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石景山区首批51家校外培训机构,被纳入石景山区预付费监管平台的消息,在教育行业掀起了一阵飓风。
不止北京,其他十几个省市也陆续出台政策,规范教育贷与预付费机制。
多位教育行业人士告诉《财经故事荟》,此举与学霸君暴雷有关,“暴雷后引发的动荡,是相关部门不愿意看到的”。
粗略估算,学霸君波及全国5万“1对1”学生用户家庭、100多家线下加盟机构。其CEO张凯磊在直播中亲口承认,学霸君累计欠下学费超过5亿元。
现在,5万多个家庭举步维艰,一面是无法退款的学霸君,一面是紧逼催收的金融机构,可谓进退两难。
疯狂的教育行业,借助教育贷和预付费迅速膨胀,但教育机构一旦暴雷,则教育贷和预付费会放大其危害性。
最长预付周期三个月等监管政策,能够减少教育行业暴雷、跑路的次生灾害吗?
一 退不了的课时,还不完的贷款
“根据您所签署的贷款合同,现在您有义务继续还款,否则将影响您的征信。如果需要的话,我一会可以把电子版合同发给您。”在电话里,中银消费金融的客服人员对胡苏说道。
胡苏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给中银消费金融打电话了。
自从2020年底学霸君暴雷以来,身为受害学生家长的他,曾多次和中银方面理论,对方皆以他签订了分期借贷合同为由,强调贷款必须如期偿还,且无法暂停还款。
现在,他还有70多节1对1课程没有上完,价值10000多元。而中银方面的贷款还有6期需要支付,总计13000多。
49岁的单身父亲胡苏如今难上加难,女儿正面临中考,急需辅导;可金融机构一个劲催收,使得他没有闲钱为女儿寻找新的教培机构了。
胡苏的女儿今年14岁,刚上初三。自初一以来,她的数学成绩忽高忽低,胡苏很着急。在熟人的安利下,胡苏看上了学霸君的辅导课。
接待他的销售告诉他,一次最少要买120课时,可以分期付款,多买多优惠,权衡再三之后,胡苏一次性购买180节课时,总价27000多元。
收入微薄、囊中羞涩的胡苏,原本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销售就建议他办理分期付款,首付只需2000多元。
之后,销售发来了链接,只说是分期付款服务,催促胡苏尽快补充信息。在销售的全程指点下,胡苏花了十分钟,就把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操作全部完成,开通了分期付款服务。
由于学霸君提供的1对1课程质量不错,女儿受益匪浅,他并未对分期付款一事产生顾虑和抵触。
半年多以后,学霸君突然暴雷,在线课程服务骤停,更要命的是教育贷依然要还。
诡异的是,胡苏始终没有拿到纸质的贷款合同。
在其他家长的强硬要求下,中银方面曾发来一个连客户名字都没写的电子合同模板,内容长达13页。
而那些当初在销售的催促之下,快速开通分期的家长,无一例外没有从头到尾通读合同,从而忽视了苛刻的风险条款——开通分期贷款的客户,不得以没有收到提醒为由延期还款,也不得以合作教育机构倒闭为由拒绝还款。
对此,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告诉《财经故事荟》,现在的信贷合同是很专业,一般人根本看不懂,甚至身为律师的他读起来也有些吃力,因此,教育机构应该明确告知用户合同内容,否则涉嫌欺诈。
但他同时认为,就目前合同条款来看,由于用户与学霸君签订的服务合同,以及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借贷合同,在法律关系上独立有效,即便服务合同无法履行,借贷合同也依然生效。
这意味着,教育机构如学霸君和金融机构,借助专业性优势,几乎相当于联手作局,把所有风险一次性转嫁给用户——学霸君提前拿到足额学费,高举征信之剑的金融机构,也无需担心教培机构倒闭而影响用户还款,而用户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承担全部风险。
中银消费金融客服还告诉《财经故事荟》,和他们合作的教培机构不止学霸君一家,还有掌门一对一、达内科技等知名机构。
据统计,与学霸君有合作关系的金融机构,包括中银消费金融、河北幸福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民生银行等。
二 预付费:教育行业“发泡剂”?
暴雷的教育贷,已存在多年,原本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可以减轻学员一次性付款的压力,让教育机构获得生源,金融机构也得到利息收益,本可三方利好。
但是,一旦机构教育机构暴雷,学生家长就会深受其害,比如,有学霸君家长至今还背负三四万的贷款。
一旦家长无力或者不愿还款,金融机构也将面临集中逾期和一揽子坏账,多方受益将会变成多方噩梦。
而教育贷背后,其实是通行教育行业的预付费机制。
某互联网教育公司CEO方圆认为,预付费机制,对于各方都有一定合理性。
对于教培机构来说,“很多课是班课,如果家长随便不来了,后面插班生很难找”。
此外,随着疫情爆发,线上教育行业按下“快进键”。2020年,基础教育在线行业融资额超过500亿元,市场规模近5000亿元。
“财大气粗”的在线教育行业,竞争激烈,大把撒钱投入营销,拉新获客成本不断高企。
仅2020年前9个月,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网校三家教育机构,就在广告和销售方面投放约55亿元,是2019年同期的两倍多。
而延长预付费周期,可以一次性的获取长周期高粘性客户,教培机构无需持续投入营销。
即便对于家长来说,预付费机制也有一定合理性,比如,很多头部教育机构的线下班课,家长抢破头,“很多课程天然就是一学期的,三个月抢一次,家长也很麻烦。”
互联网教育行业资深人士李国训也告诉《财经故事荟》,“如果政府对预付费上限不监管,有的家长敢一次性买十年的课时”。
因为,K12教育的消费周期通常长达十年以上,而教培机构的课程费用每年都在上涨,家长打包一次性购买课时,教培机构也会通过赠课的方式,给予大幅优惠,趋利之下,要说服家长购买长周期课时,并不困难。
“即便没有教育分期,也有大把不差钱的家长,用现金预付费”,方圆说,据他所知,大部分暴雷教培机构的受害用户中,其实用现金支付的占了大多数。
吹大行业规模的同时,预付费的风险也如影随形。
无论线上线下,教培机构竞争都相当激烈,挪用预付费,投入营销拉新、开设新校区等几乎是行业惯例。
“其实今天寅吃卯粮的在线教育公司是大多数啊,你以为头部就都健康吗”,方圆反问《财经故事荟》。
普遍的挪用之下,教培机构一旦拉不到后期生源,或者业绩下滑,很可能青黄不接,导致资金链断裂,也没有能力全额退费。
比如,无钱退费的学霸君,一度试图联手行业其他友商,为家长推出置换课服务,换取其他教培机构的课程。
然而,学霸君受害家长发现,所谓的“置换课服务”根本不等价,可以置换的多是些低价的公开课、试听课,根本不是正价课;想要换正价课还得额外交钱,而且这些教培机构的课程模式、课程进度,也和学霸君很不一样,“青黄不接”。
“同意置换课服务,无非就是被其他教培机构趁火打劫,让我们用好几万的课,去换只值几千的课,这不是坑人吗?!”一位家长在维权群里说。
三 收紧预付费
在方圆看来,教培行业的预付费机制不是问题,能否对预付费资金有效监管才是关键。
其实,早在2018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彼时,该规定主要针对培训机构,而并不约束金融机构。
结果,很多教培机构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分期借贷方式,打擦边球避开此条款的约束。
虽然3个月的预付上限看似一刀切,“但这个可能是当下最可行的监管方法”,方圆认为。
面对线下丛生、线上疯长的教培机构,地方教育机构主管部门人力有限,“教育局的人全部出动,1个小时跑一家,不停歇跑一年,辖区内的教培机构也跑不完”,行业人士告诉《财经故事荟》。
不过,方圆认为,政府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未来还需要用户和市场用脚投票,逐渐孕育出良性的机制。
事实上,除了有牌机构,还有大量无牌的教培机构,政府更是难以监管到位。
比如,1月22日,安徽省开始针对辖区教培机构,推出“白名单”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更新,此举就是为了鼓励符合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领证,规范办学,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助教培机构用户“排雷”。
而作为资深行业人士的李国训则认为,3个月的预付费监管上限,不会再走回头路,而且政策的收紧很有必要。
“如果家长一次交了好几年、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学费,真暴雷了,想不开的会跳楼”。
就此政策,他曾询问头部教培机构,发现它们普遍大力支持监管政策,“头部机构教学质量好,有信心让家长在三个月后主动续费,无需诱导一次性购买大量课时绑定家长,只有那些资金饥渴、融资能力差的机构,才会偷偷摸摸对抗监管,政策执行得越严格,越能推动行业的优胜劣汰。”
《财经故事荟》也曾联系多家教培机构,发现多数头部机构比如猿辅导、作业帮、学而思、新东方等不差钱的结构,的确也把课时卡在3个月的上限之内,并无越轨之举。
“但还有大量中长尾的教培机构,压根不会遵守上述政策”,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故事荟》。
如今,相关政策再次收紧。
在学霸君暴雷事件发生近一个月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点名在线教育行业,称在线教育监管面临培训内容核查难、培训预收费监管难等现实问题。
以往,培训机构作为市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无权对其资金使用进行监管,无法对经营状况做出有效判断,待机构停业、暴雷后再介入为时已晚。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则表示,将多措并举持续规范校外线上培训,教育部将高度重视线上培训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
与此同时,北京石景山区首批51家校外教培机构被纳入预付费监管平台,学生家长交的每一笔课时费,都可以在平台中查到。
培训机构若有资金异动现象,也有相应的预警机制。平台将从收费源头到退费处理进行全程监管,全面防范风险。
据悉,石景山区教委将进一步加大预付式消费信用监管推进力度,新审批的机构必须完成平台上线注册。
另有四川、杭州、云南、福建等11个省市和地区陆续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制度。
但有互联网教育从业人士认为,上述监管措施还需细化,“比如像以前的P2P一样,设立个独立账户,但多少钱放在独立账户呢,放多了教培机构不同意,放少了没意思。”
教育行业的热浪滚滚,关于教育贷和预付费机制的博弈与纠结,注定在短期内难以找到完美的平衡点。(方圆、胡苏为化名)(来源:猎云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