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投资者在投资基金时都遇见过基金分红,有些投资者对分红喜闻乐见,有部分投资者认为这无非是左手倒右手,那究竟什么是基金分红,基金分红又有什么作用呢?
什么是基金分红?
基金分红是指基金将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方式派发给基金投资人,这部分收益是基金单位净值的一部分。基金分红本身不会创造收益,可以理解为把投资人账面上的钱,变现一部分成为口袋里的钱。当基金分红时,会在除权日当天将每份基金份额分红的金额在当天的基金净值中扣除,由于这部分用来分红的收益已经派发了,所以看上去当天的基金净值可能会有所下跌,但实际并不是下跌,而是由分红引起的。
投资的公募基金是否分红,主要看基金合同约定。但是一般来说,当基金收益达到一个标准时基金管理人可以进行分红。
基金管理人进行红利分配时,需要定出某一天,这一天登记在册的持有人可以参加分红,这一天就是权益登记日。除息日就是在预先确定的某日从基金资产中减去所分的红利总金额。在除息日,基金份额净值按照分红比例进行除权。
一般来说,权益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基金份额持有人享受基金当次分红权益。如果权益登记日、除息日是同一天,当天的净值中会份额净值中会扣除红利部分金额。基金分红并不是凭空增加价值。分红前投资者申购基金的份额净值较高,但可以享受分红的权益,而分红后申购则基金份额净值较低。
基金分红需要满足的条件
一般来说,基金分红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基金当期收益先弥补上期亏损后,方可进行当期收益分配;
2.基金收益分配后每份基金份额的净值不能低于面值;
3.如果基金当期出现亏损,则不进行收益分配。
有的基金还在招募说明书中对基金收益的分派事先作了约定,如一年中最少、最多的分派次数,或当可分配收益达到一定标准就进行分红等。
基金公司为何要分红
1.基金经理有调仓减仓需求
基金经理可以通过分红在合规的情况下减仓、降低基金净值。通常股票型基金的合同中都会约定把80%甚至90%以上的资产投资于股票中,所以基金经理很难通过降低仓位来规避后市下跌风险,当基金中一部分股票涨幅比较大,需要卖出一部分以防止仓位超出限制时,就可以通过分红来实现。并且都说规模是影响收益的一大因素,当一只基金规模过大,基金经理实施其投资策略的难度就越大,压力也会越大,这时基金经理可能就会通过分红削减规模从而降低获取收益的难度,也可以更好的让基金经理在其能力圈内选股以及实施自己的投资策略。
2.方便基金公司营销
分红可以让基金净值下降从而看起来便宜,一部分新手基民们可能倾向于选择净值更低的基金,同时分红会让一部分投资者们觉得该基金收益非常好,从这两点上来看,基金分红可以方便基金公司后续营销。
3.可以让投资者们落袋为安
如第1点中所说,基金经理很难通过常规手段降低仓位来避免闪崩风险,所以当基金中的股票上涨到一定程度,并已取得较为可观的收益时,基金经理选择分红可以让投资者们兑现这部分收益,并且规避掉后续风险,是对投资人负责的表现。
基金分红主要形式
目前基金分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现金分红和红利再投资。其中红利再投资是货币基金默认的分红方式,分红的资金直接用于增加持有份额;而现金分红是非货币基金的默认分红方式,其分红的资金将发放至投资者活期账户或者银行账户中。
两种分红方式的区别在于:首先费用不同,选择现金分红后,进行再投资需要支付申购费,而红利再投资一般不收申购费;其次风险不同,现金分红意味着落袋为安,选择红利再投资则需要承担基金亏损的风险。
投资基金应该选择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资?
基金是长期投资工具,当投资者看好后市或对所持产品后续表现有信心时,选择红利再投资的分红方式较好,因为分红的资金可以免申购费转换成基金份额,再投资份额还可以分享市场上涨收益。分红的资金如果选择现金红利,钱到账户就变成活期的利率了,再投资基金就要申购费用。
在市场下跌时,选择现金分红落袋为安则可以规避投资风险,现金红利转购货币基金还可享有货币基金收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