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咖啡已然成为市场与资本青睐的又一饮品。许多新品牌试图在咖啡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其中,创立于2015年的三顿半,迎着新消费的浪潮,在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咖啡界当之无愧的黑马选手:
2019年天猫双11,三顿半开启预售的第一个小时卖出60万颗,双11当天销售额超2018年全年,打败稳居NO.1长达10年的雀巢,登上天猫咖啡类目榜首,也是首个登上榜首的国货咖啡品牌。
今年天猫618期间,三顿半跃居天猫618冲调大类销量NO.1,雀巢、星巴克均排在其后……
9月2日,据媒体报道,三顿半完成过亿元B轮融资。
一个成立不到5年,尚且还算小众的新消费品牌,为何发展如何之快,又是如何得到消费者宠爱的呢?
做对品类差异化
在三顿半出现以前,中国咖啡市场,按单杯售价划分区间,咖啡大概可分为以下5类:
精品咖啡,主打现磨,单杯均价40元左右,门店少,价格偏贵;
连锁咖啡,以星巴克为代表,单杯均价30-35元左右,价格略贵;
品牌外送咖啡,以瑞幸、麦当劳的McCafe为代表,15-20元左右;
便利店、自助机咖啡,以711、便利蜂为代表,10元左右,口感偏差;
速溶咖啡,以雀巢为代表,2元左右,口感偏差,糖分高,不精致;
优质的现磨咖啡,即便口感上乘,但受制于略昂贵的价格与门店距离,始终无法让其将口感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实现快速裂变,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不仅主观感受如此,客观数据更是直接证明。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咖啡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中提到,中国速溶咖啡市场占比高达72%,其次才是占比不过18%的现磨咖啡市场。
而速溶咖啡,尽管足够便宜,市场庞大,却又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精致、口感与情感共鸣等方面的追求。
在产品定位上,三顿半填补了速溶与现磨之间的定位空白,从咖啡品质与便捷度入手,主打“精品速溶咖啡”的品类。
三顿半创立于2015年4月,是湖南长沙的一家公司。一开始,三顿半将销售渠道放在线上,在网店卖挂耳咖啡。但是因为产品没有什么特色,所以销量表现一般。
同年10月,三顿半推出第一代产品“挂耳咖啡大满贯套装”,包含手冲壶、马克杯和8包挂耳,上线一个月就在网上卖出3000套。
2016年夏季,因为天气炎热,热水冲泡的挂耳咖啡销量增长趋缓。三顿半随后推出第二代产品“冷萃滤泡咖啡”。不过因为需要冷藏,须得等待10个小时以上。
推出挂耳咖啡大满贯套装和冷萃泡咖啡后,三顿半的销量有所提升,但是这些并不足以形成产品的护城河。很快,市场上就出现了许多同类产品。
亟需建立产品护城河的三顿半,不断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2018年,推出明星产品“超即溶咖啡”,一炮走红。
据官方介绍,这款超即溶咖啡,是由其研发的LABS无损风味萃炼系统,将精品咖啡萃炼成粉末状而成。这种提取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保留咖啡原有的风味,区别于传统速溶,口感更接近现磨。
并且,在热水、冷水、牛奶、苏打水等任何液体中,这款咖啡都能实现3秒速溶,这打破了传统速溶只能搭配热水的限制,同时又比传统冲泡更节省时间。
在定价策略上,三顿半将咖啡单品售价定在5-10元,与其他咖啡品牌做出差异化,刚好填补了当时咖啡市场价格区间的空白。
更低的单品价格,不打折的口感,更便捷的获取方式,刷新了公众对速溶咖啡的固有认知,也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从而实现了更快速的社交传播与营收增长。
品牌硬核创新力
1、产品创新
随着以90、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进入咖啡消费主战场,年轻消费者成为新品牌需要抓住的重点人群。
年轻群体追求的个性化、便捷、口感以及价值观方面的共鸣,让品牌必须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新动作,做出产品差异化,才能应对消费需求的更迭变化。
觉察到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三顿半调整产品线,根据烘焙的深浅,推出6种不同口味的超即溶咖啡,标上1—6的编号。
尽管每款咖啡都可以添加任何饮料,但是三顿半还会为用户推荐每款咖啡搭配某种液体的喝法。用户可以根据官方推荐冲泡,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自行搭配。
虽然6种口味已经比较丰富,不过时间长了,消费者也容易倦怠。因此在6种基础款之上,三顿半还推出了0号隐藏款咖啡。
0号咖啡主要是和咖啡师的合作款,或是其他品牌的联名款。这在无形中不断刺激着消费者进行购买。
此外,三顿半没有像其他速溶咖啡那样,添加奶精和糖等成分,饮用也比传统速溶咖啡更为健康。
2、设计创新
如果说在产品技术上,三顿半走出了一条新路,在设计包装上,三顿半同样别具风格。
一般的速溶咖啡,采用的都是塑料袋包装。三顿半并没有选择这种包装方式,它把咖啡粉放在像乐高一样的迷你小杯子中,杯身采用黑灰、淡红、亮黄等多种鲜艳吸晴的颜色,以此区分。
这些迷你杯可爱讨喜,风格清新,具有显著的辨识度。用户一眼看到,就知道这是三顿半,从而和其他品类的咖啡形成差异,加深用户的印象。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种迷你杯看起来很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实际上,迷你杯的设计花费了三顿半半年的时间,并为此申请了外观专利。
这种高颜值的迷你杯,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在年轻人中间十分受欢迎,以至于有的年轻用户单纯只是为了包装而下单。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在二手电商平台上,甚至还有专门卖三顿半的小空杯,用户专门购置用以收藏。
同时,视觉设计营造出的高级感,也很容易激发年轻消费者强烈的拍照欲望,让三顿半的“成图率”一路走高。
馒头商学院导师、新消费知名投资人黄海曾提出过“成图率”的概念:
“审美红利与成图率直接相关,后者是指每一百个购买产品的用户,百分之多少会自发地拍照分享,这个指标能够侧面反映新人群的审美倾向。”
据报道,三顿半的成图率远高于一般公司,很多腰尾部KOL和素人都是主动拍照、拍视频分享至社交媒体上,可以看到很多关于三顿半的用户原创内容。
消费者的每一次拍照,每一次分享,都是在增加产品和用户之间的互动触点。这在无形中,也为三顿半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流量。
颜值吸引的不止是消费者,还有电商平台。2018年三顿半咖啡刚上市,三顿半的质感和美感就吸引了天猫团队的注意。
而据天猫工作人员分析,长期以雀巢为首的速溶咖啡市场,已有近6年没有出过新品。市场亟需新品的出现,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刺激并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
因此,天猫团队邀请三顿半加入天猫旗舰店,并给予了流量扶持。凭借出色的颜值和产品定位,三顿半,正是在这样的新风向与大环境下,迅速成长起来,成功占领了年轻消费者的心智。
3、玩法创新
让用户自发拍照并进行传播,颜值是一大因素,玩法同样也是动因之一。而玩法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喝法,一种是迷你杯DIY。
前文提过,三顿半的即溶咖啡,可以搭配多种饮料。这就激发了许多年轻用户在生活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自己去调制咖啡。
冲泡调制咖啡本身,对咖啡爱好者而言,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用户亲手DIY的方式产生的自豪感和满足感,促使他们会通过照片短视频的方式记录动手制作咖啡的时刻,并发布到社交平台上,成为一次日常记录,一种社交符号。
年轻一代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往往会借助于高颜值的产品来表达。因此,与其说是在晒咖啡,不如说是用户在晒自己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对某种美好生活方式的偏好与追求。
除了创造新喝法,迷你杯DIY也同样成了用户乐于改造的物品,花式复用迷你杯成为一种别样的潮流。
把多肉栽进迷你杯里做成一个小盆栽,将杯子串起来做成钥匙链,给小孩当玩具,甚至是放在屋子里当摆设……用户大开脑洞,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玩法。
而“玩”的过程与结果,自然也会被用户以拍照拍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分享到社交媒体平台。如今,在抖音、小红书、微信、微博等平台,可以看到各种三顿半的混搭DIY视频。
这种玩法在多个渠道被反复利用并被加以强化,进而影响到三顿半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新用户在看到并下单购买后,又将有一部分人在社交平台进行新一轮晒图分享,如此循环,形成闭环营销。
4、消费场景创新
在使用的场景中, 三顿半会强调自己的场景主要集中在户外、登山、出差、旅游当中,而他们引导普通用户拍照,多是在户外进行。包括投放的KOL,也是以旅游博主为主。
因此,如果注意观察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三顿半晒图,你会发现,户外图片的比例通常比室内要高。这就和星巴克、Costa等咖啡店区分开来。
在中国消费者眼里,咖啡一般是在门店或办公室里饮用,很受空间、时间和门店距离的限制。
而三顿半,在使用场景上,填补了星巴克“第三空间”之外的空白场景,争夺居家、办公、旅行、野餐、出差等更多碎片式的场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为目标消费者营造,随时随地都可以享用的具象感觉。
三顿半的创始人吴骏曾在采访中表示,“随着咖啡消费向家庭、户外、旅行这些消费者喝不到或不方便喝现磨咖啡的场景延伸时,速溶咖啡似乎才是市场的主流渠道”。
如此一来,即便星巴克依然是许多消费者的心头好,雀巢依然是速溶咖啡界的品牌巨头, 也不妨碍另辟蹊径的三顿半在自己所属的品类中,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寻找重要口碑传播者
1、下厨房app冷启动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众咖啡品牌到赶超雀巢的快消界黑马,三顿半一开始的营销思路就相当“不走寻常路”。
它非常注重口碑传播。基于此,三顿半的第一批种子用户是KOC,即关键意见消费者,而不是KOL(关键意见领袖)。
这是因为KOC的粉丝体量和影响力虽然不及头部KOL,但他们与粉丝的互动更频繁,用户的粘性也很高,因此KOC们在各自的小圈子里非常具有话语权和公信力。
加上KOC本身就是消费者,由他们分享产品,更能充分展示真实性,培养信任感,也就更能影响用户的消费决策。
那么,这样一群喜爱咖啡,有着自己的品质要求,又乐于分享的KOC,去哪里找?
三顿半给了我们答案——下厨房App。
相信热爱美食的同学对下厨房应该不会陌生,这里堪称“吃货聚集地”。这里的很多人都是美食的深度爱好者,他们喜欢自己做美食,对美食品质要求颇高,却也愿意为别人的作品点赞。
在生活中,这些有着几十万粉丝、获得几万赞、几千条评论留言的作者,有些是专业的美食家,大部分只是普通的上班族,或者全职主妇。
所以如果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推荐,很可能会迅速在他们的粉丝圈子中,掀起一股“跟着做”的小高潮,形成口碑的传播裂变。
对此,三顿半创始人吴骏的做法是,给下厨房的部分用户邮寄产品样品,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迭代产品。就这样,前后经过数十次的改良,才推出第一批成熟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三顿半也发现了当时的新消费需求——一杯方便又好喝的咖啡,也就是如今三顿半一直强调的“精品速溶”概念。
同时,吴骏的这一行为,也在当时引起了下厨房团队的注意,并给予了官方的流量支持。
在下厨房成功冷启动之后,2018年,三顿半转战天猫。在下厨房积累起来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和受他们影响的路人,成为其官方旗舰店的忠实粉丝。
2、寻找品牌领航员
在这之后,三顿半并没有放弃寻找KOC,而是将这种模式发扬光大,让更多用户参与到产品共创中,设置了一个叫做“领航员”的角色。
所谓领航员,类似于产品体验官。三顿半会根据天猫店铺中用户的购买评价,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发布的测评、种草帖子,以及下厨房积累的种子用户中,挑选出具有影响力的KOC,成为领航员。
领航员的职责分为两方面:第一,在各自熟悉的平台中,打入消费者内部,推广三顿半的品牌;第二,为三顿半的产品改进提出意见。
据了解,目前三顿半的领航员已经达到500多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从事着摄影师、插画家、金融、媒体、医生等不同的职业。
三顿半和领航员保持着长期沟通,在将产品寄送给领航员后,领航员们一般都会及时反馈各自对产品的看法。
如果他们中的几十个人提出了相同的意见,三顿半就会对产品进行相应的改进。
这种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中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用户和品牌之间的互动,提升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感和认同度,从而发自内心真诚地为品牌进行宣传推广;
另一方面,在产品面市之前,领航员们的意见反馈和改进建议,为产品上市后的市场反响提供了保证。和领航员们的不断沟通交换意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小规模试错的过程,能极大降低新品不被消费者买账的风险。
对线下场景的探索
三顿半和用户深度连接,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虽然很多达人、KOC和素人发明了很多三顿半空罐的新玩法,如前文提到的用作养植物的容器、做成钥匙链、DIY装饰品等。
但随着三顿半品牌的走红,大部分空杯还是处于闲置状态,它们的归处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返航计划应运而生。至此,三顿半将和用户的关系,覆盖到从产品研发到宣传推广,再到售后回收的方方面面。
返航计划,就是三顿半的空杯回收计划。用户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将咖啡空杯拿到线下“返航点”回收,并且根据空杯数量的不同,用户可以兑换新的咖啡以及限定周边商品。
返航点设在特色书店、品质酒店、艺术街区、创意小店,跟三顿半的调性相匹配,也很符合三顿半用户的行为喜好,既交换了空杯,又能打卡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新地点。
2019年10月26、27日,第一季返航计划正式开启。返航点涵盖了17个城市的29个机构和空间,用户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到线下交换。短短两天,返航计划就收到了2444个人前来交换的10万+个空杯。
到了第二季,大家参与的热情更盛。今年5月16日和17日,同样是两天时间,三顿半共回收了77万+个空杯,参与人数达10704人,相当于每个参与的用户平均带来70多个空杯。
虽然返航计划目前仅正式启动了两次,但这项三顿半的长期空杯回归计划,已经成为用户和三顿半之间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据最新消息,返航计划的第三季将在10月16日-18日启动。
而回收空杯,除了践行环保,还让三顿半品牌和用户在线下产生了实实在在的互动,实则一举两得。
实际上,作为电商起家的咖啡品牌,三顿半清楚自己在线下的弱势。返航计划是为了丰富线下场景,增加在线下和用户的连接,线下实体咖啡店亦是如此。
2019年,三顿半的首家线下实体Demo咖啡店,在长沙开业。店铺风格延续了品牌一贯的简约风,刚一开业,就引得各路潮人和咖啡爱好者前来打卡。
店内除了咖啡还供应欧包,时不时还有联名T、随身杯、咖啡器具等,据说每隔一段时间,还会有包装和产品的升级,还会根据节日推出限定新品,可以说,三顿半让我们看到了线下咖啡店的无限可能。
不过,也有博主打卡之后,表示线下店铺的体验远远不如线上。比如桌子小、位置少,久坐不舒服,咖啡师冲调手法有待提高等等,可见三顿半的线下咖啡店要想和线上相得益彰,路还很长。(来源:猎云网)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