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说"隐私换便利" 百度保证了数据安全吗?

(原标题:允许“隐私换便利”,百度保证了数据安全吗?)

行业观察

百度李彦宏的“隐私换便利”或许体现了部分用户的心态,但拼命收集信息的商家们又是否担负了数据安全保护的责任?

据报道,3月26日的中国发展论坛上,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中国人对隐私的观念开放,很多人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对比之下,扎克伯格则刚刚在9家报纸上为“信任的违背”登报道歉。

诚然,数据隐私话题由来已久。发展论坛上的评论“很百度”,也确实体现了一部分用户的心态。然而,数据保护法律却不应该允许无度的“隐私换便利”。

首先,很多场合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恐怕是“便利”太多了。搜索输入框自动提示你感兴趣的内容也罢了。手机搜索过特定信息,转身连电脑上的网页中也大量出现相关广告,这种便利令人不安。毕竟,每个人都多少有一些秘密,可能对共同生活的家人也不愿意分享。例如,对一些事感到担心,但又不想让家人忧虑,就在网上寻找答案。结果互联网运营商贴心地帮你在各种网页里滚动播放,是何道理?

这就涉及第二个关键问题——你真的提供给用户可供交换的选择权了吗?网络时代,别说软件服务商,连硬件服务商如品牌手机都学会了默认推送各种信息收集服务。让用户选择时,也往往通过连篇累牍的说明和捆绑式安排,让人无可奈何地点击“确认”。看起来,国人似乎对隐私泄露无所谓,但这很大程度上是隐私已经“被开放”、人为信息刀俎我为数据鱼肉的现实塑造的。

第三,在互联网巨头精心布局下,用户的同意权经不起考验。行为经济学早已揭示,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可能存在心理偏差,如低估未来风险,高估眼前收益等。决策时越遭遇压力、或利益关联,就变得越不理智。故而在各种吸引人眼球的“场景”下,用户给出的“同意”,未必符合其利益最大化。

事实上,数据的让渡,和出借一个物品还不同。数据一经传递,就能被复制长存,即便撤销授权,相关数据也已覆水难收。公开过的隐私是永远不会恢复为隐私的。这是反对轻易允许授权隐私换取“便利”的第四点理由。

第五,在互联网社交时代,信息具有勾联性,甲的同意能导致乙的信息泄露。如最近沸沸扬扬的Facebook事件,一家数据商通过得到30万社交达人的“同意”,就囊括了在这30万人的页面上活动的5000万人的数据。Facebook最近亦承认,用户不能代替用户的朋友来控制信息的流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3-27
李彦宏说"隐私换便利" 百度保证了数据安全吗?
李彦宏说“隐私换便利“ 百度保证了数据安全吗?,李彦宏 选择权 互联网 facebook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