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创新是拉动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但不要只看新兴行业,"老树"也会有春天

2021年6月2日,在华宝基金华宝深证创新100ETF发布路演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房地产、出口等传统动力已经无法拉动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存在所谓的“三大过剩”,所以当下的创新改革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劳动力优势在慢慢减弱,所谓的人口红利现象会慢慢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对房地产的需求恐怕会下降,人力资源的供给也会下降,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模式做,可能就会走到尽头。正是基于如此,创新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李迅雷认为,当一个经济体,还是只通过传统的手段来拉动经济增长,会产生很多弊端,带来很多金融风险。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让经济重新注入活力、重新启动。

提到创新,大家往往首先会想到科技。对此,李迅雷表示,创新不只是在某个领域,传统产业同样需要创新,例如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中国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目前中国市值最大的几家企业,都可以称之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互联网模式。例如网购,包括网上的各种服务方式以及外卖、金融创新等等。”

李迅雷同时表示,创新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创造供给,另外一方面则是供给创造需求。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再度腾飞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被传统观念所说服,被传统思维所局限,我们应该想得更加广阔。

面对普通人如何把握创新的投资机会的提问,李迅雷表示有两种思维方式:

一种是自上而下从宏观维度来看,通过寻找基金产品,由专业研究某个领域,或者寻找全范围的创新机会的基金经理来操作。其中,两大交易所也会编制一些覆盖有创新(机会)的ETF,就是所谓的被动指数基金,还有一种是主动权益类的基金产品。

还有一种是自下而上,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自己比较看好的创新领域,在自己擅长的某些领域里去研究。

【传统动力不足以让中国经济持续、长久增长】

创新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跟大家来交流一下,中国经济腾飞的机会在哪里。

我也是长期从事宏观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确实转型的需求和压力越来越大了。过去中国经济都是靠投资来拉动,通常讲到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从去年疫情来看,主要是靠出口和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让中国经济在这么多主要经济体当中,成为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

这两大动力显然还是传统模式,虽然还是行之有效,但是未来产生的不良的后果可能会越来越严重。以出口为例,出口还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传统产业为主的出口基础上的,我们的优势是产业优势、人口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各种配套的优势,在这方面,确实还是比较明显。

但问题在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之下,出口能不能持续保持强劲。

第二个,中国经济靠投资来拉动,中国的投资对GDP的贡献,大概是全球平均水平比重的两倍,这么大比重未来还能不能继续持续下去?

房地产的牛市从2000年到现在为止,差不多21年了,未来房价持续上涨,靠土地价格的上涨来获得财政收入的模式,还能不能持续下去?房价的不断上涨,所带来的全社会杠杆率的提升,能不能再持续下去?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劳动力优势在慢慢减弱,所谓的人口红利现象会慢慢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对房地产的需求恐怕会下降,人力资源的供给也会下降,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过去的模式做,可能就会走到尽头。

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也是主要动力,但是这个动力不足以让中国经济持续、长久增长,也不能让中国经济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正是基于如此,创新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到过剩经济时代如何避免衰退?

因为我除了研究宏观经济,也研究资本市场,我发现,现在已经存在了所谓的三大过剩,一个是商品的过剩。

中国经济从1949年解放,到70年代末,这个期间基本上可以称之为短缺经济时代,在短缺经济时代,你不需要创新,有多少商品就有多少消费能力,因为商品是短缺的,所以这时候不需要创新。

2020年以后,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到过剩经济时代,商品过剩了,但是资产是短缺的。资产短缺的时候,你也可以搞各种各样的资产模式,都能够获得盈利。

在这个时候,货币规模的增长会很快,大量的出口创造了货币,大量的外资流入创造了货币,土地的增值又创造了货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的总量越来越大,到一定程度后,它也产生过剩了。这个时候它主要体现为结构性的过剩,比如说房地产的总市值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

有人说中国住宅的总市值,可能跟欧洲、美国、日本三个大主要经济体之和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传统的模式做下去,那也是过剩了,如果要进行直接融资,还是拿传统的产业来进行融资,可能投资者就没有这方面需求。

像美国也是一样,它为了应对疫情,大量地创造货币,美联储进行扩表,美国经济在复苏的同时,货币大量增加带来了通货膨胀。

当一个经济体,还是通过传统的手段来拉动经济增长,会产生很多弊端,带来很多金融风险。所以对美国来讲,它也有很大的压力,如果不改革不创新,它在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持续的放缓,这样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看当今的全球经济,大家可能普遍都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这种长期的和平环境下面,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不断削弱,劳动生产力的增速在下降,同时各种过剩,各种杠杆都相伴而生,经济增速会越来越慢。

对于我们这种经济,下一步怎么避免衰退?怎么避免由于杠杆率水平的过高、债务的过剩所带来的风险?这也是一个问题。如何应对这类问题?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让经济重新注入活力、重新启动,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一个主题。

传统领域需要通过创新带动企业的活力

从宏观的维度,我们要看到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创新的必要性,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包括像大数据、人工智能、5G这种,多个方面。我们需要创新的领域非常多,也非常广。

大家提到创新,首先想到的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现在这个阶段里面表现很明显。

那些具有创新动力的企业,它在市场上获得了比较高的估值水平,跟创新相关的产业,同样也受益,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这在将来是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美国也好,中国也好,真正有科技含量的企业都是被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所持有,这也是体现。

当传统动能越来越乏力的时候,我们需要有新的动能。第一个体现的就是科技创新方面,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发展了,劳动生产率水平才能够得到提升。

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传统领域里面,比如说像基建投资、房地产,最终导致的结果还是投入产出比的下降、效率的下降、债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所以需要通过创新带来企业的活力。

举一个很具体的案例,我们在80年代时候,很多人家里连电话都没有,后来有了有线电话,挨家挨户都装了电话机。现在好多家庭都没有有线电话了,都是用手机了。手机的发展也有个阶段,从简单的无线通话、发短信的功能,到现在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多,现在是智能手机。

再举个例子,汽车。

2000年以后,中国家庭购买家庭用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当中,汽车作为一个代步工具,作为居家出游的交通工具,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排放规模的增大,对空气质量、环保都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新能源汽车,通过电池来作为动力,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的飞速发展。

但是现在的汽车又不满足于只是用新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现在汽车的智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说现在正在研发当中的无人驾驶技术,一旦成熟之后,无疑又是一场创新、一场汽车领域的革命。现在中国家庭轿车保有量应该有2亿多。如果这里面有个20%的替换,那会带来产业多大的发展的规模,多大的发展的空间?

【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金融创新给经济带来强大活力和动力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技术在不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需求,创造了一些企业的新的发展空间。

科技领域里面,创新比比皆是。

比如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们对机器人的需求会大幅上升,我们对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怎么能够解决现在两大主要的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这方面是人口老龄化相伴而来的疾病,怎么去面对?就需要有创新药。这方面如果有突破,市场是巨大的。因为中国现在的人口基数超过14亿,老龄化率在不断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科技创新带来的活力和动力是非常大的,也是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现在中国正在面临新旧动能的转换,新动能的占比虽然比较低,但它的占比是在不断提高的过程当中。

除了科技创新,还有商业模式的创新,这在中国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目前中国市值最大的几家企业,都可以称之为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互联网模式。像是网购,还有网上的各种服务方式,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同时也给消费者获得商品和服务,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比如说外卖已经是非常普遍了,网购在整个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的上升,这个空间在未来还是会有。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领域也非常多。

过去,我们都是要自己去存款,取款都是需要到银行去,现在一个手机就可以让你办理多种业务,包括基金的申购赎回都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所以这个领域里面的创新,它是为支持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够为实体经济提高效率,带来极大的便利。

过去来讲,融资手段主要还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你要获得银行的贷款也是非常的复杂,要三番五次的去银行,现在利用大数据就获得了你的多种需求。

作为一个金融机构,它通过大数据来分析资金需求方的各种信用数据,以此来判断你信用度的高低,这样也给整个金融服务带来诸多的便利。

【传统产业创新机会多关键以需求为导向】

所以创新不是只是在某个领域,某个行业,好像只有新兴产业才有创新,传统产业同样需要创新,创新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

比如说家电行业就是一个传统行业,汽车行业也是个传统行业,还有比如说服务业里面的旅游,社会服务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应该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里面都是存在的。关键还是要以需求为导向。

这些需求来自于哪里呢?还是从客户的需求的角度去分析。

比如说客户的消费升级需要更多的创新,客户的便利性需求,又倒逼这个领域里的创新。在如今的背景之下,大家的需求又在不断的变化。

比如说人口老龄化了,大家觉得青春无价,所以像医美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快,这也推动了医美,美容美颜这个行业,但它也需要有新的技术,新的工具来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需求。

过去我们对一个人的祝愿说:“祝您长命百岁。”在如今科技发展的情况下,老年人都已经不满足于长命百岁了,可能要活得更长,活得更健康,要提高生活质量,这些需求还是非常大的。

比如说在疫情期间,出国很难,旅游很难,教育也很难,有些什么东西可以替代?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够享受全世界的美景美食,享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医疗服务,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创新工具,创新手段。

【需求端和供给端都能带来创新】

老树也会有春天

所以创新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创造供给,就是你有这方面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是从供给创造需求。

你有好的供给,引发了大家新的需求,带来了这个行业新的发展时机,新的发展空间。

今后,我想我们还是要开阔视野,不能够只是停留在哪些行业是属于新兴行业,哪些行业属于传统行业,认为只有新兴行业是有机会的,传统行业是没有多少机会的。我想中国有句古话叫“老树发新芽”,即便是老树,它也有机会,它也有春天。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的视野一定要宽广,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再度腾飞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要被传统观念所说服,被传统思维所局限,我们应该想得更加广阔。

当然,我只是从宏观的角度自上而下的去思考。我在这里抛砖引玉,给大家谈谈我对于创新的理解。中国经济在实现了全面奔小康的目标之后,下一步我们应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增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

谢谢大家。

【问答环节】

Q:普通人怎么把握创新的投资机会,请李总分享一下。

李迅雷:作为投资者,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擅长的方面,比如有些是教育工作者,教育领域的创新机会他比较了解,有些人是从事医疗服务的,所以对于医疗,生物医药方面的创新机会比较了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熟悉的范围,熟悉的领域,在这些方面去寻找那些创新机会,去寻找对应的上市公司,看看有哪些公司是符合自己的创新逻辑,它未来的发展空间,盈利的增长空间可能会比较大,这是从自身去考虑的,在资产配置的时候可以适度配置。每个人都有各有所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面寻找创新机会,比你在陌生的领域去寻找创新机会,去把握创新机会会更好一些。

还有一种,就是从宏观的维度自上而下的去考虑问题,这样也不至于错失诸多的机会。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基金产品,因为我们现在有好多主题投资的基金,这个是专业的基金经理来操作,他们是专业研究某个领域,或者全范围的创新机会。像两大交易所也会编制一些覆盖有创新(机会)的ETF,就是所谓的被动指数基金,还有一种是主动权益类的基金产品,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模式。

自下而上就像我前面讲的,在你自己擅长的某些领域里去有研究。每个人对创新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两种思维方式(都是对的)。

一种是自上而下从宏观维度来看,就是要找一个全覆盖的创新。还有一种是自下而上,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自己比较看好的创新领域。

不管怎么样,这两种方式都是对的,都是合理的,也都是可以获得机会的。关键在于要做的更加专业,不是泛泛而谈,一定要去深入研究,如果你研究不了这么深入,现在有很多跟创新相关的金融产品,也是可以选择的。

【A股创新核心宽基——深创100ETF】

华宝深证创新100ETF(基金简称:深创100/基金代码:159716)于6月1日至6月11日上线发售,一键配置深市100只创新能力领先A股

该ETF跟踪复制的标的指数为“深证创新100指数”(简称:深创100指数/代码:399088)。2020年,于深圳改革开放4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30年之际,为反映深市科技创新公司表现,促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和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指数化投资工具由深圳证券交易所牵头,联合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在2020年2月18日重磅推出深创100指数,以凸显深交所在服务国家创新创业战略中的先行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6-03
李迅雷:创新是拉动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但不要只看新兴行业,"老树"也会有春天
2021年6月2日,在华宝基金华宝深证创新100ETF发布路演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房地产、出口等传统动力已经无法拉动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存在所谓的“三大过剩”,当下的创新改革尤为重要。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