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行业里多数公司都相互欠钱,投资贷款维持项目开工,三角债现象很严重。”今天上午,上影节开幕论坛在上海举行,光线董事长王长田率先倒苦水。
博纳董事长于冬紧随其后,“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非常艰难的时刻, 需要被高度关注。”他建议电影专资缓征三年,票务平台服务费不超过电影票房收入的5%。作为猫眼的控股股东光线的董事长,王长田很尴尬,忍不住回怼,“春节档一部热门影片光给影院的排片费就上亿”。
如果不是行业艰难,大佬又怎会当面开撕?或许是因为大家确实都穷,有影院经理向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透露,今年端午档“单体影院能拿到1000元排片费就已经算多了。”
排片费给不起,影片竞争却依然激烈。谁能想到,端午档这种只有三天假的小档期,也能密密麻麻挤下15部新片?“哪有一个小档期挤这么多片子的,难道是因为去年疫情积压太多片子,大家想赶紧去库存?”济南百丽宫影城影院经理董文欣向娱乐资本论表达了她的疑惑。
这种影片扎堆档期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一年。在今天上午的上影节开幕论坛上,万达文化集团总裁曾茂军就直言,如今电影都扎堆重要档期,票房也向头部电影集中。档期效应越来越突出,大档期的营销成本也越来越高。
由于缺乏头部影片,端午档电影多了,票房却缩水了。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发稿前,端午档第一天(6月12日)大盘票房为1.4亿,而2019年端午档第一天(6月6日)大盘票房高达3.3亿。仅《X战警:黑凤凰》《追龙2》两部影片就贡献了一半票房。
”这是一个几乎被放弃的档期。“端午节前夕,有影院经理悲观地向小娱表示,今年端午档影片的票房可能会很平均,最热的电影最终票房也就是一亿的水平,“大家抱团一起死吧”。
档期电影扎堆,日常却无片可看
在过去,端午档只是一个小档期,一般只有4-6部电影同时上映,而今年15部电影同时上映,给电影排片经理造成了不少的困扰。
“端午节三天,15部电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排片。”上海万达影院某经理向娱乐资本论抱怨。尤其是今年端午节又恰相逢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很多电影院需要作为展映电影院,还要分出好几个厅专门用于电影节放映,这让本来就非常紧俏的放映厅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北京的一位影院经理也有同样的困扰。虽然北京的电影院没有电影节的压力,但是电影节展映片的票房相对好预测,反倒是端午档这15部影片让人看不清楚,“因为现在这些电影都差不多,没有真正的头部电影,不知道怎么排片才能票房最大化。”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今年的六一档、五一档、清明档等小档期。比如仅有三天假期的清明档聚集了11部电影同时上映,而一天假期都没有的六一档更是有16部电影在此前后上映,当然其中包括多部重映的电影。
比较特殊的是今年五一档,因为有五天的假期,成为电影片方热捧的档期,共有12部影片扎堆上映,不仅在数量上创出了历史新高,在类型上也覆盖了谍战、青春、悬疑、喜剧等多种类型。票房表现上,5天16.71亿的总票房确实也创造了五一档期的历史新高,但是实际平均日票房仅为3.34亿,完全低于2019年五一档的3.81亿。
映前热度极高的《你的婚礼》因口碑平平而遭到《悬崖之上》的逆袭,《悬崖之上》凭借长线效应拿下了11.56亿的票房,而《你的婚礼》止步7.89亿。在拥挤档期的竞争之下,口碑排名第二的《寻汉计》就显得非常凄惨。尽管有任素汐、李保田等实力派演员加盟,但是排片低至0.8%,最终票房停留在230万,成为五一档最大的输家。
从目前的票房情况来看,今年的端午档同样会出现不少炮灰。“整个端午档给我的感觉就是错乱,没有计划性。一般来说大档期,大家都会商量一下,别互相抢了。但今年端午档感觉都没人通过气,好像大家都觉得这个档期意义不大,可以直接放弃一样。”某做过多年电影发行的影院经理吐槽。
在他看来,端午档看似电影很多,但其实“没得排”。“第一天就一部《你好世界》,第二天《超越》和《热带往事》可能会成档期头部,但整体票房都不会很高,也就是一亿的水平。以往的档期都会产出一两个爆款,但今年端午档会比较平均。”
与各个小档期电影扎堆上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常周末几乎没有电影上映,或者准确来说,是没有任何一部能够砸出一点水花的电影上映。
比如刚刚过去的一个周五(6月4日),整个周末(从周五到周日),共有9部电影上映,但是没有任何一部电影砸出一点水花。引进动画片《普罗米亚》票房收入956万,宋佳和朱亚文主演的文艺片《诗人》仅有95万。唯一表现比较好的只有艾玛·斯通主演的好莱坞电影《黑白魔女库伊拉》,票房收入4000多万,但这也绝对不是一部号称有着1亿美元成本投入的好莱坞电影该有的票房表现。
从今年第一季度的票房数据上看,虽然元旦档3天13亿、春节档7天78亿都创下档期票房新纪录,但第一季度整体票房181亿,相比2019年的187亿元还是有小幅的退步。很显然这就是日常周末票房不足的表现。
因为今年非档期日的电影市场票房已经多次跌破3000万,甚至还有多个工作日电影票房只有2000万出头。这种情况在2018年、2019年是非常少见的,正常情况下过去只有在除夕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休息吃年夜饭的那天,市场票房才会跌破3000万。
娱乐资本论向身边的朋友、同事进行的小调查也能侧面证明日常无片可看的尴尬现状。虽然他们或多或少算是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本该是院线电影观影频次最高的人群之一,但是他们给出了几乎一致的反应——电影院里有什么可以看的吗?其中一位从事影视媒体行业的朋友向娱乐资本论表示,“以前因为工作原因,几乎每个周五都要去电影院看2-3部新片,才能把握热点做一些选题,但今年好像几乎不用去了。”
缺片,缺片,还是缺片
日常周末无片可看,各个档期电影扎堆,缺片是最直观的原因,但要是说得更准确一点,其实是缺少头部电影。
过去一年,因为疫情的暴发,导致大量在制作周期内的电影停工停拍。在过去的正常情况下,国产片长期以来都是供过于求的。“一年大概生产1000部电影,500部能够进入院线。”一位长期从事电影研究的学者介绍说。但是疫情造成供给不足,必然使得今年院线整体处于一种缺片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一尴尬的现状,重映的经典电影成为院线填充档期的救命稻草。从主打宏大世界观的《指环王》三部曲,到当年引领电影走入3D时代的《阿凡达》,再到文艺青年所热衷的《情书》《天堂电影院》等,重映电影层出不穷。
虽然这些重映电影担着“救市”之名,但是从票房上来看,并没有真正做出太大的贡献。其中表现最好的《阿凡达》票房3.75亿,《情书》更是只有6000万,《指环王》三部曲加在一起的重映总票房也不过1.5亿而已。更何况从观影受众上来看,重映电影的观众普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存在下沉困难的问题。对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电影院来说,杯水车薪,救市的意义并不大。
而各个档期电影扎堆,是因为疫情期间大量影片被积压。疫情停工的174天,就是这些影视公司库存堆积的174天。苦苦支撑到现在的影视公司们,手上现金流大多吃紧,这些存货也急于上映。光线董事长王长田就在这次上影节期间多次发声,称因为存货积压,行业里三角债现象非常严重,“多数公司都相互欠钱,无法运转。”
无独有偶,海外也同样缺片。“中国电影市场本来就是这样,除了春节档等大档期以外,平时冷档期就靠好莱坞或者印度、日本的大片炒热。但今年外国大片缺席,我们本土电影自己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影院经理董文欣说。她认为今年端午节影片总体质量不错,主要还是缺乏头部电影,比如像2019年端午档的《X战警:黑凤凰》。
而今年类似漫威旗下《黑寡妇》、米高梅旗下的《007无暇赴死》等大片的档期一延再延,今年到目前为止真正在国内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只有《速度与激情9》和《哥斯拉大战金刚》。
缺片是客观现象,那为什么片方都喜欢扎堆在各大档期?“大家都觉得没休息日就没票房。”北京某影城的影院经理表示,导致档期乱的根源还是疫情,疫情导致头部影片缺乏和中小体量影片积压,这些中小影片对本身的质量缺乏信心,更倾向于蹭档期热度。
路画影视CEO蔡公明告诉娱乐资本论,他们的买断片《你好世界》选择端午这个档期,是因为这部电影面向的主要是学生群体,端午档刚好在高考后,暑假前。“档期是一个月前定下来的,当时也不知道有这么多影片要上,这次如果大家票房表现都不好,也算吃一堑,长一智。”
因为是买断片,档期确定后无法再改,《你好世界》只能硬着头皮投身竞争激烈的端午档。但大部分影片选择这一档期都是主动为之,“虽然大档期竞争会更激烈,但平时根本没人去电影院,电影票房可能会更差。”
恶性循环由此形成。从五一档到端午档,中国电影市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一种档期迷信之中——宁愿去档期中当惨烈的炮灰,也不愿意在日常周末悄无声息地上映。
口碑质量过硬,冷档期上映也能大有所为
对比好莱坞成熟的档期制度,中国电影市场目前的档期效应本质上还是一种赌博心态。尤其是目前这种电影过分集中于小档期之内,各个影片恶性竞争,打得头破血流,长远来看其实对市场并不好。
“成熟的市场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档期,好莱坞大的片商都会坐在一起商量,根据影片的类型、观众群体来定每部电影的上映时间。但中国最多就是大家一起吃个饭通个气,根本没有提前分析过市场和用户,最后只能跪求排片,跪求票房。”董文欣表示。
的确,好莱坞五大通常都会提前几年公布档期,如果不是因为疫情,一般都不会轻易改变档期。这种做法可以确保充分的前期宣发,让物料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更可以避免各大公司的头部电影“撞车”,减少恶性竞争。与此同时,大量的腰部电影也可以错开这些大公司头部电影的档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上映时间。
类似的尝试其实也曾经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出现过。在过去,一些适合走长线效应的电影会选择在日常周末上映。比如李霄峰执导的文艺片《风平浪静》,在去年一个普通的周五(11月6日)上映,也取得超过8000万元的票房佳绩。同样的还有《无名之辈》《无问西东》《少年的你》等也都定档在普通的周五,依旧能够在票房上取得不小的突破。
这些电影的共同点都在于口碑质量过硬。在董文欣看来,如今年轻观众的审美多元化,一些小众影片如果质量过硬,即使在所谓的冷档期也能有所斩获。比如最近上映的戏曲电影《白蛇传·情》,就凭借其独特的美术风格收获了1400多万票房。
所以与其在各个拥挤的档期内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影片自身定位出发,做好针对受众群体的宣传营销,发挥所长。毕竟,培养中国观众在非档期的观影习惯,才能真正让电影市场有更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也有影院经理认为,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是“脉冲消费市场”。“现在的00后观众,普遍没有上一代人有电影情怀,像《悬崖之上》这样的片子虽然好,但他们会觉得没有那么爽。”某影院经理向小娱吐槽,“他们每天都安排了很多节目,但随时可能变化,突然不看了,或者立刻就要看到。”
在这种环境下,冲着电影本体去看电影的人比例似乎越来越小,更多人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去电影院,或是为了满足社交需求,或是为了获取社交货币,参与周围人的聊天。也正是因为这些观众的观影越来越倾向于场景消费,片方也会更倾向于定在大档期,甚至没档期就自己造档期。
所以,所谓的“档期扎堆”现象,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疫情之后,如何依靠电影本身的魅力,在每个日常的周末把观众吸引进电影院。比如通过适当降低票价等方式来鼓励平时排片,分散假日档期的竞争压力,刺激大众消费,挖掘小档期的潜力等。
如果每个日常周末电影院都有足够吸引观众的电影上映,“档期扎堆却没片可看”的尴尬现状或许就不存在了。(来源:猎云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