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1月央行公布8家机构获得申请民间征信牌照已经半年有余,这半年刚好是这8家机构的准备期,他们陆陆续续推出了自己的产品,摩拳擦掌就待牌照下发。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专门提及的为互联网金融多个细分领域身份的“合法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业界称互联网金融将迎来春天。而互联网金融发展一直受到征信体系不完善这块短板的制约,指导意见中也专门提到了金融信息信用基础数据库服务,互联网金融迎来春天的同时,为其提供基础服务的征信也将迎来春天。
本文专访前海征信CEO邱寒,前海征信是8家机构中的一家。邱寒,现任前海征信中心总经理,中国平安称其为大数据科学家。曾先后供职于美国通用电气全球决策科学中心,麦肯锡,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及渣打银行,同时具备金融与大数据分析工作经验。
问:民间征信机构在市场上将扮演什么角色?
邱寒:民间征信机构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央行征信中心的补充。在金融机构风控链条当中,大家都在一起,银行已有自己的风控产品,为什么还需要第三方提供的征信产品?很多时候银行只了解自己的客户群,而银行也想了解他们的客户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表现情况;除此之外,央行解决了银行间信息共享的问题,但是不包括一些创新的金融比如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数据信息,民间征信机构在这里面也扮演补充角色,如此我们能把客户在金融方面的行为更充分的展现给银行的风控部门看,民间征信机构不是银行风控部门的替代,是它的一个朋友,把我们知道的包括金融方面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也提供给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扮演信息整合的角色,整合运营商、中小电商等多方面数据信息,提供给银行,让其能有一个更为准确的风险判断。
我们的客户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银行,除了银行还有互联网金融公司,包括P2P,对于一些中小型的P2P,其自身风控能力比较欠缺,而互联网时代的风控相比此前传统的风控体系已经有不少发展的地方,每家小型互联网金融机构都自建风控体系是不现实的,他们既没有这么大的资金投入,也没有那么多的数据量,我们的出现对他们助益很大,能帮他们降低风险成本。
问:半年的准备期,前海征信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央行来检查验收时主要关注的是什么?
邱寒:6个月的时间,我们主要做的是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应央行要求,需要很多基础系统的开发,比如像个人征信的查询系统,查询有异议的时候还需要一些管理系统;第二是数据分析,数据只是原材料,要使他成为带来价值的产品就需要很多的分析和建模的过程。
实际上,前海征信是2013年8月注册,两年前集团就在着手准备集团征信的事情,也主动向央行提出想要做个人征信的机构,筹备时间虽然是从1月获批开始,但是团队的搭建,还有一些硬件方面是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监管方面关注更多的是个人隐私的保护,信息的安全,因为会涉及客户的一些隐私信息,所以首先是要得到客户的授权,数据得到之后如何保证这些数据不被盗用、乱用,
问:8家征信机构都有自己的数据来源,有各自的产品,您认为会形成一个个的数据孤岛吗?
邱寒:征信市场实际上是在做加法,而不是减法的一个过程,原先央行的征信中心已经汇集了国内大部分银行的数据信息,这块信息还在扮演主要的角色,另外此前可能很多没有被用于征信行业的数据,现在有民间征信机构特别是有互联网基因的征信机构参与,很多被用到征信行业中来,我们整合了很多其他方的数据,用到整个行业中来,数据越多,对于整体的风险控制会更加有利,现在也有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愿意站出来共享一些他们的数据信息,比如共享黑名单,大家努力打破信息孤岛,可能刚开始,市场很大很新,一开始发力的方向可能不一样,可能我们从这,他们从那,版图很大,开始的时候可能重合的部分不多,但是都是在努力消除信息孤岛的一个过程。
问:8家征信机构都有各自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前海征信的优势是什么?
邱寒:前海征信背靠深耕金融多年的中国平安,平安的经验和积累的历史数据是不可替代的,也不是哪家企业都具备的,平安提供的金融服务涉及到大额有抵押,小额无抵押,平安也有纯线上的产品实时放款,这么多产品的经验,我们希望利用平安的专业知识,去帮助金融机构降低整个行业的风险水平。
前海征信的定位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征信公司,其特长是利用一些新型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大数据时代,我们希望能用更多的数据,前海征信使用的数据维度很多,但并不意味他们都会进入到我们的模型当中,事实上,前海征信现在用了上万个维度,里面包括传统金融的维度,一些新型的维度,包括移动互联的维度,但都需要经过在测试,测完之后,我们发现金融的维度发挥的作用还是更大的,目前在产品里面,传统金融的维度至少占了一半以上的权重。
平安在互联网方面的尝试比较早,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互联网金融的各个环节存在很多风险,征信的作用是要帮助大家降低风险。完整的风险架构有很多分类,比如欺诈风险、信用风险,不同的风险需要不同的防范手段,我们希望能帮助大家从整体上降低风险。很多时候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是很难切割的,比如在互联网时代,上网申请一笔贷款,可能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去申请,而是用别人的名义申请,这个过程中对于申请者的身份很难判定,也就无法准确评价信用风险;此时,跳过欺诈风险谈信用风险,是无意义的,这种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的第一件事情是判断,你是不是你,认定身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