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魏少军:国内芯片产业发展“补短板”不应是主旋律

11月16日消息,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CNIC)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昨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出席并发表以《做强芯片产业、夯实网络基础》主题演讲。

魏少军指出,信息技术产业是全球 GDP 增长的主要动力,半导体产业强力支撑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尚不会出现能够代替集成电路的其他技术。芯片已经成为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核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芯片将发挥决定性的赋能作用。

魏少军表示,”信息技术产业是全球GDP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1970-2001年(31年),全球GDP累计为568.3万亿美元,平均到每年为18.3万亿美元;2001-2019年(19年),全球GDP累计达1172.5万亿美元,平均到每年为65.1万亿美元,是前面31年的3.6倍。

谈到半导体行业,魏少军指出,半导体产业强力支撑了信息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1987-2001年(15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累计收入为15024亿美元,平均到每年为1002亿美元;2002-2019年(1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累计收入达52213亿美元,平均没到每年为2901亿美元,是前面15年的2.9倍。

对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方面,魏少军表示,数据显示,2004-2019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增长,产值增长近14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2%,远高于全球4.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维持两位数增长,全年销售达到7562.3亿元,同比增长15.8%。

在接受媒体采访 谈到目前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遇到的“卡脖子”问题时,魏少军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卡脖子’问题里面到底有多少是跟科技相关的,我觉得这个不能说没有的东西就通通都是我们科技不行。”魏少军认为,集成电路产业涉及的“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封测“5个板块,每一个板块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投资的重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材料问题是当前需要重点尽快解决的。不是简单的用一个模子去套,要实事求是的分析。

魏少军强调,在发展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时,“补短板”不应该是主旋律。比如设计上,更希望看到的是“强长板”,在一些关键产品上形成非常强的竞争力。

同时,他认为各地方应避免在集成电路开发方面的盲目冒进。企业也不要盲目跟进追求5纳米、3纳米,但是也绝不是说自己不进步。在不同阶段要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整体上要有战略定力。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11-16
清华教授魏少军:国内芯片产业发展“补短板”不应是主旋律
魏少军指出,信息技术产业是全球 GDP 增长的主要动力,半导体产业强力支撑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尚不会出现能够代替集成电路的其他技术。芯片已经成为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