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浪潮汹涌来袭,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各大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目标。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超过了16.6%。不久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那么,在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众多企业和行业如何判断自身水平,选对需要且适配的数字化转型产品,找到合格的数字化服务商?
3月31日,在2021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数字化可信服务评估结果发布,终于有了帮助企业消除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诸多痛点问题的答案。
标准初定 可信可靠
在数字化走向“主动需求”的时代,赋能者的能力水平是否达标显然很重要。而数字化可信服务能力便是针对数字化服务商的全栈服务能力,帮助需要转型的传统企业进行比较,相当于是赋能者的“优选”排行榜。
据了解,数字化可信服务能力从三维可信提出六大能力,三维可信包括服务可信赖、安全可信任和生态可信任,六大能力包括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场景、数字化治理、平台化产品、数字化服务运营、数字信任安全服务和可信兼容生态。
该标准首次提出数字化生态兼容方面的能力要求,帮助数字化服务商适配多种生态环境和技术路线,促进上下游数字化生态健康发展。标准体系适用范围覆盖数字基础设施一体化云平台、研运数字化治理、客户服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等多个环节数字化服务。
中国移动、中兴通讯等是首批通过实施这套标准体系的数字化服务商,在洞察客户数字化需求、完善生态兼容适配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从单模块产品服务商进阶为可信综合的数字化服务商。
赋能思路:做精准云
让笔者感兴趣的是,在首批通过数字化可信服务能力标准体系的9家数字化服务商中,中兴通讯作为非公有云提供商却名列能力体系前茅。
“中兴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做公有云”,这一点在中兴通讯2019年度股东大会上,中兴通讯总裁徐子阳就早已表态。他认为随着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在垂直领域会有大量应用合作落地。而随着行业模式的落地,对运营商来说有一件事比较关键,就是要让网络竞争力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需要运营商在精准云、行业云方面进一步拓展。
徐子阳认为:“市场上有‘行业云有一云使能万物’的说法,行业云需要精准服务,就必须与运营商的多种接入网络进行结合。我们提出精准云的方案,是为了瞄准大的行业客户,他们的需求跟小微客户不同。因为一个普遍的大云(即公有云)很难满足具体的垂直应用需求,也不能完美匹配企业IT转型的需求。”
实际上,中兴通讯瞄准了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希望在转型过程中IT人员一次编码就可以让企业运营系统向各种云上转移。如果是深入定制模式,后续云业务转移成本较高,因此公司希望通过解耦的方式,让企业级客户更好完成云网融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中兴通讯不做公有云业务,而是选择与运营商和行业伙伴在精准云方面共同合作,无疑是一种明智的战略之举。
事实也证明中兴通讯的选择是正确的。数据表明:截至目前,中兴通讯行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已覆盖全球52个国家170多个城市;中兴通讯联合运营商和合作伙伴,广泛开展"5G+行业”的应用创新、示范建设和商业孵化,目前已在智能制造、车联网、新媒体、智能电网、智慧应急、智慧港口、智慧机场、智慧环保、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等十大行业超过15个细分领域,与500余家合作伙伴开展5G+垂直行业应用的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中兴通讯助力行业伙伴打造的多个5G应用创新项目在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中表现亮眼,夺得23个奖项。
在生态构建方面,中兴通讯持续推进“双百千商业合作计划”,通过对全国百城千区、百强千企的全面覆盖、深度经营,结交更多的行业伙伴,挖掘更多的合作机会,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为5G云网生态的提质升级保驾护航。
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得不说,中兴通讯“极致的云公司”的愿景在数字时代的确极其正确,毕竟推进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企业数字化转型将发挥“主力军”作用,而越发强调个性化服务的时代需要的是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转型者和赋能者的双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