抗拒与其在一个项目“同框”。

但是,同行不喜欢,不代表企业不喜欢。有次和一家碧桂园创投的被投企业聊天,创始人不吝赞美,还留下一句:按其步速,没准有机会成为下一个高瓴。

当然了,这话一听就是商业互吹,经不起深究,但各位先别急着反驳,它至少表达了企业方的立场和态度——不仅乐于接纳融资,还认同且看好。

所以你说碧桂园创投招不招市场待见?看一眼portfolio就有数了——估值高的、抢得凶的,碧桂园创投都“上得去车”。列几个名字吧:消费赛道的文和友、遇见小面,科技赛道大热的比亚迪半导体、壁仞科技、蓝箭航天。

问题来了,一家入场不久的深口袋,为什么口碑割裂,争议这么大?

地产做投资,一向不被视作投资的“正规军”,这里既有市场的固有偏见,也有过往事实的验证。据统计,TOP30房企已有超半数企业参与创投。但现实的是,多年以来参与者虽众,但真成气候的“少”,权且说“少”吧。

可偏偏他们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手握着VCPE羡慕不来的资金优势和产业资源。根据官方口径,碧桂园创投自2019年1月成立至今,已投超过60个项目,投资金额高达数百亿,基本都来自自有资金。

照这个步速,不出一两年就投出去个VC2.0了。

但争议漩涡的中心,恐怕在于碧桂园创投的打法——激进的姿态,大气的估值。

拿其主要布局的科技和消费来看,这两年科技项目的昂贵有目共睹,碧桂园创投的高频出场已经说明问题,至于消费赛道,放宽估值拿个领投、做轮独家也不止一两个了。

在这一语境之下,同行的心理变得不难揣测。试想,这个已经内卷得要命的生态,忽又多出个深口袋,没工夫跟大家交朋友,就迈着大步直冲最热门的赛道,拿下众人抢得最凶的案子。

“不待见”的底色,恐怕是一种焦虑。这种情绪,与当年一些大基金忽然横扫早期市场的同行反应,在本质上别无二致。甚至再延伸出去说,讲个先来后到论资排辈,每个行业不都如是?

但情绪不能解决问题,知己知彼才是上策。我梳理了碧桂园创投的portfolio,得出一个结论:有一些存在,你可以不喜欢,但你无法忽视,更不能轻视。

而就碧桂园创投的姿态,在市场上有点“VC牛逼症”的意思,钱我有,人才我也抢,项目我投到了,你看不看得惯不重要,有了成绩早晚你得接纳我。

高举高打的“异数”

投资行业是个结果定论的地界,定义机构,先看项目。

碧桂园创投有不少项目让人眼前一亮,先说消费。

最难投的,投进去了,比如文和友。今年8月,文和友官宣高达20亿元的融资,阵营也是顶配,红杉、IDG、华平投资、碧桂园创投、淡马锡。

碧桂园创投是最新的玩家,也是唯一的产业资本。

这个项目的火爆程度空前。主动上门找到文和友的投资机构有上百家,这意味着几乎所有机构玩家都加入争抢,焦灼程度不难想象。我得到的消息是,IDG和红杉接触项目较早,碧桂园创投相对晚。进场的早晚有时是决定性的,碧桂园创投虽没有先发,但最终成功跻身进场。

明星项目也能独家拿下,比如连锁餐饮品牌遇见小面。今年餐饮投资十分火热,碧桂园创投3月领投遇见小面千万元融资,7月再次领投过亿元融资,步速密集。

这个案子有两点值得玩味。一是新一轮估值30亿元,比3个月前翻了三倍;二是遇见小面曾在融资披露,本无融资计划,但应投资方(碧桂园创投)执着协商,加之双方价值观合拍,因此加开一轮战略性融资。

还有案子也是相似。9月,碧桂园创投杀入热度已久的微醺赛道,独家投资低度酒头部项目之一MissBerry贝瑞甜心。巧合的是,MissBerry也于5月刚刚完成CPE源峰领投的过亿轮A+融资,当时还创下一年三轮的融资纪录。

弹药充足的消费企业,资本方还能拿出什么筹码说服企业出让股权?最直接的恐怕还是“钱”。

还有一些头部项目,碧桂园创投也拿下了领投,比如一年融资10亿的白酒赛道“黑马”,高端白酒品牌宝酝名酒。今年6月,宝酝名酒官宣了高达6亿元的A+轮融资,领投方正是碧桂园创投,投资方还包括经纬、源一、日初、清流等等。

资本历来对白酒青眼有加,一年融资10亿、单轮6亿也能说明问题——宝酝在一级市场很受欢迎,而碧桂园创投强势的领投姿态,也折射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丰厚的可调动资本。

一位消费投资人的评价精准:今年碧桂园创投在消费太猛了,简直是个“异数”。

科技赛道也是相似景象,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热门项目抢滩成绩不错,比如比亚迪半导体,去年进行了两轮密集的战略融资,国家队、产业资本和少量VCPE成功进场,碧桂园虽创投并非协同度最高的产业资本,但也赫然在列,持股比例约为0.19%,与广东本土的老牌王者深创投、科技基金松禾资本等量。

再如对标英伟达的GPU企业壁仞科技。该公司不到一年半时间融资近50亿元,高瓴、IDG、启明、高榕、华登等大机构扎堆。

2021年3月B轮,碧桂园创投拿下联合领投,这一轮资方数量足足20+。上一轮Pre-B领投方是高瓴创投。一位LP透露,壁仞科技也是高瓴硬科技基金路演的重点项目之一。

进场也获得了不小浮盈。据36氪报道,B轮之后,壁仞的投后估值达到10亿美元,而下一轮的投前估值已经翻倍至20亿美元。

还有个案子也很特别,倍受资本追捧的民营火箭公司蓝箭航天。2020年商业航天融资爆发,蓝箭航天完成12亿C+轮,红杉、经纬、光速等多家大资本进场。但碧桂园创投早在2019年已经独家包揽C轮5亿融资。

不再赘述“独家5亿”代表的魄力和壕气,单说踩在“资本爆发前夜”这个节奏,客观来说也是财务投资的一次不错的出手。

还有8月底刚刚披露的BIM云平台服务商云健信数千万元A+轮融资,碧桂园创投也与高瓴创投联合领投了。

除了与主流基金的同框,碧桂园创投在标的选择也有个特点,不少被投来自大基金portfolio,比如高瓴创投,红杉,五源,经纬,达晨,深创投等等。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跟着主流基金做抱团投资,是标准的“进场式”打法。

看看这两年切入早期投资的顶级VC们的思路吧,最近和一家早期基金合伙人交流,他认为大基金投早期主要是两条线:一条线,是投资高P、强人,第二条线,也是主流基金合投,直白一点就是“团购”。

就是说,碧桂园创投作为大型CVC,当下进入VC市场所采取的核心投资策略,和顶级VC切入早期投资的策略别无二致:最热的赛道,头部的案子,价格是核心策略,上桌是第一优先。

所以你就懂了,同行之所以评价不高,也有这方面原因,碧桂园创投的打法非常务实,“务实”的意思一方面是踏实,另一方面就是“不那么高级”。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在这一务实的框架之下,碧桂园创投实现了一个特别明确的结果——大范围投得了,最头部投得进,有些案子出乎意料的好,甚至拿到话语权。

格局打开的看,碧桂园创投的玩法,或许不是能力、技术层面最高级别的策略,却是最恰当务实的想法,也是当今市场“最现代化”的打法——因为最好的基金也是这么投的。

就怕CVC“有文化”

碧桂园创投的成绩我们现在不做定义,但若用动态眼光来看,过程还不错。

具体地说,不错在哪儿?

大家看得到爆发的结果,但在我看来,这种执行上的爆发,是需要付出很高的时间成本做策略的,你得把一切都捋顺了,才能实现“高效”这个结果。

“一切”都包括什么?至少治理结构、团队激励、招聘各方面都得跟上。

CVC的组织和策略的标准化、系统化、持续化始终是难题。企业有钱,但决策靠老板,策略和水平也易随换届发生变化。碧桂园创投则在组织、策略和团队都呈现一些明显的思考特点。

首先是组织结构。

碧桂园舍弃了中国CVC两种常见的形式:一种是在集团战略部之下,再设CVC;二是独立设置子公司。这样一来避免激励机制的薄弱,二是避免业务松散、难以协同。

碧桂园创投定位是“集团内部一级部门”。这样的形式是否更加先进?我没有内部视角佐证,先不做定论,但显而易见的是,碧桂园创投从一开始试图规避前述两个选项的弊端,至少很明确不要什么。

目前碧桂园创投的投资资金主要为自有资金,听闻之前曾有募资计划但后来取消,或许也是对于投资主动性的掂量。

意思是,背后没有LP,投资的执行过程包袱才小。

再来,赛道、策略和打法具有一定系统性。管理合伙人代永波曾在采访表示,碧桂园创投起初认真观察了市场价机构比如红杉、高瓴,学习投资策略和标的选择,之后还学习过腾讯投资。最终的思路相对完整,主要围绕四大主题:科技、消费、大健康、地产主业上下游。投资阶段主要“抓两头”—— 中后期项目标准是风险可控、收益可观,早期则抓最头部的初创企业,portfolio中A、B轮项目居多。

通过上文分析不难看出,大VC的投法,碧桂园创投已经学得有模有样了。别小看这一点,不是所有机构都能学得来,不光是有弹药问题,很多VC在组织结构无法支持这一点。

最后,组建团队舍得投入。猎头透露,碧桂园创投自去年下半年持续招人,从小朋友到VP/D都有,甚至非核心的IR、FA也在招聘范畴,薪资和title也给得爽快。一位FA的朋友前段时间还在冲我吐槽,碧桂园创投对他们公司的挖角还在进行中。

要知道,大VC做了几年没出成绩的人处于什么状态?多数是手握项目,囿于话语权、内部竞争、基金额度等问题没法完成投资的,这类人跳槽碧桂园创投之后,一年就能出手好几个项目,更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创投的deal team有投成奖:不用等carry,投到就有钱拿。

看明白了吧?大量管理机制指向的都是一点——投到项目。

这个画风似曾相识,也算碧桂园的看家本事之一。除了堪称壕气的员工业绩奖励,碧桂园很舍得为人才投入,尤其2013年起每年以数百名的量级招聘博士,给高薪、高职务。房企招聘大量博士生,这波操作一度引起不小争议,但也沉淀了一批人才。如今的集团副总裁程光煜,也是2007年加入碧桂园的清华大学博士生。

说回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代永波曾用这样一端话形容当下状态:“一方面要让外界知道碧桂园创投是认真在做投资,另一方面则要让集团认可我们的投资能力,从而给予更多支持”。

显然,碧桂园创投正处在一个既要对外向同行,也要对内向集团证明自己的阶段。

但客观来看,碧桂园创投在打法上对现代化大基金有明确借鉴,治理结构又用了长板做成了很多事,已经成为一股不能忽视的新势力。对于市场而言,不止意味又多了个深口袋,更是一种警示,甚至一张黄牌——投资人们要放下偏见,正视自带buff的产业资本,他们的数量正在变多,力量正在变强。

VC别的都不怕,就怕CVC“有文化”。(来源:猎云网)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10-12
这家佛山深口袋,有点“VC牛逼症”
估值高的、抢得凶的,碧桂园创投都“上得去车”。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