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二鸟?如何把握科创创业板投资机会?

i1yil'-uMt/m5i۝>NtO駏i1y^iM}MMzQ<߭L^t}ziM}{ӝ59_}it/_}н}M}Om5а6]6]6]6]6]tMt/m5i?tNt9DNtuNtM9NtNtӝ9}4M9iy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相关的技术方向;高端装备有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疗,应该说恰好是目前我们国家重点支持和引导的产业,也和刚才刘总提到的一方面是历史情况和逻辑,科技创新是未来的思路。

从另一个角度,本身这些产业就恰好是未来我们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必然会涉及相关的尖端技术和尖端产业,这既是升级转型的需求,另外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之后,目前全国从上到下也意识到很多领域不能完全靠采购、靠外部技术,可能还是要走真正的自主创新道路,我们可以看到,半导体芯片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光伏,其实都是在整个产业政策的推动下,这些行业刚刚开始做起来,做起来之后在整个产业政策的帮助之下,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光伏曾经出现过产能过剩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出现过骗补等相关问题,但这个产业在国家引导之下毕竟已经把产业链打下来了,后面无非是这些企业再进行一些科技创新,包括现在的光伏,整个发电成本其实和火电成本非常接近了,成本上没有很大劣势了,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比亚迪车型推出之后,大家会发现这些产业,不是说原来是国家扶持的产业,大家觉得在里面都是骗补贴,没有竞争力,但你后来发现这些产业通过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慢慢变成了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被产业和消费者所接受。

包括生物医药产业,我自己也是生物医药和医疗的基金经理,你会发现,比如一级市场,比如之前的高瓴,礼来、复星,很多一级市场的创投在2016-2018年左右对这个领域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我身边也有很多原来在欧美、日本做生物医药技术,在外面读博士,在一些大型医药研发企业里做研发的,副总监或相关主任,这几年也纷纷回国了,这些年国内的产业政策给的非常好,我人在上海,大家可以看上海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而且会给很多税收、招商引资方面的产业政策,另外我们的一级市场又打通了,有很多资金在布局相关产业,另外,整个二级市场,包括刘总提到的科创板的设立意义,6月初时易主席在陆家嘴论坛也进一步总结了科创板成立以来所起到的引领和盘活上市公司退出渠道的一系列意义,应该说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最近几年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真正实现了从产业政策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再到人才和技术的联动。

你看疫苗,大家了解的话都知道,一个疫苗从研发到临床到批复到生产,至少三到五年,很正常的,但新冠疫苗这么短时间就成功了,灭活疫苗相对来说技术含量稍微低一点,但腺病毒和mRNA疫苗,这些技术和欧美先进厂商的研发速度已经很小了,客观来讲,我们这些产业未来潜在增长空间是很大的,而且最近几年都在做实打实的事情,大家很多时候提科技创新,可能我们在和大家交流介绍时也过于进行一些宏观叙事的讲述了,大家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很虚很空洞,一看估值水平又很高,不知道到底行不行,其实我们在整个产业调研了解体会下来,包括大家从实际生活生产过程中其实也能感受到这些产业真正蓬勃的生命力,而我们科创50指数,刚才给大家介绍过了,它不是完全单独的创业50+科创50,而是它通过自己优中选优的方式把行业框定在这几个新兴产业之中,然后再从我们的科创板和创业板里筛选相应标的,总共50个,其实有很多标的不在科创50和创业50的指数成分股之内,另外它的调整频率更高一些,从目前的市值权重来说,创业板股票在里面占比应该说是非常高的,大概占80%,科创板大概占20%,当然这也很好理解,相当于创业板已经孵化了多年,所以现在创业板很多头部公司已经是几千亿市值,甚至将近万亿市值,而科创板公司上市最久的也就刚刚两年,可以理解为孵化时间还比较短,但本身我们这个指数编制的机制定在这里,未来想必整个科创板企业在里面的占比也会越来越大。

从数量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们也能够看到这样一个方向,目前创业板在50个成分股里占31个,科创板大概占19个,这其实是本次6月份指数编制调整之后的情况,在指数编制调整之前科创板的股票只有17个,所以我们也发现随着未来科创板股票的成长,未来它的市值和权重占比其实都是会动态变化的,因为指数调整本来就是一种赛马机制,是优中选优的筛选机制,我们每个季度都来筛选一下,成长比较强的市值成长公司自然就会被纳入我们指数。

科创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比较而言,应该说创业板更侧重于新能源和医药产业链,从权重占比来看是这样;而科创指数看起来,整个半导体芯片,包括软件、通信设备在里面占比更高一些,而我们科创创业指数应该说是综合了这两个板块的整体情况,主要行业是生物医药,当然还包括医药医疗,加起来生物医药和医疗大概占40%左右。然后是新能源产业链,大概占1/4左右,半导体芯片有15-20%,还有计算机、高端制造、新材料、数字传媒,基本是这样一个整体情况,这是我们指数的情况。

另外我们最近和很多投资者交流,投资者对科创板也比较感兴趣,但很多投资者有个顾虑,感觉科创板最近面临解禁,对整个板块是否有负面影响,包括创业板很多公司,这一两年产业资本解禁和减持也都比较常见,我也想请教一下刘总,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会不会对板块有负面影响?

刘晨明:

从历史上来讲,我们也统计过每次A股市场上的解禁高峰,在统计解禁高峰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解禁时前一段时间和后一段时间对市场、对指数层面的影响其实是比较有限的,换句话说,没有明显规律,在大规模解禁出现之后市场有可能涨也有可能跌,换句话说,解禁这个事情本身并不是改变市场运行方向最核心的因素,或者仅仅是改变节奏的因素,趋势上回溯30次左右过去10年的解禁高峰,没有特别明显的影响规律。这是第一,对于指数层面来讲。

二是对于个股层面上解禁的影响,这要分开讨论,比如我们会发现解禁有可能是大股东、中小股东,大小非的解禁,也有可能是类似于增发或股权激励的解禁,其实这些对股票影响差别比较大,如果是原始股东、中小股东的解禁,不一定会卖掉股票,最终对股票的影响也不大,科创板更多属于这样的情况,刚刚首发上市,后面的小非大非逐渐解禁,但大小非解禁对股价影响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包括前段时间大家看到新能源龙头的原始股东解禁,对股价也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可能就影响了一天。

另外增发解禁和股权激励解禁确实会对股价有一定影响,因为涉及的资金有期限,产品结构必须要卖出,所以对股价有一些压力,但现在科创板不太涉及增发和股权激励的解禁,更多还是原始股东,所以我觉得整体影响不太大。

第三点,对于不同景气周期的个股而言,解禁的影响也完全不一样,比如有的公司它的景气周期是在向上过程中,景气度爆发,产业在向上,这类型的板块在解禁时对于股票的影响就更小了,但如果这个公司又赶上基本面不太好,景气周期下行,这时候解禁对于心理上的冲击就会相对更大一点。

总结下来大体是两点结论:

1、解禁对于整体市场而言不是核心的影响市场方向的因素,回测下来结果不显著。

2、对于个股而言,首发和原始股东解禁对于股价影响几乎不大,但增发和跟股权激励相关的解禁影响更大一点。

3、对股价影响的幅度也取决于公司景气度的周期。

黄岳:

从数据的角度来看,对股价的影响是随机的,不是一定负面/正面的言论,更多还是关注景气周期,说白了投资还是落实在整个公司基本面的成长性上,至于它的大股东也好、大小非也好,还是增发也好,解禁说白了只是资金层面的行为,可能也不足以改变整个公司基本面运行的状况,我这里想到一个真实的情况,原来有新闻报道,比尔盖茨很多的财富都是由知名管理团队帮他管理的,后面年化回报率也非常高,这篇新闻的意思是想要表明这个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非常强,能够取得丰厚的年化回报,后面画风一转,又说如果比尔盖茨没把钱拿去投资,而是持有微软的股票,能取得远远高于投资回报的收获。

这告诉我们公司创始人、基石投资者,甚至是非常看好公司的内部人士,他对于整个公司自己的判断其实也不一定准确,或者说我们看科技板块,比如我们看一些历史的故事,一些经验教训,包括负面的,比如诺基亚、北电、摩托罗拉,正面的有谷歌、Facebook,科技创新型企业很多事情真的是说不清楚,所以应该说我们本身也建议大家通过指数投资的方式去把握相关的机会,因为从个股层面,在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不管是整个竞争格局也好,尤其是在某些细分子行业,比如软件类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其实它具体某一款药物、某一个软件、某一个产品、某一个技术的更新换代和研发成功失败对整个公司基本面的影响,说实话真的蛮大的,这块我们通过指数的方式直接布局相关赛道,对于没有足够时间跟踪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的投资者来说,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合理或者说比较理性的选择吧。

另外是我们的科创创业ETF(588363),它还有一个特点,目前我们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本身都是有投资门槛的,目前科创板要求前20日资产规模日均不能低于50万元,创业板也有10万元的门槛,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科创板、创业板公司股价也都挺贵的,科创板又是200股最小买入单位,创业板100股最小买入单位,乘以最小买入单位,真正参与心仪公司的投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本身ETF应该说也算是一个普惠性的投资工具,它通过一键式的方式把科创创业里50家最符合目前新兴产业战略方向的公司直接打包丢给你,ETF正常净值一般上市,发行时1块钱,上市涨到2块、3块,一手为最小的交易单位进行交易,最小的门槛基本也就是几百元,相对来说还是能够充分满足普通投资者,尤其是资金量没那么大又想进行均衡配置的投资者,能充分满足这些投资者的分散配置,另外是去配置相关科技创新类产业的投资需求。

刚才刘总也提到,更多还是要关注相关板块上市公司具体基本面的情况,我们和很多投资者交流,投资者也比较担心整个板块的估值情况,因为目前很多比较好的细分赛道,像新能源产业链、半导体芯片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估值都100多倍,稍微低一点的至少也六七十倍,很多投资者会觉得不理解,为什么有这么高的估值,很多银行股的估值只有个位数,二是它的估值到底合不合理,很多投资者觉得是不是资金在里面疯狂炒作,天天给我们讲大的故事、大的道理,它的估值水平到底合不合理,这个问题我也想请教一下刘总,怎么看待目前科创板和创业板相关公司整个估值水平比较高的情况?

刘晨明:

我们分两点理解估值:

一、估值只是一个交易出来的结果,这个结果其实体现了投资者对于当前的预期,或者说对及其的判断,对公司本身质地、稀缺性、护城河和未来景气度的静态判断,但对于科技股而言,它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业绩和景气度可能是非线性变化的,这个过程中是说,未来随着产业周期的变化,可能随时会有业绩上和产业周期上的爆发,一旦爆发以后它就会远远超过当前市场和投资者对它所给到的预期,也就是对它给到的估值水平。

再换言之,随着未来科技产业周期的爆发,随着产业周期的上行,它不断增长的业绩可以很快把它现在看似表面比较高的估值水平消化掉,为什么刚才黄总提到很多传统产业和银行的估值很低,而科技类产业的估值很高,因为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它的业绩很难再非线性变化了,就是平稳的、可见的,但对于新兴产业而言,它的业绩可能会经常出现非线性变化,出现超预期的变化,所以当前估值只是当前预期的结果,很大概率它会被未来的产业爆发和业绩爆发所消化掉,这是第一点。

二、我们给大家一个定量数据,到底要不要关注估值,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我们回测过去15年左右所有A股的数据,可以得到比较明确的结论,上市公司30%的利润扣非增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门槛,在这30%以上扣非增速的情况下,比如有40%、50%、60%、70%,甚至是翻倍的利润扣非增速,买入这个公司的估值是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对于这个公司未来取得的超额收益相对于其它整个指数取得超额收益几乎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如果这个公司未来的扣非增速水平在30以下,10%、20%,或者不到10%,这种情况下这种公司就一定要看估值,要买得相对便宜,未来才有更好的回报。我们说30%扣非增速的门槛说白了就是把所有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平稳增长的、景气度稳定的,不能再爆发的产业,传统类型的0-30的增长,这类我们参与就是要买得便宜,估值是比较重要的;扣非增速30以上的,也就是科创板、创业板里的战略新兴产业,医药生物、新能源车、产业具备很强爆发力的,扣非增速在30、50、100以上的,我们买入时估值对未来股价的表现并没有很大影响。

最终回测下来,扣非增速30%是一个关注估值贵贱的门槛,我们觉得是很有效的,这是我们两点对于估值的判断。

黄岳:

好的,感谢刘总,刚才刘总说的特别精辟,估值水平反映的其实是过去的事情,而且它是整个二级市场投资者交易出来的结果,或者说代表了二级市场投资者不是用脚投票,是用钱投票,对于未来整个公司成长的潜在预期。刚才刘总也特别提到了30%的业绩增速可能是成长股和非成长股,目前市场数据回测下来可能相当于一个分水岭,这里我们也做过一些数据的整理,我们发现2019年,一直到2021年,整个科创创业50的盈利增速是很高的,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速已经超过了100%,当然客观来讲和整个2020年一季度的低基数有一定关系。

另外整个科创创业50业绩增速和主要宽基指数,和科创50、创业50、沪深300、中证500相比,排名都是最靠前的,另外从目前整个数据库显示的卖方机构对于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盈利预测,我们通过这些个股的盈利预测把它叠加,按照权重组合起来,得到了科创创业50指数未来三年业绩的盈利预测,基本整个指数层面未来三年的业绩预测增速是超过30%的,也正好是刚才刘总提到的分水岭之上。

应该说这几个板块从基本面的角度和投资逻辑的角度来说都是比较顺畅的,各个板块内部都有一些内在催化剂,比如拜登现在新的美国财政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包括对于车企的补贴和个人消费这的补贴,去年新能源汽车全球的增量主要是来源于欧洲,而欧洲主要源于它对消费者的大额补贴。说白了,中国过去几年的道路其实是非常清晰的,美国本身电动车也是低基数的效应,渗透率很低,应该说今年它可能会带来一些超预期的增长。

国内今年上半年电动车的销量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乐观的,相对来说比较超预期,半导体芯片更不用讲了,缺芯的局面一直维持,我们看到最近一两年整个半导体芯片产业,尤其是在上游材料、设备层面,也取得了比较喜人的突破,包括下游相对来说占优的一些,或者不能说占优吧,没有太大劣势的检测领域,我们也巩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昨天有一个不知道考不靠谱的路边社传闻,传闻国家可能要进一步由重要领导挂帅加强国内对于集成电路的攻关,应该说不管传闻的真假,其实最近几年从产业层面的角度来说,单看产业政策,整个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另外从产业内部的了解情况来看,确实国内很多龙头企业也进行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科技方面的创新和成果,之后我们在整个上市公司业绩,包括今年上半年一季度的业绩里也能看得出来。

整体科创创业50,如果我们看它的估值水平,其实估值水平最高的时候是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2月份左右,这段时间是它估值水平更高的时候,大概90倍-100倍的估值,从2月中旬以来一直到3月份,整个市场调整,大家也发现很多所谓赛道股都出现了大幅回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整个科创创业50的估值水平已经降下来了,现在它的估值水平已经从原来最高的100倍左右现在到了80倍左右,因为指数上市时间比较短,相比历史只能看指数基日,也就是2019年12月31日以来,大概处于中位数,也就是大概55分位数左右的水平,当然,确实它的历史区间太窄,很多时候我们看科技成长企业,和它的历史估值比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有很多新的产业政策、投资逻辑都不一样了,我们只能看它的业绩增速能否匹配它的估值水平。

刚才刘总也提到了我们30%的业绩增速是一个分水岭,另外我们也观察到之所以相关公司能有这样的业绩增长,一方面是他们的需求、产业政策很好,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相关上市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非常给力的,数据统计下来,相关指数层面,研发投入占收入占比可能能达到接近50%的非常惊人的比重,也就是说目前成分股相关上市公司并不是完全靠政策和靠需求驱动的,本身的技术盈利、一直持续的研发投入,其实也保障它是真正能够可持续进行创新的,能持续不断地为我们带来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很多投资者也关注,最近整个市场波动比较大,年初消费品相对来说表现好一点,科技相对差一点,后面整个周期板块也有比较不错的表现,最近一段时间整个指数层面虽然有一些波动,在上周以前波动也逐渐减小,但整个科技成长类板块感觉超额收益比较明显,这里也想请教一下刘总,从择时的角度和时点的角度,当然做公募的很多时候都不是择时方面的专家,我们基本都是做选股的,但很多投资者比较关心择时的问题,如果非要做一个时点的判断,目前是不是值得配置双创的好时点?

刘晨明:

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可以先从科技板块的表现来讲,包括双创,科创板、科创创业50内部分化其实还是比较明显的,过去一段时间上半年主要表现比较好的是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代表的和以医药产业链为代表的,这两块从去年到今年,乃至看明年,都是景气度趋势相对最为确定的方向,其实趋势上应该是往上走,这个问题不大,另外还有过去一年表现一般的,比如电子,还有高端制造为代表的,包括芯片,其实从去年7月开始到现在,甚至包括一些计算机的龙头,都表现比较一般,这个过程中从展望角度来讲,其实在科创里,我们觉得半导体、计算机在后面一个阶段的超额收益可能会补回来,可能会更多,为什么说会补回来、会更多?因为我们以年度为单位,最主要的投资逻辑在于是年度为单位的景气度,年度为单位的所谓业绩爆发力决定了当年股价的表现。

你看刚才我们所提到的新能源汽车、医药,它都符合这个逻辑,今年景气度很高,所以年初到现在表现也都很好,但我们会发现还有一些景气度确实不错的方向,但在年初以来股价表现比较一般,或者说刚刚开始表现,景气度很好但股价表现一般,原因可能是大家觉得景气度不像新能源汽车、医药那么确定,大家总担心是不是中报就不行了,或者下半年就不行了,这里面有两个行业跟咱们这两个指数关联度最高,一个是最近开始表现的半导体芯片,一个也是最近稍微有点回暖的生产线设备,也就是高端制造相关的,这两个行业都属于年初以来没怎么表现,但年初以来景气度又还不错,只是大家担心下半年景气度会不行。但根据我们现在调研和看到的一些情况,以及我们自己内部研究员反馈的情况,这两个行业下半年景气度还会非常不错,甚至还会加速,维持高景气,这样它的股价就不会长期跟基本面产生背离,它早晚是要回归的,可能半年股价赶不上基本面,但后面会赶上来。

从这个时点来讲,我觉得这个位置上,我们分两个维度,一个是景气度最高的部分,新能源、医药长期是看好的,不太用择时;另一方面是年初以来表现一般的,但下面景气度仍然会不错,有预期差的,这个位置刚好也可以逐渐布局。

总体上来讲,对于这个时间点的判断还是会比较倾向于这些科技类的产业,毕竟从去年7月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左右的调整了,这是从择时的角度来讲。

刚才黄总也提到了,新兴产业和科技类产业大的方向和趋势是往上的,刚才我们说的医药、新能源车、芯片半导体和高端制造,这些大的产业趋势都是往上的,所以择时在里面起到的效果可能很一般,我们之前也经常说,与长期持有相比较,买入时点可能不值一提,尤其是在刚才说的这些赛道确定的长期方向里,这是我们对于时点的判断。

黄岳:

谢谢刘总,刚才刘总也提到了,对于景气周期持续向上的产业,尤其是目前,本身指数编制方法上就已经列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能源、生物医药医疗等,说实话,这些产业在一个景气周期往上的过程中,其实择时的难度是比较高的,当然这些板块的特点也是弹性大,上涨和下跌都很猛烈,但如果我们往前看一年两年三年左右,你会发现它的整个斜率还是向上的,美股就是这样,你看美股的月线图甚至年线,其实整体斜率都是向上的,包括冲击最大的,2008年,包括2016年左右、2018年左右的一些冲击,在更长的时间轴里看起来真的不值一提。

A股的很多股民,我理解很多投资者的心态其实是这样,他觉得这些行业已经涨了这么多,未来它还能不能涨,他自己会有一个均值回归的心态,我的理解是这样,这些投资者有这种心态很正常,因为上证综指一直在一个不太宽的区间里维持振荡,包括沪深300指数,虽然中枢往上走,但整体基本是振荡市,但我觉得更多还是指数编制方法上,其实这些板块里传统行业占比是非常高的,尤其上证综指的编制方法是市值加权,基本就是两桶油、银行和地产板块。

这从刘总提到的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来看,最近几年早已不是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了,中国GDP增速从百分之十几现在下到6%,甚至更低,整个周期板块和传统产业,客观来讲未来只是具有一种周期性,随着供给和需求的周期性变化去呈现一种周期性的波动,可能它的成长性相对来说就已经很弱了,而且也看不到未来成长的潜力和空间在哪里,但假如把所有在港股、美股的上市公司,比如腾讯、BAT、拼多多,包括科技制造类的,港股的生物医药公司,全都加入我们,组成一个所有A股的指数,你会发现整个表现可能和美股的表现没有太大差异,我们整个斜率还是一直向上的。

对于成长类板块来说,可能投资者觉得短期涨幅比较高,恐高是很能够理解的现象,但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你可以看一下腾讯的股价,你就会发现我们的一些产业,尤其是未来经济转型方向,包括经济内在的转型方向、内在力量和整个国家的关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全国这么大的需求,包括中国人对于创业的热情、吃苦耐劳品质,每年庞大的毕业生数量,所谓的“工程师红利”,我个人理解是几大因素,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之下,造就了这几年我们产业蓬勃旺盛的发展。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人要活着,未来经济的方向可能还真的是这些未来的新兴产业,尤其是目前的一些新技术,比如5G,美国和中国在全球5G领域进行高度激烈的竞争,说白了人家也不傻,大家都能看到这是未来经济增长可能能够带来新机会的赛道,当然,它能不能诞生于一些伟大的公司,能不能诞生于A股,能不能诞生于具体的科创板和创业板,说实话谁也不知道,但从内在激励的角度,从相关板块定位的角度,再包括从行业的角度来说,这些公司诞生于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概率可能更大一些,而本身科创创业50也是跟踪科创创业这个板块最具成长性的50只股票的标的指数,相对来说能够感受到未来可能会诞生伟大公司的红利吧,毕竟目前的伟大公司,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公司之前没有在A股上市,但目前随着我们注册制的改革和制度方面的调整,其实已经具备了它们诞生于A股的制度基础,包括很多公司也开始在A股发CDR,其实科创创业50指数里也包含了国内第一个CDR公司,包括它的纳入机制,上市一个季度如果符合标准就可以纳入指数,这是这个指数的特点。

刚才提到了中美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一些情况,最近有些投资者可能比较关注海外市场,或者虽然没有关注海外市场,但财经新闻里经常提到美联储鹰派表态,投资者可能也关注,都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决定了全球风险资产的变化,本周议息会议虽然没有正式提出资产购买计划收缩的时间,但从点阵图的角度来看,点阵图显示的加息力度在2022年以后,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会不会对国内创新产业,尤其我们都知道成长股对利润水平变化敏感,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理解,想请教一下刘总。

刘晨明:

我是这么理解的,从一个相对中短期的维度上,比如半个月、一个月或两个月,所有资产可能都会受制于美联储的流动性拐点,利率上行,但如果我们稍微拉长一点,比如从一两个月拉到半年维度,一年维度,就会发现那些业绩比较稳定的、增速不快的公司反而受利率中长期影响更大一点,换句话说,一旦因为利率的持续上行,这些业绩稳定、业绩不能爆发的公司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可能它就回不来了,会维持低位振荡,但如果行业能爆发,产业周期能爆发、业绩增速足够快的,即便因为海外和国内外流动性因素出现了一定程度下跌,但它也会最先爬起来,虽然它不能全面大幅拔估值,但它的业绩是能爆发的,它可以赚业绩爆发的钱。

从历史上来看,我们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就会发现,拉长来看利率的变化只能短期,而不是长期影响科技股产业爆发的方向,最典型的是2013年,2013年也有美联储的taper,有美债利率的上行,2013年国内钱荒,2013年国内外利率都是大幅上行的,但2013年表现最好的是创业板,因为当时有移动互联、游戏、互联网公司、计算机业绩的全面爆发,可能也阶段性钱荒、受美联储taper的影响,但拉长来看它仍然是全年最好的。

2010年大家应该也有印象,因为2009年是国内4万亿刺激,刺激之后2010年政策开始收缩,利率上行、流动性收缩,2010年通胀维持在高位,但2010年表现最好的是全年中小板一路上涨,那时创业板刚刚开始,主要还是中小板,主要来自于iPhone3、iPhone4,新的智能手机渗透率爆发,一个新的产业周期。

所以我觉得现在,包括新能源汽车、芯片为代表的,其实有点像,一旦美联储政策转向或国内流动性变化,可能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调整完之后它一定是所有方向里最快能弹起来的,因为业绩和趋势是相对最为确定的。

结论是国内外流动性环境只是中短期影响产业爆发的方向,而在中长期的方向这些产业还是跟着自己的周期在走。

黄岳:

我的理解是很多具有中长期逻辑的赛道和产业可能不用太关注短期外部变量的影响,我自己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很多时候美联储流动性的收缩,中观和微观上的传导路径还是通过外部投资的流出,整个资金的流出所引发的新兴市场,包括从汇率的角度、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去影响一些新兴市场和资产,但目前拜登的财政政策,除了财政刺激之外还谋求对于整个所得税率的提升,伴随着整个货币政策即使出现退出,先不论退出是不是会很快,目前美联储也提到了它的退出不会那么快,哪怕先不论它的退出速度,从整个基本面或政策变化的角度来说,未来整个税率要往上走。

反之再看国内,国内最近招商引资的政策,包括我们在深圳广州地区的政策,整个浦东新区的政策,其实我们的政策目标是在这个过程中去持续通过国内的创新环境、政策来进一步吸引外资,所以加息也好、货币政策转向也好,它未必会对整个资本的流向,国内外资的流向造成太大影响,它自己那边虽然利率水平提升了,但税率也在提升。我们这边的产业政策相对还是比较给力的,另外大家可以看一下北向资金的买入主要标的基本也就是新能源汽车、电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应该说还是外资偏好比较多的产业,包括很多基本面扎实的产业,短期冲击对它的影响相对来说较少,或者说都会有冲击,但它能最先从冲击中恢复。

另外冲击预测本身就是很难的,包括大家看经济学家和市场买方卖方对于美联储行动的预测,拉长时间来看其实很难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完全精准,不管是方向上的精准还是时点上的精准,都非常难。就像刘总提到的,对于这种板块来说,择时的重要性、成功率和效果未必那么好。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对于科创创业50的ETF工具就介绍到这里,科创创业ETF是我们公司的产品,认购代码是588363,科创板是688,在上交所上市的ETF就是588开头,交易代码是588360,因为当时我们取的彩头就是360度全面覆盖科创和创业两个板块的科技创新企业,它的交易代码588360,认购代码按照上交所的规则是加“3”,588363,发行时间是6月21日到23日,当然这里也要做好充分风险提示,本基金是股票型基金,波动性显著高于其它资产,而且相对来说整个科创创业的标的成分股,我们也发现整个波动性是非常高的,大家也要充分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好以及资金使用的需求,再充分阅读我们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资金需求来关注我们的588363,科创创业ETF,小名“创创ETF”。

另外客观来讲,这个产品波动性比较高,所以我个人觉得其实大家也可以通过分散的方式,全仓搞这种产品波动性也比较大,我个人觉得比较适合均衡配置,在里面配置一部分科技成长类的优质资产。另外可以通过定投等方式尽可能(熨平波动),很多成长股都可以这样投资,很多投资者没有拿住追涨杀跌,就是在最高位时买进去,回调时扛不住然后剁在底部,很多成长板块真的是这样,最近几年身边朋友对很多板块很看好,但从来没有从头拿到尾的,最后赚钱的也真的寥寥无几,所以也是一个经验吧,包括认知,可能是仓位的控制,另外是定投这种更加稳妥的投资方法的使用。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6-21
一石二鸟?如何把握科创创业板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本身是从2010年之后进入经济的结构性转型和经济增长中枢的L型。科技、医药和消费三大类资产会是长期投资方向上最好、最确定的资产。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