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突破管理边界问题,就永远无法满足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基金行业要从过去以明星驱动的时代,走向体系建设的时代,要特别注重在理念、流程、团队、平台方面的建设。”8月14日,在新金融联盟主办的“新形势下财富管理的市场格局与开放合作”研讨会上,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欣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许欣用数据说话,分析了近年来基金规模上升的深层次原因,剖析了资产管理机构如何从理念、流程、团队、平台等方面入手突破管理边界,并从竞争与合作两个维度阐释了财富管理格局的变化趋势。
会上,建设银行集团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明合、民生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昌林、招商银行财富平台部副总经理陈微、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也发表了主旨演讲。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证监会、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点评。
研讨会现场
基金客户大幅增长至2亿多
我首先与大家分享我们对过去几年基金行业规模上升的解析。
过去几年,基金行业规模大幅增长。2019年-2020年,牛市氛围带动行业规模大增,到2020年股指出现较大波动,沪深300指数下跌约5%,港股恒生指数下跌约3%,中概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但今年,基金规模仍然出现了较大增长。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即便市场出现调整,规模资金仍然在持续流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20年末,公募基金行业总规模约20万亿,目前约23万亿。这3万亿的规模增量,主要由主动管理型产品的规模增长贡献而来,此外是货币型产品。在主动管理产品中,又以多资产类基金、债券基金增长较多,尤其是主动权益基金。主动权益公募基金的业绩表现比较优异,为投资者创造了主动的超额收益。
我们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到,当前市场分化较为严重:上证指数上涨约1%,中证800下跌约1%,但同期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约9%,相对于指数超额收益很明显。今年以来,有76%的主动权益基金取得了正收益;约6成的基金涨幅超过5%,而且优秀管理人的业绩会更好。同时,90%以上的固收++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半数以上产品获得了4%以上的收益。所以,从表象来看,是业绩增长带来的规模增长。(注1)
从更深层次寻找原因,我们发现规模增长的主因并非客单价的增长,而是因为客户数覆盖率、渗透率在快速增长。过去十多年,整个基金行业户均规模的增长和客户数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在2007年牛市的时候,基金客户数第一次达到近一亿,这是一个亿的非货客户数;从2007到2018年,客户数基本上持平,但是在没有去重的情况下,基金客户数在2019年-2020年快速增长,所有的基金非货客户数简单叠加超过3亿,而去重后大概在2亿以上。可以说,正是客户数大规模的增长,使得整个基金行业规模在户均规模没有很大增长的情况下,依然持续扩张。
为什么整个基民的渗透率会大幅增长呢?我们认为这是低利率环境和刚兑打破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变化。
过去几年,曾经获得居民财富大量配置的类刚兑产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低风险产品的收益率下行,房住不炒的共识逐渐形成。同时,我们看到权益类产品、其底层资产上市公司的估值越来越有吸引力,投资者的结构在不断优化,这些因素都让权益类产品长期投资收益率变得有吸引力,居民长期投资权益产品的性价比不断提升,而产品净值波动率也相对过去有所下降,所以在居民财富配置方面,出现权益投资比例不断上升的现象。
从这张饼图可以看到,在2020年的时候,200万亿居民财富中,股票投资约为20万亿,权益类基金5万亿,私募约4万亿,整体权益比例在15%左右,我们预计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增加。
突破管理边界才能满足客户需求
在目前环境下,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其实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非常大。资产管理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压力,不是规模增长乏力,而是面对大规模的客户需求,如何提升公募基金管理人或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边界。更准确地说,是在保持好管理产品业绩的状态下,管理的规模边界能否上升。
我们看到,在目前中国居民财富当中,非货币公募的配置比例只有3%,而美国居民非货币公募的配置比例约为24%,也就是说中美之间有8倍的差距。
再来看客户覆盖率,中国现在约有2亿的非货基民,占总人口14%,而美国非货基民占总人口30%以上,家庭渗透率占近半。
因此,无论从人均投资金额还是从客户数的扩张来看,公募基金行业都有非常大的空间。(注2)
跟海外机构相比,国内大部分的基金规模都处于几亿到几十亿之间,最大规模的产品能到千亿。但当规模快速扩张后,就会出现业绩不稳定或不持续的情况。然而在海外,很多资产管理机构的产品规模都很大,比如像资本国际的产品,管理规模达到将近2千亿美金。从这个角度思考,如果不突破管理边界问题,就永远无法满足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
基于上述的思考,我们觉得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基金行业要从过去以明星驱动的时代,走向体系建设的时代,要特别注重在理念、流程、团队、平台方面的建设。
可以看到,在过去中国整个基金行业的换手率是很高的,相比于国外,国内产品换手率约是国外同类型产品换手率的10倍数。(注3)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到,国内大量的投资者,甚至包括一些机构投资者,还是在赚博弈的钱。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赚博弈钱这种容量是很小的,真正能容纳和吞吐大资金的,是用基本面的方式来进行投资。这就涉及到一个理念的变化,即基金公司是否建立了基于基本面的深度研究,真正投资于优秀的上市公司,伴随公司的质地上升和盈利增长获取回报,这样才能吞吐更大的资金。
再来说说流程建设方面的问题。过去,公募基金采用的是个性化、差异化的运作方式,这是无法吞吐大资金的。因此必须把整个流程变得非常标准化,要向工业化的方式操作,不仅是投资和研究之间的衔接,所有的流程都要变得非常标准化。
再者,团队和文化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发现,几个优秀的人才简单地结合并不能爆发出很大的生命力,爆发力量的关键是在于优秀人才的长期沉淀和磨合。因为投资是一个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的过程,只有人才在一起,长期沉淀在一起,大家才能把信息传递损耗降低,得到一个无缝衔接。
此外,系统和平台建设也非常重要。系统和平台建设完备才能提升管理效率。
上述各项因素,都是为了高质量地提升管理边界,也就是前面所说到的,目前对基金公司而言“最大的挑战”。
还有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管理边界的问题呢?我们觉得是要把产品细分定位做好。当大家各自专注于不同风格、不同赛道方向的产品,自然能把整个管理边界做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好业绩的同时,也要做好服务。因为我们看到即便有产品的良好业绩并不等于客户的持有体验:过去整个基金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业绩回报是不错的,但是绝大多数客户持有体验并不好,一半以上的客户基本上在盈利和亏损之间徘徊。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为了解决客户持有体验的问题,未来要重视对于数据的使用,做好客户画像和分层,分析客户投资行为,结合线上和线下服务手段,不断做好客户的陪伴,这样才能提升客户体验,这点需要我们跟其它合作方共同努力,来努力达到这一目标。
财富管理格局将有三个变化
接下来,我来谈一谈未来5到10年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到2020年底的时候,整个金融资产规模是200万亿,我们认为,未来仍然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无论是麦肯锡还是BCG的预测口径,我们都看到未来增速可能会在10%左右,五年后整个居民财富大概在320万亿。十年后,这个管理规模会超过500万亿,未来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格局会呈现以下三个变化:(注4)
第一,整个行业的聚集效应和品牌认知进一步加强。无论是作为制造商还是销售商,都明显在向头部聚集。
出现这种聚集效应,一是因为客户选择变得越来越困难,当前市场上提供的产品非常多,公募基金就超过7000只,加上保险证券投资理财,加上私募还有1万多支,客户倾向于选择做容易的事情,所以能记住的品牌非常少。
二是因为市场会变得越来越有效,产品差异度会逐渐减小,在这种情况下,有品牌的供应商就能越来越多地赢得客户信任。(注5)同时,大规模的资金管理和品牌投入需要巨大的资源支撑,只有头部公司才能不断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用巨额投入做好系统的平台建设,并进行品牌建设。
三是头部公司积淀的客户数据,可以赋能整个产品定制能力和服务能力。
第二,一些细分赛道仍然会出现龙头。因为客户需求是多元化的,竞争是差异化的,那么专注于做好一个领域,比如说专注于做好主动管理、或专注于做好渠道线上业务、或者专注于做好投顾业务都能产生效益,也都有机会成为细分赛道的龙头。
第三,无特色小公司艰难求生。对资产管理机构而言,会有大量实力较弱的小公司会处于艰难维持或逐渐被洗牌出局,竞争会比较残酷。
银证保基合作远大于竞争
再来谈谈基金公司和银行、证券、保险的关系。
第一,我们认为合作是远远大于竞争,大家产业链分工是不同的,银行、证券、保险是各自领域资金和客户的汇集者,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而基金公司作为中游产品制造商,二者之间是资金委托和受托关系或者渠道代销关系,分业经营银行保险在各自领域与客户发生衔接。
第二,几方共同构成了财富管理的图谱,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是全景式、多元化的,股票、保险、基金都是客户不可或缺的财富管理的组成部分。
第三,即便银行理财、证券保险都在提供资管产品,但是产品差异化很明显。因为不同机构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即便大家都在提供净值化的资管产品,但是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客户定位、容纳资金规模都不同。长期来看,大家是在不同赛道的竞争,而且,基金公司的产品,刚才我们谈到差异化的细分产品,很有可能构成其它资管机构设计产品底层的持仓,所以大家更是一种合作关系。
最后,关于招行、平安银行等在搭建财富开放平台,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合作共赢的模式。这调动了资产管理人的积极性,大家各自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过去银行是靠着自身为客户提供服务,但是现在创建了开放平台之后,吸引众多资产管理人的加入,我们共同为客户提供服务。
具体来看,银行提供是客户流量,运营的数据,平台的支持,资产管理人发挥自己对金融产品更深度的认知,可以更加直接地服务好客户。而且,我们认为开放平台引入外部的资产管理人之后,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引入投资顾问的角色,淡化了过去产品销售的概念,更多是站在客户立场去考虑问题,更注重客户陪伴和服务,帮助客户提升持有体验,这样就更有机会把整个市场的规模持续良性地做大。
注1:数据来源:银河证券、wind,中欧基金整理,截至2021年8月12日
注2:数据来源:ICI,中欧基金,涵盖非货公募基金,国内非货人数为预估值
注3:数据来源:ICI,中欧基金整理,截至2020年12月
注4:数据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财富管理行业”的收入、利润和市值详细测算》
注5: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年8月12日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