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制度采用国际通用的养老三支柱模式,第一支柱是指法律强制的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指企业个人共同缴费的职业养老金计划;第三支柱是基于个人意愿和完全积累制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养老金融作为利用金融手段增加养老保障供给的有效形式,也是我国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建议:有序扩大第三支柱投资的产品范围,将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都纳入第三支柱投资范围。允许银行、基金、保险等各类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行业特点,为第三支柱提供合适的养老金融产品。
事实上,保险、基金、银行已分别以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养老理财的方式投入个人养老金产品, 不断试水为第三支柱丰富养老金融产品。
养老保险:多元解决长寿风险和投资风险
2018年5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开始启动,标志着我国开始运用税收优惠手段探索建立第三支柱。但因流程繁琐、试点额度低、金融机构和代理人销售动力不足等原因,试点效果尚不明显:截至2019年底,参保人数只有4.7万人,保费收入2.45亿元;而截至2020年末,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9家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3亿元,参保人数4.9万人。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随着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加速走进政策视野。
今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宣布自6月1日起,由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作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目前,首批试点单位专属养老保险已陆续上市并开出首单。
从2018年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到2021年专属商业养老险试水,保险业一直活跃在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建设一线。对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9月15日,中保协发布《商业补充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研究报告》指出:长寿风险和投资风险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商业保险业可以通过引入死亡率改善因子、对接寿险产品对冲风险等举措,探索长寿风险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情景模拟等风险管理工具、布局长期产业等方式探索投资风险解决方案。
养老基金:养老FOF业绩表现亮眼
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后,首批养老目标基金于2018年8月正式获批。
依据《指引》要求,养老目标基金应当采用基金中基金(即FOF)形式或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形式运作。作为公募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创新产品,无论是2019年、2020年的权益牛市或是2021年的震荡市,养老FOF的业绩表现都可圈可点。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9月16日,市场中131只养老FOF(份额合并计算)规模合计已超800亿元,且绝大部分养老FOF获得了正向收益。其中截至9月3日,今年以前成立的105只养老目标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3.72%,跑赢上证指数、沪深300等主流指数。
业内人士表示,经过3年多的运作,投资者对于公募养老FOF的认可程度和需求正快速提升,基金公司加紧补齐养老FOF产品线,除了迎合投资者需求,还期待分享未来养老第三支柱政策带来的红利。
养老理财:第三支柱又一有益补充
今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自2021年9月15日起,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对此,专家表示,2018年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称之为基金版个人养老金产品和保险版个人养老金产品;即将实施的《通知》,则带来了银行版个人养老金产品,它们都是第三支柱的有益补充。
银行不仅投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并以养老理财的方式推进,另外在9月获批筹建的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17 家发起单位中占据 10 席,合计持股近七成,使得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带有鲜明的“银行系”特征。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基金版、保险版和银行版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之外,未来还可能有券商版的个人养老金产品、信托版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来丰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种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