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消息,移动数据和分析公司App Annie今日发布《2021年移动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移动设备使用量直线上升,用户总量在不到12个月内向前推动了2至3年。
中国领跑2020最热移动市场
报告显示,回顾过往一年,全球移动市场用户支出累计达约1430亿美元,使用时间累计达3.5万亿小时。而相比去年,移动应用下载量同比增长7%,达到2180亿。可见用户使用习惯尚未完全形成,全球对于新应用的需求仍呈增长趋势,目前正是获取用户的好时机。
纵观全球,中国成功领跑2020最热移动市场。中国市场的下载量、用户支出和用户时长三项核心数据全部问鼎年度全球十强榜单。从应用来看,TikTok的每用户时长在热门社交应用中遥遥领先;从公司来看,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移动互联网巨头在年度十大领先应用公司榜单上同样榜上有名。
报告中提到,到2021年,TikTok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有望达到12亿。2020年,TikTok实现大幅度增长,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活跃用户,与2018年相比,其活跃用户数量达到原来的三倍。因此,App Annie预计,到2021年,TikTok活跃用户数不会仅限于每月10亿,而是将直接突破12亿。
疫情之下,除了短视频,无接触配送、无接触支付、按需选择以及各种帮助功能推动了餐饮美食应用的需求增长。而在中国,得益于政府和民众对疫情管控和应对的得当处理,餐饮美食应用的使用热度从2月2日之后已经开始反弹并稳步回升。截止2020年11月29日,印度以6.6亿每周打开次数,超过第二名中国(3.7亿),成为全球“最爱叫外卖”的国家”。
展望2021年,可以预见的是,移动技术公司或将成为全球投资圈新宠。仅过去的一年,就有730亿美元资本倾入移动应用公司,同比增长27%。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线上购物将成为零售业的主流趋势。中国的淘宝直播、韩国的Grip以及美国的NTWRK等直播购物应用下载量去年分别同比增长了100%、245%和85%,而中国正是直播购物领域最早的推动者。
2021中国游戏市场和游戏企业出海路在何方?
近年来,移动游戏市场发展迅速。报告指出,全球游戏行业已呈现出以下三大市场趋势:
1.移动游戏逐渐成为市场主流,硬核玩家在家会选择移动设备游戏。硬核游戏玩家在移动游戏中占据了 66%的用户支出以及 55%的使用时长,其中休闲游戏在下载量排行榜中独占鳌头,比如《Among Us》、《ROBLOX》和《会说话的汤姆猫》等简单好玩的游戏都拥有极高的人气。
2.沙盒游戏、街机和休闲三类游戏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休闲、模拟和沙盒游戏在全球占据最多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 1.9个百分点,在 112个不同的子类别中,市场份额接近 7 %。而休闲和各种街机游戏的总使用时长实现了300%的同比增长,达到45亿小时。
3.游戏内活动将继续推动游戏ARPU达到最高。2020年移动游戏全球总用户支出和用户实现 +20%的同比增长。从亚太地区来看,多人竞赛、聊天(中国和韩国)、每日及签到(日本)以及公会和氏族(中国)是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表现最好的功能。
App Annie根据Game IQ数据推测,2021年,移动游戏用户支出有望超过1200亿美元,这相当于市场上所有其他游戏平台总和的1.5倍。
2020年中国公司在出海之路上收获颇丰。TikTok和腾讯出品的“吃鸡”类手游《PUBG Mobile》分别摘桂全球Top10热门应用的下载量榜单和全球Top10热门游戏的MAU榜单。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跻身全球领先应用榜单前十。
以2020年12月为例,中国中国厂商及应用出海中,FunPlus 继续凭借多款产品稳居第一,尤其是 State of Survival 表现坚挺;《原神》上线三个月以来,不断增加角色和故事线,因此米哈游本月收入有所回升;莉莉丝的《万国觉醒》表现依然强劲,这三家继续以胶着之态盘踞榜单头部。
除了热门的游戏领域,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游戏厂商出海要更注重产品质量,打造更高品质的内容,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要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覆盖,步步为营。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