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逆袭

(原标题: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完成逆袭)

“收购狂人”李书福又干了票大的。

在遭遇多次婉拒之后,吉利默默完成了二级市场的逆袭。当地时间2月23日,德国媒体放出重磅消息称,来自中国杭州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已收购著名车企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9.69%的股份,共计1.036亿股,市值近90亿美元(约合570亿元人民币)。随后,戴姆勒官网也就此发表声明,表示欢迎新的长期投资者,“乐见与李书福的合作”。

整个德国产业界都沸腾了——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而且还是一家民营企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二级市场大量收购第一辆汽车发明者创立的企业、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母公司,并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当地一媒体甚至以《吉利老板,从抄袭奔驰到收购奔驰9%股份》为题,发表了一篇略带醋味的报道。

不过,白手起家的李书福,可能也并不太会在意外媒“深扒”他对奔驰的迷恋,和以造奔驰这样的车为目标的历史。

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逆袭

从模仿奔驰到买下奔驰

李书福第一次提出要造“奔驰车”是1996年夏天,当时他正和现任吉利集团总裁、CEO的安聪慧乘坐着奔驰车奔波在路上。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虽然早在1994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首次提出鼓励个人购买小汽车,轿车市场的风向从此前集中在公务和出租用车市场开始转向私人市场,但那时候,汽车业并未向民营资本开放,连造摩托车都需要许可证。李书福“暗度陈仓”,以“代工”的方式进军摩托车行业,再悄悄布局汽车产业。

20世纪60年代出生在浙江台州农村的李书福几兄弟从小喜欢车,在家里的床底下,曾堆满了用泥巴捏的“小包车”。所以,在李书福靠走街串巷为他人拍照淘得人生第一桶金,继而开照相馆、生产电冰箱、成立装潢材料厂甚至还进入房地产行业,在各个领域做足尝试之后,他萌生了造车的念头。

但是,一家完全没有基础的民营汽车公司要造车,谈何容易。模仿是其起步的第一课。“拆东西研究”也成了吉利人造车的第一步。李书福买了很多车拆掉学习,有红旗、丰田、宝马……甚至他的座驾——一辆新奔驰车,也被研究人员趁他出差的时候拆了。拆了装,装了拆,正是这种看上去很土的办法,让吉利搞出了第一款产品——有着红旗车底盘和奔驰车外形的吉利一号。

不仅是外媒,这段历史也一度让业内津津乐道。

李书福的战略眼光和踏实、能干的执行力,为业内熟知。然而,造车是一门十足的技术活,在毫无造车技术基础上起步的吉利汽车虽然凭借自身的实力在迅速崛起的消费需求面前获得了市场,豪情、美日、优利欧等车型一度也曾在市场上走俏。但时间不长,到2006年,由于产品批次出现的质量问题,吉利的车有点卖不动了。

一番探讨之后,吉利决定转型:从低端往中端走,从以价格优势走向技术领先。

转型需要领导人物,李书福遍撒英雄帖,开始大量寻觅国内外汽车界享有声誉的专家和技术人才,这些国际化的人才让吉利的研发实力、管理经验都更上一层楼。

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逆袭

2010年吉利控股与福特汽车签订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股权收购协议。(吉利集团官网)

也正是在这一年,吉利的眼光投向了海外。2006年,吉利宣布进驻英国锰铜控股,持有其19.97%的股份,后来英国锰铜遭遇金融危机,吉利并未放弃反而对其增资,按“零现金/零债务”模式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的业务与核心资产;2009年,吉利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的自动变速器公司DSI;2010年,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完成汽车并购史上一次“蛇吞象”的壮举;去年,吉利拿下马来西亚宝腾和路特斯汽车股权,还一举收购沃尔沃集团8.2%的股权,并全资收购了美国飞行车公司太力(Terrafugia);2018年伊始,再度完成国内汽车业内单笔最大股权收购,吉利从一家民营企业转型为国际化大汽车集团。

6个月内吃进10%股份

“从地方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全球汽车集团,得益于全方位整合国际资源、持续技术创新、不断转型升级,同样也离不开高效的决策、富有远见并具有可持续性的战略。”李书福说。

和很多本土车企一样,通过海外并购花钱买技术来实现自身实力提升,是李书福一开始的想法。但是,在汽车行业内,海外并购并不鲜见,能如吉利这般获得成功者并不多见。

首先,从并购次数和频率来看,吉利集团无疑是出手最多的企业;其次,吉利集团每一次出手,基本上都“弹无虚发”。

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逆袭

收购沃尔沃一案,到2010年正式完成收购,吉利准备了8年,李书福也等了8年。2002年,年轻的吉利刚刚拿到轿车许可证,在浙江临海召开的一次公司中层干部会议上,李书福突然说了一句:“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了!”这句话可谓石破天惊,当时的人员全蒙了。

沃尔沃汽车成立于1927年,是瑞典人最引以为傲的汽车公司,称之为“北欧公主”一点不为过。尽管在1999年,沃尔沃的轿车业务已被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收归旗下,但吉利集团想要收购沃尔沃,被时人认为是“狂妄”。

狂妄?时间证明并非如此。李书福不仅执着,还善于分析和判断,更具有执行力。他认为,由于福特汽车自身的财务压力,卖掉沃尔沃是迟早的事。于是一方面蛰伏等待,一方面为并购寻求人才,做充分准备。

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长达几年的准备期中,他找来了曾参与吉利集团收购锰铜项目的核心成员张芃、英国石油公司(BP)中国参与投行业务的袁小林、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前CEO沈晖等人参与战略规划乃至具体并购过程。同时,李书福还争取到了老牌投行法国洛希尔金融集团的支持,这对这次并购的成功至关重要。洛希尔银行多年的顾问汉斯·奥洛夫奥尔森曾在沃尔沃任职超过40年,并在福特完成对沃尔沃收购的前五年担任沃尔沃CEO,对福特和沃尔沃都非常熟悉。

当2008年福特想要出售沃尔沃时,吉利已经准备好了。和此前收购沃尔沃一样,此次收购戴姆勒股权,也无疑是充分调研、详尽分析和果断决策的结果。在这其中,找对的人以对的方式做对的事情,是吉利并购能屡获成功的关键。

此前有报道称,一开始吉利集团希望以收购新股的方式收购戴姆勒3%~5%股权,成为戴姆勒第三大股东。戴姆勒方面婉拒了吉利,原因是不希望股权被稀释,但表示“欢迎吉利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

李书福没有放弃,而是找兴业银行等机构低调帮助其从二级市场买进,在短短6个月里,完成了9.69%的股权购入。要知道,戴姆勒的股权十分分散,此前其第一大股东科威特股权基金也仅持有其6.8%的股份。在交易资金来源方面,吉利并未动用境内资金,而是遍寻合作方,最终两大合作伙伴兴业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分头融资为吉利筹款,利息相当于戴姆勒分红,对吉利本身来说并不会形成大的财务风险和压力。

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逆袭

戴姆勒股份公司半年来的股价走势,目前股价为70.41欧元(来源:戴姆勒官网)

此次协助吉利制定收购计划的是摩根士丹利德国区前CEO德克·诺特海斯(Dirk Notheis)以及前中国区CEO。诺特海斯在德国人脉颇广,与政府机构关系密切。

回头翻看李书福和吉利的每一次并购,都是大胆起意、小心推论、充分准备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吉利每一次并购的合作伙伴和寻找的咨询公司,在其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不过,对于并购来说,买进来容易,如何避免文化和理念冲突、获取信任并最终形成价值协同,是最为关键的难题。从收购沃尔沃的案例来看,吉利在上述领域独特的经验和经营逻辑也让它避免了能买进但难以“吞下”的难题。李书福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谈及三个方面:本土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尊重以及创造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是他在收购完成后整合和运营方面的心得。

在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之后,吉利选择了“放虎归山”,保持公司战略的延续性和管理层的稳定性,李书福将沃尔沃和吉利的关系比喻为“兄弟”。他说,当下沃尔沃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它。在完成收购之后,吉利投了大量资金帮助沃尔沃恢复元气,而不干涉后者发展。

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逆袭

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逆袭在此次完成对戴姆勒股权收购之后,李书福又同样承诺,不会干涉管理层的决定。

正是这种以尊重为基础的友好协商,让吉利从“买买买”中获益匪浅。收购澳大利亚的DSI,填补了吉利在大扭矩变速箱技术上的不足;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后,双方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共同致力于全新CMA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的研发,未来双方将基于这一共同的模块化架构进行各自的产品研发,在资源上共享,但品牌和车型上保持独立。这一合作方式,既节省资源又加快了车型推出周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2-26
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逆袭
从拆大奔到奔驰大股东 李书福带领吉利低调逆袭,李书福 奔驰 沃尔沃 吉利集团 福特 汽车公司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