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难禁的银行不良贷款腾挪术)
“银行真实不良率或高于账面”的质疑声近年从未间断过,在严监管的形势下,一些数额巨大的案件最先浮出水面。近期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因为借“向空壳公司授信”之名,行“掩盖不良贷款”之实,受到银监会重罚。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业为追求规模激进放贷、出现坏账后再花式腾挪不良的做法其实较为普遍。在银行业乱象整治工作持续推进的环境下,银行信贷投放将会更透明,资产质量也会趋好。
腾挪术之一:“时间换空间”
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此次被监管坐实的腾挪不良方式,可以看做是“时间换空间”。根据银监会公告,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为掩盖不良贷款,通过编造虚假用途、分拆授信等手法,违规办理信贷、同业等业务,向1493家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不良贷款。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种掩盖不良的做法其实十分简单,就是授信给空壳公司,由空壳公司收购出现坏账的企业,然后借授信资金偿还坏账,以达到掩盖不良的目的。
业内采取这种做法的银行并不在少数。一家银行总行风控部门人士安琪(化名)介绍,空壳公司没有生意经营,一般材料都很少,肯定是不符合银行授信要求的,这样做风险很大。
之所以称这种方式为“时间换空间”,是因为出现坏账的企业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如果行业环境等条件转好,企业恢复经营,就有可能还上贷款。
也是因为看到有这样的希望存在,有的银行直接给坏账企业续贷。安琪透露,续贷也就相当于展期,让客户可以延后偿还贷款本金,在展期期间只要能按月偿还利息就可以了。再退一步讲,客户实在没有资金周转,还可以通过上下游企业“分担”,尤其是下游企业,比如客户供货给下游,下游不支付货款,直接替客户还贷。
腾挪术之二:“拆东墙补西墙”
比起“时间换空间”的腾挪方式,有的银行更为大胆。2017年初,某农商行上市前夕,该行一位对公客户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该农商行一支行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把该公司账户上的钱借给不相识的公司代偿贷款或进行担保,但之后对方公司还不上钱,该农商行也推翻了此前的协议。
该客户被“借用”的资金共计1100万元,被银行划给了多个他不认识的账户。据他的描述,其中既有他“不知情情况下被银行转走的”,也有“受制于自己企业在该银行贷款而不得不点头应允”的划转操作。逾千万元的资金,由于在数次划转时都没有签署书面凭证,故而在后期遭到反转。该客户“被动担保”的一家企业经营不善,发生逾期,银行将账算在了该客户头上,甚至还将该客户告上法庭。
多位业内人士也都指出,银行充当“中间人”协调客户资金的情况真实存在,不是在明面上,这种代偿可能是给了相应的好处,如一定的利息。
这种仅“你知我知”的做法,和“抽屉协议”的模式颇为相近。一位律师业人士介绍,“抽屉协议”,顾名思义就是只有签约人知悉,未被曝光的协议。有的时候明面协议不能消除交易各方的利益矛盾,因此交易各方会在明面协议之外签订“抽屉协议”,以达到利益平衡。“抽屉协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交易各方的争端,满足各方的利益诉求。
腾挪术之三:“假出表”
有一种已不算神秘的“抽屉协议”,也是银行腾挪不良贷款的手段。2017年12月下旬,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55号文),强调银信不能通过“抽屉协议”或回购等“假出表”形式规避监管。
“假出表”再次受到关注。据了解,银行不良资产从表内腾挪至表外,一种做法就是银行将不良资产通过信托渠道出表,再对这类资产回购。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曾在公开演讲中揭露称,信托帮银行倒腾报表,银行把自己的不良资产打包,通过信托公司发行资产管理计划,再由银行的资产池进行回购这笔资产。
有银行内部人士进一步介绍,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将表内资产转移到表外,实际上企业获得表外融资来源于银行的理财资金,以此实现表内资产的出表。这类业务掩盖了很多银行的不良资产,而且是表内资产与表外资产互相掩护。假设某客户通过银行正常渠道获得表内贷款1亿元,出现不良问题,银行通过借助信托公司通道,在理财资金池通过表外向该客户发放贷款3亿元,表外贷款利率一般在10%以上,该客户将获得的表外3亿元中的1亿元偿还表内贷款,剩下2亿元资金自用。
通过上述渠道,银行将所发放的表外贷款接回表内,用于偿还表内的不良资产,实现了表内不良贷款腾挪出表的目的。
■根源
追逐利润下的铤而走险
追溯银行花式掩盖不良的源头,还要说到花式放贷。安琪透露,为了冲贷款规模,银行甚至帮企业“伪造”申请材料,审批过程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李奇霖看来,银行现有激励制度可能也存在一定问题,各家分行为在总行排名中获得优势地位,过于片面追求规模与表面形式上的资产质量,而忽视了内在合规等问题。
风险暴露后,为了让报表看起来漂亮,粉饰数据便成为不少银行的选择。事实上,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东方资产股份有限公司,在近年多份报告中都提出对银行官方不良率真实性的质疑,并指出“相当部分地区的银行实际不良率或是官方数据的2-3倍”。前农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也曾在2016年的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银行的不良贷款被大大低估。
对于不少银行在回应不良率下降时提到的加大核销,安琪认为,核销确实占了一部分,掩盖和转移的规模仍不在少数。她解释称,因为核销对银行来说是直接亏损的,要用利润直接覆盖核销的贷款额,对银行来说肯定是不愿意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