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做企业债的,今年都去做公司债了,你就可以想象是怎样一种火爆。”一位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最近3个月以来,几乎每个星期,信用债的发行量都在1500亿~1800亿元左右。股市告急,一大波资金再次涌向债市,而公司债是带来这一轮债市“井喷”的核心品种。
公司债井喷
根据Wind资讯数据,2015年至今,债券发行额超过15.4万亿元人民币,而2014年全年的发行额近12.2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其发行量自6月起开始快速增长:6月份发行263.34亿元,7月发行948.21亿元,8月1193.20亿元,9月截至28日已达到957.10亿元。在此之前,交易所发行公司债的月均发行量在100亿元左右。
上述券商固收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交易所是公司债发行的主要阵地,因其发债的审批流程较银行间债券市场更为流畅,也助推了企业发公司债融资的积极性。
失衡的市场供需,也加剧了债券市场利率的下行。不论是利率债还是信用债,利率普遍下行,而公司债的下行趋势最为明显。
9月25日,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今年第一期50亿元5年期公司债的票面利率为3.50%,再创历史新低。此前不久,世茂房产发行的今年第一期60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为3.90%,也创下当时同类房企发债利率新低。
根据Wind资讯数据,自2015年6月以来,公司债利率逐月下行,9月公司债的票面利率平均为4.5412%,而去年同期为6.2569%,2014年12月曾一度达到7.3229%。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分析师张仕元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在的利率基本上达到历史低位,如果再往下走,会走到2008年底至2009年第一季度的水平,也就是全球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了。
加杠杆的逻辑
“当下公司债的泡沫,几乎相当于股市创业板3000~4000点。”上述券商固收人士对本报记者如此表示。他认为,当下的债市尤其是公司债,已经存在泡沫,价格被严重高估。
但实际上,这并没有降低投资者积极买入的热情。北京一位债券阳光私募总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尽管公司债价格高估,但仍可以通过加杠杆的操作手段获利。
“比如,我在交易所用1个亿的资金,去买1个亿的债券,然后再去交易所做正回购交易,把它质押出去,假设债券的质押系数是7折,就意味着我能够再融7000万元的资金回来,继续去购买债券,依次循环操作,最后1个亿资金,或许能够买到3个亿、甚至4个亿的债券,而现在回购融资的成本只有百分之一点几,购买债券的收益率有百分之三点几,每做一次杠杆就赚2%的利差,如果做3倍的杠杆就净赚6%,加上本来1个亿债券的票面就有百分之三点几的利息,那么总共9%左右的收益,从这个角度考虑,哪怕只有3.5%的票息也很好。”上述阳光私募总经理告诉本报记者。
可是,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债市加杠杆是否会重蹈股市的覆辙。上述债券阳光私募总经理认为,公司债存在泡沫,但眼下的债券市场还不能用“疯狂”来形容。在他看来,股市加杠杆和债市截然不同,债市加杠杆爆仓的风险比较小。
他对本报记者说,理论上讲,债券加杠杆和股市一样,也存在强制平仓,但两者存在本质不同,不能直接相类比。“第一,债券是有期限的,几年之内就套现了,就变成流动性了;第二,债券有一个票息,能够覆盖融资成本,不像股票,股票只能靠价格的上涨来覆盖融资成本;第三,债券市场价格对应的利率,本身是一个宏观变量,不像股票市场是可以独自‘崩盘’’的,债券要想崩盘一定意味着宏观经济大举上行,而目前的宏观经济支持不了这个结论。这是债券和股票杠杆完全不同的地方。债市加杠杆爆仓的风险非常小。”
张仕元对本报记者表示,历史数据来看,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的价格当前是很高了,但要看大趋势,现在中国经济下行,短期来看利率是下行的。
债市长期仍有投资价值
回顾债券市场上一波牛市,时间可以追溯到2012年~2013年第一季度,此后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收紧,2013年6月一度出现“钱荒”,债券市场急转直下,到2013年11月下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4.7%,创十年新低。
上述债券阳光私募总经理亲历了那波债市牛熊,他告诉本报记者,2013年春节过后,预测到央行可能会收紧流动性,他就将仓位砍掉2/3。
他告诉本报记者,“钱荒”是导致上一轮债市牛转熊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意料之外,但并非全然没有察觉,当年一个明显的信号是“非标”猖獗,致央行货币政策收紧。
当下,他的态度仍然是“买入”,他建议投资中等评级的信用债,因为高评级的价格已经过高,低评级的信用债担心有信用风险。
不过,他认为,只要经济不硬着陆就不太会发生系统性信用风险,个别债券的违约也只是个案。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敢于加杠杆的原因之一。
对比当下的这轮债市行情,他认为,目前经济基本面继续下行,大量的融资和投资需求不足,看不到货币政策收紧的迹象。“业内常说,基本面决定方向,政策面决定节奏,资金面决定到什么点位。说到底,还是看经济基本面。”他对本报记者表示。
但是,张仕元对本报记者称,短期涨得太快,风险积聚,最危险的两个事情:一个是人民币如果继续贬值将导致人民币资产大幅外流;第二是股市反转;此外短期比较敏感的因素是IPO如果重启的影响。“利率债主要是看经济基本面,基本上是看空的,还有上涨空间;信用债需要谨慎,预计维持在当下水平,上涨空间有限。”张仕元告诉本报记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