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消息,近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以下简称教育新基建),特别指出要支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混合云模式建设教育云,为本地区教育机构提供便捷可靠的计算存储和灾备服务。
混合云模式将成区域教育云平台主流选择
众所周知,《意见》明确了此次教育新基建的重点方向,其中打造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成为重点方向之一。
《意见》指出要构建新型数据中心,即要支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混合云模式建设教育云,为本地区教育机构提供便捷可靠的计算存储和灾备服务。规划整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低小散旧”的数据中心,不鼓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建设数据中心。鼓励区域和高校共享超算资源和人工智能算力资源,提供基础算力工具。
业内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接下来教育领域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趋向集中化、集约化,而兼顾数据安全合规、同时又能充分整合教育体系现有“低小散旧”数据中心、具备较好扩展性的混合云建设方案,自然成为区域教育云平台的首选。
IDC针对云计算用户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用户已经开始使用多云、混合云架构。而随着各行各业云计算的实践案例越来越多,企业和机构变得更加重视从实际需求入手,趋向于将业务合理地分配在公有云、私有云和传统数据中心,从而对其基础架构实施进一步的优化。该调研统计结果显示,93%的企业在过去一年中曾经有将公有云环境中的应用程序或数据迁移到私有云或传统数据中心中的行动。
在全球范围内,混合云的部署已成为业界共识。Gartner在基于对全球2650名IT决策者的调查显示,72%的企业和机构将混合云和私有云作为其上云战略的优先选择。
爱捷云CEO 李东接受采访称,混合云模式在区域教育云平台的建设方面具备非常好的实用性及经济性,将为区域教育新基建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
同源同构将成混合云竞争关键因素
计世资讯《2019-2020年中国混合云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测,未来混合云市场将快速扩张,预计2024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89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3%,是云计算市场重要的一极。与此同时,从渗透率来看,2019年中国企业采用混合云的比例仅为9.8%。这也是全球咨询机构以及各大分析报告,几近于一边倒看好混合云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
也正是基于市场的蓝海特征,国内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布局混合云市场,模式千人千面,技术层出不穷。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普及深化,最终能给客户带来真正价值的云产品及解决方案,才能赢在未来。
而从市场调研来看,在经历公有云多年的普及教育之后,企业和机构在对IT基础架构选择时,越来越倾向于在云简单易用的使用体验以及数据本地部署安全可控方面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而一致的技术架构才能将上述两点完美融合落地。
网宿科技旗下云计算品牌爱捷云CEO李东表示,目前云计算的普及教育期已过,随着企业云化逐步迈入“深水区”,能既让客户拥有简单易用的体验,又满足客户本地部署要求的混合云架构,正在成为企业和机构IT基础架构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据介绍,爱捷云推出的同源同构混合云方案,公有云、私有云、托管云采用统一的技术架构,提供一致的运营运维管理平台、一致的平台组件、一致的服务工具、一致的运维部署,以及一致的使用体验。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功能模块高度解耦,按需接入,充分满足企业数据中心云化、容灾备份、云边协同部署等广泛的场景需求。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