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炒股亏损业绩预冷 上海莱士估值承压)
[摘要] 在A股市场,上海莱士总股本较大,且大股东持股比例高。2018年一季报显示,截至披露前一交易日,上海莱士的总股本达49.75万股,其中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达80.17%。
时代周报记者 吴绵强 发自广州
在充满故事的A股市场,市值长期处于千亿上下的上海莱士(002252.SZ)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上海莱士曾因炒股收获颇丰,其市值更在2015年时达到1200亿元的峰值而一度被称为“A股药王”。然而眼下,上海莱士却以“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为由长期停牌。
7月14日,上海莱士发布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宣布在前次业绩预告2018年1–6月净利润亏损4.37亿–6.50亿元的情况下,将亏损额度调大至亏损6.61亿–8.73亿元。业绩预冷消息甫一公布,再次加剧了外界对这家“血王”前途的担忧。
“它现在遭遇双杀,一方面是业绩不行,另一方面是受此前估值过高影响。”国内擅长血液制品并购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莱士及下属子公司郑州莱士、同路生物、孙公司浙江海康,共持有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共11个品种的血液制品批准文号。
就目前公司业绩预亏、主营业务销售和产品库存情况,以及机构对其下调估值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上海莱士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任何回复。
业绩再变脸
上海莱士给出修正的主要理由是上半年国内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公司风险投资发生较大损失,2018年1–6月投资业务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
这已经是上海莱士第二次以“炒股亏损”为理由向下修正业绩。今年3月底,其披露2018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炒股亏损导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亏损6.53亿–7.20亿元。
上海莱士接连两次以同样理由爆出业绩“黑天鹅事件”,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关注。“我部对此表示高度关注。”深交所专门下发关注函【2018】第258号。
事实上,相比炒股亏损,外界对这家血制品巨头的主业更为担忧。其主业为生产和销售血液制品,主要产品为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特免类、凝血因子类产品等。
随着“两票制”政策的落地,国内众多血液制品上市公司的销售体系都受到较大影响,包括上海莱士在内的巨头亦未能幸免。
一位来自医药流通上市公司销售体系的不愿具名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前几年,国内政策放开,血液制品巨头们纷纷开设浆站,血浆供给量增加,公司产量提升,而市场需求并未有效拉动起来,同时各厂家以往营销模式单一,厂家也不直接与医院打交道,在零售上是自然覆盖,企业面临转型。
上海莱士的销售模式,由原来的区域总经销调整为商业渠道销售和医院终端市场销售并存。
“上海莱士目前一方面在医院通过学术方式销售,另一方面让处方单流至院外药店,患者通过处方单购买。”上述来自医药流通上市公司销售体系的不愿具名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去年,上海莱士华南地区的销售因为销售模式的调整遭遇重创。2017年报显示,上海莱士华南地区营收4.40亿元,同比下降63.11%,“主要由于其原先的销售模式是以与广州医药签署产品区域经销协议为主”。
上海莱士称,随着国家医药流通政策的调整,上述销售模式已不适应“两票制”,2017年公司对广州医药的供货款总金额降至3亿元,降幅达70.33%。
2017年报显示,公司的应收账款较期初增长162.38%,主要原因是,受“两票制”推进的影响,公司从市场代理销售模式向终端市场销售模式转型,客户信用期放宽,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以及本期未兑付应收票据转入。
存货问题也随之加重。上述擅长血液制品并购的业内人士和来自医药流通上市公司销售体系的不愿具名人士均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上海莱士存在较高的库存积压问题。
根据上海莱士财报,2017年存货较期初增加43.78%,主因是受“两票制”推进及公司销售模式转型的影响,产品销售放缓,库存商品增加;新建浆站使本年采浆量同比增加等。
2018年一季度,存货继续增加,明显高于同行上市公司。一季报显示,上海莱士的存货由期初的11.55亿元增加至期末的13.28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行业上市公司2018年一季报发现,华兰生物(002007.SZ)、博雅生物(300294.SZ)以及卫光生物(002880.SZ)的存货分别为12.64亿元、5.49亿元、4.82亿元。
截至目前,上海莱士并未披露半年报,暂无法获悉主营销售以及存货的具体情况。就外界持续关注的高库存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上海莱士发去采访函求证,截至发稿,未获任何回复。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此次业绩再次预“冷”,深交所要求上海莱士认真核查并就三方面的事项补充披露,其中首条便是公司主营业务的运行情况、持续盈利能力及是否存在不确定性等。
截至7月22日发稿,上海莱士仍未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估值承压
另一方面,基金机构开始对上海莱士的估值有所调整。易方达基金在7月17日发出公告,当日起对上海莱士进行估值调整,按照12.67元/股进行估值。
据相关媒体报道,数据显示,汇添富、嘉实、鹏华、华润元大等旗下各有产品持股上海莱士。
上述擅长血液制品并购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造成目前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上海莱士大股东方面“控盘”的痕迹太大,而且估值拉得太高。“上海莱士此前确实套牢了一堆公募基金,也是蛮痛苦的事情,12元的价格已经算是保守估计。”
以上海莱士今年2月22日停牌价19.52元/股来看,上述易方达基金方面已给予上海莱士4个预期跌停。截至目前,上海莱士的总市值已跌破千亿,达971亿元。
以筹划重大事项为由,上海莱士已停牌长达5个月,至今仍未复牌。而根据证监会的停复牌制度,最长停牌时间不超过6个月。今年6月23日,上海莱士称,公司承诺争取在2018年8月23日前披露符合相关要求的重组预案或报告书并申请复牌。
“由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为跨境并购,标的资产及主要业务均在境外且分布于不同大洲的多个国家,标的的主要客户和供应商也较为分散,所处地区文化差异较大,以上特点给各中介机构的尽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相关工作尚未全部完成,相关方案各方需要较长时间论证。”上海莱士称。
在资金趋紧的背景下,尚未明朗的还有上海莱士的重组进展,和近在眼前的复牌压力。外界担忧,复牌后上海莱士将面临估值压力,一旦遭遇股价下跌,大股东的质押或将岌岌可危。
在A股市场,上海莱士总股本较大,且大股东持股比例高。2018年一季报显示,截至披露前一交易日,上海莱士的总股本达49.75万股,其中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达80.17%。
上海莱士在股权质押方面可谓是长袖善舞。今年5月,深交所对上海莱士下发2017年年报的问询函,要求其自查并说明截至问询函回复日,公司控股股东莱士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士中国”)、科瑞天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瑞天诚”)质押公司股份的最新数据、是否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是否出现履约保障比例达到或低于平仓线的情形及进展。
根据上海莱士对深交所2017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截至2018年5月10日,莱士中国持有上海莱士15.09亿股(占总股本30.34%)。本次质押及解除质押后,莱士中国累计质押所持有的上海莱士股份12.32亿股,占上海莱士总股本的24.77%,经计算,已质押股份占其直接持有上海莱士股份的81.64%。
此外,同期,科瑞天诚持有上海莱士15.96亿股(占总股本32.07%)。本次质押及解除质押后,科瑞天诚累计质押所持有的上海莱士股份12.64亿股,占上海莱士总股本的25.42%,经计算,已质押股份占其直接持有上海莱士股份的79.20%。
“经向科瑞天诚和莱士中国了解,目前质押公司股票未出现履约保障比例达到或低于平仓线的情形。”上海莱士在问询函回复中称。
不过,这并不能打消外界对上海莱士控股股东高股权比例质押的担忧,特别是在目前估值较低的情况下,控股股东所质押的股权是否会面临平仓风险?
“要解决目前这个困局,肯定需要资金,不给人家一个合理的价格,怎么会有资金给你呢?关键的问题是,一旦回到正常的估值,估计大股东都要爆仓了。”上述擅长血液制品并购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