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药企巨头诺华遭“员工”实名举报“带金”销售 公司回应称正内部自查)
▲资料图
每经记者 谢欣 每经编辑 杨军
日前,跨国药企诺华被曝“带金”销售。一篇名为《曝光:诺华制药在中国洗钱,被员工实名举报》的文章引发舆论对医药代表带金销售这一老话题的再次关注。
在上述举报信中,一名自称诺华员工的医药代表实名举报称诺华员工通过开虚假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带金销售。
对此,4月2日下午,诺华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诺华集团”上发出诺华唯一官方声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亦从诺华方面收到这份声明。诺华在回应中称公司正进行内部调查,如果属实将严肃处理。
套现费用基本都给临床医生
针对此前诺华员工的网络举报信,诺华在官方声明中回应称:诺华公司始终秉承谨遵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弘扬高标准的商业道德,高度注重员工价值。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流程和执行规范,完善的商业合规和文化建设体系,旨在将诺华价值观和合规文化在企业内部强化。目前公司相关部门正针对此事进行调查,将在保护所有被涉及员工正当权益的前提下,严格推进各项内部自查。若发现有任何违规或违反公司价值观的情节,一经核实,诺华绝不姑息,定将严肃处理。
诺华在声明中还表示,中国制药行业正处在厚积薄发的关键时刻,其深知责任在肩,愿意接受社会监督,并与行业同仁保持积极沟通。
此事缘起于近日一篇自称是诺华员工的网络实名举报信。根据举报信,这位张姓举报者称自己今年1月3日入职诺华,负责代文、倍博特、洛汀新等产品在北京市房山社区的临床推广工作。
上述举报者在其文中表示,诺华存在在餐厅召开虚假学术会议,从餐厅买发票,并在诺华公司财务系统报销相应金额进行套现,诺华的医药代表再将其套现所得现金用于临床医生的用药奖励等违反医药代表行为准则的操作。
举报信称,诺华的很多老员工,其中包括很多区域不在房山的,包括其他产品组的医药代表,居然都跑到房山区的天山美食城、百川美食城开假会,从而买发票进行套现,套现金额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而这些套现所得的费用,基本都给到临床医生作为使用诺华产品的回报。诺华社区代表承诺临床医生,每使用一盒代文,支付医生1元或2元,每使用一盒倍博特,支付医生1元或2元,每寻找到一名新患者,奖励医生20元或40元,明码标价以求最大限度地销售诺华的药品。
举报信还称,诺华80%的学术推广会议都是虚假会议,而其内部的飞检查会制度也形同虚设,来飞检的员工知道是假会还帮助作假。诺华部分负责领导也并未采取措施来限制此类现象发生。
对于上述举报信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试图联系该举报者,但截至发稿尚未能联系上。
在华全资或控股六家公司
诺华在1996年由汽巴-嘉基和山德士合并而成。根据介绍,诺华专注于具有全球规模和创新能力的三大业务——创新药、眼科保健和非专利药。诺华旗下拥有诺华制药、爱尔康、山德士等主要子公司。目前,诺华在中国拥有诺华制药和诺华肿瘤(创新药)、爱尔康(眼科保健)以及山德士(非专利药)等业务,在中国建有三大生产基地和两大研发中心,全资或控股的公司共有六家。诺华上海园区是诺华继瑞士巴塞尔、美国剑桥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
2017年,诺华全球净销售额为491.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固定汇率,按美元增长1%)营业收入达86.2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固定汇率,按美元增长4%),全年净利润77.03亿美元,增长2%(固定汇率,按美元增长1%),超过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由于各子公司较高的利润增长。
诺华称,Cosentyx和诺欣妥等产品的强势增长,弥补了格列卫专利到期导致的不利影响。其中Cosentyx在2017年销售额达21亿美元,诺欣妥2017年的销售额达5.07亿美元。
此外,诺华曾被曝光过数起行贿案件。最近在2月22日,希腊议会通过决议,决定成立一个议会特别委员会,调查诺华行贿案,希腊2名前总理和8名前高官将接受调查。据媒体此前报道,诺华还曾因行贿在韩国遭数次处罚。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未能实现医药分离的情况下,处于利益的动机,类似的行贿、向医生返点的行为,难以彻底杜绝。不过随着“两票制”的逐步落地,过票数量减少,流通环节中的腐败与偷漏税现象有望得到遏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