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下资金狂买阿里健康 5月以来股价暴涨逾一倍)
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回顾5月份,港股继续维持整理,并在美元指数走强、新兴市场接连遭遇股债双杀背景下,多次跌破30000点整数关口。6月份已过去近一半,恒生指数依然未能实现有效突破,始终在30000点附近徘徊。港股通方面,阿里健康成为5月以来最大黑马,截至昨日收盘,阿里健康股价累计涨幅逾114%。
阿里健康股价在长时间沉寂后为何突然迎来爆发?内在逻辑是什么?
5月以来股价翻倍
阿里健康自2014年借壳上市以来,股价在长时间的沉寂后突然迎来爆发。6月13日,阿里健康股价盘中一度涨逾4%,触及8.63港元,刷新近两年新高。截至当日收盘,恒生指数下跌1.22%,阿里健康涨2.78%,报价8.5港元,全天成交额为4.25亿港元。
如果将K线图拉长看,阿里健康自5月份以来就突然进入快速上涨通道,涨势迅猛,股价累计涨幅达114%。同期,恒生指数则下跌了0.27%,Wind恒生医疗保健板块涨幅为9.93%,阿里健康远远跑赢大盘和同业。
与此同时,Wind数据显示,港股通资金于5月初开始流入阿里健康,5月中旬阿里健康的港股通持股比例明显提升,可以看出阿里健康股价的此波上涨主要来自内地资金的助推。
Wind沪深港通专题统计前十大活跃个股成交明细数据显示,5月17日内地资金买入阿里健康3.35亿港元,当天涨幅达到26.13%,报收5.6港元,而在此前的18个月中,阿里健康宛如“僵尸股”,一直在4港元附近徘徊。
那么内地资金为何南下“淘宝”阿里健康?
先来看其最新公布的业绩情况。5月16日,阿里健康发布2018财年业绩,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3亿元,同比增长414.2%,毛利6.53亿元,同比增长248.7%。除了营收和毛利实现强劲增长之外,阿里健康在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后的利润达到800万元,这是2014年借壳上市以来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在业绩提振的刺激下,投资者情绪高涨。阿里健康5月17日高开高走,7连涨之后,于5月29日发布公告称,将发行股份收购阿里巴巴附属公司Ali JK Nutritional Products全部股权,总对价相当于106亿港元。
据记者了解,标的公司业务包括天猫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成人用品、医疗和健康服务等业务。2018财年(截至2018年3月31日),标的公司商品交易总额已达人民币205.61亿元,涉及8550万活跃买家和超过3300名入驻商家,包括欧姆龙、鱼跃、强生、博士伦和杜蕾斯等品牌。
目前,阿里健康电商业务板块包含阿里健康自营、天猫医药类目代运营服务以及医药O2O一套完整体系。自从2016年9月开始代运营天猫医药类目业务以来,该业务成为天猫上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之一。阿里健康2018财年业绩报告显示,电商平台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71亿元,同比实现324.1%的增长。
有港股中资券商向记者表示,此次收购将有利于阿里健康进一步整合已有的医药电商板块业务,并将服务拓展到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更多参与方,同时也将为阿里健康带来更可观的电商平台服务收入。
上涨持续性待察
《乌合之众》的作者勒庞在书中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他的个性便湮灭了,而群体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这在股票市场上更是适用,一旦投资群体出现过于情绪化的行动,往往非理性可以判断,这就意味着,最后的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阿里健康自5月中旬以来不仅自身股价暴涨,还带动了同为阿里系的阿里影业形成一波上涨,并在5月24日大涨31.52%,创下2015年7月9日以来单日最大涨幅,但在随后股价就一路走跌。
阿里健康是否会走出跟阿里影业类似的路径?虽然阿里健康发布了一份喜人的财报,从其2018财年业绩报告看出,其营收与毛利保持了非常快的增速,而经调整后的利润首次为正,这是其近段时间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但是在业绩推动上涨的这个逻辑中还是有漏洞的:一是阿里健康的营收能否在接下来保持如此高的增速,为何去年增速更快股价却没有反应?翻看阿里健康2017年财报,发现其业绩增速也非常迅猛,营收增速高达739%,毛利增速也高达392%;二是高增长之下,盈利能力承压,其2018财年的毛利率由前一年的39.4%下降至26.7%;三是如果只看经调整后的利润,或许太过乐观。如同巴菲特所说:“几年前我们就问过这样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到答案。如果期权不算补偿的方式,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如果补偿不算作费用,那它们到底是什么?如果费用不计入对利润的计算,那它们到底应该放在哪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