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基金袁维德:以价值为刻刀,雕琢一棵“成长树”

2015年,在极度困惑中,时任中欧基金研究员的袁维德读了一本书,书名是《反脆弱》。

这是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三部曲之一。它可能不如那本《黑天鹅》耀眼,但仍令无数专业投资人折服。在书中,塔勒布认为,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由此衍生的“反脆弱理论”则认为:不确定性同样可以为“我”所用,只要策略得当,找到暴露在不确定性风险下依然能壮大的事物,同样可以从事物的脆弱性中获益。

犹如黑暗中乍起一道闪电,袁维德豁然开朗。忽然间,他理解了前辈基金经理反复提及的“价值”二字之精髓——真正的价值,无惧各种混乱和压力,即便暴露在随机的风险和种种不确定性下,它依然能茁壮成长,在时间的滴灌下,终成参天大树。

是荆棘路,亦是康庄大道;历千锤百炼,方见百折不挠——袁维德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开始眺望“真价值”的远方。

而多年后,已将“价值”铭刻于心的袁维德,在基金经理的岗位上,开始用业绩与基金持有人分享他这番感悟的成效:2018年3月接手的中欧睿泓定期开放基金,几经A股沉浮,近三年涨幅127.02%,同期基准仅为22.44%;而他自2020年5月接手的中欧价值智选回报,近一年收益81.78%!同时管理的中欧成长优选、中欧潜力价值两只基金近一年收益分别是39.03%和32.21%,是同期基准的14.2倍和3.3倍,在管四只基金的超额收益都很显著。

但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

01

起初,袁维德认为,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找到“好公司”。

初入行的研究员,思路大抵都是如此。他们潜心于行业景气度的研究,观测各类细分行业的兴衰,意图找到未来可以迸发的黄金赛道,尔后,以此为基础,他们开始用各种理论、框架及方法来精选个股,一切努力的终点,就是向基金经理推荐能够赚钱的“好公司”。

在找“好公司”方面,袁维德是颇下了一番苦功的。在波谲云诡的A股市场,风险无处不在,想不受蒙蔽地挖掘到真正的“好公司”,脚力、眼力、脑力缺一不可,没有真正的捷径。因此,从表面看,袁维德苦功平淡无奇,极其勤奋的案头研究,不辞辛苦的实地调研,以及殚精竭虑的深度思考。但经年累月之后,却能看到奇效。

“现在,我自己关注和跟踪的上市公司接近500家,都是这么多年一家公司、一家公司地跑出来的。虽然最后纳入到投资池的公司数量不会很多,但我时刻不敢松懈,保持着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的追踪,让自己始终有足够的敏感度。”袁维德说。

袁维德眼里的“好公司”,比较高而且稳定的盈利质量是基础,因为这是较容易获得市场认同的基本面。在袁维德看来,能够拥有较高且稳定的盈利质量,一般意味着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它可能是成本优势,可能是技术优势,也可能是行业地位等,但不管是哪一种优势,它都会让投资变得安全且可以持续。

但从投资的角度而言,高盈利质量只是一个基本因素,“好公司”的成型,还需要更多核心要素的共振,而这其中,便常常潜藏着投资宝藏,譬如说,袁维德所观察到的“交易成本”。袁维德发现,如果企业能够依靠降低客户的交易成本取胜,那它无形中会拥有更高的客户黏性和更强的盈利能力,这种隐形的优势不容易被观察到,但最终却会真实地反映在企业的基本面变化中。

“这是对‘价值’另一个维度的理解,它将价值创造延伸至产业链中更多层面,实现双赢甚至多赢。这样的企业,其价值的评估是要加分的,但事实上,目前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是偏低或合理的,长期持有,就有机会充分分享它未来业绩带来的回报。”袁维德说。

袁维德还敏锐地发现,“再投资能力”强的企业,同样有成为“好公司”的潜质:即公司将利润再投资时,能够以同样高的盈利质量不断扩张,这意味着,公司有着极高的成长性。

“对再投资能力,可以用多重角度来观察。譬如说,在行情景气度高时,企业盈利能力强,现金流充沛时,如果能够成功再投资,那意味着企业的估值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而从近年来市场表现看,这种预期常常会充分反应在股价中。除此之外,假如把高分红视为另一种以投资者为主体的‘再投资’,那我们会发现,当前市场上存在很多具有高安全边际、市场严重低估的个股,提供了空间广阔的投资机会。”袁维德说。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再投资能力”是一个变量,它会随着所处行业的景气度、公司治理、政策调整或技术变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袁维德指出,对于企业“再投资能力”的认知不是固化的,而是要持续跟踪调研,因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自己的判断,既要敏锐捕捉潜在的投资机会,也要谨慎提防暗藏的投资风险。

但“好公司”的出现,是否就意味着“好投资”的来临?袁维德认为,一家企业最终能否被确定为可长期投资的目标,不能简单用财务指标、运营能力、行业景气等这些指标衡量,还要考量它真正的可持续运营能力。通俗一点的表达,就是在顺境时,领跑行业、高质量盈利自然是好公司的必要条件,但在逆境时,依旧能够稳如泰山、因势利导,同样是好公司的必备要求。甚至有时候,后者更能充分体现出“好公司”的真正价值。

“在研究一家公司的时候,我非常注重它的历史,最关注的往往是在困境时、在低谷时,公司会做什么,管理层会如何决策,组织架构如何运营,一定要弄清楚它逆境反转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是一家‘好公司’最优秀的品质,它会告诉我们,这家公司的安全边际在哪里,也会告诉我们,这家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何处。”袁维德说。

02

当定义清晰且精准,框架成熟且实用,“好公司”的挖掘不再成为难题时,袁维德忽然发现,自己的投资世界里,另一重困惑,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

这重困惑,两个字足以概括——估值!

无论是任职研究员,还是担纲基金经理,挖掘“好公司”的终极目标,都需要A股投资的高收益来验证,需要基金产品的好收益来落实。如此一来,“好公司”的价值体现,就不再是单纯的基本面优质,而更多会折射在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上。

于是,袁维德陷入了一个沉思:当市场充分定价的力量日渐成熟时,“好公司”经常成为高估值的代名词,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地堆积,往往会把股价在某个时段甚至相当长一段时间推高至合理估值之上,这个时候,“好公司”的价值如何体现?

“这种关系,很像人际关系的研究。一个人的时候,研究是单纯而且有效的,两个人,关系就明显会复杂起来,如果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那这种关系的复杂程度,就像乱麻一样很难理清,因为里面牵扯的因子会越来越多,最后以至于无法预测和掌控。”袁维德说,“股价波动,本质上反应的是成千上万个人的思维集合体,可能‘好公司’的基本面是确定的,但是投资者思维集合体的过度复杂,却会让‘好公司’的股价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反复震荡。”

袁维德需要理清这团乱麻,因此,他必须对估值的理解及应对,有自己坚定的立场。但在A股市场,形形色色的诱惑层出不穷,奇形怪状的压力反复捶打,还常有宝贵时光的消磨令人发狂,袁维德如何才能让自己坚定?

对“反脆弱”的理解,让袁维德在喧嚣的市场里,推开了另一扇窗。他意识到,真正的价值,反而潜藏在各种表现随机、混乱以及不确定性的脆弱之中,而这,往往是那些狂热且纠结于脆弱的刺激性的投资者们所忽略的。这种忽略,折射在“好公司”估值的忽高忽低上,却给了忠诚于真正价值投资的专业投资人以更广阔的投资空间。

“我对价值的理解包括两部分:‘价’代表着估值,‘值’代表着质量。而估值,在我的投资策略中是至关重要的核心要素。估值不仅是预期回报率的呈现,也包含了为了取得潜在回报所要承受的波动。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种波动意味着,我必须对估值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袁维德说。

袁维德进一步指出,根据历史统计,如果把全市场所有的个股每年按估值高低进行分组,观察其3年之后公司的实际净利润与3年前市场表现得一致性和差异性,就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投资者倾向于对高估值资产的未来相对乐观,对于景气度低的资产相对悲观。这也隐含了一个规律:在某个时点看起来低估值和估值合理的“好公司”,未来的股价表现更可能超越市场规律。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结合对市场规律的观察,我对估值的策略是鲜明的:我们可能会更多地会把每一次下行风险和安全边际放在首位,好公司是我们长期持有收益的来源,但我们更多会去选择用一个比较低的估值,或者是合理的估值持有优质的公司。如果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未来的业绩确实在不断兑现,我们能获得的回报也就会相对比较好。”袁维德说,“不过,我也并非完全排斥静态估值较高的公司,只不过,我要清醒地认知到,选择它们是要承担一定的溢价,因此,必须进行非常严格的筛选。”

而在此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袁维德的低估值策略中的“低”字,其内涵极其丰富。表面上,它展现的,是某个时点的PE等各种估值指标低于合理水平,但穿透后,我们看到的本质,其实是“好公司”在周期性波动中的谷底时刻。换句话说,袁维德低估值策略的对象,必须是能经得起风吹雨打,扛得住千锤百炼的“好公司”,它要具有“反脆弱”的特质,袁维德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它被低谷时买入而已。

03

坚定了“价”的信念,构筑了“值”的框架,你以为,这就是袁维德价值投资的全貌么?非也!

担纲基金经理后的袁维德,在“价值”二字上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在构建投资组合时,他注重的不仅仅是个股的价与值,还揉进了对自己个人价值的理解。

“我觉得,对一个基金产品来说,基金经理的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这会决定,他将在基金运营中呈现出怎样的个人价值。”袁维德说,“我对个人价值的理解是,作为基金经理,不仅要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持有人谋取相对满意的投资回报,还要通过专业技巧控制回撤,让持有人对收益稳定的预期相对明确。对于那些不善于择时的投资者来说,这种预期的稳定,可能更符合他们的投资需求。”

仔细观察袁维德的重仓股,就会发现,他的持仓行业跨度很广,但个股集中度相对较低,且个股的关联度不高,从实际效果来看,即便面对A股此起彼伏的反复波动,袁维德执掌的基金,其持仓风险依然被显著平滑,这是控制回撤的一个有效手段。

袁维德坚信,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方式,可以将业绩波动的来源分散。通俗一点说,就是组合中的个股关联度底,且仓位相对平均,则在市场风格急剧切换时个股不会出现共振,组合中某类个股下跌时,也会有另一类个股上涨,二者对冲后,体现在基金产品业绩上,就是有力地控制住了回撤。

袁维德的资产组合方式,主要是针对他自己划定的三类风格资产进行。第一类,是诸如消费、医药等行业,特点是现金流稳定、增长稳定,远期预期相对明确,其估值的波动主要受利率、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第二类是新兴行业,特点是短期没有现金流,其估值主要依赖于对远期现金流的预期,但这种偏主观的预期较容易受到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而远期现金流估算对利率的敏感度很高;第三类,则以传统行业为主,其特点是静态估值很低,远期现金流难以预测,因此,市场对其估值的变化,主要来自于短期现金流和短期利润的波动。

“绝大部分年份,这三类资产都是互相弥补的。所以,以这三类资产来构筑资产组合,就可以平滑掉很多风险,让基金业绩的回撤控制更加有效。”袁维德说。

但业内的疑问也随之而生:风险和收益相匹配,是投资界的共识,但为什么袁维德过往的资产组合平滑掉风险后,却还能获得如此靓丽的业绩回报呢?

答案,隐藏在本文的第一章中:袁维德对“好公司”的精准挖掘。在每一类资产中,他都会竭尽全力地精选出基本面优质、潜力巨大的个股,而由这些优质个股构建的资产组合,就会在风险平滑的背景下,依然可能贡献足够优异的业绩回报。袁维德甚至为这些优质个股取了一个名词——无名之璞

“当前,A股市场还存在许多无名之璞,它们分布在各行各业,甚至不乏细分行业的龙头。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尽管很多公司依靠自身积累和努力实现了较好的增长,但估值一路下滑,当前的估值水平不过与2018年水平接近。其中,有一些公司已经被市场所发现,但更多的公司,还在一个估值相对比较合理、长期成长质量也比较高的水平上。所以这些会是我们下半年,或者是未来1到2年最主要的一个投资方向。”袁维德说。

而站在当前时点,展望未来两年,袁维德认为,未来将会和前几年有所不同。他表示,2017年到2020年,是高质量资产估值的不断提升,而今年表现良好的是小市值、低估值。经过今年的均衡,不同类型、行业的公司估值可能重新又回到相对比较均衡的水平上。未来两年,更重要的就是自下而上的能力,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格的公司在未来1到2年都会有很好的机会,特别是业绩在高质量盈利基础之上所驱动的。我们现在工作中,最核心的就是希望能把每一类资产当中,最优质的公司能挑选出来。

后记:

人生中,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你历经千辛万苦,破除了一个障碍,以为从此畅行,但却无奈地看到,不远处,新的问题正在向你招手!

袁维德亦是如此。入行十年,在明了如何寻找“好公司”、清楚怎样善用低估值、熟稔组合投资控回撤的过程中,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但新的困惑,再一次在路口与他相迎。

譬如,执掌基金的总规模破百亿后,一丝担忧浮上袁维德的心头:虽然研究覆盖的个股并不少,但以自己的投资策略,这足以支撑规模的进一步扩张么?

袁维德当前的对策,是加大对中小市值个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事实上,业内都清楚,随着估值的不断攀升,以及资金密度的激增,以当前股价而论,即便是部分炙手可热的黄金赛道中,大市值行业龙头股的未来潜在收益空间都在收窄。不仅如此,聚焦于这类大市值龙头的研究不断加深,已令这类个股的基本面几近透明,研究已经很难成为投资决策的助力。

越来越多的目光,正转向性价比日益突出的优质中小市值个股。在这里,许多细分行业的成色,并不逊于黄金赛道,但估值优势却非常明显。在这里,覆盖度较浅的现状,让愿意深入进去的研究者有获得意外惊喜的可能。这也就意味着,当大市值龙头股的估值陷入尴尬时,中小市值个股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业绩比拼的主战场。

袁维德正力图让自己的研究,拓展到更多行业的优质个股。他希望,自己的池子中,符合自己投资价值观的个股数量更丰富,这样一来,即便市场不断风格变换,但他总有机会让组合打出漂亮的“防守反击”。

袁维德也正力图让自己对池子中个股的研究再深一些。他的研究,不仅针对个股自身的基本面,也延伸到对个股创造价值能力的深度理解。他会去思考,跳出企业自身的局限,观察它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共振情况,评估它对上下游企业是否能创造价值。这种深度研究,会为袁维德推开另一扇窗。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价值投资的魅力所在。

注:中欧价值智选回报A成立于2013/5/14,2014年—2020年、2021上半年及成立以来涨跌幅与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3.49%/4.11%,59.15%/3.15%,-5.66%/2.13%,-5.66%/2.75%,-7.87%/2.75%,46.32%/2.75%,60.94%/2.75%,32.50%/1.36%,476.12%/25.40%。历任基金经理:苟开红(2013/5/14-2015/5/29)、袁争光(2015/5/29-2016/9/1)、张跃鹏(2016/9/1-2017/9/26)、吴鹏飞(2016/12/29-2018/7/20)、刘晨(2018/7/12-2020/5/29)、袁维德(2020/5/15至今)。本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金融机构人民币三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税后)。数据来源中欧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6/30。

中欧睿泓定开A成立于2017/11/24,2018-2020年、2021上半年及成立以来涨跌幅与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8.77%/-8.55%、26.71%/14.53%、44.77%/10.77%、31.37%/0.73%、119.85%/16.87%。历任基金经理:孙倩倩(2017/11/24-2018/7/12),蒋雯文(2018/7/12-2020/4/30),黄华(2018/12/25-2019/12/30),王慧杰(2019/8/19-2019/12/02),曹名长(2017/11/24-2021/2/10),袁维德(2018/3/28至今)。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4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60%。来源中欧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6/30。

中欧成长优选A成立于2013/8/21,2016-2020年、2021上半年及成立以来涨跌幅与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2.13%/2.75%、15.65%/2.75%、-18.63%/2.75%、32.59%/2.75%、23.35%/2.75%、10.64%/1.36%、86.31%/15.87%。2017-2020历任基金经理:庄波(2015/5/25-2017/11/30),袁维德(2016/12/28至今),曹名长(2017/11/30至今),沈悦(2020/5/12至今)。业绩比较基准为金融机构人民币三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税后),来源中欧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6/30。

中欧潜力价值A成立于2015/9/30,2016-2020年、2021上半年及成立以来涨跌幅与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8.17%/-10.69%、22.08%/-1.24%、-19.04%/-19.54%、30.54%/16.44%、19.77%/12.92%、9.14%/4.52%、100.86%/12.57%。历任基金经理:张燕(2015/9/30-2016/11/17),曹名长(2015/11/20至今),袁维德(2016/12/28至今),沈悦(2020/5/12至今)。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500指数收益率×60%+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40%,来源中欧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1/6/30。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信批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井不预示其未来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井不构成基金业绩的保证。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8-20
中欧基金袁维德:以价值为刻刀,雕琢一棵“成长树”
不确定性同样可以为“我”所用,只要策略得当,找到暴露在不确定性风险下依然能壮大的事物,同样可以从事物的脆弱性中获益。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