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一名高校生实习最想去哪里,你会听到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互联网大厂。即使拼多多猝死事件余波未平,打工人还在为互联网996、内卷哀嚎不断,却仍有源源不断的高校实习生将这里视为梦想之地。
你不禁疑惑互联网大厂究竟有什么魔力让大家如此执着,论工作强度根本谈不上轻松,论实习待遇不是一骑绝尘的水平,费劲挤进去了可能只是打杂的工具人,值得吗?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站出来反驳你:这你就不懂了吧,现在连实习都要看你的实习经历,更不用说找工作了。
没错,大厂实习是找工作的敲门砖,是刷简历和自我提升的捷径,挤破头也要冲进去。而对于找工作志在互联网的高校生来说,经过实习被转正留用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一定要拼上一拼。据说,腾讯暑期实习的转正率达到50%以上,暑期实习留用名额占校招名额的70%。而网易互娱暑期校招实习生的工资可以达到日常实习生的3倍左右。
同时学生间也有攀比心理。来自某985高校的阿羊说,“因为你去实习了,留用机会就比我高,那我更得去实习。事关前途,疫情、课程都不算什么。”985高校尚且如此,更别提一众非名校学生了。
在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的当下,这样的压力和焦虑普遍存在,且越演越烈。这也让不少高校生在找实习时变得盲目且失去判断力,近两年疫情带来的线上、远程实习等形势变化更是让不少黑中介找到了新的借口。由于经验缺乏,许多高校生踏入了“倒贴实习”、“误进外包”等巨坑中。
鉴于这种情况,小娱在深入了解了当前互联网大厂的实习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名受访同学的亲身经历,采访多位大厂HR爆料,为大家整理出了一份独家“避坑指南”,快来查收吧!
一号坑
假象:学历不够,找中介付费凑
实质:智商税或没有实习编制
解决方法:找个人关系打黑工
据小娱了解,北京的互联网企业正规实习,在面对高校实习生时不少会开出150-200元的日薪,按照一周3-5天的实习时间计算,实习期内往往可以获得2000-4000不等的实习工资。
可问题是这样的远程实习也不是想去就能进的去的。成功上岸,在字节跳动做hr实习生的lisa(top级985 人力资源专业)告诉小娱,字节跳动很看重应聘者的学历水平,如果学历不足,就需要能力和经历特别突出。这样的要求不可谓不高。
许多中介机构正是瞅准了这一点,纷纷推出付费实习,美其名曰“大厂直推”。他们会收取一笔高额的费用,利用和业界的联系,有偿提供实习岗位。
这里面又分两种,①一种是“付费包过,不过退款”。这些招聘,往往都是企业的真实需求,所招的岗位往往对学历要求也比较广而更看重学生家庭资源、背景(如金融、保险领域的销售岗)。所以确实有通过中介面过的可能,但这些往往和中介能力关系度不高,有种“确保生男,生女包退”的智商税的感觉。
②另一种则会对外宣称“付费就保进,免面试录取”。面对这样的条件,很多学历一般又经验欠缺的大学生很难不心动。
小娱亲自询问了几家有付费实习项目的机构和参与的学生后发现,当前市面上的付费实习并不规范。且不论高昂的内推费用,付费实习多是依托于私人关系,短期远程的基本不走人事,甚至连实习证明也没有,市场自然不会认可。而且这类实习并不设置太多门槛,流程较短,实习生从事的多是一些简单的工作,更多的扮演的是工具人的角色,并不能真正学到“干货”。
求职类公众号往往是这类“中介”的外壳,某求职平台A便向小娱声称其机构有大量行业人脉,不少是大厂在职正式员工,他们可以自己带实习生,但这样的实习是没有编制的。也就是说属于非官方认可的纯私人行为。据A平台介绍,其远程实习收费为一个月1万5,两个月1万9。如果学历一般,比如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会被建议远程实习,因为实地实习对学历有一定要求。
另一求职平台B则直接自称求职内推平台。在小娱说明实习意向后,客服很快发来了一些互联网大厂的实习岗位,包括了腾讯、京东、字节跳动、百度、爱奇艺等,每个企业的岗位都大同小异,集中在商业、数据、产品和运营这几类上,且都是为期一个月的远程实习。
这些岗位都明码标价,比如京东的产品运营岗是8000,字节跳动的短视频岗是6500,爱奇艺的IP互动运营岗是7000一个月,周期可以自行延长,实习三个月就需要1万8。
只论价格也许还在一些同学的接受范围内,毕竟现在有的年轻人的日常花销也高得惊人。但更离谱的是,有的远程实习岗位连实习证明都无法保证。平台B告诉小娱,爱奇艺的远程实习就没有薪资和实习证明,只有官方邮寄的offer。真就实习了个寂寞。
某大厂小组负责人西瓜告诉小娱。“一上来就远程实习,肯定是边缘岗位或者不正规。进大厂一是学习团队配合能力和人际上的锻炼,二是具体跟项目锻炼技术能力。这种都不是远程会涉及的。”
显而易见,短期且远程的方式注定了实习生无法对企业的业务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甚至连“刷简历”的目的都无法达到。大量实习生在焦虑情绪下选择付费中介后,就会踩入这第一大坑中,甚至在坑底躺平,再拉人进坑……
如果实在个人学历较差又想进入大厂实习,可能最好的方式则是找熟悉的学长学姐或大厂员工打黑工,虽然同样没有实习证明也缺乏保障,但师承或个人关系的存在多多少少会让员工顾忌或亲自教些东西,像十年前的央视,就大量充斥着员工招小黑工现象,但不可否认起码也让年轻人感受到了行业的基本情况。
二号坑
假象:大厂的外包也是大厂
实质:不止背锅,乙方心态更害人
解决方法:去中小型公司正规实习
不知从何时起,互联网大厂的外包公司和实习生已经成为了危机公关时的“背锅侠”。近日拼多多知乎发声事件中,最终出来为“不当言论”道歉的也是所谓的新媒体外包人员。
事实上,的确有大量互联网大厂会将相对较为边缘的业务外包出去,例如在品牌输出、资料管理上,的确存在由外包公司负责的现象。而大量外包公司也会因为工作的机械性和低专业要求将工作交给实习生处理。
当然,如果能直接在大厂实习,谁又会愿意去外包实习呢。问题是对于一些本身学历、能力等“硬件条件”受限,无法通过大厂正式实习生考核的学生来说,第一条路行不通,去外包就被视作另一条刷简历和快速提升的捷径。他们的逻辑不是“大厂的外包那也是外包”,而是“大厂的外包那也是大厂”!
“但实际上,大厂外包公司的实习经历在我看来是比不上对应岗位中小型公司实习经历的,”腾讯系某HR阿良告诉小娱,在她看来,原本给外包公司的活儿便是正式员工不愿意尝试的,外包公司再派给实习生,“更是边缘中的边缘”。
小艾(包邮省普本 中文系在读)便告诉小娱,她在收到腾讯新闻的日常实习offer后从事的是app的内容运营,她以为她的工作已经挺无聊了,直到她发现专门有一个外包团队负责做平台账号的拓展和激活,这部分工作更边缘也更机械,相比之下她的工作还有一定的专业门槛。
同时,也有许多学生进入外包公司是想间接接触大厂的业务,学习和提升自己。毕竟部分外包公司承接大厂的业务,甚至有些需要和正式员工一起在本部办公。但由于所在环境和工作诉求不同,很容易在努力过程中走歪路子,彻底成为乙方心态——无功也无过。
西瓜便告诉小娱,自己组内曾经有过一名员工并未通过试用期,“她对项目的认知就是完成即可,这个过程很高效,但是不会追求后续的效果,跟进上也乏力,她负责的内容常常是及格分以上,但没有什么闪光点。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应该就是和之前在外包公司的经历有关,太乙方了。”
所以,小娱也提醒大家,外包公司的实习还需要广大在校生寻觅合适岗位、且保持正确心态,否则很容易在机械中打转,消磨正确的职业观。
三号坑
假象:工作职责信息高大上
实质:做水军、干审核,机器人能干的都在干
解决方法:提前问清楚、减低期待值
一号坑和二号坑都是同学们心甘情愿的跳进去,三号坑杀伤力小于一二号坑却最具迷惑性,让人防不胜防。那就是企业在招聘实习生时“挂羊头卖狗肉”。招聘信息上罗列的和hr告知的工作内容与实际要做的工作不能说一模一样,甚至可以说是毫不相关。
这里面最普遍的则为内容公司的审核岗,因为审核岗机械重复,而且需要大量的“鉴黄”、“鉴暴力”,流失率极高,因此特别容易被公司以运营岗的名义招揽。
一年前,阿八就是北京语言大学的一名小语种学生,原以为这个语种注定难找工作的她一路过关斩将进到了字节跳动招聘计划。但让她傻眼的是,没过几天她就发现被派到了审核中心负责tiktok,好黄好暴力的频繁轰炸,政治尺度严苛的感觉,让梦想进入大厂的她抑郁不已。
就算都是运营岗,实际上也存在羊头狗肉的情况,这也是有的同学在大厂实习中的亲身经历。
李象牙(国内top传媒高校 传媒专业研究生在读)同样曾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期间惨遭社会毒打。李象牙回忆道,她当时投的岗位是内容运营,HR声称是新项目,说主要做热点监控和优质内容挖掘,策划话题和活动,打造独特的内容,她特别满意,以为可以大展身手了。但入职后却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躲过了一号坑和二号坑,却折在了三号坑里。
“挖掘优质内容就是去竞品给别人发私信挖人,打造话题就是自己当水军在平台注水,热点监控就是审核机器抓取的海外视频然后打分。我一天大概要看六七百个视频或四五万张图片,我觉得我的工作还没被取代就是因为ai还不够发达。”李象牙无语的说。
组里的工作氛围也让她感到不解,和“打工人”一样,实习生们都默认留下加班,所谓的默认是因为每天安排给实习生的活在正常工时内是干不完的,甚至经常有实习生不吃不喝一整天,而正式员工似乎轻松很多。
“如果我的效率不如别人,会被领导公开批评。如果我的效率超过了其他人,又会被安排更多的工作,像是无休无止一样。”这段噩梦般的回忆最终以她的主动离职终结。
其他受访者没有李象牙这样极端的经历,但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实习岗位内容的描述和hr的介绍会更为抽象、宏观和模糊,让这个岗位听上去比较“高大上”。因为认知已经形成,最初的期待很高,在接触到实际的具体工作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
阿彩(上海二本 法律专业已毕业)曾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做运营岗位,hr跟她描述的工作内容是为一款app做生态体系的激励和支持。但在她工作后发现其实做的就是具体的后台操作和审核工作。
小丁(北京211 金融专业大四生)同样是在互联网大厂做内容运营,她原本以为内容运营是跟内容策划相关的工作,后来才发现就是寻找优质内容进行推荐以及在固定资源位进行内容投放。
对互联网大厂而言,运营岗是基础又重要的岗位,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而运营的工作内容又比较庞杂琐碎,一部分较为基础和简单的工作是实习生能够很快上手和胜任的。因此运营岗是互联网大厂实习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岗位。但是,这些岗位描述会比较抽象和宏观,而大学生又缺乏经验,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因此,小娱给大家的建议是,在找实习中首先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入职前也要和hr具体确认。此外,不要为大厂实习加上太多光环,没有高出实际的期待,就不会有落差感。
四号坑
假象:线上实习丰富、规范、等同线下实习
实质:缺乏体验、偏重自媒体内容创作
解决方法:低年级学生参与有实操价值
大厂实习四号坑的杀伤面积可以排第一,那就是近两年才热起来的线上实习。去年疫情严重时,大量学校延迟返校,异地实习也难以实现,线上实习就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了起来。今年冬天疫情反复,许多高校劝学生回家,关于实习也出具了严格规定,几乎除了大四、研三的学生以外,一律不能留京实习。
于是不少公众号瞅准了机会,陆续推出了线上实习专场,很多企业也开放了线上实习的岗位,或是注明疫情期间可以线上实习。
不过Amanda(野鸡留学 影视专业stand by)告诉小娱,线上实习的岗位还是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运营、宣发等岗位,因为工作内容较为单纯,不太需要实地沟通,如果想要找互联网大厂的线上实习就更难了。
Amanda在去年疫情期间一共做过两段线上实习。一段是在搜狐做内容运营实习,使用狐友app对平台KOL做测评,自助策划圈内活动并提供热点趋势,定期撰写体验报告。另一段线上实习做的是剧本评审,看剧本并提供修改意见。这两段线上实习都相对比较轻松,时间较灵活,任务量不大。
在文娱产业中,线上实习整体而言含金量不如线下,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局限,一方面能做的工作内容有限,例如参与视频制作只能从事后期部分,无法到现场拍摄;另一方面也因为无法实地实习,丧失了很多与公司前辈、老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无法感受工作环境,缺失了很多体验感。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可言,也正是考虑到线上实习行业的“乱象丛生”和局限性,许多机构和平台推出了远程实习项目,大厂也纷纷推出了创作者计划。
第三方机构和平台推出的远程实习项目不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而是以训练营的形式,由平台方安排课程,布置任务,参与者按时完成任务并打卡,最终可以得到实习证明。比如互联派创立的“蜜蜂运培生”远程实习,就是围绕运营的相关课程和实践展开的。
而大厂的创作者计划主要是为丰富平台的生态体系,引入优质内容创作者打造的。比如今日头条的头条之星创作营,工作内容是撰写文章发布微头条,前20%才有纸质证明。芒果也推出了大芒计划,与各高校展开合作,参与者可以在芒果TV创作中心上传自制视频。阿里文娱推出的“葱圈儿”项目,实习内容是影视综项目相关的宣发包括视频制作,通过领取任务获得积分兑换实践证明等权益。
在这类实习项目里,参与者不是公司的正式实习生,但依旧可以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实习证明。而且门槛相对较低,侧重实践和学习的结合,对较低年级的,希望提高自己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的同学仍然具备一定吸引力。
不过,无论是工作内容、参与感还是企业认可度,线上实习都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对自身的帮助可能也比较有限。但门槛相对较低,时间较为灵活,不受地域限制,内容丰富多样等等都是它的优点,也不失为另一种补充性和替代性选择。
实习终究是迈出社会最重要的一步
综合来看,广大高校生进入大厂的迫切,也与疫情影响下骤降的高校生就业率和愈发内卷的互联网生态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每年8、900多万的考公大军,会越来越成为一条艰难之路。
而看似处在上风口的互联网大厂,依然对人才有着极致的渴求,“当下腾讯内部招一个人的平均花销是4万。”此前曾有人向小娱透露,也侧面印证着这点。即使最终未在大厂留下,但相关经验或许也能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看重的本钱。
小娱想告诉大家的是,大环境的不易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机会也同样。与其过度消耗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做一些名号大于实质的实习来包装简历,不如沉下心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充分提升自己。
毕竟一张轻飘飘的实习证明至多只是加分项,骗过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而真正过硬的实力才是应聘时的底气和寻求长远职业发展的根基。(来源:猎云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