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苏宁阿里共谋体育流量变现)
当苏宁接连抛售阿里股权引发行业对双方关系猜测之时,阿里与苏宁三年前互相入股带来的高度关注如今再上演。7月19日,苏宁体育完成A轮融资,阿里是领投方之一,这一战略合作成为进一步夯实双方关系的粘合剂。随着乐视体育黯然出局,苏宁体育与阿里联姻,让互联网体育版权领域形成腾讯与苏宁对峙的“双寡头”局面。新一轮较量中,天平向手握版权数量较多的阵营倾斜,但如何刺激流量增长以及实现商业变现的焦虑依旧困扰着不同阵营中的玩家。
巨头联手现双寡头格局
7月19日,苏宁体育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盛、战略合作伙伴阿里共同领投,恒大、云锋基金、商汤科技等跟投。投资榜单中显现的阿里身影让本轮融资充满了想象。
苏宁体育旗下PP体育与阿里旗下优酷成为促使双方能够联姻的契合点。据了解,优酷作为和苏宁体育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与PP体育围绕体育内容进行合作,双方将搭建优酷PP体育联运平台,在会员品牌和服务等多领域合作。
苏宁体育作为苏宁八大业务板块之一,涵盖体育传媒、智能硬件、商业零售及足球青训四大业务。近几年,苏宁在体育产业方面动作频出,先是收购视频网站PPTV,随后拿下中超、亚冠、西甲、英超等多个赛事版权。期间,2012年诞生的乐视体育早已出局,行业中能与苏宁体育进行抗衡的商业巨头仅剩腾讯。腾讯不断扩充体育新媒体版权,豪掷5亿美元拿下了长达五年时间的NBA独家版权,此举也奠定了行业基础,同时陆续签下法网、温网、联合会杯、NHL、NFL等头部赛事IP,让腾讯成为互联网体育版权行业中另一股强大的力量。
腾讯在篮球、网球等职业化赛事的顶级版权中投入巨额资金,苏宁体育则对足球版权的投资毫不吝啬。互联网体育版权因此形成了楚河汉界,腾讯与苏宁体育相互对垒且摇旗呐喊。
急于互补站稳脚跟
互联网体育版权阵营划分逐渐清晰,领军者与追随者谋求站稳脚跟。今年5月,优酷曾以16亿元拿下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直播版权后,加速拓展体育IP内容。手握众多足球赛事版权的苏宁也需拉拢更多伙伴,刚与苏宁达成合作的咪咕手握俄罗斯世界杯新媒体版权,苏宁旗下PP体育则买下了2018赛季中超赛事全媒体版权。双方战略合作后,将带动各自在体育内容层面制作、分发以及流量变现等方面的发展。
从苏宁体育与阿里的合作来看,业内有人担心,双方是否会出现左右手互搏的问题。对此,苏宁体育集团副总裁米昕表示,苏宁拥有完整的体育产业生态布局,而阿里具备庞大的泛娱乐用户人群,双方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据悉,PP体育的定位依旧是打造专业的体育内容平台,优酷体育则会基于体育内容做更多泛体育、泛娱乐的内容探索。
在苏宁体育与阿里谋求合作契机时,阵营外的活跃者也在凭借手中的棋牌而跃跃欲试。苏宁体育以足球版权为主,腾讯则垄断了篮球资源,双方已经在版权的竞争中形成了差异性优势。与此同时,优酷、爱奇艺、新浪、暴风这些暂时在互联网体育版权争夺战中处于弱势或缺位的企业也表现出了想要走入牌桌的苗头。不论是行业中的巨头领军者还是追随者小玩家,手中都或多或少握着筹码,在行业中争夺各自的话语权。
商业变现仍需时间
互联网体育版权争夺战背后是中国体育市场蓬勃发展带来的商机。
根据《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的目标,Frost & Sullivan预测到2021年,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2271亿元。2016-2021年间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14.2%左右。
体育产业已从以往单一的体育赛事,发展为上游体育赛事、竞赛表演和健身,中游赛事转播、体育传媒,再到下游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衍生消费在内的成熟产业链。
尽管中国体育市场为商业巨头呈现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能否挖掘其中的价值仍是未知数。体育赛事转播已成为内容分发和内容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手握众多版权的商业巨头们正苦于如何实现商业变现。
上海万擎商务咨询有限公司CEO鲁振旺表示,体育产业实现流量变现,还是通过赛事呈现。变现是个漫长未知的过程,变现手段目前寥寥可数,整个投入回报还需要3-5年的磨合期。米昕对北京商报记者直言,体育变现是实体与虚拟的结合,变现的链条比较长,体育市场还需培育。
乐播足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郭盛斌表示,优酷通过世界杯赛事的直播覆盖到更多体育用户,优酷本身在娱乐业的经验比较丰富,体育娱乐化的方向具有借鉴性。PP体育之前更多的是运用体育方式做体育直播,优酷的加入可带来新玩法。
在流量变现方面,当前行业仍多以广告方式实现,但阿里覆盖的产业链较多,不排除会在体育俱乐部或线下零售方面实现变现。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赵述评 刘卓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