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极客网了解到,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泛海统联”)回复科创板三轮问询。
图片来源:上交所官网
在科创板第三轮问询中,上交所主要关注公司科创属性、供应商资质认证、净利润、信息披露四方面的问题。
具体看来,关于科创属性,根据二轮问询回复,原材料喂料配比,注射、脱脂、烧结等是MIM技术核心工艺的过程。发行人形成了覆盖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MIM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自动化设备开发技术、MIM生产工艺优化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公司针对部分有特殊外形或结构要求的产品,基于常规喂料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及应用,该部分产品数量占比为4.78%。2020年下半年,公司逐步推进自制喂料应用,相关的产品数量占比为0.05%。
上交所要求发行人说明:(1)公司对于外购喂料进行改良的原因及改良的技术效果,改良喂料对应产品数量比例较低的原因;公司是否具备喂料自制的技术及生产条件,若是,其自制喂料的性能效果是否与主流喂料一致;(2)公司核心技术在核心工艺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注射、脱脂、烧结等核心工艺过程对应生产设备是否均为外购,公司是否对于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3)所列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并形成产品的比较优势。
泛海统联回复称,喂料牌号是指调配喂料所使用金属粉末的材质类型。目前,国内主流的喂料主要使用不锈钢金属粉末进行配制。公司进行改良的喂料牌号316L、17-4PH以及304L依据所使用的不锈钢牌号类型进行命名。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于喂料技术的持续研究,公司深入了解粘结剂配比对喂料流变行为的影响并获取了大量试验参数,进而掌握了喂料调配技术,通过对部分有特殊外形或结构要求的产品所使用的常规喂料进行定制化调配,满足客户对特定产品的规格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改良的喂料牌号逐渐增加,相关产品的应用量也不断增加。
目前,公司主要针对牌号为316L、17-4PH以及304L的三款喂料进行改良并应用于相关产品。2018年,公司的经营规模较小,产品类型相对较少,相应的喂料改良主要针对316L牌号的喂料进行,相关产品应用占比整体较小;2019年至2020年,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产品类型不断丰富,相应的喂料改良需求不断增加,相关产品应用占比较2018年上升较快,应用占比接近公司产品销量的三分之一。
在实践中,使用常规喂料加工形成部分有特殊外形或结构要求的产品时,会导致注塑过程中的注射原料无法完整填充模具、外观缺陷明显以及熔接痕迹明显等问题,进而造成了产品品质不良等后果,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报告期内,不同客户对于不同产品的壁厚、尺寸大小以及外观形状等存在定制化要求。
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公司结合常规喂料性能指标对其加工形成相关产品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分析,判断是否需要对常规喂料进行改良。
公司对常规喂料进行改良的主要方式为通过多种粘结剂组合,改变外购喂料的成分配比,进而改变喂料的相关性能指标,特别是优化熔融指数,改变流动性,最终达到理想的技术效果。
粘结剂一般由高分子聚合物、低分子物质以及必要的添加剂组成,各组成部分作用如下:
高分子聚合物:黏度高,强度高,在注射后及脱脂过程中保持坯块形状;低分子物质:粘度低,流动性好,脱脂过程中能在较低温度下首先被脱除,在坯块中留下连通空隙,有利于后期快速热熔脂的进行。添加剂:改善应力、降低粘度、增加润湿性或润滑性等。
通常,薄壁、大尺寸以及需要特殊表面效果的零件,采用常规喂料注射过程中坯件容易产生缺陷,需要通过改良来实现注塑胚件满足要求。
公司实施喂料改良的原因主要为针对部分有特殊外形或结构要求的产品,使用常规喂料无法满足产品的品质及规格要求,需要对常规喂料进行定制化调配,优化喂料性能,从而实现特定产品的要求。
2018年,改良喂料对应的产品应用占比相对较低,主要原因为2018年,公司的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产品类型相对较少,该部分的产品需求相对较小。2019年至2020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喂料改良对应的产品应用占比已接近产品销量的三分之一。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公司汇集了一批在金属粉末注射成形原料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相关研究团队基于大量喂料配比试验数据,建立了相关数据模型,并通过将不同牌号的各种高分子粘结剂进行组合试验开发自制喂料。
目前,公司已经在316L、304L以及17-4PH三款牌号的喂料上具备了自制的能力,相关技术成果“一种新型低温粉末注射成形316L喂料的制备”已经申请发明专利,处于等待实审提案阶段。此外,公司开展新材料钛合金的注射成形工艺研发,掌握钛合金喂料开发技术,相关发明专利“一种钛合金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喂料及其制备方法”的申请已被受理。
在掌握喂料自制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公司设置了专门的喂料自制生产场所,并配备了专用的生产设备混炼机、造粒机、混合机、提升机以及相关检测设备熔体流速仪、硬度计、密度计、碳硫/氧氮分析仪、金相仪等,具备了喂料自制的生产条件,并已于202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开始使用金属粉末进行自制喂料的配制和应用。
综上,公司已经具备喂料自制的技术及生产条件。
关于净利润,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20年净利润增幅远大于收入增幅。上交所要求发行人:量化分析说明2020年净利润大幅上升的原因。
泛海统联回复称,2020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3,631.04万元,同比上升63.08%;净利润为7,372.32万元,同比增长265.99%。
公司2019年及2020年净利率分别为9.77%、21.92%,变动较大,主要原因为2020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较2019年上升较快,而期间费用率较2019年有所下降。
净利润受营业收入、毛利率、期间费用率、所得税费用率等因素的影响,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
2020年净利润较2019年增长5,357.99万元,其中营业收入增长影响净利润增长1,270.69万元,营业成本率(毛利率)变动影响净利润增长2,300.32万元,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率变动影响净利润增长2,906.52万元。因此,营业收入增长、营业成本率降低、毛利率增长、期间费用率降低是2020年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3,631.04万元,较2019年增长63.0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33,202.59万元,较2019年增长61.24%。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98.73%,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便携式智能终端用MIM产品和智能穿戴设备用MIM产品收入的大幅增长,前述产品合计的收入增长贡献率为89.53%。此外,其他MIM产品和其他金属工艺制品的收入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40%和6.84%,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将收入贡献最大的便携式智能终端用MIM产品和智能穿戴设备用MIM产品的结构进行进一步分解。
2020年便携式智能终端用MIM产品收入增长主要系平板电脑及其配套的智能触控电容笔销售收入增加所致。根据IDC数据,2020年,苹果公司平板电脑出货量为5,320万台,较去年同比增长6.7%,增长较为平稳;公司便携式智能终端用MIM产品的销售增长主要系公司MIM产品在平板电脑及其配套的智能触控电容笔上应用的增加所致。
2020年智能穿戴设备用MIM产品收入的增长主要系智能手环以及耳机等终端产品销售收入增加所致。根据IDC数据,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整体出货量为4.447亿部,同比上升28.4%;公司智能穿戴设备用MIM产品的销售增长,受益于智能手环等穿戴产品需求的不断上升,也受益于公司MIM产品在终端产品上应用的增长。
综上,从产品应用终端分析,2020年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为便携式智能终端用MIM产品及智能穿戴设备用MIM产品收入大幅增长,而上述产品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MIM产品在平板电脑及其配套的智能触控电容笔,以及在智能手环和耳机上的应用增加,同时也得益于下游终端产品需求增长。
发行人2020年度净利润增幅较大,主要系2020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同时综合毛利率较2019年度上升,而期间费用率较2019年度下降。其中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主要系便携式智能终端用MIM产品和智能穿戴设备用MIM产品收入的大幅增长,综合毛利率上升较快的主要原因为毛利率较高的智能穿戴设备用MIM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扩大所致;期间费用率较2019年下降较快的主要原因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研发费用同比增幅小于收入增幅所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