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悬在企业经营者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尤其是对于风靡中国的奶茶品牌而言,更是要加以严肃认真对待的事。
近日网红餐饮品牌“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被爆出存在诸多卫生问题,包括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等。
随即,奈雪的茶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于8月3日晚间,其官方微博回应称,各地政府监管部门突查奈雪186家门店,未发现有卫生问题。
卫生事件或许闹了个乌龙,但二级市场上,受该消息影响,港股公司奈雪的茶(02150.HK)在8月3日开盘便大幅低开,一度跌至10%,截至当天收盘,报9.72港元/股,市值缩水至仅167亿港元。
事实上,奈雪的茶自今年6月30日正式登陆港股以来,其股价表现就一直不尽如人意,股价连连下跌。对资本市场而言,奈雪的茶为何不“甜”了?
资本狂热追逐下,奈雪的茶疯狂扩张
提起新式茶饮行业,奈雪的茶必须榜上有名,在奶茶竞争红海中,奈雪的茶是如何站稳脚跟突出重围,俘获年轻人的心?
2015年,奈雪的茶在深圳成立。彼时,茶饮市场还是贡茶、一点点、COCO等茶饮品牌的天下,奈雪的茶则独树一帜,凭借着“茶+欧包”的创新产品模式、多元化经营思路迅速打开了中国市场。
同时,消费不断升级下,奈雪的茶将自身定位于茶文化公司,持续输出茶文化内容,品牌的护城河得以形成。 2018年年底,奈雪的茶在新加坡开出了第一家门店,带着它所倡导的茶饮文化走出国门。
面对日益庞大的消费潜力,资本市场展开了对新式茶饮的狂热追逐。
根据企查查公布的《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上半年,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事件共86起,披露融资总金额达89.3亿元。而借着新式茶饮的东风,上市前,奈雪的茶已经完成共计6轮融资,估值最高达400亿。
(图表来源:企查查)
从茶饮品牌的融资总金额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6月,“奈雪的茶”以64.86亿元摘得魁首,高端新式茶饮品牌“inWE因味茶”、喜茶则各以5亿元并列第二。
(图表来源:企查查)
伴随奈雪的茶融资额一同走高的,是其门店扩张速度。得益于资本不断加持,2017年12月底,奈雪的茶正式迈开了“全国城市拓展计划”的步伐。2017-2020年,奈雪的茶门店数量跨越式地成长为44家、155家、327家及491家。至今,奈雪门店数量已经达到603家。
奈雪的茶后市表现不如人意
从多次牵手资本来看,奈雪的茶进军资本市场是势在必得。
2021年2月,奈雪的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21年6月30日,被喻为“全球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以19.8港元/股的发行价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总市值为340亿港元。
奈雪上市即巅峰,随后,公司股价跌势一发不可收,7月交出的成绩单惨不忍睹,投资者“用脚投票”,奈雪股价屡创新低近乎“腰斩”。
尽管7月27日,奈雪的茶针对股份价格及成交量近期出现异常波动作出回应,集团经营状况良好,并无风险事件。但这也未能给股价带来好转。
截至8月6日收盘,奈雪的茶收盘价为9.73港元,与上市发行价相比直接打对折。
(图表来源:Choice)
事实上,奈雪上市后股价疲软并非无迹可寻。招股书显示,奈雪的茶近年来亏损大幅增长。
2018年至2020年,奈雪的茶实现营收10.87亿元(人民币,下同)、25.02亿元、30.57亿元,近两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30.17%、22.18%,增速大幅下滑。
支撑着营收增长的也不过是其增加成本不断扩张,店越开越多,而相应的单店收入显得不尽人意。
影响单店收入的无非就是单价和数量两个变量。但根据招股书里单店收入部分,无论是在一线还是二线城市,奈雪的茶这三年的单店日销售额都在逐年减少。
数据显示,2018-2020年,奈雪的茶平均单店日销售额总计分别为3.07万元、2.77万元以及2.02万元,单价也都平均在43元左右。
(图表来源:奈雪的茶招股书)
收入增速持续下滑,单店收入持续下探,成本却在不断增加,奈雪的茶净亏损也在预料之中。
2018年、2019年奈雪的茶整体净亏损分别为6973万元、3968万元,2020年净亏损额同比大增逾400%至2.0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3个多亿。
从财务数据来看,奈雪更已资不抵债。2018年~2020年,奈雪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08.17%、107.29%、112.81%,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1.07亿元、-1.46亿元、-4.24亿元。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店面经营业绩每况愈下,而一旦开店速度再遭遇瓶颈,奈雪的茶接下来的路更不好走了。
茶饮经营隐患显露
奈雪的茶从曾经“风光无限”到如今的“头破血流”,绝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结果。
期初,奈雪的茶增长模式在于其差异化的产品模式和运营,但其筑起的护城河并未逐渐加深,很快呈现出同质化严重的局面。
从过去三年间,奈雪门店数量及营业收入来看,其成本结构调整不大,奈雪的茶似乎至今尚未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奈雪的茶想要在行业中获得更多优势,它只能继续扩大自己的门店数量,不断的降低成本来抢占市场份额。
而资本选择奈雪的茶,推高其估值,或许醉翁之意不在于其差异性,而在于投资的是一个新制茶饮的市场垄断,资本热钱不断加持之下,茶饮市场的泡沫由此逐渐形成。
泡沫终究是虚高的,回到30元一杯的奈雪的茶本身来看,真的值这个价吗?
针对价格贵,奈雪的茶给出的解释是成本过高,招股书显示,2020年材料成本占比总收益的37.9%,而其中的包装成本却占比总成本的24%,外加疫情期间,国家免征的1.8亿元增值税,也被奈雪记在了材料成本里,实则材料成本占比33.2%。
那奈雪的茶赚的是什么钱?结合当下所谓“消费升级”大背景,能想到的解释就是价格贵是因为卖文化。
奈雪的茶抓住了消费者对中国“茶饮”文化的心理,赢得了先机,试图把品牌变成国民现象。就如最近翻车的农夫山泉、元气森林,还有66块钱一支的钟薛高,也都喜欢拿原材料讲故事,把国民文化当噱头,掀起“国潮”热潮。
殊不知,质量和口碑才是消费者的最终选择。也就意味着,奈雪的茶要想打造品牌效应,最重要的还是严把食品安全关。
尽管这次监管部门未检查出卫生问题,但仿佛给奶茶圈又敲了次警钟。
据了解,奈雪的茶不是第一次被爆存在食品安全危机,比如去年5月,奈雪的茶就“欧包变质长毛”深夜道歉;今年3月,奈雪的茶再次曝出因涉嫌采购不合标准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被罚3万元等等。
光在黑猫投诉APP上,截止今年8月5日,奈雪的茶接到的投诉量就高达427次,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图表来源:黑猫投诉)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针对奈雪,这也是茶饮领域乃至整个餐饮行业中的通病。今年2月,“上海抽检奶茶店全军覆没”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奶茶族”们笑不出来了。因为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型连锁茶饮品牌都频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以CoCo都可为例,据报道,门店冰柜内的原材料均敞口放置、未密封;部分原料也随意放置在桌面上、未加盖,与杂物做了“邻居”;厨房地面潮湿杂乱、角落物品摆放混乱。
卫生问题频发,背后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相关企业对质量的重视不够,相比于把精力放在产品卫生安全以及质量升级方面,其更热衷于品牌营销及资本运作上,这一点在奶茶这种快消品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
行业“内卷”下的自救
即使作为“茶饮第一股”上市,奈雪的茶深知这条赛道上多的是竞争对手们的虎视眈眈,想要在新式茶饮的风口中保持自身行业地位显然不太容易。
在安全隐患问题上,为提升消费者信心,奈雪的茶于8月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i)增加聘请外部服务供应商对被查出问题的奈雪茶饮店进行消杀的频率;(ii)进一步提升集团的门店经营自动化程度,确保店内员工严格遵守和执行集团有关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在商业模式上,奈雪的茶延续其扩张展店道路。其于2020年11月开出的全新店型「奈雪の茶PRO」将是奈雪的茶的发力重点。招股书显示,到2022年,奈雪的茶将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累计开设约650家门店,其中约70%将为奈雪PRO茶饮店。
与此同时,奈雪的茶在招股书中曾明确表示,未来三年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扩张其茶饮店网络并提高市场渗透率;通过强化技术能力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提升公司的供应链及渠道建设能力,以支持规模扩张等等。
在产品出新上,奈雪的茶也是不遗余力研发新品。从奈雪去年的产品SKU看,包括茶饮、软欧包、烘焙、零售产品在内,奈雪全年有100多次推出新品。今年上半年,霸气玉油柑的新品受消费热捧。
但对于新式茶饮行业而言,竞争总是激烈的,品牌涌现,竞品层出。就以喜茶为例,在喜茶公示的2020年度报告中,喜茶平均每1.2周就会推出一个新品。
由此看来,奈雪的压力不言而喻,既要重创新,也要重品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如何兼顾这两点,无疑是奈雪难以跨越的一道坎。
后记
就行业前景来看,新式茶饮这个赛道很长,市场空间广阔,消费升级的大背景助推着高端新式茶饮的爆发。
据灼识咨询披露数据显示,预计新制茶饮市场规模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进一步提升至24.5%,到2025年市场规模达3400亿元。
而行业增速潜力巨大的同时,竞争同样也十分激烈。最终行业“内卷”严重的势态下,盈利能力饱受诟病,估值大幅缩水,暴露出价格高、同质化严重、食品安全存隐患等一系列问题的奈雪,在接下来该如何做好品质与利润的兼顾,该以怎样的市场竞争力来面对越来越多的茶饮品牌,任重而道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