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头条做错了什么?)
今日头条做错了什么?
3月29日晚间,今日头条被CCTV《经济半小时》曝光,涉嫌违规发布虚假广告。第二天,今日头条自己成了新闻主角,成功当了一回“头条”。今日头条的回应很迅速,面对实锤,表述得也很诚恳。当晚消息出来之后,今日头条隔天凌晨就发布了声明,一边下线违规广告,一边处罚报道中的代理商。
不过,也有网友翻出了今日头条CEO张一鸣2016年年底在乌镇大会上的发言,当时他谈到社会责任时就说过,即便企业拥有医疗广告的资质,也选择放弃做医疗广告。现在结合起来看,确实有点打脸的意思。
有好事者翻出更多类似案例。比如关于流量劫持,2015年12月份,今日头条联合360、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发表一份《六公司关于抵制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的联合声明》。戏剧的一幕出现在不到一年后,凤凰新闻客户端发布声明,明确指出今日头条恶意劫持凤凰新闻流量,并且据当时的报道,劫持发生的平台之一就包括联合发布声明的腾讯QQ浏览器。
实话说,今日头条现在已经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在大众的理解中,越大的公司作恶概率应该越低,毕竟品牌摆在那里,作恶成本太高。但被视为独角兽的今日头条从去年开始,被“差评”的频次却不降反升。之前因为低俗内容已经被约谈过一次,这次又被央视点了名。
社长觉得,目前头条在内容平台领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异军突起。但是高增长的头条扔掉道德评判这一大棒,背后到底有什么的逻辑导致这家互联网新贵频频踩雷呢?
业绩目标过高导致的尴尬
企业都喜欢报喜不报忧,人之常情。但有时候,喜报多了也容易暴露问题,所谓言多必失。
今日头条2016年广告收入达到60亿元,去年据说完成了150亿元的目标,而今年则保3(百亿元)冲5(百亿元)。对于一家成立仅6年,盈利模式相对单一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有如此激进的目标呢?社长认为,其中有资本和商业模式双重因素的驱动。
先来看资本。不同于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生态足够大,拥有多个收入来源,以盈利业务养战略板块,顺理成章。今日头条作为新起之秀,是通过烧钱来快速占领市场的,因此不断融资是首选。
最近两次融资,都没找到今日头条的正面回应。一次为2016年年底,引入红杉等机构,融资10亿美金;另一次是去年年中,完成一轮20亿美元融资。近期,市场再次传出,今日头条正寻求新一轮融资,估值可能超过500亿美金,相比一年前翻4倍。如果消息为真,那么今日头条已经融到F轮了。
从历史经验中不难看出,凡是如此密集融资的企业都面临资本对业绩的压力,滴滴、美团如此,摩拜、今日头条也是如此。并且随着A股为独角兽们开启绿色通道,在这个关键时点,为符合条件,推高估值和提升收入,更是当务之急。
现在已经到了考验今日头条商业模式的时候了。但以信息分发为主业的模式来看,广告收入是其最大的支柱。今日头条的盈利模式其实并不复杂,无论图文,还是视频、问答,本质上还是通过信息流广告变现,做的还是流量生意。因此近两年,今日头条在疯狂地增加内容类型,希望通过更多的内容形式吸引和沉淀流量,从图文分发,到短视频,再到问答、微头条。
不得不承认,今日头条的用户规模确实获得了高速增长。在央视的报道中,也提到了今日头条的用户活跃数高达2.4亿。但是从去年开始,其这种发展模式也遭遇了挑战。
图文内容分发作为基础业务,因内容低俗、涉嫌色情和标题党问题,遭遇强监管。今日头条一方面清理违规账号,一方面加强审核,提高内容发布门槛。这意味着用于引流的内容根基受到限制,进一步影响到广告收入,毕竟信息流中广告的密度是单位流量变现效率的决定因素之一,一旦内容下降,广告的密度也随之下降。那么在密度下降的背景下,提高单位广告价格是保持收入增长的另一种方式,而医疗广告无疑是一大选择,这个广告和医疗行业的人都清楚。于是也就为平台铤而走险提供了可能性。
再来看新业务,火山视频、西瓜视频、抖音、悟空问答、微头条,内容领域几乎全线布局,而纵观每个赛道的竞争对手,都不是省油的灯。为和知乎抢大V,巨额补贴;为悟空问答铺路,去年号称投入10亿元扶持;火山小视频去年年中也宣布未来一年投入10亿元;当前,抖音更是与快手厮杀正酣。还有就是基础信息流业务,去年增加了2000个编辑,这也是成本。
当下新业务激战正酣,别说为业绩贡献,还会吞噬掉上述信息流广告带来的一部分收入,无疑雪上加霜。另一个值得警惕的是,即使新业务,也开始出现内容低俗的苗头;同时在引入信息流广告后,是否也会出现类似虚假广告的问题?
前有竞争对手拦截,后有资本追击,今日头条的商业模式又遭遇监管。虽然目前头条系已经开始布局电商,然而连阿里这么多年都没有完全解决的“假货问题”,对于头条来说也许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社长觉得,布局甚为激进的头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继续如此激进,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呈现入不敷出的状态,同时还需要不断寻找符合监管的边界,这也是最大的风险。
跑偏了的今日头条?
企业的本职就是赚钱,何况一个需要钱的公司,这在商业上没有任何问题。而不同的是,今日头条的模式为其获取营收提供了更加精准和便利的条件,这或许就是互联网的魔力。不幸的是,今日头条有些跑偏了。
类似头条现在这种主要依靠广告变现的公司,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内容足够丰富,才能吸引更多的流量;同时用户标签的足够清晰,方能精准。这就是今日头条为何重金扶持内容生产和做社交的内在逻辑,前者可以获取数量最大化的用户,后者通过高频度多维度的社交,为用户画更加精准地画像。
备受推崇的“智能推荐”成为今日头条掌握流量分发大权的“核武器”,而庞大精准的大数据对用户进行了精准分层,在这套体系中加入广告,实现收入就轻而易举了。
央视的报道中,其实已经说明了这一情况。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确实难见医疗广告的影子。而重灾区在三四线城市,也就是今日头条的流量根据地。谁能说,这不是智能推荐和大数据的功劳?
如果谁掌握了直达如此庞大用户的权利,并且还能够如此精准,谁就将自己放在一个中心化的位置上,那么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关注。因为一旦出错,后果很严重。
结合我们的分析,再从央视的报道和今日头条的回应来看,如果说业绩压力是心理动机,智能分发和大数据是技术能力,那么管理的漏洞就是最后那根稻草。
采用广告代理制,从利益分配机制上来说,代理公司提供的广告单越多,收入越高,那么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的冲动。这一点,今日头条也承认了管理不善,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问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