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倪光南院士:中兴事件“必然会发生”)
近期,因为中兴遭受美国制裁和当年助手的一篇微信刷屏文章,79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被推上了各家媒体的新闻头条。他多年来为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付出的努力,再一次被世人记起。
他又是怎么看中兴事件的?国产芯片和进口芯片差距究竟有多远?芯片的国产化只能靠BAT了吗?4月24日,倪光南接受了中新经纬客户端专访,就上述热点作出回应。
倪光南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中新经纬 罗琨 摄
谈中兴事件:必然会发生
美国商务部公告称,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22日,曾任倪光南助手的梁宁发表文章《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回忆了当年和倪光南等人一起研发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历史,成为微信刷屏文章。
这段历史是如何影响今天的?中兴走到今天的局面是必然还是偶然?
4月24日,在银谷大厦8层的会议室里,倪光南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中兴遭受美国制裁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件事情,只是什么时候发生具体会到什么程度无法预测。
“我们一直说要做自己的芯片,如果你不做,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中兴事件也验证了这一点。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人家迟早会用各种办法来给你设置障碍。”倪光南说。
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如果不考虑自主可控,确实直接从市场上买要来得便宜来得快,而自己研发见效慢费时长成本高。倪光南指出,在过去,中国企业并没有重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大家应该从这次事件中汲取教训,重视自主创新的力量。
谈中国芯片:不能一概而论说很差
中兴事件已经给中国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此后中国还需要多少年才能用上中国芯,摆脱对国外的依赖?
倪光南说,台式电脑和笔记本所用的电脑芯片国产水平离进口芯片尚有三五年的距离,手机和服务器上使用的芯片有些已经与进口芯片旗鼓相当,有一些特殊领域的则差距较大。“一概而论说现在中国企业芯片不行,也不符合客观情况。”倪光南说。
他也同时指出,芯片产业主要分为设计和制造两大块,中国的短板主要在制造上,在制造上如果要赶上美国的水平还至少需要十年八年。
倪光南近期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和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需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发展“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重大专项,其目标就是要以基于高端通用芯片(CPU)和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所构成自主的技术体系来替代Wintel体系,这是没有疑义的。按照工信部最近的评估,国产软硬件已从“不可用”发展到“可用”,正在向“好用”继续推进。实践表明,推广国产自主可控不等于“保护落后”,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等,从政府和重要领域开始,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和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切实可行的。
政府和企业应该怎么做?
从863计划、973计划到国家重大专项到集成电路大基金的成立,政策层面一直不缺乏激励。如何把这些激励落到实处?
倪光南认为,在芯片的关键领域和大项目上应该在政府支持下形成企业主导的格局来推动芯片的国产化,如果过于分散很容易导致不合作,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北斗导航的成功经验。至于小的项目则可以放开,通过竞争的方式去实现优胜劣汰。
在操作系统上也如此。据倪光南介绍,当前国内有七八家企业在做操作系统,说明其门槛并不高,但是力量分散,他建议在国家基金支持下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在一个共同的体系下和跨国公司竞争,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
“我们一定要及早投入力量,通过自主创新来解决的问题,不能有侥幸心理。”倪光南再三强调。
他也提出,在芯片的制造上,投入几千亿是至少的,而且需要持续地投入。只有这样,中国的芯片制造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芯片国产化要靠BAT?
中兴事件发生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号称中国大陆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微),此前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华为等巨头也在芯片产业上早有布局。
有观点认为芯片的国产化要靠BAT这样的大公司大资本来入局才能破解推广难题。对此倪光南认为,目前来讲,BAT在这类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投入很大的力量。
“BAT是很成功的,在电商的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等上确实做得很好,但是在这个我们说的传统的计算机领域里,比如CPU也好,操作系统也好,他们投入不大,我觉得因为和他们的业务关系也不是太大,目前也不作为他们的业务的主要的方向,所以他们投资的力量也有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