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导向,创业板科创板有望引领市场风向
1.1“十四五”规划明确导向,以科技创新带动社会发展
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内容共十九篇六十五章,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纲要》强调,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没有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的具体数字,而是使用“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的表述。这一指标彰显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体现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另外,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GDP增长目标设定在6%以上,按照“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要求,意味着研发支出增长不低于GDP增长。
此外,《纲要》中提出,要实施更大力度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发挥重大工程牵引示范作用,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完善标准、质量和竞争规制等措施,增强企业创新动力。通过激励与补偿性政策,可以帮助社会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1.2以科技创新“双循环”推动经济“双循环”
中国在过去十年间高速发展,成功让全国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摘帽,从农业经济发展为制造业大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当前,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发展关键期的中国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大环境逐年走弱。IMF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9年,世界GDP增速从5.4%下降至2.9%。加上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下行加剧。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传统增长动力面临发展瓶颈:适龄劳动人口增速逐年下降,人口红利接近期满;投资贡献度递减,投资增速显著放缓;大国贸易摩擦频发,全球化进入逆境。
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年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若想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就首先要实现科技创新“双循环”。即在开放、共享的国际大环境中,既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又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的整体格局,进而将科技创新“双循环”作为经济“双循环”的内生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双循环”的实现推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进程。
1.3创业板科创板错位发展,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在科创板设立之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沪深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组成,但从上市条件来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差异化并不明显。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向创新驱动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与之匹配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支持。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正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科创板目标实现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能够支持有发展潜力的科创企业发展壮大,为诸如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等提供上市平台。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股票上市;2020年4月29日,伴随着光云科技的正式挂牌,科创板开市9个多月便迎来第100家上市公司。科创板不仅发挥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试验田”的示范效应,同时也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器”。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本轮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总体沿袭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核心制度安排,充分借鉴吸收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的一些成功做法。
创业板和科创板均面向中小型创新企业,但两个板块的功能定位既有侧重又有区别。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之后,板块定位进一步明确: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创新创造类企业,鼓励新旧产业融合,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对上市企业有一定的盈利要求。而科创板定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引领中高端消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由于此类企业很多可能还未盈利或盈利较弱,因此在上市条件方面放宽了对盈利的要求。
截至2021年6月15日,创业板共有966只个股,总市值为12.32万亿元,平均市值为127.57亿元;科创板共有289只个股,总市值为4.58万亿元,平均市值为158.37亿元。
从市场功能定位角度分析,创业板与科创板不会有明显的重合与冲突。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其定位在于打造成为“硬核科技”企业的摇篮。而创业板更多在于培育和推动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其定位侧重点在于“创业创新”。因此,科创板与创业板互为补充,错位发展。
2.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介绍
2.1指数编制方法及基本信息
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简称:科创创业50,指数代码:931643)是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上述板块中代表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的指数。指数基日为2019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于2021年6月1日发布。
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的样本空间由满足以下条件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
1.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证券自上市以来的日均总市值在沪深市场中排名前30位;
2.非ST、*ST证券。
确定样本空间后首先对样本进行可投资性筛选,剔除过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位于样本空间后20%的证券。对于符合可投资性筛选条件的证券,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作为待选样本,将待选样本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50的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截止至2021年6月15日,指数样本股中有创业板股票31只,科创板股票19只,总市值为6.72万亿元,平均市值为1344.70亿元。
2.2医药生物行业占比第一,指数成分股权重集中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科创创业指数成分股中数量最多的行业依次是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数量分别是18只、12只、6只、6只、4只,其总市值占比分别为38%、20%、8%、24%和5%。
科创创业指数内权重最大的个股为宁德时代,权重占比为10.64%。同时其10366.16亿元的总市值也排行成分股第一位。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之和为54.04%,成分集中度较高。前十大成分股中9只属于创业板,仅有金山办公一只个股属于科创板。
2.3科创创业指数历史表现优于其他市场宽基指数
自基日(2019/12/31)以来,科创创业指数累计收益率为109.13%,年化收益率69.13%,夏普比率2.25;均高于沪深300,中证500,科创50以及创业板指。
2.4盈利能力强,预计未来仍有较高成长性
科创创业指数相较于其他宽基指数的财务状况更优。据指数2020年报显示,科创创业指数的总资产净益率ROA为7.99%,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4.95%,均高于其他宽基指数。
科创创业指数主营业务收入及归母净利润预计仍将保持较高增长。2020年,指数主营业务收入为440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97亿元,预计2021年指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5.64%,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72.30%。
科创创业指数目前估值水平较高,PE-TTM为84.04倍,PB-LF为11.24倍,但目前的高估值有望被高速增长的净利润所消化。
2.5研发支出占比高,科创创业指数创新属性突出
根据2020年年报数据,科创创业指数成分股在2020年研发支出总计367.86亿元,研发支出高于科创50以及创业板50指数。科创创业指数成分股中研发支出占比超过10%的有21只,超过20%的有11只。
3.国泰科创创业ETF:全市场第一批科创创业ETF
国泰科创创业ETF(场内简称:创创ETF,认购代码:588363,交易代码:588360)是国泰基金旗下新发的规模ETF,是全市场第一批以科创创业指数为标的的指数基金,基金经理为黄岳先生。基金发售时间为2021年6月21日至2021年6月23日。基金首次募集规模上限为30亿元人民币。基金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
4.附录
4.1基金管理人简介
国泰基金成立于1998年3月,是国内首批规范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拥有包括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职业年金投资管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业务资质,自1998年3月23日公开发行国内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以来,国泰基金的产品线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截至2020年一季末,目前旗下共管理着134只公募基金,6只养老金产品和包括专户、年金、社保、投资咨询在内110多个资产委托组合。
国泰基金在ETF管理规模处于领先地位,过去几年国泰基金ETF产品发展速度较快。截止至2021年6月15日,国泰旗下共有ETF产品26只,ETF规模从2014年的31.1亿元上升至如今的763.88亿元,累计增加了23.56倍。其中,权益ETF有22只,规模总计达到740.60亿元,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四。
在行业ETF领域,国泰基金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截止2021年6月15日,国泰旗下有行业ETF12只,规模累计达到565.98亿元,在国泰ETF管理规模比例为74.1%。其管理规模更是处于行业龙头地位,显著领先于其他公司的行业ETF产品规模。
4.2基金经理简介
黄岳先生,硕士研究生。曾任职于北京中科江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2015年2月加入国泰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现拟任基金经理。2021年2月起担任国泰中证生物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2月起担任国泰中证生物医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2月起担任国泰中证医疗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21年6月起任国泰中证全指建筑材料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截止至2021年6月15日,共管理3只ETF,规模合计34.29亿元。
5.风险提示及声明
本报告对于基金产品、指数的研究分析均基于历史公开信息,可能受指数样本股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分析偏差;此外,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与表现不代表未来;指数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
本报告仅对基金历史业绩进行分析,不代表对基金未来资产配置情况的预测;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基金产品的推荐,亦不涉及对任何指数样本股的推荐;投资者阅读本报告时,应结合自身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充分理解指数编制规则、样本股变化、历史表现等综合因素,可能对指数走势、基金产品业绩产生的影响;本报告内容仅供参考,投资者需特别关注指数编制公司、基金公司等官方披露的信息。
来源:申万宏源金工团队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