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 文/卞海川
“新冠病毒”的爆发,让整个社会的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就在这关键时间点,“新基建”的出现就像让全行业打了一针镇定剂,引发热议。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政策表明,国家正在全力推动“新基建”的发展,提高社会效率。
什么是“新基建”
对于“新基建”一词,就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其包括5G、人工智能、物联网、特高压、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借助新基建的推行,整个大中小企业都可以实现转型,拉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
独立分析师付亮表示,传统基建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相比,“新基建”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可以说,传统基建是‘物理变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线性的,而‘新基建’带来的是‘化学变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几何级数的。尤其是5G网络、大数据(不含‘中心’两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可以低成本推动几乎所有行业的变革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通信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在“新基建”包含的多个主线中,5G产业链是涉及领域最多、涵盖范围最广的一条。
全产业链积极布局5G
2020年,是中国5G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5G发展的排头兵,三大运营商也在近日开启全球最大规模的5G基站设备集采。
3月6日,中国移动启动2020年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集中采购,范围涉及全国28个省(市、区),总采购规模超过23万个5G基站。
中国移动表示,2020年5G基站数量将达到30万个,且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均将覆盖5G网络。
四天之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分别在各自采购招标网发布了“2020年5G SA新建工程无线主设备联合集中采购项目集中资格预审公告”,采购规模预估为25万站。
除了运营商的发力,设备商也在为整个行业增添动能。为助力我国运营商建设最佳5G网络,华为在本次发布会上面向中国市场推出十大5G创新解决方案,包括5G RAN解决方案、面向确定性网络的5G核心网解决方案、业界首个分布式智能全光接入网和Liquid OTN光传送解决方案、面向5G和云时代的智能IP网络解决方案、华为5G智能网优解决方案以及5G Power 2.0解决方案等。
华为表示,在新基建宏观政策的助推下,5G建设将步入加速通道。华为将秉承一贯的自主研发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持续推动5G技术的完善与升级,助力运营商建设5G精品网络。华为不仅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性能上具备独特优势,并且得益于华为功放器件的优质算法及芯片的高集成度,功耗在业界也处于领先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3月10日,阿里达摩院宣布正式成立XG实验室,该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下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现阶段主要聚焦5G技术和应用的协同研发。
阿里巴巴对TechWeb表示,当前,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已成为社会共识。5G建设需要产业链广泛支持,发展6G、7G等下一代通信技术,也需要更多企业共同参与。过去十年,阿里云发展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面向未来,“新基建”必然建立在5G基础上。因此,阿里达摩院XG实验室应运而生,将推动发展5G技术应用落地,并与业界通力合作,共建5G开放生态。
数字经济新基建的重点在“新”,云计算作为一个开放、公共的基础设施,即取即用,可以避免社会计算资源的浪费,是效率最高的“电网”模式。
阿里云表示,促进数字经济长远发展是阿里云的使命,阿里云将全力投入数字经济新基建,支持政府和企业建设云计算、数据智能、智联网和移动协同技术组成的新基础设施。这些技术在抗击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国28个省市与阿里云合作建设数字防疫系统,健康码在200多个城市上线,数字技术极大提升了防疫效率。在阿里云的支撑下,1.8亿学生在家上课、2亿上班族在家办公,保障了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付亮总结道,“新基建”政策的发布将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加速技术成熟度。对于企业而言,将会获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资源两个方面。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