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商业生产、贸易活动都被迫按下暂停键。今天,易车网发布了《2020年肺炎疫情对车市冲击洞察报告》,对国内车市销量进行了预测,并对车企、汽车产业链企业应对疫情调整策略提出了发展建议。
报告显示,本来就有重重困难的国内车市,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乘用车走势面临严峻考验,具体冲击程度取决于疫情的防控效率。一季度车市销量多数品牌都是腰斩式下滑。
报告认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范围与力度,远大于2003年的非典,2月初其影响涉及所有省市,越来越多城市进入一级响应状态,严格隔离举措,严禁车辆进出,严控人员流动,严防疫情扩散。对汽车行业的影响涉及产业链各大环节与所有主体:零部件、车企、经销商等企业的管 理效率大幅降低、正常上下班严重受挫、车间排产严重紊乱、网点拓展被迫推迟、市场营销被迫减缓、品牌塑造被迫调整、市场销量大幅下滑、企业与职工收益纷纷受损。
一季度乘用车销量腰斩
报告分析认为,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2月底得到有效管控,汽车产业链上上下下企业也会众志成城,乘用车终端销量努力靠近2000万辆,同比下滑稳住在最小两位数10%。
如3月底实现有效疫情管控,多数企业会异常艰难,乘用车终端销量或下滑至1670~1850万辆,同比下滑在20%左右。
如延续到4月底实现有效疫情管控,多数企业则举步维艰,乘用车终端销量或下滑至1500-1600万辆,同比下滑接近30%。
综合分析,一季度车市销量铁定“泡汤”,多数品 牌都是腰斩式下滑,希望二季度有所缓冲,降幅控制在20%以内,下半年争取稳住基盘,销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建议车企适当降低2020年销售目标
易车研究院报告建议车企适当降低2020年在华与全球销量目标。
分析认为,销量目标牵一发动全身,涉及配件采购、渠道建设、车型投放、市场销售、品牌建设、用户关怀等整条产业链, 如调整不及时,将彻底打乱车企原本的战略节奏,造成采购巨大浪费,加剧车企与经销商矛盾等。同时,中国车市对多数全球车企销量贡献巨大,国际车企越来越依赖中国零部件供应体系。
2019年底至2020年初车企公布的2020年销量目标,整体偏保守,多数是基于2019年成绩的小幅提升或保持不变,说明大家对2020年车市比较严峻等都有一定共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很多车企的销量目标猝不及防。
报告分析,高度建议相关车企合理调整2020年在华与全球销量目标,部分国际车企在华销量目标可先下调10%,全球下调3%。
机遇在于“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链”
近两三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加速优胜劣汰,这场横空出世、波及范围广泛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进一步加速中国车市的优胜劣汰。报告建议车企根据疫情防控效率,建议车企及时建立分级应对机制挑战。
报告认为,车企越大,体系相对更完整,对产业链的管控能力更强。预判2020年中国乘用车TOP10集中度突破60%,TOP20集中度突破80%。此次疫情会加速国内汽车产业链的重塑。建议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由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向做大做强中国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基于此次疫情冲击,建议相关部门充分利用2020~2025年全球车企加速研发、设计本土化等难得契机,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转型升级,由制造大国,向研发、设计大国挺进,抢占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制高点,为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创造真正的土壤,为培育几家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车企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建议车企不要只把眼光聚焦在欧美标准的“新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自动化、共享化上。要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四化”产业链体系,目前中国车市的产品、技术、市场、用户等关键领域都处于剧烈演变阶段,品质化诉求强烈,智能化越发凸显,城市化加速提升,中年化快速主导。高度建议中国汽车产业链思维聚焦智能化、品质化、城市化、中年化,积极构建有中国标准的“新四化”,指导车企稳健、务实发展。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