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火箭第一股要来了?
北京证监局官网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民营火箭公司星际荣耀计划在科创板上市,天风证券与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若该公司成功上市,将有望成为中国民营火箭第一股。
北京市东南角的亦庄地区,东南走向的凉水河,和荣京西街、荣华南路圈出了一个不大的三角形地块。星际荣耀就坐落于此。
在这里,你还能看到另外两家中国头部民营火箭企业——蓝箭航天和星河动力。它们彼此相距最远不过两公里。
2020年,这三家火箭企业共收获了26亿元的融资,创下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发展史的新纪录。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发端于2014年。当时,国务院及多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展战略。这促使体制内的人才和技术开始走向市场,各路资本闻风而动,多家创业公司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主要聚焦商业火箭和商业微小卫星这两大方向。
至今,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发展已有六年。在历经了2018年的爆发和2019年的相对回落后,又在2020年迎来发展大年,获得了巨额融资。
其中,头部民营火箭企业得到了更多的资本眷顾。在资本角逐及各家技术竞赛下,行业洗牌已悄然进行。
融资涌向头部企业
去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明确列入新基建范畴,民营商业航天领域再度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
5月,卫星制造企业九天微星完成2.7亿元的B轮融资,掀开了全年融资潮的大幕。此后,民营火箭公司零壹航天和另一家卫星制造企业银河航天完成新一轮融资,但并未披露最终融资规模。
8月底,星际荣耀宣布完成11.925亿元的新一轮融资,刷新了国内民营航天企业单笔融资额的最大纪录。
两周后,这一纪录便被蓝箭航天以12亿元的C+轮融资额所超越。
据界面新闻统计,2020年度,公开披露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投资超过28亿元。
其中,约九成的行业融资,流进了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和星河动力这三家民营火箭企业的口袋中。这三家企业,也是目前国内民营火箭行业最为活跃的公司。
2015年,国内民营商业航天在政策推动下萌芽发展,到2017年全行业融资额不过亿元左右。2018年,民营商业航天领域投资达到21亿元。2019年融资遭遇小低谷,全年行业融资总额约15亿元。
其中,2018年的21亿元融资规模,共分三十笔完成,分别由十数家企业获得,其中包括多家卫星制造企业。
商业航天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尤其需要资本的力量。据艾瑞咨询统计,目前已有超过90家投资机构入局中国的商业航天产业。
普华资本高级投资经理赵怡静、箐公开曾撰文表示,目前正是投资商业航天的好时机,无论是政策、市场、技术还是成本的角度,中国商业航天都已经到了爆发的前夕。普华资本曾参与了星河动力PreA轮融资。
赵怡箐表示,在航天产业中,占比较大的卫星及应用、火箭发射是目前资本最为聚焦的两个环节,航天材料、测控系统及零部件供应商都有其商业价值和崛起的机会;自动驾驶、航空互联等下游应用场景升级,市场需求的井喷,也为太空技术带来应用机遇。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投入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的资金累计超过60亿元。
如果说在民营商业航天起步的最初两年,资本投资处于广撒网和试水阶段,那经过这六年的发展,资本对于投资对象的选择,将更为严格。
蓝箭航天和星际荣耀能够在去年获得大额融资,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自有实力。
蓝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首家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的民营企业。目前,蓝箭航天已完成了多项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及可回收火箭的技术验证,预计2021年发射其国内首枚液体火箭。
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该公司最大的成就是,在2019年完成了中国民营火箭的首次发射入轨。
昔日明星公司逐渐隐身
头部企业获资本青睐的背后,是其他公司的淡出。
2014年,出生于1993年的胡振宇创建了中国首家民营火箭公司翎客航天。此后,蓝箭航天、零壹空间、深蓝航天、星途探索、九州云箭、星河动力等十数家民营火箭公司相继成立。
但近两年来,曾经名噪一时的民营火箭初创企业大多鲜有最新进展,有的甚至已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里。
2019年8月,翎客航天在冷湖火箭发射基地完成了第三次可回收火箭实验,此后便无最新进展传出。界面新闻发现,该公司官网和官方微信的新闻更新停留在2019年9月。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入产品发射阶段的民营火箭企业零壹空间,业务重点也有了改变。
此前,业内公认的国内发展最快的“三箭客”,是星际荣耀、蓝箭航天和零壹空间。
2018年5月,零壹空间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发的亚轨道火箭——OS-X火箭 “重庆两江之星”,并在此后完成多枚自主研发的探空火箭发射。
同年7月,零壹空间还宣布其M系列火箭一级主发动机和尾段燃气舵联合试车试验取得成功。应用该款发动机的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运载火箭OS-M1,计划当年底首飞。
2019年,零壹空间首次尝试火箭发射入轨任务,但最终遗憾失败。此后,零壹空间在火箭发射方面一直没有新的进展。
从零壹空间近期对外发布的信息看,火箭动力系统研制、火箭试验弹移动发射车、无人机助推发动机生产、火箭技术转化成为该公司业务重点。
这是否意味着,火箭发射探索已经退居二线,火箭相关的服务业务成为该公司的业务重点?
对此,零壹空间对界面新闻表示,其最新发布的技术进展皆与火箭技术的垂直一体化相关,火箭及其发射仍是公司的业务重点,计划近期将进行新的火箭发射。
某民营火箭企业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火箭企业也不一定只做火箭研发。对公司运营而言,如果从事其他相关业务能实现盈利,也是一条有前途的道路。
另一家民营火箭初创企业进取空间成立于2018年。根据该公司简介,它是一家集低成本、快响应、高可靠、定制化等优势于一身的高科技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服务商。
2019年1月,吉林省政府网披露,进取空间探空“小型运载火箭”项目正在长春新区进行调试和办公条件建设。
但去年以来,除了5月完成商业科技综合馆、育种农业研发等项目签约以外,该公司关于其自有火箭的项目研发、最新融资等情况,均没有更多的进展披露。
九州云箭成立于2017年10月,是一家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涉及研发、装配测试、配套飞行等业务的公司,表示将致力于提供安全、可靠、低成本的液体火箭发动机。
2019年7月,九州云箭完成其“凌云”液氧甲烷发动机热式车考核;同年8月,九州云箭与翎客航天签约,将向后者提供目前国内唯一支持火箭回收的泵压式液体火箭发动机。
但截至目前,关于其融资进展、火箭技术研发等,九州云箭均无最新消息对外披露。
时至今日,国内民营火箭行业较为活跃并保持较高密度对外披露技术进展的公司,还剩下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和后来居上的星河动力。
星河动力成立于2018年2月。2020年11月3日,星河动力宣布完成A轮2亿元融资;11月7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谷神星一号简阳号”商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完成了中国民营火箭的第二次发射入轨。
液体火箭是否为唯一出路?
对于上述三家活跃的民营火箭公司而言,推动液体火箭的研制进程,是它们的共同目标。
此前业内有观点认为,由于技术及市场份额落后国家队,液体火箭是民营火箭公司的唯一出路。
液体火箭是指采用液体推进剂的发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火箭;相对应的是固体火箭,采用固体推进剂的化学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系统。
星河动力联合创始人夏东坤在接受新浪财经采访时表示,星河动力当前的规划是造出30吨起飞重量的小火箭,但目前尚无大量发射成功参数的积累。下一步,星河动力计划建造中性的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从而降低发射价格。
2020年7月,星河动力完成了自主研制的“苍穹”液氧煤油发动机大范围变工况涡轮泵水力试验。
星际荣耀副总裁霍甲也在此前透露,星际荣耀正在进行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发,其中液氧甲烷发动机是这一技术的关键。
目前,星际荣耀已经完成焦点一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下称焦点一号)的多次大范围连续变推力长程试车、500秒二次启动试车、摇摆热试车等,以及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在线规划制导技术软硬件匹配验证、反向风洞测力等技术试验。
蓝箭航天也已经完成其液氧甲烷针式喷注器试车。针式喷注技术是发动机实现深度变推力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可回收运载火箭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
此外,蓝箭航天完成了其天鹊1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TQ-11)的单次3000秒热试车考核,发动力累计试车时间突破一万秒。
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的关键部件,约占运载火箭总成本的二到三成。
固体火箭具备大推力、可靠性高、发射操作简单等特点,但也有比冲小、工作时间短、推力不易控制和重复启动困难的缺点。
液体火箭则具备比冲高、推力可调、可多次启动等优点,在成本、燃料消耗和可重复使用方面都具备优势,是可回收运载火箭的较优选择路径。
但据界面新闻了解,对于未来发展的技术路线,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和星河动力三家头部企业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蓝箭航天看来,民营公司在固体火箭市场上的发展空间和盈利情况不容乐观,液体火箭是其核心发展方向。
蓝箭航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固体火箭朱雀一号作为首飞箭型,是由于固体火箭研制周期短,技术也相对成熟,可以用来快速打通从研制到发射的各个环节,且磨炼技术团队,为此后发射服务奠定基础。
“从市场及盈利角度考虑,蓝箭航天并未将固体火箭作为商业化的核心产品。”上述蓝箭航天负责人表示,“对民营公司而言,完成相对稳定的产业配套和确定技术方案等事项后,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深耕液体火箭。”
星际荣耀的看法则略有不同,该公司坚持固液并举的路线。
此前,星际荣耀凭借双曲线一号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实现火箭发射入轨的民营火箭企业。双曲线一号就是一枚固体火箭。
星际荣耀表示,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就坚持“由固到液、由小到大、固液并举”的发展方向,并认为这也是最符合行业特征和最有可能跑通的技术路线。
作为行业后来者,星河动力也认为固液并举更为符合商业航天发展路径。
星河动力创始人刘百奇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固体火箭的研发目的,不是向公众交代后就束之高阁,这一技术一直会有市场。
刘百奇表示,小型固体火箭好比“出租车”,能够满足用户方便快捷的需求;大中型液体火箭好比“大巴车”,不仅可以满足用户批量发射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客户对性价比的渴望。
刘百奇认为,在2015-2025年阶段,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就能满足快捷发射的市场需求。
“2025-2030年,卫星星座大规模组网发射,可重复使用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将成为市场主流。”刘百奇称。(来源:猎云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