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泸州老窖多元发展遥望行业三甲)
在一线白酒业绩一路凯歌的当下,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之间的三甲之争暗潮涌动。近日,在第98届春季糖酒会期间,泸州老窖高调宣布,
将于2020年重回前三。在产品布局上推动养生酒、果酒全面布局之外,还对旗下2013年收购的澳洲葡萄酒品牌希拉谷葡萄酒启动上市工作,并高调喊出突破1.5亿元销售目标,未来还将成立泸州老窖葡萄酒专营公司。业内人士表示,在白酒市场转好的背景下,泸州老窖试图借力其他酒种拉动规模。但由于泸州老窖自身业务体量有限,其主力产品国窖1573距茅台、五粮液产品价值感还有待提升,就目前行业态势而言,泸州老窖重回三甲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加快涉“红”步伐
第98届全国糖酒会期间,泸州老窖在希拉谷战略发布会上发布了关于葡萄酒的战略规划,并喊出在2018年实现中国区葡萄酒销售1.5亿元的目标,未来将成立泸州老窖葡萄酒专营公司。
泸州老窖优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逊表示,泸州老窖未来将重点发展葡萄酒板块,将希拉谷葡萄酒发展成为精品酒庄+供应链产品的上市公司,利用“海外优选”为客户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打造中国进口葡萄酒实力品牌。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京东商城泸州老窖官方旗舰店输入“希拉谷”搜索发现共计26款产品,其中带“泸州特产馆”标识的12款产品用户评论均为零条。
显然,泸州老窖对于葡萄酒在市场终端的窘境有所察觉。近日,泸州老窖方面表示,将对希拉谷葡萄酒实施品牌化运作,根据产品特点投放到相应渠道,实现100-2000元价位段产品全覆盖,并且还将加大媒体广告投放力度。据了解,目前希拉谷葡萄酒已完成原有白酒核心省级销售区域的营销战略布局。
融泽咨询刘晓威表示,泸州老窖布局葡萄酒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消费者对于葡萄酒呈现缺乏忠诚度,对于品牌和产品认知相对较低。作为做白酒企业的泸州老窖而言,很难使消费者产生连带购买需求。
延伸酒类产品线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泸州老窖就意识到进口酒将对中国酒类市场产生深远影响。2013年泸州老窖收购了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希拉谷酒庄,标志着泸州老窖正式涉足葡萄酒行业。泸州老窖在收购希拉谷后,为继续保持其原有的酿酒水准,保留了原有的管理和技术团队。
2015年,泸州老窖为希拉谷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成立了专门运营葡萄酒的国内管理及销售团队,负责品牌推广、渠道建设、团队建设等工作。
除布局葡萄酒市场外,泸州老窖在预调鸡尾酒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早在2016年8月,泸州老窖曾推出一款“超体”预调鸡尾酒,主要在自营商城、京东和天猫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但是由于该产品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不高,收效甚微。
此外,在预调鸡尾酒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泸州老窖在2017年6月设立泸州老窖百调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调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预调鸡尾酒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目的是促进泸州老窖以白酒为主线的产业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丰富泸州老窖产品种类,开辟增利增收新路径。并在两个月后在香港首发百调鸡尾酒产品。
对此,白酒营销专家晋育锋曾表示,由于预调鸡尾酒的品牌调性、消费者及销售渠道建设与传统白酒不同,泸州老窖试水预调鸡尾酒板块,传统白酒企业固有模式会限制其发展。
重回三甲前路漫漫
泸州老窖在酒水行业广撒网的背后,是在为2020年重回行业三甲的目标铺路。为了加快重回行业前三的步伐,泸州老窖股份公司董事长刘淼针对2018年泸州老窖营销工作提出国窖当先、头曲与二曲形成联盟、红酒上市等“十大部署”。
目前白酒行业前三分别为茅台、五粮液和洋河。据相关财报显示,茅台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24.5亿元,同比增长59.4%;五粮液前三季度营收为219.78亿元,同比增长24.17%;洋河前三季度营收168.78亿元,同比增长15.08%。相比之下,泸州老窖的业绩却显得没那么亮眼。2017年泸州老窖前三季度共实现营收72.8亿元,同比增长23.03%;净利润19.97亿元,同比增长33.11%。
尽管泸州老窖方面表示去年重回百亿元阵营,但是据此前洋河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洋河2017年实现营收197.7亿元,同比增长15%。单从业绩数据上来看,泸州老窖要超越洋河进入前三阵营还存在较大距离。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