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华为正式发布了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这是自2008年以来,华为连续第十三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围绕华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数字包容、安全可信、绿色环保、和谐生态,阐述了过去一年取得的主要进展,具体包括:
持续推进TECH4ALL数字包容倡议,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2020年新冠疫情给全球教育和医疗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华为通过创新的ICT技术,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和便捷普惠的医疗保健资源,在科技抗疫的进程中贡献力量。2020年,华为“联接学校”和“移动数字课堂”项目在全球200多所中小学落地,逾6万人从中受益;华为帮助多个国家率先运用ICT技术抗击疫情,为近90个国家提供了科技援助,与当地民众携手抗疫,共克时艰;为了赋予每个人无障碍获取ICT技术和应用的便利,华为智能手机提供15种无障碍功能,每月约有1,000万人次利用华为终端无障碍服务感受数字生活的美好;华为坚持用科技守护自然,运用数字技术帮助18个国家的22个自然保护地提升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华为还推出了RuralStar Pro创新解决方案,为人口稀少的偏远村庄提供语音及移动宽带服务,RuralStar系列解决方案已累计覆盖5000多万偏远区域人口。
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安全可信的高质量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华为公司董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陶景文表示:“我们认为,科技当以人为本,服务于人,基于人的授权来解决特定问题,并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华为将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作为公司的最高纲领,2020年发布了软件过程可信能力框架和衡量标准,建立了一整套可信编码生产机制;在全球获得2963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相关的技术发明专利;与超过5000家供应商签署了数据处理协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尽职调查。华为还克服疫情和实体清单的困难,保障了全球30多亿人的通信畅通,并对全球200多起突发灾害和重大事件进行网络保障。
秉持“让科技与自然共生”的理念,用科技使能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华为公司董事长梁华表示:“智能世界也应该是绿色世界。我们相信,科技的进步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和守护自然,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科技之于自然,会带来改善,且是与之共生共荣的一部分。”华为从减少碳排放、加大可再生能源、促进循环经济三个方面,为构建一个绿色、可持续的数字世界贡献力量。2020年,华为单位销售收入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基准年(2012年)下降33.2%,超额达成2016年承诺的减排目标(30%)。在5800余家获得全球非盈利环保机构CDP评分的公司中,华为因在减排、缓解气候风险和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行动,荣登CDP应对气候变化A级榜单,是少数表现杰出的公司之一。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华为数字能源已应用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1/3的人口服务,累计生产绿电3250亿度,节约用电100亿度,绿电生产和节约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亿吨。同时,华为坚持用更环保的材料,更耐用的产品,更绿色的包装,更少的废弃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坚信科技致善,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华为在为客户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为利益相关方创造社会价值,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华为奉行“安全第一、关爱员工”的方针,疫情期间快速响应,制定有效措施全方位保障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并帮助供应商和合作方安全复工复产和施工,共同抗疫。华为2020年在全球开展了650多项公益活动,“未来种子”项目累计惠及130个国家和地区近9000名优秀学子,为培养未来的ICT行业精英播下火种。华为还长期致力于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并与利益相关方开展积极、开放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彼此的理解与互信。
后疫情时代,科技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华为愿与各方携手,通过ICT技术创新助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华为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下载链接:
www.huawei.com/cn/sustainability/sustainability-report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