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 五城市出台措施限制企业买房)
1656家A股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杭州一市民注册多个公司参与摇号皆中签、上海某楼盘摇号名单半数是“企业”。对此,不少热点城市近日纷纷升级房地产调控举措,其中西安、长沙、杭州、上海、深圳均出台了限制企业买房的措施。种种迹象表明,“企业炒房”已得到了有效遏制。
现象:近半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产
中报季临近,市场频频传出上市公司以卖房收益来改善业绩的情况。6月25日晚间,宇顺电子公告称拟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滨海大道深圳市软件产业基地1栋A座1201、1202、1301、1302号,合计逾3200平方米房产进行出售。粗略计算,这笔房产交易将为旅顺电子带来近7000万元盈利。此前还有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持续亏损,面临退市,最终靠着卖了两套学区房留在A股。
深陷疫苗丑闻的ST长生此前也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长春长生9处房产被长春市公安局长春新区分局查封。可见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今年6月20日,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就显示,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涉及房地产资产闲置以及炒房现象。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占比46.23%,合计持有市值9904.66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
为何上市公司热衷于“炒房”,一名上市公司高管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表示,由于这些年实体经济利润比较微薄,而楼市一直处于一个上升周期,上市公司闲置资金除了用于理财之外,购房和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也是公司投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我所知,很多企业都持有房产,房产除了升值快之外,还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工具。”
一名房地产分析师称,公司炒房影响了楼市供求关系,部分参与炒房的大企业已成为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楼市的持续上涨改变了很多企业资源配置的方式,是导致房价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城市开始限制企业购房,表明房地产调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度。
问题:企业参与商品房摇号引发质疑
去年以来,多地对新建商品房特别是限价房实施了摇号政策。该政策实施以后,不少楼盘都出现了多家公司参与摇号的情况。今年4月,上海翠湖天地开盘推出118套房源,一共有385组客户参与上述楼盘摇号,其名单中的公司客户达214组,占比55.6%,超过了总认购数量的一半多。
今年6月下旬,杭州九龙仓珑玺项目摇号结果公布后,有眼尖的市民发现,一位名叫周某的法定代表人,名下的三家公司参与了珑玺项目的摇号,并且全部中签。后续又有人发现,除了珑玺,这三家公司还分别中签过其他热门楼盘。珑玺项目摇号中签的三家公司——杭州悦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杭州宇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杭州悦高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注册时间均为今年5月24日,法定代表人为周某,注册资本均为100万元。此事在购房人群中引发了强烈反响。
一名房地产业内人士介绍,一些炒房客通过注册大量公司参与摇号,转而通过转让公司的方式倒卖中签“房票”。
实际上,为了提高个人客户的中签率,防止炒房行为,一些项目也对企业客户参与摇号作出了限制,比如深圳华润城润府三期,销售方案中规定:个人优先选房,企业购房排在个人选房结束之后。深圳万科蛇口公馆,也规定企业购房要在个人选房结束后才能进行。
对于企业购房,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以企业名义炒买商品房住宅,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特别在摇号限售的城市,企业购房比例持续增加,相比个人买房,有限售时间约束,而企业买房,虽然交易税费增加,但在限售时间内,不用过户,完全可以股权交易的形式,变相绕过调控政策,减少部分交易税费。
应对:五城出台政策限制企业买房
面对企业参与购房摇号的争议,西安最先出台了措施。6月24日,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住房交易秩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在住房限购区域范围内,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销售住房(含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西安市房管局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防止以企业名义投机炒房”。
在“九龙仓珑玺事件”之后,杭州也紧急出台措施暂停企业参与新房摇号。6月底,长沙出台最严的楼市调控举措,购房暂停企业在限购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已购商品住房须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满5年后方可转让。
7月2日,上海出台规范企业购房的暂行规定。规定要求企业在上海市购买商品住房必须同时满足设立年限已满5年、在上海市累计缴纳税款金额已达100万元人民币、职工人数10名及以上且按照规定在该企业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满5年等条件(已缴纳税款金额满500万元以上的企业除外)。同时,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年限提高至“满5年”。7月31日,深圳也参加了限制企业买房的行列,要求暂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
观点:限制企业购房政策有望在全国复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