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碎,网易股价跌到0.48美元,濒临退市。
丁磊进军网游业,将翻盘的希望压在了自研的网络游戏《大话西游2》上,但《大话西游2》的运营并不如人意,几个月过去在线人数还是一片惨淡。
门户做不好,邮箱业务无收入,游戏不会运营,绝望中的丁磊满世界乱转,试图给网易寻找一个买家,但没有人愿意接手这个显而易见的坑。
丁磊无奈,只能尽力去试图盘活网游业务,为网易续命。
放眼全中国,谁最有资格在游戏方面为自己指路呢?
丁磊想了想,找到了段永平。
一方面,段永平和丁磊都是浙大毕业,算是校友;
一方面,段永平是一个营销高手,正可以解决网易当时营销无能的困境;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段永平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不折不扣的游戏圈元老。
是不是,觉得段永平和游戏八竿子打不着?
但实际上,段永平算是中国电子竞技的祖师爷。
1991年,中央电视台出现一条广告,广告词是“拥有一台小霸王,打出一个万元户”,那是段永平在宣传他所举办的游戏比赛:“小霸王家用电子游戏机万元巨奖大赛”。
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子竞技比赛。
在当时那个年代,“万元户”还是一个中产阶级的身份证明,那时的北京平均工资239块7毛5,奖金1万元的比赛,立刻就打响了小霸王的名头。
一个刚刚窥见浮华的世界,正在迎来靠争斗搏出路的新规则。
小霸王对中国电子竞技的历史意义并不只是一个营销事件。
在河南,有一个姓李的医生在看到小霸王的广告后,被成龙的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打动,重金买下了一台小霸王,希望能够开发一下儿子小李的智力。
小李的智力有没有被开发不是很清楚,但游戏天赋却无疑被开发的很完善。
小李大名李晓峰,很多年后,大家更喜欢叫他Sky。
人皇Sky。
传奇跨越时空连成一条线,铺下一段当事人无法察觉的缘。
丁磊找到段永平,向段永平讲述自己的困惑,问段永平自己要不要卖掉网易,建一个新公司去搞游戏,唱一首“大不了从头再来”。
而段永平惊讶的发现,在网易的股价只有0.8美元的同时,它的账上却有每股2美元的现金。
我们至今仍未知道段永平到底有没有告诉丁磊怎么玩营销,但他很认真的告诉丁磊:游戏是一条好路,坚定走下去一定翻盘,反正都是“心若在梦就在”,直接在网易这个招牌下从头再来,有什么区别?
丁磊听完之后觉得好有道理,于是放弃了卖掉网易这个天才的主意,开始专注在网游行业憋大招。
第二年,段永平用0.8美元一股的低价抄底152万股网易股票,网易靠《梦幻西游》开始发力。
2004年,网易股价涨到一股70美元,段永平获得超过1亿美元巨额收益,媒体惊呼他为“中国的巴菲特”。
虽然这句话现在已经用烂了,但在16年前,这是对一个投资者最高的褒奖。
2
段永平当然不是巴菲特。
巴菲特从11岁买下人生中第一张股票,从此一直在投资的海洋中打拼,而段永平在2000年以前,根本就没有了解过投资是什么玩意儿。
在以投资名动天下之前,段永平是中国第一流的企业家。
1989年,硕士毕业的段永平南下广东,被怡华集团总经理陈建仁看中,出任怡华集团下属的日华电子厂厂长一职。
一切都很正常,就是建仁这个名字稍微有点硬核。
我们现在的硕士太多,多到企业不太在意。
但1989年的硕士是一个什么概念:
1986年,全国总人口,10.75亿,招收研究生,4.1万人。
段永平就是这4.1万人之一,在全中国都是最顶尖的超级学霸,所以才可以一离开学校就出任厂长,走上人生巅峰……的起点。
精英段永平当上厂长,但这并不是一个美差,毕竟肥水从来不对外。
因为前一年,日华电子厂已经在那个买菜论几分钱的年代里成功亏损了200万。
现在回过头来看,甚至有理由怀疑这是一口暗锅。
给优秀的新人背锅,是职场优秀的传统。
段永平面对这手烂摊子,并不担心再亏200万,他知道路在哪里。
1989年,任天堂的FC游戏机正横扫世界,风靡日美,占据日美主机游戏份额的90%以上,因为配色为红白相间,后来被人称为红白机。
在国内也有一些后浪玩到过真正的红白机,但这款游戏机的价格对普通人来说过于不友好,因为没有正规渠道,国内能买到的水货红白机甚至被炒到1400元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2000元。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这时,一家台湾公司出现了,他们山寨了FC的芯片,生产出一批山寨FC,投入了台湾市场。
这家公司后来的名字叫联发科。
是山寨之王,也是芯片整案之王。
每一个大佬,都不是从地里凭空长出来的。
段永平从这家公司弄到了芯片,在两个月内攻关出了山寨红白机的样机,他为这个商品起了一个有点霸气有点萌的名字:小霸王。
然后就是那场堪称中国电子竞技起点的“小霸王家用电子游戏机万元巨奖大赛”。
后来段永平很后悔起了这个名字,因为霸字太难写了,给他的推广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依靠游戏比赛打出来的噱头,段永平成功让工厂扭亏为盈,第二年的产值猛增到1个亿。
随后,段永平玩起了产品升级,给“小霸王游戏机”配上了一个键盘,就这样华丽转身,变成了“小霸王学习机”。
当然,大部分人并不是用它来学习。
但我们都说自己是在学习。
新产品要有新气象,段永平亲自操刀,为这款“学习机”制作了一个“拍手歌”广告,在中央电视台循环播放,小霸王又一次卖爆了。
到1994年,段永平又请来成龙代言,拍摄了后来让老李入坑的那支“望子成龙小霸王”的广告。
多少人的望子成龙有没有实现不知道,但段永平真的成了商界的小霸王。
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两个营销巨星,一个叫做段永平,一个叫做史玉柱。
有趣的是,两人都是来自浙大。
后来丁磊来找段永平取经,主要就是想学学这一手营销技术。
可惜倒下又崛起的史玉柱用全新的脑白金横扫中国的那一年段永平刚好退休,不知道他有没有遗憾。
1995年,小霸王的产值超过10亿,此时,距离段永平接手这家亏损200万的工厂刚刚6年多一点。
那是1995年的10个亿。
3
小霸王并不是段永平作为企业家所达到的极限,恰恰相反,这只是一个开始。
能够一毕业就当上厂长并不是完全没有代价的,作为接手这家濒临倒闭的烂厂的条件,段永平和怡华集团的高层达成了约定,工厂的80%利润上缴集团,20%段永平留着自己处理。
而段永平在这时表现出了自己非常独特的一面:利他。
他将这20%的利润全部拿出来作为分红,分给厂里的所有职工,据说第一次分钱的那一天场面极为火爆,一摞一摞的现金被撒出去,拿不下只能用报纸包起来,包钱的报纸就用了十几摞。
后来任正非说他自己是“最擅长分钱的老板”,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事实,但要加个定语,21世纪初。
因为在90年代任正非只能给员工画饼,跟员工聊“将来一定要买个带阳台的房子”的时候,段永平已经直接给员工发出了能买两套房的钱。
在段永平的世界观里,做人就是要“本分”,靠大家赚的钱,就该跟大家分。
这种“本分”不仅限于厂子里的“自己人”,同样适用于和他做生意的合作伙伴,在合作中,段永平从不拖欠代理商的款项,从不故意压价,有时候甚至还会主动加价。
像他这样的商人在拖欠成风的生意圈里是个异类。有一次一个代理商打电话和客户催账,被段永平听到,问道:“这个客户和你合作了多长时间了?”
对方回答:“大概有两三年了。”
段永平摇摇头:“两三年了你都这样子拼命地去追他款的话,那你这个生意过程肯定有问题。”
在段永平的心里,两三年不能建立信任,那已经没得玩了。
在这种大方的利他主义影响下,段永平的身边团结起了一大批人,许多代理商都愿意和阿段做生意。
利他的本质,是格局更高的利己。
段永平分钱分的很开心,但这时候的怡华集团却很不开心。
在小霸王大火之后,怡华集团十分后悔出让这20%的利润,尤其不能忍的是这笔钱段永平竟然拿来撒币,真是怀疑他是个撒币。
有些人永远不会想起这家厂子本来要每年吃掉几百万,现在他们得到的一切都是段永平带来的。
在小霸王逐渐变强的同时,怡华集团开始不停的从小霸王身上抽调资金,承诺的二八分账总是难以兑现。
段永平的不满渐渐积累,他感慨:“中国人往往能够共同脱贫,但很难共同致富,企业一旦做大,分家的分家,打官司的打官司。因此中国短命的企业多,‘各领风骚没几年’,要长久做下去,必须搞股份制。”
1995年,小霸王如日中天之际,段永平向怡华集团递交了一份股份制改制申请,希望能够让员工持股,参与公司分红,而怡华集团也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这份申请。
谈不拢,那就只好散了。
这世上因为没法给员工发钱而气到离职的老板,大概只有段永平一个。
这时的段永平已经生出隐退之心,毕竟经过这六年的打拼,他的身价早已经超过千万,财务自由,他想要找个地方看看书,好好做一条咸鱼。
但他的旧部们却觉得不能这样,他们得做出一点事来,证明自己的道路没走错。
临别之际,怡华的老板问段永平,你走,你是不是要带人走?
段永平说:“是”。
老板问:“你要带几个?”
段永平说“十几个吧”。
老板问:“只带六个行不行?”
段永平想了想,说行。
就这样,段永平带着生产、开发各三个兄弟离开已经产值10亿的小霸王,重新开始,从头创业。
老板试图挽留段永平带走的六人,他们回答:“船长都不在船上了,水手们不知道船会开到哪里去,只能下船了。”
企业家可以嘴上造兄弟,而真正的商业领袖,能让人发自真心的跟随。
领袖气质有时候是一种复杂的玄学。
但有时候只是简单的钱聚人散,钱散人聚。
当然不管如何,大家好聚好散。
即使段永平和前任东家掰了,临别之际,怡华的老板专门为他们开了一场离职欢送会,还送了他一辆奔驰作为纪念。
别急着感动,别忘了,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段永平为怡华集团赚下了20亿。
是好聚好散,但并不划算。
离开中山后,段永平带着兄弟们到了30公里外的东莞,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步步高。
在这里,主宰一切的段永平实践了自己全员持股、全员分红的理想。
也在这里,他提出了后来被许多人津津乐道的理念:
敢为天下后。
4
在互联网时代,斗快成了一种非常标准的商业策略,谁先投入市场,谁先在用户心中建立起认知,谁就能竖起壁垒,制定规则,抢到竞争上的主导权。
然后形成垄断。
如果不是要成为恶龙,那屠龙就显得毫无意义。
当年微软在Windows系统还未完善的时候就抢先推出Windows 95,培养用户习惯,就此奠定了自己在操作系统上的统治地位,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明星;
移动互联网崛起后,抢占先机更是成了创业者的共识,有人说互联网企业就是“一拥而上,一哄而散”,一个风口不行换下一个风口,见到一个市场就大喊“蓝海”,一旦看到竞争对手多起来,又开始炒作“红海”、“下半场”的概念。
造词才是很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事情重复太多次,以至于很多人会遗忘,在历史上,活到最后的往往不是最先动手的人,最先起义的勇士总是被“高筑城、缓称王”的老阴B埋伏,英雄豪杰活不过会健身的司马懿,后发制人同样是一个极为有效的战略。
成立步步高之后,段永平没有立刻大展拳脚,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他和步步高只进行了一些小项目,公司整体还在亏损。
跟随他的旧部沉不住气,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开始大展拳脚,段永平对部下说出了那句名言:
我们要“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这一句话在段永平成功后广为流传,段永平也在多个场合解释过这句话,最主流的解释是“敢为天下后,就是做对的事,把事情做对”,但绝大部分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存在偏差。
因为大部分人会更注意这个“后”,去讲如何后发制人,如何谋定而后动,但是如果你真的看过段永平的发言和做事风格就会发现,这句话最难的地方是“敢”。
敢,为什么敢?因为够莽吗?
恰恰相反,敢为,是因为心里有数。
在步步高默默观察市场的同时,段永平的底气却越来越足:习惯“利他”的思维方式为段永平积攒了真真正正的“商誉”,这让源源不绝的资源自动的向他涌来。
过去的老伙计因为受不了“变天”后的排挤而纷纷离职,连厨师和维修工这样的基层员工都30里迢迢找上门;
他过去在供应商和代理商那里建立起来的好名声让这些上下游企业纷纷从小霸王转向了步步高。
代理商说:“对阿段充满信心”、“像阿段这样百分百贯彻诚信的,很少”。
钱散出去了,但人聚起来了。
在准备充足后,段永平转向了VCD行业。
当时国内市场上已经有200多个VCD厂商,互相征战不休,没有谁能说建立绝对优势,突然杀进场的步步高像一个蹭热度的门外汉,似乎立刻就要被这个“红海”淹死。
但段永平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营销天才。
1996年,段永平在央视黄金时段广告的竞标会上丢出8123万4567元8毛9分钱,花光步步高账面上的钱,拿下了天气预报后五秒的广告时间。
这是真的敢。
给你全中国人聚焦的5秒,你会怎么做?
段永平的答案是。
八百元买电脑,免费学电脑,步步高学生电脑。
简单,直接,但扣人心弦。
但5秒的广告,顶多只是品牌露出,承载不了段永平的野心。
然后是15秒,然后是30秒。
段永平又一次采用了大明星+金句的熟悉组合,找来李连杰,拍摄了一个MV式的广告。
那时候的李连杰,是全民偶像。
这个广告的影响力之大,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出圈”,它不但打响了步步高的名气,让大家知道了步步高一年包换。
当时广告用的背景音乐,恰好也叫《步步高》。
这支广告火到甚至让《步步高》这首歌都变成了歌厅必点的流行金曲。
在那个年代唱K,不来一首《步步高》,算你不会唱歌。
之后几年,段永平多次拿下央视标王,用一个又一个金句广告击穿了用户的海马体。
一句“喂,小丽呀”,让步步高无绳电话深入人心,张惠妹一句“步步高复读机,学外语更容易”又不知道让多少个老李当场买买买。
不过三年,步步高打败市场上的全部VCD品类,独占鳌头,甚至将VCD卖到了国外市场,学习机和无绳电话业务也成为国内龙头。
但在段永平竞拍到央视标王的时候,步步高的员工反而很心虚,他们不明白段永平为什么这么大胆子,敢烧光所有钱去宣传。
段永平对此没有任何看法,也许,在段永平举起竞标牌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必将大获全胜。
是敢,而不是莽。
5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人都爱说独孤九剑,但段永平或许真的掌握了精髓。
独孤九剑是快剑,但却讲究慢出手,看对方先出招,等到看穿招式里的破绽,一出手就打在对方要害处,后发而先至,恰如段永平“后中争先”的哲学。
但这剑理里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你怎么保证自己能一眼看穿对方的破绽?然后还能在对方破绽消失前出手?
到底该先发还是后发争论不休,其实“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打的是一个可控性的问题:
先发制人,是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去打乱局势,让敌人的局面变得不可控,然后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击败对手。
后发制人,是等不可控因素都动起来,局面完全进入自己的可控范围后,再出手一击制敌。
先发拼一个随机应变的能力,后发拼的则是对全局的掌控力。
“后中争先”的基础,就是要“敢为天下后”,要等得起,坐得住,敢把先发优势放出去,敢去应对被各路竞争对手搅乱的局面。
而这个“敢”,当然就是对自己绝对实力的自信了。
段永平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谨慎到有些胆小的程度,在他的演讲和访谈中,他反反复复的强调“做企业首先要想很远,你要如何生存下来,生存下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有一个案例他说过好几次,说有一个记者问他,如果50年后能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看到步步高的新闻,他希望是什么新闻。
他回答:“任何新闻,因为那意味着我们还在。”
他很早就知道,活着,才是一切的答案。
海盗船长孙正义20分钟投资阿里的传奇永远不会发生在段永平身上。
段永平绝不会投资一个自己不了解的行业。
即使在2001年的会面中,段永平已经和丁磊意气相投,认定这个小伙子做的企业错不了,依然认真观察调研,到第二年才投下巨资。
“这次渡劫的成功率有九成,四舍五入,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对一般人来说,错过机会是一件要懊悔几年的惨事。
而段永平就“敢”放过眼前的机会,去做动作最慢的那个“天下后”。
在VCD的一片红海中,步步高一出手就是致命杀招,在电视时代砸下天价的营销,已经有了互联网时代的几分策略光影,完善的上下游渠道让它的产品能够铺满大街小巷,高标准的质量更大了一片混战中的VCD行业一个措手不及。
段永平说敢为天下后,是因为他的目光已经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先让你跑几步帮我把隐藏的地雷都踩完,等我出手时,已经没人能和我争锋。
和段永平约定一年不许竞业的怡华集团老板肯定没有这样长远的眼光,因为只拖延一年,完全改变不了小霸王被暴打的命运,他应该约定十年。
当然,真正有眼光的话,肯定不会放走阿段。
6
就在步步高如日中天的时候,段永平又做出了一个神奇的决定:他要退休了。
原因更是匪夷所思:因为他答应了自己的妻子去美国生活。
一个中国顶尖的企业家,在38岁,身体和事业都是最巅峰的时期急流勇退,竟然只是为了一句承诺,这对许多人来说难以理解。
步步高的广告唱到: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大嘴巴的人很多,而说到做到的人凤毛麟角。
在退休前,段永平对步步高进行了一连串的改革。
首先,就是继续深化股份制,让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参股,管理层自然有股份,员工也要积极入股,上下游的供应商、代理商想要参一手,他也一概欢迎,如果员工没有钱,他还要借钱给员工来买自己的股份。
通过这一连串操作,段永平将自己70%的股份稀释到17%,时至今日,步步高最大的股东依然是工会委员会。
“让兄弟们一起发财”,这话每个老板都会说,但是真正做到的,恐怕没有几个。
反正发财后,我们可以重新定义兄弟。
随后,段永平将步步高的三个主要业务:教育电子业务、通讯业务、视听产品拆分成三个部分,成立三家独立的公司,分别交给当年陪自己从小霸王出走的几个人管理。
教育电子业务依然叫步步高,被交给了黄一禾负责,后来又交给金志江接任,后来他们推出了洗脑无数人的“步步高点读机,哪里不会点哪里”,继承了段永平洗脑广告的衣钵。
步步高的VCD和DVD业务交给了陈明永,后来因为VCD行业整体下行,公司转型做手机,名字叫OPPO,黄一禾也持有股份。
请大明星代言和“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金句轰炸,这同样是段永平的惯用手法。
主营无绳电话和手机的步步高通讯业务交给了沈炜,后来它们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继续做手机,公司名叫VIVO。沈炜则学到了段永平的低调,几乎从不在公众面前现身,连出身资料都查不到。
而段永平自己,功成身退,39岁入选亚洲20位商业领袖,随后带着步步高10%的股份飘然而去,远渡美国。
直至今日,步步高、OPPO、VIVO的办公楼里还保留着一间空置的董事长办公室,那是留给段永平的位置。
虽然他不需要。
7
一个人的人生到此已经可以算是圆满,但段永平的传奇只是翻开了下一页。
2006年,一个名叫“Fast is slow”的ID以62万美元拍下和“股神”巴菲特的午餐,引发媒体竞相报道。
这时,有熟人爆料,这个ID背后的主人,就是当年的段永平。
段永平拍下巴菲特午餐后,人们惊讶的回看,这才发现段永平在2002年抄底网易的历史,一时间这位曾经的明星企业家又一次走到了话题中央。
段永平和巴菲特
而段永平对“为什么要竞拍巴菲特的午餐”的回应则让人感觉大跌眼镜。
不是因为刺激,而是太过不刺激。
他觉得巴菲特的书曾经为自己指明了方向,想要当面表示感谢。
人们瞩目,人们试探,人们反复的问他到底和巴菲特聊了些什么,试图从这两位投资界的大佬口中试探到那个时代的财富密码。
铺天盖地的报道里,没有任何人注意到,在这场午餐中段永平带了一个26岁的年轻人一起去见巴菲特。
这个年轻人叫黄铮,同样是段永平浙江大学的校友,因为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引起了丁磊的注意,丁磊找到了黄铮的联系方式,让黄铮帮自己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作为回报,丁磊便在黄铮前往美国读书的时候将他介绍给了段永平。
黄铮曾经以为丁磊是骗子。
还好电话挂的慢。
不知道是不是步步高的无绳电话。
段永平十分欣赏黄铮,在黄铮留学过程中经常予以帮助,还专门带他去吃了那顿巴菲特的午餐。
黄铮硕士毕业后,拿到了微软和谷歌的两份offer,却迟疑不知该去哪边,便向段永平请教,而段永平果断建议黄铮加入当时还没有上市的谷歌。
黄铮听从了段永平的建议,加入谷歌,拿到了一些股份,没多久,谷歌上市,黄铮财务自由。
但段永平对黄峥说,要看懂一家公司,最少要在这家公司做三年,于是黄铮在谷歌做满三年。
这三年,是谷歌发展最快的三年。
三年后,已经财务自由的黄铮离开谷歌,南下创业,段永平将步步高的电商业务交给他,又过几年,黄铮创立拼多多,横扫中国。
独孤求败消失于世间,关门的弟子却依然笑傲江湖。
8
2007年,段永平回到中国,登上《波士堂》接受采访。
这一次,世人不再问他如何经营企业,而是盯住他,想要问怎样投资。
那时他已经在投资界名声鹊起,约饭巴菲特更增加了一层神秘光环,人们想尽办法,想要从他口中套出一些投资心得。
面对当时高企的股市,段永平反反复复的对观众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强调不要借钱,不要冒险,搞不懂的事情就不要做。
满场观众,置若罔闻,反问“巴菲特炒A股会炒哪支”。
2008年,A股崩盘,无数人血本无归。
“Fast is slow ”,这是段永平常用的ID,他说意思是“欲速则不达”,是自己的投资理念。
有趣的是,苹果的设计理念遵循的是密斯的经典设计理念:“less is more”。
“Fast is slow ” ——“快,就是慢”。
“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文字游戏的翻转里却藏着大道至简的智慧法则。
2006年,坐在两位商业巨子旁边的黄铮最大的收获,是意识到了“常识”的力量。
他学会了less is more。
但渴求暴富的投机者却总是学不会Fast is slow。
2012年,段永平重仓苹果,带着VIVO和OPPO的员工一起买苹果。
不久苹果股价大涨,OV员工大赚一笔。
从此再也不考虑干死苹果的事儿了。
2014年,段永平重仓茅台,从180买到120,买到人们纷纷嘲笑他有眼无珠,他依然不动如山,还说这点钱差不了多少。
2020年,茅台股价突破1700,180和120的区别,果然没差多少。
而此时,当年捏不住股票的投机客正在鬼哭狼嚎。
less is more,Fast is slow。
9
阿段不说假话。
回顾段永平的做人态度,一个“诚”字贯穿始终,对他人诚,对自己也诚。
他用股份制改革惠及了自己的所有员工,在供应商、代理商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时还会为了心里的正直而承受巨大损失。
在2000年段永平离职前,为了打开国际市场,段永平曾经找了施瓦辛格来为步步高DVD做广告,合同250万美金,签两年,定金一半,尾款一半。
但是这个广告刚播了两个月就被举报下架,那时的朴素国人不是很想在中央台的黄金时段看到一个歪果仁。
出现这样的意外事故,自然要去沟通,看看如何停止合作,但施瓦辛格的经纪人难以理解这种理由,坚持要求履行合约。
按照一般商业规律,这种撕逼最后无非就是一拍两散然后诉诸公堂,国外的施瓦辛格想告到国内的步步高完全是在做梦。
但段永平却坚持和施瓦辛格方谈判,最后达成降价60万的协议。
在签协议之前,段永平突然反悔——决定履行约定,按全价交付尾款。
施瓦辛格方的代理人惊呆了,从来没见过自己把钱往外送的人。
“对”,“不对”,在理工男段永平的脑子里有一条绝对的标准线,为了自己坚信是“对”的事,他已经撒出过无数旁人梦寐以求的资产。
在生意之外,段永平对自己更是贯彻真实,绝不虚伪掩饰,不管是为对员工的承诺而离开小霸王,还是为妻子的承诺而离开步步高,都出乎同时代人的预料。
段永平在访谈中戏言,有人找到他,约他谈生意,他回答,自己周末要陪儿子。
对方十分疑惑,强调:“我这可是生意。”
段永平一头问号,不明白生意有什么大不了,能比自己儿子还重要。
主持人问他:来我这的企业家经常后悔不能多陪陪家人。
段永平不留情面当场说出真相:“如果觉得没时间陪家人,那你不干不就行了?到底还是觉得工作比家人重要。”
话说的过于直接,不知一些酷爱吹牛的企业家看过之后会不会脸红。
10
段永平非常注重风险管控,总是强调懂了再出手。
面对向他取经的人,他会常常重复这个理念,劝别人投资之前要想清楚,投资之后要沉得住气。
他强调过无数次:“投资不在乎失掉一个机会,而是千万不要抓错一个机会。”
看不懂的时候,就不要出手。
但是在现在的互联网界,这无疑是一种谬论。
几乎所有人都在追逐风口,人们并不在乎一个行业到底是什么样的,重要的是这个行业是否存在。
如共享单车,如长租公寓,如各种超大号的投资泡沫。
只要这个“风口”出现了,不管这个地球上有没有人能想清楚它到底怎么发展下去,不管有没有人看懂这个模式到底应该怎么营收,不管有没有人明白用户到底为什么选择这个产品。
只要存在,就有人投资,to B、to C、to SBVC。
人们都在追求快,追求抢占市场,追求垄断。
至于垄断后这个项目还能不能继续下去——我们还可以慢慢想嘛!
美团当初那么坑的项目,最后不是被外卖救活了吗。
但他们没有看到王兴的九败一胜。
美团能活,是因为王兴真的死过。
互联网公司朝生暮死,个个都想着一夜暴富,全然不知十年后的自己应该在哪里。
段永平说,长跑用短跑的速度是跑不完的。
戴少爷心比天高,总想要压人一头取得全胜,最后扑街在跑道上;
王大少迈开大长腿,借着老爹的东风一路狂奔,终于体力不支弃权回家。
种种惨剧,却仍然未能惊醒追逐风口的梦想。
独孤九剑不再被视为绝顶武学,江湖只剩下谁拔刀更快的比拼。
我们觉得我们看到的巨头是行业先锋,只不过是因为更早死去的那些,没人会记住。
11
慢有慢的好处。
一个商业模式的建立需要时间,更需要不怕死的人去试探。
奥飞收购有妖气,把国产漫画能踩的坑都踩了一遍,这才有了后面漫画平台大战的盛况。
微信上线时,用户对移动端的体验已经有了基本的认知。
小米崛起时,国内的手机供应商早已经被成堆的大喇叭山寨机练出了供应链。
拼多多的崛起,更是一出好戏。
拼多多崛起时,电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红海,巨头早已分割完毕。
巨头培养的用户习惯,正是拼多多的倚天剑。。
微信带来的裂变流量,成了拼多多的屠龙刀。
当市场已经被完全开发的时候,后来者省去了建设的成本,只需要找到自己需要刺出绝杀一剑的那个空白就可以逆转格局。
又是经典的段氏独孤九剑。
赢与输从来不在快,而在你对行业的理解是否到位,有没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角度。
然后,是极兔出场,半年时间,单日破千万单。
段永平及其门徒切入快递行业让人始料未及,但在此之前,他曾经长期看好顺丰的股票。
在研究顺丰的同时,他对快递行业又懂了多少?
没有人知道。
但段永平眼中,红海其实也是蓝海。
垄断已经逐渐形成时,其实存在打破垄断的机会。
当所有人都默认规则不可逾越,就需要有人出来打破规则。
规则形成,用户的怨气也不断积累,只需要一把火烧过,新的天地就会露出端倪。
段永平一直说,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知道自己什么不能做。
“敢为天下后”,原文是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
只要不犯错,出手的机会有很多。
不着急出手。
出手必封喉。
12
半个月前,小霸王传出申请破产消息,让这段尘封的往事又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段永平离开后,小霸王强撑了二十几年,突然得知破产,让不少80、90后一阵唏嘘,感叹青春真的结束了。
结果转头又传出消息,其实没破产,是其他公司。
得嘞,白唏嘘了。
虽然小霸王还活着,但我们的青春确实已经结束了。
这次事情让更多人知道了段永平这个低调大王,人们开始怀念这个在90年代就搞起了股份制改革,愿意把钱撒给全部员工的先行者。
正好赶在这个PS5发售的时间点,让人不由思索,如果段永平还在,小霸王是否真的能够造出中国的主机。
当然这也只能是幻想而已。
因为以段永平的水准,他清楚的知道,游戏机行业,不存在机会。
段永平退隐江湖,但江湖有他的传说,虽然段永平一直声称早已远离了公司管理,但人们不能相信这个风光一时的大佬就这样从商海消失。
在步步高,在OPPO、VIVO,在拼多多,在极兔的背后,总能隐隐约约窥见段永平稳如泰山,却后发先至的剑光。
如今的段永平,常年混迹在网上,和网友们一起讨论股票,讲讲自己的投资理念。
他说,现在的很多东西,他弄不太懂。
时代滚滚向前,曾经引领时代的弄潮儿,也已经被时代抛下。
曾经主宰时代的巴菲特,面对新时代的产物互联网也露出了审慎的态度,极少投资互联网企业。
段永平打开YY、陌陌,却搞不明白具体运作模式,只能放弃投资。
最近YY又被浑水做空,直播模式的虚假繁荣被公之于众,说不准这是好是坏。
那些过去留下的照片与录像,让人们总是不自觉地遗忘,段永平已经59岁,不再是当年那个激情四射的中年人了。
段永平在极兔的背后再次露出了身影,但段永平的时代,确实是已经结束了。
20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段永平卖出让他一鸣惊人的网易股票,也不再看好那个当年可以和他意气相投的丁磊,称将这么多钱放在丁磊这个大孩子手里不放心,资本圈里曾经追求快乐的二人组,只剩下了一段传奇故事追思。
26岁的旁听生黄铮也选择了在40岁这年卸任拼多多CEO,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
也不知20年后,是否会变成“下下个巴菲特”。
但我想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某某巴菲特。
巴菲特是巴菲特,他们是他们。
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风。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如是而已。(来源:猎云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