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泛海控股危局:负债1701亿股价跌6成 卢志强质押99.3%股权已触及平仓线)
左手质押右手增持,资本大佬卢志强正在进行一场加杠杆式的股价维稳。
8月3日,卢志强实际控制的公司泛海控股(000046.SZ)公告称,泛海集团当日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190.32万股,这是自今年6月20日以来泛海集团第10次增持。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与大举增持形成鲜明对比,泛海集团也在频频质押股权。截至目前,其所持处于质押状态股份为35.26亿股,股权质押比为99.3785%。
泛海集团频频增持或与泛海控股股价大幅下跌相关。泛海集团首次质押股权始于2015年11月27日,彼时股价在12元左右,而在今年7月5日,股价跌至4.5元,创下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低,跌幅达六成。这意味着当初质押的股票触及平仓线。
泛海控股原本以地产起家,主打一二线热点城市黄金地段商业地产。2014年开始,公司通过内部整合与外部收购方式涉足证券、信托等多个金融领域,并逐一拿下金融牌照。
大肆转型与扩张,泛海控股的负债大幅飙升。近三年,其负债增加了570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资产负债率85.66%,净负债率为345.6%。
上周,针对负债高企等问题,长江商报记者向泛海控股发去采访函并致电,但截至发稿时止,仍未获得回复。
25次增持难阻股价下跌,市值一年蒸发200亿
控股股东、实控人及董监高掀起的股价维稳正在泛海控股身上上演。
最新公告显示,8月3日,泛海集团出资1239万元增持泛海控股190.32万股。这是泛海集团自今年6月20日“2018年度第二期增持计划”实施以来的第十次增持。
泛海集团持续大幅增持泛海控股始于2017年11月20日,当时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了410.50万股。自此,增持行动进入了持久战。至去年底,泛海集团就实施了11次增持。
今年5月,泛海集团延续去年底的密集增持。从5月21日开始至6月22日,短短一个月实施了14次增持操作,合计增持股份占总股本的0.7072%。据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这一个月的增持所用资金约为2.33亿元。
然而,持续7个月的增持并未阻止股价下跌。去年11月20日,股价收报7.52元,而在今年6月22日,股价跌至6.18元。而且,从今年6月20日开始,股价加速下探。至7月5日,股价最低下探至4.5元,创下了近四年新低。一年来,市值蒸发了206亿元。
从此时开始,包括实控人、董事长卢志强在内的泛海控股董监高及核心骨干等21人加入股价维稳阵营,这一行动持续了半个月。或许是董监高的增持给了市场信心,从这时开始,股价出现反转。至8月3日,股价收报6.49元,较7月5日的低点上涨了44.22%。
不过,总体而言,近三年来,泛海控股股价跌幅较大,2015年6月最高成大21.88元,此后一路下跌,以8月3日股价来看,跌幅也超过七成。
泛海集团持续增持仍然不能阻止股价跌势或与其左手增持右手质押密切相关。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泛海集团将所持泛海控股股权进行质押始于2015年11月27日,至今累计实施了41次质押操作。去年以来,质押行为更为密集。从去年11月20日至今年7月26日,进行了23次质押操作,仅在7月26日一天,就质押了3.68亿股,占总股本的10.42%。而在近期,公司解除质押的股份约为3.3亿股。截至目前,累计质押35.26亿股,质押比高达99.3785%。
对此,市场人士认为,在股价跌幅较大之际,泛海集团或许是使用质押所融资金进行增持,左手增持右手质押,这种杠杆式救市并不被市场看好。
负债4年激增1291亿,巨额财务费用吞噬净利
二级市场上股价的持续下跌或与泛海控股大幅度转型过程中负债急剧飙升有关。
2005年,泛海建设接盘光彩建设,晋升为第一大股东。直到2014年,随着泛海建设大幅度转型,由一家地产公司转型为涵盖“金融+房地产+战略投资”的综合性控股公司,公司更名为泛海控股。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泛海控股转型的路径主要是内部金融资产整合及外部金融资产收购,二者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其涉足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管等多个金融领域,获得全部金融业务牌照。
大举转型扩张对资金的需求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4年至2016年,泛海控股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就达到400亿元,包括证券行业120亿元、信托100亿元、保险90亿元。
此外,公司参股亚太环宇连同大股东泛海集团斥资27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长期护理保险公司Genworth金融集团,这一收购事项公司耗资约46亿元。去年年底。泛海控股收购香港全牌照券商华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51%股权,耗资约10亿元向金融领域转型之时,公司并未停止地产业务扩张。2014年,公司进军海外地产,相继收购了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夏威夷等多个地产项目。截至2016年底,其海外地产收购成本已超过80亿元。
战略投资方面,泛海控股相继入股了万达影视、民生银行、北汽新能源、汇源果汁、中信股份、中信银行、广发证券等。
为此,公司大举融资。仅在2015年、2016年,泛海控股两次发债一次定增,合计募资227.50亿元。基于此,公司负债大幅攀升。
截至2017年底,公司负债总额达到1602.79亿元,较2013年底的310.87亿元增加了1291.9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5.36%,净负债率为337.34%。今年一季度的负债继续攀升,其负债总额为1701.62亿元,短短三个月增加了98.83亿元,净负债率升至345.60%,增长了8.26个百分点。
负债的飙升带来的除了偿债压力外,巨额财务费用也吞噬了净利润。2017年,公司财务费用22.88亿元,较2016年增长1.16亿元。2015年,其财务费用只有11.89亿元。
存货周转需14.6年,大幅放缓考验偿债压力
负债攀升、存货周转大幅放缓,这些或将考验泛海建设的持续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
8月3日,泛海控股发布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公告,武汉公司注册资本由350亿元增至366.19亿元。参与认购股份的是杭州陆金汀,其以约1.85元/股价格,出资30亿元对武汉公司进行增资,完成后其持股比为4.42%。
此前的7月13日,泛海控股公告,浙江公司、武汉公司拟发行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融资9.1亿元用于武汉中心项目开发建设。
频频融资投向武汉公司,源于武汉CBD项目开发进展缓慢。
资料显示,武汉公司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有16年。根据年报披露,截至2017年底,武汉中央商务区项目待开发土地面积74.78万平米,总建筑面积358.86万平米。在建、部分竣工建筑面积819.42万平米,累计已竣工建筑面积350.4万平米,当年新开工建筑面积为0,预计项目总投资419.56亿元。
武汉中央商务区只是泛海控股存货周转速度慢的一个缩影。从公司披露的存货周转情况看,2016年,其周转天数为1957天,即5.44年。2017年,其周转天数则为5255天,即14.6年,大幅放缓。2017年的存货余额为845.14亿元,较2016年增加了176.69亿元,占总资产的45.01%。
负债率较高、存货高企且周转大幅放缓,将考验泛海控股的偿债压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