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戴威一直撑到现在:ofo战斗到底的最后一刻?

(原标题:ofo,战斗到底的最后一刻)

在ofo的去路上,到处都是巨头的身影。倔强的戴威,一直撑到现在,这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文 | 杨林

编辑 | 杨轩

“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5月中旬,在一次百人动员大会上,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情绪激动,表态说,ofo要保持独立,他不想让步。

这位年轻的掌舵者在与时间作战。

就在百人会议的一天前,戴威在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的办公室结束了一次不算愉快的谈话。36氪了解,程维告诉戴威,如果ofo被滴滴收购,他本人希望出任ofo的董事长,而戴威和创始团队则可以留在滴滴——程维给戴威提供了一个选择,去做单车的出海业务。

如果答应了滴滴的邀请,这意味着,戴威和他的团队将淡出ofo的核心管理层。另外,虽然程维没有明确开出收购的价格,但是一名知情人士称,程维对ofo的预期买入价格只有美团收购摩拜27亿美金的一半,这显然距离戴威的预期有着极大的差距。

类似的谈话曾多次发生。事实上,ofo和滴滴、阿里和蚂蚁金服早在5月份之前,就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资本博弈,多位接近核心的人士对36氪称,戴威现在已经被迫坐到最后的谈判桌前——他们认为,ofo卖身的结局已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滴滴和蚂蚁金服都是可能的并购方。

传言不断流出。6月底,有非ofo股东的投资人发朋友圈称,ofo已经确认卖给滴滴,金额不详,官方消息会在七月才有,戴威出局。36氪向ofo一名联合创始人求证此消息,被否认。

在摩拜“卖身”美团的终局参照下,ofo如果被收购并不让人惊讶。以如今的舆论风向,ofo能保持独立性,才在意料之外。

ofo正面临创立以来最糟糕的生存环境。春节之后,不利消息不断传出——供应链欠款、用户押金挤兑、资金链即将断裂、股东阻止ofo拿下一轮融资——这些不利消息的核心,都跟ofo是否还有钱可用有关。

戴威正在紧张展开自救。ofo在今年3月披露“E2-1轮”融资,部分来源于向阿里抵押动产获得的贷款。当时戴威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造血能力至关重要,ofo将快速盈利。

但另一边,为了保持独立性,时间不过走到6月初,据36氪从关键人士处获悉,ofo又在偿还了“E2-1轮”融资中阿里提供的部分贷款——据《财新》估算,此时到期债务为4.5亿元。

资金捉襟见肘。

据《财新》报道,到今年5月中旬,ofo单月成本就高达2.5亿元,其中运维成本1.3亿元,费用1.2亿元,此时,ofo账面的可用金额已经不超过5亿元。

这意味着,七八月份将是一个关键时点。如果不能赶紧造血,或拿到新资金——继3月的“E2-1轮”融资后,原本ofo内部人士对36氪称很快会到来的“E2-2轮”融资,至今没有落定——ofo这家公司就走到了弹尽粮绝之时。

戴威“战斗到底”的欲望,以及他握有的谈判筹码,使得局面相持不下——与当时摩拜股东结构和意志分散、力主独立的CEO王晓峰仅握有少数股权不同,戴威与ofo四个联合创始人的利益和行动一致,据关键人士称,几人占据公司董事会9个席位中的5个,并拥有至少一票否决权。

但谈判桌的另一端,不论滴滴还是阿里+蚂蚁,都难以同意创始团队继续保留控制权的条件。作为重要股东,至少滴滴也握有一票否决权。

如此僵局之下,戴威的坚持,甚至在部分ofo员工看来,都不够理性:越早出手,ofo越能卖个好价钱,越拖越会资产贬值。

诸如摩拜的案例,似乎再次证明,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创业公司无非2个选择:或者站队AT,或者站队AT支持下的小巨头。创业公司独立成长为小巨头几无可能。

戴威却要“战斗到底”,试图在巨头控制的生态里,拼死一搏。

奋力自救

在一些ofo员工看来,当初受到了多少赞美,如今就要面临多少非议和责难。和去年此时备受追捧不同,最近几个月,各种坏消息如雨点般向这家公司砸来,密不透风。

近期的一个坏消息是,市场传言ofo3名管理层人员离职,虽然实际只走了1人。知情人士称,戴威看到报道后异常愤怒,认为背后有推手在“搞ofo”。

知情人士对36氪称,每次负面新闻后,ofo的押金量就会掉一截,到最近已经影响不大,“掉无可掉了”。

戴威拒绝了内部让他出面澄清的建议,但旋即采取了一个大胆措施:6月,ofo全面取消了曾芝麻信用免押金的所有城市活动。如果用户不购买95元的“福利包”,就需要缴纳199元押金才可使用ofo。

押金是共享单车行业的阿喀琉斯之踵。曾有利益相关方向媒体放料,称ofo和摩拜都挪用了多达数十亿用户押金。小蓝单车在倒闭时也未能偿付用户押金。

这也给了对手可乘之机:蚂蚁金服投资的哈罗单车,依然是全国免押金模式。

哈罗单车5月公布数据称,自己单量已经超过ofo和摩拜的总和。哈罗此前主做二三线城市,但其一名投资方告诉36氪,哈罗单车争取一线城市政府的理解已有一定进展,“如果能顺利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排除哈罗会加大投入,和ofo、摩拜形成正面对抗”。

ofo已经难以避免地在竞争中采取守势,但戴威已经顾不上这些。

价格战不打了,一元月卡在2月就被取消。在共享单车行业初始,包括朱啸虎在内的诸多投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靠租金可以快速回本,能算过来帐的生意。但在之后的竞争中,价格战使得租金收入可以忽略不计,共享单车的财务模型不再成立。

戴威在内部反省,去年的粗放型投车和管理缺失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弊端。“精细运营”是ofo今年的策略。

换句话说,ofo已经不下新车订单了。但滴滴则在加大对青桔单车的投入力度,重点发力一二线城市单车市场,预计年内投入总金额超过5亿美元。

年初,滴滴已经和天津富士达合作,生产了大概十万辆外型酷似小蓝单车的车辆在北京投放。来自滴滴的信息是,滴滴正在新造200万辆量级的共享单车。“滴滴也是在给ofo施压”,一名投资人称。

裁员也随之持续进行。ofo联合创始人于信曾公开承认,5月中时,ofo裁员目标是,从1.2万降到8000人,因为智能锁的普及和对人工需求的减弱,大量的运维师傅被“优化”,而总部裁员500人。

ofo还在想方设法获得输血。在6月初偿还阿里贷款后,据36氪获悉,ofo又在尝试通过抵押动产的方式获得资金。

ofo的自救尝试中,甚至可能包括一个狂野的尝试:2月时,区块链行业传出ofo尝试ICO发币募资。但ICO在中国属于非法,至今该传言也没有坐实。

ofo正全力试图释放利好消息。

6月中,ofo B2B业务负责人邵毅称,ofo B2B项目(车身广告)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

今年6月,ofo公开称,自己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已实现盈利。

值得思索的,是以“骑行租金+广告”为主的收入,能为ofo带来多大的收入和利润?支撑起一个何种体量的生意和未来?

曾有摩拜投资人对36氪称,滴滴握有ofo一票否决权,这导致ofo无法靠用户量优势,向客单价更高、体量更大的打车市场切入,这极大限制了ofo的发展空间,也是自己不支持摩拜与ofo合并的原因。

即便果然如ofo所宣称的,已经实现了100城盈利,下一步呢?资本风向已经从满怀热情,转移为怀疑共享单车这门生意是否能独立存在。

戴威即便此时拼死扛住,也还要接下来证明自己能在巨头的夹缝中长大。此前,他已经饱尝在巨头中斡旋的不易。

滴滴的意志

ofo命运的转折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年中,ofo和软银谈一笔10亿美金量级的融资。关键人士告诉36氪,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和戴威见面后相谈甚欢,孙甚至当场手写了一份投资意向书,两人还愉快地合影留念。

至少在那一刻,戴威对滴滴应该是心存感激的,因为正是滴滴牵线,帮ofo拉来了软银。ofo内部多名关键人士对36氪称,滴滴还和ofo承诺,F轮之后的融资滴滴也会帮忙。即使这个帮助有附加条件——双方口头协定,软银的F轮融资完成后,滴滴的高管将进入ofo,帮创始团队一起管理公司。

这对当时已经在竞赛场上杀红了眼的ofo来说,仍具诱惑力:去年下半年,ofo和摩拜几乎已经把国内能拿到的机构资金尽数拿到,融资方向,要转向软银这种国外巨型基金。

虽然软银的钱没有到账,但7月滴滴高管已经入驻ofo。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主管ofo运营,所有大区经理和城市经理都向他汇报;滴滴财务总监柳森森负责梳理ofo的财务模块。滴滴开放平台负责人南山则通过求职应聘的方式也加入了ofo,主管市场和用户增长,包括控制市场预算。一名ofo员工称,7月同时和付强等人一起入职ofo的还有数十位滴滴员工。当时,外界已经对此解读为ofo创始人被架空。

“滴滴意识到ofo当时内部存在一些问题,派高管过去是为了帮助他们纠正,”一名滴滴人士对36氪称,滴滴几名高管试图规范ofo的财务支出和内部管理。“就像是家长看到孩子犯错”。很多ofo员工也认为,付强等人确实ofo帮助公司缩减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但“几个滴滴高管把市场、运营和财务的控制权都收归到自己手中了,后期戴威难免感觉被架空”。

ofo等到11月最终没有拿到软银那笔钱。双方私下对此各执一词:36氪从接近ofo人士听到的是,滴滴拖着没有在投资协议上签字同意(而非使用了一票否决权),同时滴滴还向软银“散布消息”称ofo内部有“贪腐”,导致软银拒绝放款。而滴滴内部人士坚决否认了该说法,称是软银做完尽调后,自己放弃了投资ofo。

一直没等到软银融资的戴威,旋即找到了股东阿里。得到阿里的支持后,最终ofo连夜将几名滴滴高管及员工劝退。

虽然戴威后来对36氪称,他们是和付强等人“和平分手”。但显然,这件事成为两家公司关系出现裂痕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名知情人士对36氪说,付强等人一回滴滴,滴滴马上就正式决定要自己做共享单车。有和滴滴合作的单车供应商也向36氪证实,滴滴正是去年12月正式下单造车。

同一时刻,ofo也关闭了之前对滴滴开放的几乎所有权限,包括企业邮箱、对各种数据的查看,造车和运营情况,以及ofo员工的通讯录。

决裂后,滴滴开始强力从ofo挖人。“怎么买车、怎么布点,怎么收车,负责这些的员工被挖走的比较多,这些人会接到滴滴方打来的电话,‘待遇double,你来不来?’”

再之后,滴滴又接管了破产的小蓝单车,并给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起名“青桔”。

接近ofo的人士对36氪称,早在滴滴投资ofo时,曾签署协议,滴滴如果想收购其他的共享单车品牌或者自己做单车,都只能从ofo的app端进入,而滴滴做青桔单车并没有遵守此规定。来自滴滴的说法则是,没有这个约定,“ofo还没有条件和资格让滴滴同意这种条约”。

一名ofo投资方曾对此调侃,“‘爸爸’成了直接竞争对手,不光是ofo没有处理经验,我们之前也没有见识过”。

还有ofo人士认为,一件要归咎滴滴的事情是,去年下半年ofo推出低价月卡甚至免费骑行,是在几名滴滴高管的建议下进行的。当软银的钱最终没有到位时,这让ofo陷入了财务困境。

多位人士对36氪说,付强事件和滴滴自己造车后,戴威对程维的情绪,从最初的信赖,也随之改变,“他(戴威)感情上受到很大的伤害”。

“其实一开始滴滴是真心希望ofo能做好”,一名滴滴内部人士说,但后面发生的事情也超出了滴滴的预期,滴滴“并不想让ofo走向死局,程维和柳青也不是这样的性格”。

这一系列冲突,不仅关于商业利益,也关乎一个创业者的个人选择。熟悉戴威的人士认为,戴威不能适应被滴滴管束的状况,如今拒绝滴滴的收购,也是是戴威做出的一种应激反应。

合并如何被错过

很多ofo人士如今回首,和滴滴“闹翻”不可惜,但遗憾的是,错过了和摩拜的合并。这意味着结束战争、盈利,成为新一代小巨头。

错过的背后,是巨头的利益纠缠。

其实早在去年10月,ofo和摩拜就开始密集地谈过很多轮合并。

那个时候无论是ofo和摩拜都资金紧张。“两家公司的情况那时候差不多,腾讯不愿意再给摩拜投钱了,滴滴也一样。加上冬天来了,所以两家的财务数据都不好看。”参与了谈判的人士称,谈判桌上,“基本把各家的情况都摆在台面上了,两方人相互掀老底”。

滴滴当时多次牵线,试图促成ofo摩拜合并,但滴滴希望自己掌控局面。据36氪了解,滴滴起初给过一个合并方案,程维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让更为老练的王晓峰出任CEO,ofo年轻的创始团队则要出局。摩拜、李斌以及腾讯对此没有异议,但戴威则反应激烈,在谈判过程中多次强调,方案对ofo不公平。

ofo核心人士对36氪称,ofo能接受的方案,是和摩拜共同管理,滴滴继续做好自己作为投资人的角色,“摩拜当时也是这样的态度。但滴滴想由自己控制全局和新公司”。他打了一个比方,就像是两个小国家打架,这时候一个大国领导人走过来说,我可以帮你们调停,但是停战之后你俩都得受我的控制,“这让人无法接受。”

“程维就是一个很轴的人,但是戴威比他还要轴”。在一些滴滴内部人士看来,ofo不能算是一家“听话”的公司,戴威也很难成为一个“听话”的下属。

利益相关方们,在试图用自己的手段左右ofo和摩拜的走向。2017年11月30日下午,有媒体发文称,据相关人士爆料,摩拜和ofo资金告紧,已经开始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挪用总金额高达60亿元,自行车厂以及公关公司等供应商的付款也均已暂停。

这是一个惊魂时刻。两家公司措手不及,一直到当晚深夜,两家公司的管理层都还在开会商议对策。一名知情人士称,虽然很快双方都发布了否认的声明,不过依旧无法避免损失。

那篇稿子带来的另一个可能的后果就是切断两家公司融资的后路。一名接近摩拜潜在投资方的人士就曾告诉36氪,投资人看到稿子后,才发现摩拜的资金缺口可能比自己想象中更大。

但戴威很快得到了阿里的支持。阿里也不希望看到合并,担心自己的话语权会被削弱,就像当年滴滴快的合并一样,更何况,蚂蚁金服又在扶持哈罗单车。

去年年底合并谈判最激烈的时候,ofo和阿里接触频繁。一名知情人士称,在去年年底,阿里给ofo传递的感觉是,会一直支持这家公司独立发展,这给了戴威极大的信心。

随后,阿里要投资ofo十亿美金的消息不胫而走,这让ofo似乎站到了腾讯的对立方,削弱了与腾讯系公司摩拜合并的可能性。

阿里旋即在去年12月,出资1.2亿美金帮助ofo“洗掉”朱啸虎的股份。此前,朱啸虎正是推动ofo摩拜合并最坚定的那个人。而已经有一票否决权的滴滴也出资0.27亿美金,“清掉”了朱啸虎的那一票否决权,以避免其落入阿里手中。

到了2018年2月,ofo通过股权与债券并行的方式获得了阿里领投的8.66亿美元,后者得以进入ofo董事会。阿里的介入让合并变得更加渺茫。因为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不会接受共存于同一个董事会里。

摩拜投资人原本就对ofo存在争议,随着今年4月摩拜正式被美团收购,ofo失去了和摩拜合并的一切可能。

有知情人士称,美团和ofo的管理者近期应该也就收购一事接触过。不过鉴于滴滴在ofo的一票否决权,以及阿里(蚂蚁金服)的意志,美团收购ofo几乎没有可操作空间。

两个神仙

阿里巴巴原本看似是ofo的支持者。今年3月,阿里领投了ofo8.66亿美金的E2-1轮融资时,有消息人士称,阿里的E2-2轮融资本该在不久之后到账。但阿里此后产生了动摇。

美团收购摩拜,这打乱了阿里的计划。据说阿里内部曾算过一笔账,美团外卖+摩拜单车+打车业务,光这三块加起来每天就有至少三四千万的单量,“阿里内部很震惊,决定要在单车上扳回优势”。

这加速让ofo坐到了“卖身”的谈判桌前,买家不仅有滴滴,还多了一个阿里/蚂蚁金服。

美团宣布收购摩拜仅过去十天,滴滴就和阿里就在同一天分别宣布加码共享单车:滴滴加码青桔,蚂蚁再次领投哈罗单车。在一些ofo员工看来,此举像是对ofo施压。

据36氪了解,目前滴滴和阿里分别是ofo的前两大机构股东,占股分别超过24%和16%,也就是说,如果两者联合,占股总比将超过ofo的创始团队。

多个消息源称,目前阿里已经倒向蚂蚁金服,并积极地撮合后者收购ofo。

对戴威来说,卖给蚂蚁并非好选择:这意味着ofo难逃和哈罗单车合并。有知情人士称,4月前蚂蚁金服就已经在哈罗内部占股超过45%,哈罗更好控制、更能服务蚂蚁的战略意图,而ofo在蚂蚁里的话语权极可能低于哈罗单车。

阿里和蚂蚁的思路,和美团对摩拜的诉求类似,希望ofo帮助自己的金融授信体系,以及口碑业务。滴滴的目标更单一清晰,覆盖到出行领域时,共享单车是中间不可缺失的一环。

滴滴也对ofo有强收购诉求。虽然滴滴推出了青桔,目前进入了超过20个城市,不过依旧只能在二三线城市打外围战,并且在青岛、武汉、深圳和郑州等城市都曾出现“强投”。一名负责运营青桔单车的员工称,目前滴滴投放单车的节奏虽然迫切,但是单量并不可观,在有ofo和摩拜的城市里没有明显优势。

“我们测算过,滴滴至少要在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上多付出三到五倍,才能得到先进入者同样的蛋糕”,一名熟悉单车领域的业内人士称。

更重要的掣肘则来源于政府。早在滴滴造车之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政府陆续出台新规,不再接受新品牌的进入和投放。总之,滴滴自己做单车,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

一些ofo员工已经在私下权衡两者,比如,“被滴滴收购比被蚂蚁收购更划算”。理由是,在青桔和小蓝都没有发展成规模前,滴滴会重点扶持ofo。

但因为戴威对独立运营的坚持,无论是滴滴还是阿里,其计划都未能如愿。

据36氪了解,今年年初滴滴就立下对ofo的收购时间表,预计在6月份完成对ofo的收购。不过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暂时要搁浅了。

滴滴与阿里也存在利益纠缠。

在ofo事件上,滴滴手里的牌更大:比蚂蚁更多的占股,以及一票否决权。但滴滴难以完全实战,因为它也需要阿里。

滴滴的单车业务对用户免押金,使用的是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数据,一旦蚂蚁停止对滴滴开放资源,那么滴滴只能选择全部免押金或者不再免押金,全部免押有资金风险,而不再免押金则会让它的单量下降。

另一方面,滴滴也担心阿里学习美团,借道哈罗单车,在出行市场和自己正面竞争。

“而且,阿里和美团终究难逃一战,到时候滴滴要扮演什么角色,是各自为战,还是和阿里联合起来对抗美团,都是滴滴要考虑的关系”,一名接近滴滴人士说。

两者不是不存在联手可能。如果滴滴同意在收购ofo后,更大范围用芝麻信用分免押、为支付宝提供巨大的线下流量,蚂蚁金服或许会考虑放弃对ofo的收购。

双方都不愿放手。36氪了解到,两家公司已经就ofo到底归属于谁有过多次交流,“滴滴想让蚂蚁放手,但是进展可能不太顺利,蚂蚁能妥协早就妥协了”,一名知情人士称。

戴威无论选择谁,都是两难。有人曾建议ofo和滴滴商谈,拿新的融资作为筹码,“洗掉”蚂蚁金服在ofo的股份,从而换取滴滴的信任和安全感。但这需要跟巨头斡旋的高超技巧。

拖到最后一刻?

事实上,今年5月戴威拒绝收购后,无论是滴滴还是蚂蚁,都已经对ofo转变了策略,停止主动出击。6月之后,各种谈判进入僵持阶段。

“越往后拖,其实对ofo来说是越不利的”,一名接近滴滴的内部人士称,“接下来的七八月份,风吹雨淋加上阳光暴晒,小黄车的折损率只会越来越高,资产会越来越不值钱”。

该人士称,滴滴内部核算过ofo的资产和账户可用金额,结论是,ofo的情况并不乐观,“他们的账面太透明了,欠供应商的钱、押金的钱、单车的亏损,这些肯定各家股东们都算过”。这意味着虽然ofo采取了各种自救的手段,但杯水车薪。

“无论是滴滴还是蚂蚁,现在都觉得没有必要急着去找ofo,这是已经达成的共识”,上述知情人士称,目前滴滴和蚂蚁都觉得ofo的要价“偏贵”,“理想中的价格大概只有美团收购摩拜的一半”。

滴滴在等待今年第三季度的一个时间节点,即ofo资金链彻底断裂,戴威不得不妥协。“然后滴滴才会和蚂蚁坐下来,把各自的条件摊开,慢慢地商量一个方案,看谁退出,以及出一个什么样的价格”。

而这也意味着,到时候ofo只能接受命运,没有任何话语权。

ofo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36氪了解到,美团收购摩拜后,戴威就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花在亲力亲为寻找融资上。

因为滴滴拥有一票否决权,它有能力阻止ofo的新融资。比如,去年12月ofo曾经透风即将和阿里敲定一笔十亿美金的融资,但迟迟没有落地。据ofo内部人士透露,其中一个原因是,股东滴滴一直没有在投资协议上签字,准确来说,滴滴没有使用一票否决权,但是也一直没有说“yes。”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6-26
倔强的戴威一直撑到现在:ofo战斗到底的最后一刻?
倔强的戴威一直撑到现在:ofo战斗到底的最后一刻?,商业 共享单车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