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放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会)关于燃料电池汽车销量数据的发布,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质疑“叫好不叫座”。此时,高性能国产燃料电池供应商骥翀氢能宣布,其全面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堆MH170斩获单笔500台订单,不仅在业内收获认可,更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氢燃料电池汽车落地应用的质疑,为市场注入信心。
在当前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中,“500台订单”意味着什么?从2020年全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仅1177辆来看,500台订单可以看做是行业“超大单”,为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打下了一针“兴奋剂”。
MH170获得“超大单”,“高性价比”不容小觑
骥翀氢能董事长付宇介绍,本次订单的500台电堆将配套31吨重卡等车型,并于年底批量交付。重卡搭载是对燃料电池电堆性能、质保和成本综合要求较高的使用场景,因路况复杂,工作环境恶劣,车辆运行时间长,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骥翀氢能研发生产的氢燃料电池电堆MH170 能够克服上述众多技术难题,啃下这块“硬骨头”,源于其“高性价比”。
骥翀氢能荣获 FCVC 2021 “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奖”三等奖
MH170是骥翀氢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电堆产品,其额定功率达160kW,目标成为氢燃料电池领域现阶段最大单堆功率,裸堆功率密度4.7kWL,处于行业一流水平,与重卡对氢燃料电池动力足、体积小的需求完美匹配;同时,该产品解决了金属板电堆的寿命瓶颈难题,可满足该应用场景苛刻的质保要求;成本和售价方面,MH170也在业内拥有明显优势,这源于三个因素的叠加,一是高比功率密度减少了单位功率下的材料用量;二是突破了低成本的耐蚀导电金属板涂层这一行业难题,大幅降低了金属双极板成本;此外,其核心装备亦为自主研发,大幅降低了设备摊销成本。
凭借着“高性价比”,MH170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了这笔超大单。从最初意向到签约,骥翀氢能与客户历经了5个月的多轮谈判。客户考察过不少于4个品牌的上百台电堆产品,最终与骥翀氢能达成了批量订单合作。
解析“超大单”背后的“硬实力”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中,电堆技术参数是燃料电池系统乃至整车性能的决定因素,电堆产品是否具备产业化潜力则取决于是否兼顾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三个要素。显然,骥翀氢能MH170电堆能够突破重围、顺利拿下订单,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三个要素。
那么,在这笔行业超大单背后,这家成立运营不到3年的创业公司,究竟破解了什么样的“行业密码”呢?付宇认为,这套“密码”由三个关键因素组成:国内“顶配”团队、坚持自主研发、重视产品质量。
国内“顶配”团队:骥翀氢能创始人及核心团队均来自“中国燃料电池的摇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长于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曾参与“863”、“973”等重大项目34人次,累计申报专利300余项,是国内目前少有的,经历车用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产品工程化开发与批量验证、国际合作全过程的团队。团队中拥有10年以上从业经验的行业专家多达十余人,参与项目累计经费近5亿元。
骥翀氢能聚集“顶配”团队
除了研发,骥翀氢能还在发展中构建起了一个从工艺、生产到销售、售后的强大团队。在工艺方面,骥翀氢能拥有国内优质的石墨板、金属石墨复合板、金属板工艺开发团队和10年以上电堆装配与测试经验专家,其子公司深圳众为和常州翊迈分别是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激光焊接和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改性两个领域国内较早且目前领先的专业企业,装备和工艺均为自主研发,并已完成核心技术专利保护。在生产方面,骥翀氢能吸引了具有10年以上芯片行业生产管理经验的精英,进行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及电堆生产精益管理。在销售方面,由燃料电池技术专家、燃料电池销售人员和商用车大客户销售人员组成的团队,成立半年即获得当年满产订单。此外,骥翀氢能已初步建立起了燃料电池技术专家+大客户专设网点的售后服务模式,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高效的售后服务。
坚持自主研发:师从衣宝廉院士的付宇博士,刚一接触到氢燃料电池,就认定这是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的机会,高效环保,利国利民,利于社会。于是,他立志向导师学习,倾注一生也要把燃料电池产业化做成功!
骥翀氢能以“做中国人自己的电堆”为使命,聚集起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借助丰富的经验,同时密切结合车用产品开发流程,团队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体系,并凭借这一体系保证产品性能、寿命、成本目标的实现。如今,骥翀氢能拥有电堆从设计、生产制造到维修维护全过程闭环能力。
骥翀氢能董事长付宇
重视产品质量:氢燃料电池行业如今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竞争局面,包括央企、上市公司等,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产业化之路。但是对于骥翀氢能这家初创公司来说,能走的道路只有真正的市场化,必须做好产品,让每一个到达客户手中的产品都达到出色品质。为此,骥翀氢能曾不惜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主动拒绝订单。
付宇回忆,公司成立第一年,就获得了一笔价值超2000万的订单,但是因为当时模具环节还不成熟,导致产品出现缺陷。“这是公司第一笔订单,大家都希望能‘开门红’,但也正因为是第一笔订单,是骥翀面向行业的‘首秀’,一定要保证品质,所以我们主动拒绝了这笔订单,并且投入了几百万人民币重新制作模具。”这次事件之后,遇到新冠疫情,导致骥翀氢能2020年5月份才完成第一代产品的样机开发,但正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高品质,让骥翀氢能逐渐受到了市场客户的认可,最终促成了这笔500台的订单。
氢燃料电池汽车身处“黎明前的黑暗”
2021年,受“3060”目标和“以奖代补”示范应用政策驱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各大车企加码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地方规划频出、资本市场内氢燃料电池板块整体上扬……然而,氢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却不尽如人意。6月11日,中汽协会发布 2021年5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辆和9辆,同比分别下降41.5%和90.0%,1-5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8辆和270辆,同比分别下降47.3%和44.1%。
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政策还未真正落地。去年9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通知明确将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在为期4年的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入围的示范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然而,示范城市名单还未正式公布,导致一些企业即便生产完成,也不敢贸然上牌。
如今,国内的燃料电池功率正在不断增大,能覆盖的车型随之增多,成本也正在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速度下降。因此,付宇认为一旦政策落地,行业将迎来批量验证阶段。他表示:“目前,国内的氢燃料电池在技术上完全可以覆盖大部分汽车使用场景,接下来,就是在4年示范期内不断验证并优化技术,同时通过量产进一步大幅降低成本,带动关键材料与部件国产化应用。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满足各应用场景的寿命与可靠性要求,使得氢燃料电池车在无补贴条件下也具备经济性。”
据罗兰贝格预测,2025年-2030年,随着基础设施、技术革新和成本下降,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将进入发展加速期,到2030年销量有望超10万辆。骥翀氢能签订的500台超大订单,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具备产业化能力的现实例证,正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来源:猎云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