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去年以来受冬季采暖/夏季制冷需求提升,海外受制疫情下出口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新增的电力需求,能源消耗稳步提升。火电在我国能源中占比70%,而其高碳排放使其无法满足去年联合国大会承诺的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促使我国从火力发电为主转向新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水电/风电增量潜力已经不足,核电由于其安全隐患需要谨慎对待,而太阳能是相对资源充足/发展潜力较大的新能源。
(2)太阳能发电依赖光伏,光伏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好。一方面太阳能发电曾经成本较高,而随着电池转换率的提升与光伏产业的规模爆发,光伏发电成本已大大降低,是我国能源短缺前景的重要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光伏发电稳定性较低,白天能源转化效率高,我国东部与西部太阳能资源不均衡,易对电网形成冲击,需要我国运用世界先进的电网技术水平,规划高压/智能电网达成西电东输,建设配套储能设备。此外,东南沿海地区分布式电站发电系统也将是我国未来光伏发电规划的重点之一。
(3)中国发展光伏拥有天然优势,其不依赖自然资源,而需要极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契合中国发达的制造业产能。我国从2000年的低端制造/海外技术,到15年左右补贴之下国产化降低成本,到近年来新技术爆发/碳排放趋严全社会对光伏需求提升,使我们迎来了光伏平价周期。光伏电池技术变换4-5年为周期,掌握新技术的企业将会成为行业龙头,光伏成本也随之不断下降。下游需求的提升将会使中国在受到海外制裁的情况下不依赖出口,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前景潜力无限。
正文:
徐成城:第一,我们是否对光伏来长期看好,对于光伏的长期发展前景,觉得可以从我国能源结构的现状开始展开讨论,大家知道其实从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我们国内也积极地组建,在高速的复苏之中,相对于全球的发达经济体来说,我们的复苏进步非常快,得益于我们的体制优势,以及对疫情严格的防疫措施。
大家也会注意到,从去年到现在,我们的整个能源消耗其实在稳步提升,这一点是由于气候的原因,比如说今年冬天受到影响,是一个冷冬,夏天以往常的温度更高一些,更何况到今年年底的时候温度还会继续提升,在于采暖,以及夏天的制冷,需要电力比较多。另一方面,现在整个的经济是以出口为指导,所谓三驾马车,基建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现在由于出口制造业比较繁荣,海外由于产能还没有完全能够复苏,所以比较依赖中国大陆的强大生产能力,这一块使得我国相当于承接了全球一部分的产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能逐步转移到了国内。大家生产制造一方面需要原料,另一方面需要人工,还有能源,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快速提升的。
我们看一下今年以来,各个出口制造比较发达的一些省份,他们的电耗创了历史纪录。介于此,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实际上今年的能耗比往常更高一些,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现在正在逐步发展新能源,新能源包括交通出行的能源化。比如说现在的出行,很多采用的是新能源汽车,更具体一点是以锂电为动力的汽车,这些汽车由于采用了是动力电池,所以它们需要充电,充电事实上本身也是一个能耗,能源消耗非常大的过程。因此,随着新能源交通出行的占比可以看到,在过去认为用电的低谷期,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是在稳步提升的。
总体而言,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管是因为经济发展也好,因为我们出口也好,因为我们的耗电量提升也好,对于能源需求都是不断提升的过程。但是在能源提升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像过去一样非常无节制的使用能源吗?大家知道我国能源结构占比,七成是火电,就是说烧煤。烧煤其实没什么问题,因为火力发电是人类目前所能采用能源中最方便也是发展最悠久的能源,肯定不是一个清洁能源。我们知道所谓的清洁能源,不能有任何的碳排放和污染物产生,但是因为火电使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还兼具了城市的采暖等等一些用途,可以说火电非常灵活和方便,适合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作为一个主要能源供应。
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承诺,去年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诺我们要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所以基于我们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诉求,对于火力发电,没有办法再进行大规模的产能提升。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要逐步降低火力发电在我国能源中的占比,这个问题就来了,由于我国第一缺乏能源,第二,我国的能源结构又是以火电为主,我们拿什么来替代火电?
这里就会涉及到一个资源禀赋的问题,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者说是一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消耗能源,但是能源结果是不平均的,从全球的角度来说,是一个资源禀赋,有能源比较富足,也有能源很缺乏的情况,比如说中东地区,天然气、石油比较丰富,像俄罗斯、美国也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储备,还有一些国家,像日本也是在大力发展核电,当然核电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里面。
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人口是世界第一大国,我们的各种能源来看,并不是那么富足,无论是石油、天然气,对于我国人均来说,占比都非常低。另一方面,我国煤炭资源确实比较丰富,煤炭储备是全球第一,因此在过去二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能源结构形成以煤炭为主的结构,觉得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因为毕竟我们资源最为丰富的就是煤,烧煤就能非常灵活地去获得能源,而且建设一个火电站,对于当地的近来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还能够在冬季起到取暖作用。随着火电技术的进步,对于火电技术的成效也是越来越高,但是无论如何火力发电最终还是要排放二氧化碳,因此我们要去替代它。
替代它的方案有几种,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水电来替代,但这里面会有一个问题,水电并不是,水利资源也不是一个分配非常平均的一种能源,我国虽然有很多的大江大河,事实上大家看到过去20年、30年间不断兴建各种各样的水电站,到现在为止,国内还有多少的水利资源可以用来兴建水利站,答案非常少,基本上自然的构造比较适合建水电站的区域都已经被我们建设了各种各样的水电站,对于水电来讲,事实上我们的增量空间有限。
另外一个风电,风电也很好理解,地球上无论何时何地都在刮着风,这个风某种程度上由于地球大气层受到太阳的热量导致的,因此可以说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能源。风力发电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一些有高度优势、地广人稀的国家,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补充一些其他能源,可以替代一些其他的传统能源。但是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风场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大家知道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用来建风力发电机组。
首先第一,要确保当地自然资源、风力资源、人口密度,以及会不会影响航空,以及对于自然界鸟类的迁徙会不会有影响。这么一算就会发现,我们在这些能源消耗比较密集的东南部沿海区域,风力发电站所谓的比较有限的。事实上现在风力发电很多技术都已经建设到了沿海,距离岸边几公里甚至十公里以外的区域,为什么?因为在沿海地区,或者说靠近城市的区域,已经没有多少地方可以用作风力发电。因此风力发电成为一个可以部分替代火力发电,但是增量空间也是比较有限的一种能源、发电方式。之后还有核电,核电主要问题还在于安全,虽然说现在有比较先进的核电站,但事关其他国家有些不太好的案例,所以对于核电的发展相对比较谨慎。
之后我们看到有一个选项冒出来,那就是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事实上在很多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计算机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这个是比较原始的太阳能,或者技术比较落后的太阳能发电方式。事实上太阳能作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能源,在地球上或者地表,绝大部分的能源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能源都是来自于太阳能,比如说火电,火电烧的是煤炭,煤炭就是古代的树木,树木靠太阳能成长。说石油,石油是古代生物的遗骸,最终在千万年的地质变化中产生了,这些生物靠吃什么?靠吃植物,植物能源从哪来?为什么长大?靠太阳能。风也是一样的,风和水都是由于地表大气层受到太阳能的热效应之后产生的空气运动或者说是水分蒸发之后,形成了江河湖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追根溯源就会看到,对于人类来说,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就是太阳能,太阳能对于全球来说,它也是分布非常平均的,毕竟每个地区纬度上有所不同的情况下,在绝大部分地区太阳能的分布非常平均,更何况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很多地方,比如说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的地方,可能别的没有,太阳能资源绝对非常丰厚。很多地方我们常说西部地区一些比较偏远的省份,如果把一段时间的太阳能全部收集起来,可以供给全国人民的电力消耗,可以供应好几天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整个能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事实上也是不断地想要获取更好、更清洁、更优质的能源,因此太阳能就成为现在去替代火力发电非常重要的能源结构。太阳能发电有几种发电的形式,对于我们来说,主要就是依赖光伏,也是太阳能电池板来进行发电。
事实上对于光伏发电来说,其实从很早之前,我们就在不断地去利用光伏、太阳能去发电,但是过去我们看到,太阳能发电没有广泛应用,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成本比较高,另外一方面是发电的效率比较低,这两点事实上会使得太阳能发电没有那么形成大规模应用,最多计算器上用一个太阳能电池板。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是我们对于太阳能电池不断的改进,使得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在不断提升,从过去的10%不到,提升到现在接近27%、28%,甚至接近30%的水平,在实验室的环境中,有部分像比较先进的HJT的电池,转换效率非常高,同样还有TOPCon这样的技术路线。另外一点,随着光伏的发展,很多的厂商或者说很多产能得到了释放,大家知道很多工业生产产能规模是决定成本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产能不断提升,也降低了整个行业整个产品,也就是光伏电池板的成本。
这个成本的下降,事实上就导致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如果以光伏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光伏发电甚至更有优势,在成本上来说一度电比火电发电还要便宜那么一点点,这样大家就会发现,那么我们去推广整个光伏发电,不是非常有前途?答案确实是没错的,推广光伏发电对于我国来说,能源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决方案,但是想要通过光伏来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的问题,你还需要其他的一些配套措施,因为光伏发电不能是一个非常稳定的能源,我们知道在电力上面,有所谓的峰谷,还有对于电网来说,还有一个对电网的冲击,以及发电频率各种各样的问题。火力发电可以持续不断,只往要火电技术里面,把动力煤扔进去,活力发电就可以稳定地输出能源,显然发电箱没有那么稳定。
第一,我们知道光伏靠太阳能,白天有太阳,所以说光伏就属于白天发电效率很高,晚上几乎不能发电的状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光伏发电对于电网的冲击,事实上在发电的过程中发现,整个电网来说,由于光伏发电,在白天效率非常高,对于能源来说转换效率达到了最大,同时,对于电网的冲击也是最大的,对于很多电网来说,如果说并网上传的电量超过了电网的承载能力,甚至电网上传的电力会被白白的消耗掉,需要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对于电网的冲击问题,这一些可以说是光伏发电先天性的不足。
另外一点,光伏资源其实也不是那么均匀,我前面提到整个光伏对于全国还是平均的,但其实我们看到在光伏发电侧,我国的西部相对而言资源是比较富足的,但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我们的光伏发电资源没有那么多,主要原因在于东南部人口密度比较大,居民要生活,也要有地方,比如说生活的场地,这些地方没有办法光伏发电,谁也不想自己的操场或者道路都被光伏发电板覆盖,城市可能就没有办法去运作了。在农村地区,把所有的耕地都用光伏发电覆盖起来,所有的山头用光伏发电板给遮住,植物和农田就要被荒废掉了。
站在这种角度来说,事实上用电场景和需求侧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样面临着一个发电和其他能源一样,在西北地区发电,通过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形式,传输到东南使用比较广泛,或者需求比较大的区域,这样就需要电力基础设施来做一个配套,这个对于光伏发电来说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说需要去借助电网基础设施来去解决西电东输的问题。
当然我们知道,对于我国来说,毕竟是电力大国,很多电网技术水平都是全球领先的,所以说基本上这一点对于管理阶层或者说高端的布局规划来说,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实际上过程中,我们除了在西北部地区建造集中光伏发电站之外,我们在眼前来说,还是要在东南沿海地区做分布式的电站,关于分布式的电站,也稍微提一下,之前发改委、能源局对乡村乡镇地区分布式发电的方案,还有一个配套的解决操作和指引政策,使得我们在未来很多的地方都会采用分布式的发电系统,这个稍后再说。
我们先介绍一下整个光伏产业链的结构,其实这个产业链不太复杂,主要分为主产业链和副产业链,主产业链从硅料开始,硅料做成多晶硅或单晶硅原料,拉棒再做成硅片,硅片可以通过贴片的形式,做成电池,电池就分为各种各样的电池,比如说单晶硅电池,也有多晶硅电池,对于光伏行业比较了解的投资人肯定知道,此前主要是以多晶硅为主,现在的以单晶硅为主,单晶硅替代多晶硅的速度非常快。中间主要的区别,我们一眼就看得出来,过去的电池板是蓝色的,这是多晶硅,现在的电池板是深蓝色的,偏黑色,就是单晶硅,再把这些电池片组装成一个组建,组装的时候包括像玻璃、胶膜、电池等等合在一起,最后组装成一个光伏的电池片组建,然后通过支架包装给组装成一个电池片的组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副产业链,副产业链就是前面提到的,EVA胶和逆变器,其实不是主要做电池片,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能够把电池片固定在这里,然后让它发电,由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时候上传到电网上,通过逆变器。对于主产业链和副产业链来说,很多投资者肯定会想到一些事,我们在今年早期的时候不断地路演,很多行业报告都提到缺硅,缺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对于光伏行业来说,硅料是一切的源头,大家知道硅就是沙子,这也就是说非常看好的原因,事实上把沙子通过工业制造,把它做成一个发电装置,能够无限制地去通过太阳能发电,这个很有意思。
其实我们稍微岔开一点话题,为什么看好中国的光伏行业发展,因为对于中国来说,有先天的优势。我前面提到的一些资源禀赋的问题,像中东国家、美国、俄罗斯,有天然气、油,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中国有什么,中国是制造业产能非常发达。光伏发电不依赖于任何的资源,比如说天然气、原油,因为这一块对于光伏发电没有任何意义,只需要沙子,需要的是产能,需要极大的工业化、工业能力,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去大量制造光伏电池或者说电池组件,这个是中国大陆最具优势的地方。换句话说,我们用劳动生产的方式把能源制造出来,这是一种制造能源的模式,和其他能源最大的不同点,光伏、风电都是通过制造业、产能去制造行业,可以说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只有我们还有产能,我们就可以无穷地去制造太阳能电池板,制造风电发电机作为发电。
因此,确实是能够解决我国能源结构目前面临困难的重要形式,稍微岔开点话题,从更长的时间点和一个产业规划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适合国内大力发展的能源产业。回到之前说的对于行业的解读,对于行业来说,由于此前硅料产能上比较缺乏,产能为什么缺乏?其实说到底很简单,光伏产业链看着不长,但是其实每一个环节,比如说硅料端、硅片端,或者是电池片组件,或者说组建端、玻璃端、胶膜、逆变器端,对于光伏这个组建系统来说会形成水桶的一块板,而这个水桶最短的那块板决定了行业的产能到底有多大,最短的板在哪?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即使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逐渐解决的事情,就是硅料的产能逐渐得到了缓解,因为硅料的生产是在所有的行业中,它的扩产周期最长,其他的比如像玻璃也好,或者说是组件也好,或者支架也好,或者说电池片也好,它们的产能扩产周期没有那么长,最多也就是一年半,平均也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相关的产能就能上去,只有硅料开始投资到产能释放需要打开两年左右的时间,这就造成了下游扩张太快,上游跟不上,所以硅料面临这么一个问题。
综上,对于一个市场化的环境来说,下游由于产能太高,就会去找上游高价去买这个硅料,因为毕竟你要满足产能提升的需求,因此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看今年上半年,上游硅料厂的利润非常高,这个主要也是受益于硅料价格的不断提升。但是这个过程会逐步得到缓解,为什么?我们看整个硅料产能释放,基本上到了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的时候,新增的硅料厂足够得到了释放。给大家透露一个数据,从硅料的结构来说,这两年由于硅料的例如比较丰厚,除了上游现存的硅料厂在不断扩产之外,也吸引了很多外部的这些机构和资金来扩充产能,因为硅料的生产壁垒并没有那么高,在我国这些产线上的设备以及技术是现成的。因此在这样一个情况下看,统计了一下整个数据,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扩张到了一些产能,已经预计在两年内投放产能,已经达到了几百吉瓦的程度,已经可以满足未来四到五年光伏行业发展的需求。
其实从明年的角度来看,瓶颈不在上游硅料端,未来价格肯定会下跌的,随着硅料价格的下跌,事实上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就是行业本来只有上游赚钱,现在下游也开始赚钱了,因此在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整个光伏行业的中期趋势非常看好,随着上游的利润中枢逐渐向中游转移,可以说整个产业大部分可以赚钱,因为整个光伏行业在我国的结构来看,整个企业是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可能硅料没有涉及,但是从硅棒到电池片,到光伏组件,中间的这一段很多企业都是一体化的,对于这些来说,只要硅料价格一降,利润就会得到很好的释放,这是我们看好光伏行业利润的变迁,能够利好整个行业的逻辑。
说到光伏行业的时候,我们去看整个光伏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是上游,因为和其他的能源不太一样,整个光伏行业没有所谓的受制于一些资源,比如说是铁、铝或者是其他什么,虽然铜、铁、铝随着价格的上涨,成本肯定有所提升,但是下游需求还是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而且对于我国而言,光伏的采购者集中,基本上是大的一些能源企业,对于我国来说有很多能源企业和电力企业,都是一个大的采购方,或者说是一个下游的需求方,对于他们来说,由于国家的一些政策上的强烈推动,需求其实是不用担心的问题,我们肯定会不断地做光伏电站这件事。
现在的问题在于什么,首先第一就是对于整个光伏行业来说,整个行业的发展到底是面临哪一个阶段的过程,光伏行业此前的发展,投资者还有印象,我们其实已经经历了很多轮光伏行业的不断变迁,在最初的时候,是有补贴驱动,这个补贴不是由我国来驱动。事实上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中国的光伏行业还是非常发达的,还有点印象,那个时候很多光伏行业很多省份的首富都是在做光伏的,那时候的光伏跟现在有什么区别?区别很大。
第一,那个时候光伏基本上是两头在外的行业,两头在外就是说技术在海外,订单也在海外,中国做加工制造,加工制造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把海外的电池片、玻璃拿出来,用海外进口的胶膜黏起来,再把它发到海外去,中国通过一些低成本、低端的制造业来赚钱中间的组装费。这一块有一个好处,就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的壁垒,只要雇几个农民工,在最夸张的时候,很多农民在自家的厨房,或者是厕所都能贴电池片,这个都没什么技术含量而言。
但是问题在于,第一,很依赖海外的企业,在海外经济很好的时候,比如说欧洲在2006年、2007年的时候非常高,没有什么问题,在国内产能扩张很快。到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问题来了,海外对中国由于自身补贴下降,对中国光伏也发起了调查,基本上一下就把国内的光伏行业就打掉了,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什么需求,这些企业生产了大量电池片,是卖不到国内的,这是早期的状况。
在之后,2010年到2015年,国内的需求有初步的爆发,这其中也包括着多晶硅的设备技术得到了突破,很多的设备国产化使得对于国内而言,我们不再去依赖海外的技术,很多设备和技术都能通过国产化的方式去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个时候有一点产业升级的意思了。但是这个时候还是非常依赖补贴,只不过这个时候由海外逐步变成了国内的问题,因为国家也意识到光伏是未来非常重要的行业,国内也在大量去做光伏行业的补贴。所以说在2015年之前,我们的光伏行业一方面在不断地累计,另外一方面,也通过了补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但是到了2016年之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补贴由于缺口太大,市场补贴也出现了一个退坡的情况,这样对于一个比较依赖补贴的行业来说,行业的发展不会太好,尤其是“5·31”的新政,在这个新政之后,光伏的补贴可以说是一个大幅下降,对于很多企业,尤其是没有什么技术,如果没有什么技术,就是做一个加工制造的话,而且只吃补贴,这个行业肯定将来的发展跟你无缘。因此,在这样一个状况之下,因为有技术、产能、成本、优势的企业,逐渐从2018年走了出来,所以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一方面新技术的爆发,这些新技术的爆发基本上来源于国内,大家可能对于这个行业不了解,可以去看一下,基本上现在比较先进的硅片以及电池的组件制造方面,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企业掌握了很多核心科技和专利技术。
另外一方面,由于碳排放的趋严,不是由补贴的形式,而是由碳排放和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式,使得全社会对于光伏的需求提升,另外一方面,光伏的规模、产能、效益使得成本下降,我们迎来了一个很重要的时机,就是所谓的光伏平价周期。怎么去理解平价周期?怎么去理解?
就是说我们的光伏的成本逐渐在降低的过程中,在向火电靠近,有个概念,当我们真的是在综合性的成本上,当低于了火电的时候,或者说是一些主要能源的时候,它的发展就会非常快,因为对于火电来说已经没有再提升效率了,这很难了。但是对于光伏来说,它依然还有提升的空间,这个空间一方面是转换效率的空间,另外一方面来自成本下降的空间。从这一点而言,可以说光伏已经基本上扫清未来的发展道路,这有点像新能源汽车或者动力电池行业。
动力电池行业也经历过这么一轮去补贴化之后,技术不断提升,最终优胜劣汰过程之中,才有像宁德、比亚迪动力电池的巨头,继续在国内获得风生水起,光伏其实也是一样。也就是说,事实上我们回顾过去光伏行业,每一轮的技术变迁都使得整个光伏行业出现很大的洗牌,比如说从多晶硅向单晶硅的转变,现在主流的技术是P pack电池,将来我们马上要面临的就是TOPCon技术和HJT技术对于pack技术的取代,将来谁能胜出,这种东西就是一个最终站在技术正确那一方的企业,最终会收获全部的蛋糕,光伏行业在过去几年,基本上每隔四到五年会出现一轮洗牌,到现在为止,这个逻辑依然是存在的,因为它的技术变化太快了。
我们看到从多晶硅到单晶硅的转换,其实速度非常快,老的技术根本没有办法在市场中存在太久,很快在一两年之内被新技术取代,因为新技术成本低,规模效益好,这就是光伏行业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在不断地去降本,不断地增效,同时我的产能不断扩大。因此对于整个光伏行业来说,我们事实上也是对于未来非常乐观,因为这是一个由技术和政策共同来驱动的行业。当我们的整个光伏系统不断下降,低于很多传统能源的时候,未来不可限量的过程,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的,即使未来补贴下降,我们知道现在很多有所谓的补贴项目,有平价项目和竞价项目,现在大家都没有所谓概念在理念,因为其实整个系统成本放在那,你能够出的价格越低,政府就会采购你的光伏生产电力。
对于光伏来说,未来就是一个不断去降本增效的过程,当成本低的时候,你有得赚,别人就没得赚,这样一个比较良性的竞争环境,会使得整个行业的技术快速地进行发展。因此看到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平价的时代,所以我们看到一个状况,整个光伏的价格在不断地下降。现在光伏能够做得最低的价格,应该是今年4月份,在中东的一个项目,已经达到了1美分每一电的成本,这个价格其实是非常低的,因为是低于火电相当大一个程度,但是对于光伏来说,我们不是单纯去看发电,因为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取代火电是一个大的趋势,主要还是看整个光伏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面,还要包括储能,包括一些配套设施在里面,对于储能来说,这一点也是制约光伏发展的一点。
稍微说一下储能,对于光伏来说,光伏也好,风电也好,这些新能源由于发电的不稳定,以及特殊化的状况,使得需要很多的储能,按照我们国内的规定,发电端和储能端能够达到10:1.5的程度,如果是商业化的,可能要达到10:2的程度。也就是说可能建10个吉瓦的光伏发电站,可能要配套1.5吉瓦的储能设备,多一点要到2吉瓦的储能设备,而这些储能设备现在而言,可能还是要靠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产能就比较关键,因为储能主要依赖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的电池现在由于在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的领域用途比较广泛,事实上再叠加看到上游六氟磷锂也好,氢氧化锂也好,碳酸锂也好,价格在不断上涨,事实上最快的成本也在不断地提升,这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光伏需要和其他的新能源做一个协同发展。当然,今天讲的主要不是储能。
从光伏的角度来说,不是单纯的电池片下降,我是要整个系统,包括像电池片、面板、支架也好,包括逆变器,以及储能性整体的成本下降,才能使未来的发展打开更大的一个空间,当然,现在空间已经打开了,现在门已经开了一半,未来随着整个系统价格的不断下降,可以说光伏的路口越走越宽。很重要的一个,成本下来之后,能够去走出一个补贴周期。事实上现在对于光伏而言,补贴已经不是很重要,更重要是看未来的产能规划问题。
另外,对于节能减排方面,会不断去推动需求的提升,光伏行业对于企业要强调绿色发展,这个绿色包括了碳排放方面的绿色,因为碳排放能够去影响,不管是影响我国还是影响全球,大家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什么今年冬天特别冷,夏天很热,而且很有可能明年的冬天也会很冷,主要的原因在于地球的气候已经在发生变化,二氧化碳已经累积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现在去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事实上也仅仅只是把蓄水池里面的水龙头稍微拧小一点,我们还远远达不到去关掉水龙头,开始排水的阶段。所以说目前整个地球来说,未来的极端气候条件会变得越来越恶劣,因此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碳排放,减少碳排放。当然,这个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在减排这方面,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目标一致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商业性的机会,比如说现在所谓的碳权的交易制度,就是说你的企业有一个节能减排的认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碳权,这样会成为一笔资产。
像欧洲,很快就要进行碳税,就是说在一些产品的生产服务过程中,要做到一些节能减排的一些需求,否则我就要对你征一个很重的税,这对于我国来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商机,因为我国新能源对于我国来说,这个发展跟在了发达国家的后面,但对于很多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实也不是那么有利。稍微去聊一下,很多发展中国家未来到还没有比较发达状态的时候,不得不去夺节能减排的工作,这对于我们经历过一个粗放式发展的国家来说,其实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利的,我们经历过这个过程,我们通过高能耗、高污染,我们获得了一个收入提升的机会,但是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很多欠发达国家来说,它们可能没有这个机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不断跟上全球节能减排的步伐。
因此,整个光伏行业也是迎来了所谓的新能源发展时机,因为很多都要做新能源化,全球碳排放40%来源于能源,比如说是燃烧,能源行业、电解铝、钢铁,最终都是一个能源结构的转型才能改变碳排放结构,还有30%来源于交通出行,交通出行很简单,通过新能源化,看到各种新能源汽车也好,或者未来的氢燃料汽车也好,其实做得事情就是在交通工具运输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有建筑物的排放,事实上有几个方式,一个是建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各种各样的装配式建筑方案,可以减少碳排放,也可以在水泥、钢铁行业进行一个碳吸收,CCUS技术,就是碳的吸收,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
稍微提一下建筑光伏一体化,PV技术,可能在建筑物表面,通过光伏一体化的设施,比如说光伏的幕墙、光伏的屋顶,能够在建筑物建造的时候,使得它有这么一个自己发电或者说把外面光伏的太阳能源转移到室内的作用,这样会使得建筑物在运营维护,就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维护碳排放。因为我们现在建筑物内部的取暖也好,或者是制冷也好,基本上就是靠耗电,电也就是说在几公里之外,或者几十公里之外火电站发出来的,如果在未来来说,照明、取暖和采暖、制冷,都会依赖于整个大楼表面的光伏设备,也是BIPV技术,事实上会使得大楼在运营过程中它的碳排放非常大的降低,这个也是未来大的发展方向,在分布式的新能源中再提一下。
我们对于需求上的提升,能够很好地去解决未来发展的市场空间的问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事实上光伏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好处,因为前面提到,中国有很大的优势,产能优势,所有的制造业放到中国来,一定能做成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规模又是最大的。那么由于中国目前来说,我们有几个优势,光伏的装机持续8年居于全球首位,前面有提到中国从2010年到2015年开始,我们通过补贴这个行业,使得我们整个光伏行业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而且这个补贴是直接应用在国内,不依赖于出口这么一个过程。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跟2006年、2007年最大的不一样,我们现在所有的技术和设备基本上都能实现国产化,比如说改良新的制造电池片工艺,最终把它研发出来了,这个海外是没有的。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美国政府也好,对于中国的光伏行业还能搞一搞制裁,问题很简单,因为它们没有,美国又要发展光伏,又要发展新能源,但又发现如果发展光伏、新能源,我绕不开是中国,因为中国产能最大,技术又先进,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它岂不是把利润白白让给中国。
当然,这只是讲一个笑话,事实上的结论,由于全产业链、国产化和规模化效应,使各个环节都在成本和效果,性价比上居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也好,想要发展光伏行业,绕不开的就是中国,而且这个发展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在搞光伏行业,我们看到这几年增速最快的,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以及亚洲的印度、中东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因为大家都意识到了,光伏将成为未来一个能源重要的形势,这种东西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更多的企业还是着眼于国内,因为国内的需求是比较稳定的,因此对于海外来说,包括电池片也好,还是逆变器出口的产品,基本上上游还是集中在国内,这个也是国内发展比较大的优势。
另外来说一下整个发展的状况,我们对比一下国内和国外,发现国内光伏是以集中式电站为主,科普一下集中式和分布式,集中式顾名思义,在一个区域中有很多太阳能电池板,修很大的区域,把这个集中起来,把这个转化为能源,把它储存起来,或者是输送到电网里面去,再把电力运输到需要用电的城市,或者人口密集的一些区域。另外,所谓的分布式,光伏的发电以一块的形式,或者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建筑物的形式,把它分布到各个人口密集的区域和城市地区,一方面可以就地消纳,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去解决当地用电。
几十亿、上百亿的金额,肯定去拿来建集中式电站,集中式电站维护、保养,通常而言是一个比较集中,方便去做一个维护、管理和运营。分布式就没有,因为分布式有几种方法,我前面提到了BIPV,我们现在说是一个好的,但是国内还是以BAPV为主,把太阳能电池板,不是说一开始就把它作为建筑材料装到建筑物里面,而是在建筑物表面去做一个支架,把太阳能电池板贴在外面,这一块有一个好处,能够在各个建筑物都能用,渗透率快速提升,但是缺点在于对原始的建筑物有损害,本来建筑物建得好好的,你表面还贴一层太阳能电池板,本来建筑物建得好好的,表面还贴一层太阳能电池板,这个很容易对建筑物产生一定损害。
另外一方面,它的成本是比较高的。相比较于用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的设备去做建筑材料,大概每平米相当于要额外支付150块钱。当然,对于各个地方政府来说是比较好的,因为我们知道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国家能源局下发了一个对于城市乡镇地区分布式光伏试点的方案,也有所规定。比如说在未来几年,一些很重点的地区,像党政机关这么一些区域,建筑物上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比例达到70%以上,对于一些像学校、医院这些公共设施要达到50%以上,对于工厂达到30%,农村地区达到20%以上,这种硬性的规定只能通过BAPV,在现存的光伏建筑物上去假装电池板来解决。
对于未来来说,很显然,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更加好一点,有几个优势。第一,成本相对而言BAPV更低,第二,使用的年限更长,一般能够和建筑物一样,能达到50到60年,也就是说在50年到60年范围之内,建筑材料都可以不断地去发电。还有一点,把很多的系统继承到了内部,实际上对于维护和管理而言,相对来讲比较方便。缺点也是有的,和BAPV相比,BIPV由于是把光伏电池板融入了建筑材料,因此对于材料的制造来说会有所提升。同时,还有维护、保养上的难度,因为要修电池板,不好意思,你得把墙拆下来,这样也是额外增加了一个维护保养的困难程度。
当然,这些问题我觉得和使用年限相比问题不大,因为用BIPV一体化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去延长建筑物的发电效率和时间,因此是未来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式。但是我们目前而言,整个光伏发展还是聚焦早期,刚好在爆发的早期阶段,现在主要还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因为现在很多的光伏发电技术上也好,和整体规模效应没有达到最大化的程度,很多的时候还是要依赖政府的补贴和政策的指引。就算从BIPV的角度来说,现在尽管说房地产开发商想要去做一个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筑,问题就是在设计上面,建筑物可能需要更多的考虑光照,以及如何吸收太阳光,这对于我们目前的设计师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现在的设计师主要考虑功能,第二就是建筑的美观,根本没有考虑到建筑物还要去吸收太阳能的状况。
再就是运营,对于开发商也好,运营商也好,还是最终的房屋租客和居住者来说,其实意义是不一致的,光伏装好之后,一体化之后,我的这个维护保养和使用中产生的费用谁来承担,这些东西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方式。在这一点而言,我觉得还需要更多、更详细的政策指引去做这方面的事情,因此尽管看到光伏建筑一体化很大的成长前景,但是现在在技术上和规模化的早期阶段,将来更多看到的是光伏的集中式电站更加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以国有企业集中采购的形式,去大量建电站,能够很快地去提升光伏在我国能源结构当中的占比。
因此,光伏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有利于能源的使用者,包括老百姓,也有利于我们国家碳排放、控碳的节奏,也有利于国内的产业发展,还有利于全球气候控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它是一个非常政治正确,而且也不太容易在宏观环境下受到打压的行业,因为我们现在知道,碳中和概念非常广泛,各个行业都在往碳中和上靠,对于最纯正的碳中和概念行业,光伏行业来说,显然应该是一个非常集中受益的行业,未来这个行业应该会更多受到老百姓和投资者的认可,受到产业的认可,也会更多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某种程度上补贴退得不会那么快,这样的话,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有呵护的概念,也是未来确定性非常高的行业。
但是投资者怎么去投这个行业,因为光伏行业在行业内部,它的扩产周期以及需求周期并不一致,尽管整个行业整体来看环境很好,但是对于每一个时间点或者每个季度去看企业盈利,并不是所有企业雨露均沾,都能受益的。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要么就是非常钻研,去研究光伏这个行业,看一下这个阶段哪一个企业,哪一个细分的领域更加受益,要么通过指数投资的方式,比如说光伏50ETF(159864),整个行业全配,从主产业链到副产业链,甚至包括一系列的动力电池厂商,因为储能也是很重要的,我全部都有,对于整个行业的全面成长机会得到一个很好的把握,这个也是光伏行业投资的tips。
互动问答
提问者:在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最看好哪个环节,而且最不易受到上下游波动的影响?
徐成城:如果说整个环节上看,我比较看好在副产业链这块,尤其是在玻璃和逆变器这一块,因为整个的主产业链,大家知道主产业链还是比较依赖于上游的状况和下游的需求,这一块随着周期性的不同,不管是经济周期还是扩产周期也好,都会有所影响。但是在逆变器这块,我们要知道胶膜这一块,胶膜可以理解为一个化工产品,这种产品是很容易进行产能的扩张。玻璃其实壁垒不算太高,尽管光伏玻璃在所谓的产品品质,包括硬度也好,或者说做到越来越薄,成本越来越低,可能会有一定的极限,但是技术来说,很多企业也能够去做到,因为技术极限放到那,企业只要愿意投资钻研技术,或者说愿意购买专利,还是能够去做到。
但是逆变器这一块,我们看到目前整个逆变器行业,有几家比较大的龙头企业,在全球来看,在国内的占比来看,都占有很大的优势,而且这个行业有一定的技术壁垒,“Know how”的因素还是存在的。因此,我个人觉得在光伏的副产业链,反而不太容易受到周期性的影响,因为在逆变器这一块,或者说是一些副产业链,其他行业的需求非常稳定,所以除了国内需求之外,海外的需求非常大,因为海外看到很多地区,尤其是欧洲地区,它们对于分布式的快速发展,事实上有对于逆变器和副产业链的需求。我个人对于副产业链看好,但是并不意味着不看好整个光伏产业链,这个要说清楚。其实我们更好的方式,我们对于整个产业链都进行配置,当然,其中有好有坏,现在逆变器可能占优,但是未来来看,说不定电池片或者上游硅料也会有比较好的表现,所以说这个也是个人的见解。
没有光伏玻璃的持仓,我个人觉得有一点偏见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不是说指数公司不对,光伏50跟踪的指数来说,确实对于玻璃没有太多的配置,而且从未来来看,肯定会纳入指数里面,但是还是一个概念,玻璃并不是单独属于光伏行业的。比如说做逆变器也好,做EVA硅胶或者是光伏电池片也好,你肯定是做光伏,但是玻璃不一定,玻璃有很多用途,做建筑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这些都是玻璃,你如何证明做的玻璃是全部用于光伏玻璃,这种东西没有在企业的报表中很好地体现,因为这对于指数公司,很多时候需要看产品应收占比,来去分配行业。未来这个我们会和指数公司沟通,把玻璃企业纳入进来,但是现在来看,指数公司也有道理,可能这个企业需要证明玻璃都应该是做光伏的,而不是做别的。
当逆变器占比大,有几个原因,因为像几个大的,像阳光、固德威,市值占比就很大,流通市值又很高,流通占比又很大,这样的话,市值占比相对于比较高一些,事实上它们有可能进一步增长了。
我们今天谈的是行业,因为我这里谈个股的话,也不太适合,在今天这个场合。我稍微说一下,作为行业的几个龙头来看,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在细分领域能够保持很高的利润,其实不存在的,说到底,光伏行业也支持一个制造业,其实没有太多的技术上瓶颈,更多是产能以及先发优势上的瓶颈,这些壁垒是可以在未来一段时间被取代的,所以说整个行业面临不断降本增效的过程,前面也有不断去反复提到。整个行业来说,降本增效某种程度上能够保持一定的利润,但是并不意味着利润在未来不会被削弱。但是通过在行业中不断估值中的地位,扩大自己的份额,我觉得这一块使得未来获得的蛋糕越来越多,这个是可以的。所以整个行业就是在不断龙头化的过程,因为只有最龙头的企业,才有最大的产能。当然,拥有最大产能的时候,你才能够去做最好的降本增效,你才能能够把未来的技术路线全部囊括在自己的研发团队手里这一点在各个行业也是通用的,尤其是在光伏这么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技术进步是非常快的。
我们看过去一段时间,农机为什么能够起来,其实很大程度也是得益于站对了一个正确的路线,所以说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个人觉得对于光伏行业来说,不断在行业内部竞争优胜劣汰的过程,在投资的时候,我个人觉得与其去集中配置几个龙头企业,你还不如去整个做一个均匀的配置,有几个好处:
第一,毕竟行业龙头一定是在行业体系内不断产生,所以无论谁赢,指数和这个行业都是受益的。第二,我通过分散化的布局,事实上也就规避了未来的技术路线上的偏差,比如说现在有人说TOPCon、HJT异质结也好,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确实是没有定论的,打个比方,不管是PN pack技术去升级为TOPCon技术,还是说重新拉一条产线,采购设备做HJT技术,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下这个决心做这个事。我们可以说两边,理论上的能量转化效率都是差不多的很高,HJT可能成本上会低一些,但是没有把握现在去做了这个HJT之后,TOPCon技术就不提升了。
在这个角度来上说,我觉得现在去堵哪条路线或者哪家企业,未来一定在五到十年做得非常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个行业过去就是在不断洗牌的过程,我们不能说现在技术稳定一点了,我们就去说未来不可能出现洗牌,现在来看还是会出现洗牌的。所以说最好的方式还是均匀的配置,对于光伏行业来说,已经是一个简单的投资方式,就是我通过指数基金去分散布局,已经很好了,前面有投资者如果没配玻璃,你可以再加一点玻璃的个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已经是一个非常好把握行业成长性贝塔机会的估值方式,已经给到大家面前了,不知道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提问者:这个行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路线最大的突破可能出现在哪个环节?
徐成城: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在电池片方面,说到底,我们所说的各个环节的降本增效,比如说我把硅片做大,有180还是210,这个东西说到底都有物理上的极限,你越做越大,再往上提升,提升到240年,那个系统能承受吗?其实很难的。另外,比如说像支架也好,还是边框也好,使用的原料不管是铝也好,还是铁也好,还是铜片的贴片,还是镀的银,其实能够降的部分不太多了,如果说光伏未来还有一个巨大的技术提升,我觉得肯定也还是在电池片,因为只有电池片,以前从单晶硅到多晶硅,我们从PN pack到TOPCon到HJT,这些技术突破才是一个实打实,能够去不断降本增效,电池片是一个最大的突破可能。
从目前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短期能够快速降低成本的方式肯定是系统,因为现在目前系统上还有很多的潜力可以挖掘,比如说在支架方面,在这些集成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降低成本。另外,在储能方面,像铁锂储能,将来有没有可能用钠离子储能,这是有可能的,或者说在集中式电站里面,有没有用抽水蓄能,也是有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整个系统成本降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其实很多时候也是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的提升。
从核心端而言,我觉得能够极大提升效率的肯定是电池片,但是从目前来看,短期来看,能够快速降本,可能要从系统继承的角度考虑。
提问者:硅料环节有没有可能最先技术突破?
徐成城:目前来看是有的,包括我们所说的颗粒硅技术是有可能的,但是从现在我拿到的券商研究报告来看,得到的消息来看,可能在良品率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为我们从各个厂商调研来看,有的厂商认为颗粒硅技术,可能大规模量产短期不现实,因为他们是从业者,也只能相信他们。所以我个人觉得硅料这一块,有可能出现突破,但是不一定是快速突破,可能是一个渐变式的,未来有几年的时间去不断提升,比如说以颗粒硅为代表,在硅料环节上有一个技术慢慢突破,良品率慢慢提升,产能慢慢提升,成本逐渐下降,我觉得OK,没问题,将来肯定会有一些颗粒硅的企业受益,但是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只要你的技术突破,你证实了自己在颗粒硅技术上面,能够在良品率和成本上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其他厂商肯定会跟进,因为现在状况就是只有有人突破,大家都会跟上,对于行业的竞争还是比较内卷的状态。
相对而言,其实主产业链竞争是很激烈的,副产业链的状况好一点。谢谢这位投资者,问了很多专业的问题,很感谢各位投资者对于国泰基金各个指数产品的关注,也欢迎大家通过(159864)去配置光伏50ETF,去配置整个光伏行业,享受光伏行业快速成长的机会,谢谢各位,再见!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分级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