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下午,家乐福宣布,腾讯与永辉将对家乐福中国进行潜在投资,且家乐福与腾讯已达成在华的战略合作协议,而家乐福中国传媒总监张鹰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随后永辉超市(601933,SH)发布公告:永辉超市、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就对Carrefour China Holdings NV的或有投资与Carrefour SA达成股权投资意向书。上述三方将协作共赢,在供应链整合、科技应用和业务赋能等方面进一步展开合作。
就在公告发出的1月23日稍晚,永辉超市即受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对此次合作进行更详尽的说明,其中涉及的方面包括:预计投资金额、是否涉及标的资产控制权等。
对手早已拥抱电商
家乐福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早些年的时候,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卖场模式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或许是因为此前中国的零售业多以小卖部、杂货店等业态模式存在,这种大卖场模式在消费者心中成了“时尚”的代名词。
但近年来,家乐福在中国的业绩并不理想。家乐福2016年度全年业绩显示,受在亚洲和法国本土市场表现不佳等因素拖累,家乐福集团2016年净利润为7.46亿欧元,较上一年大跌24%。分地区看,家乐福2016年在亚洲亏损5800万欧元,而上一年为盈利1300万欧元。
事实上,2012年前后,家乐福中国业绩和利润进入双下滑的阶段。据界面新闻报道,2016年,家乐福的单店业绩从2009年的2.35亿元滑落至2016年的1.58亿元,而大润发和沃尔玛的单店业绩分别为2.54亿元和1.75亿元。
再看看家乐福的竞争对手们的表现,沃尔玛一边关店一边选择与京东合作,大润发也被阿里收入囊中,外资零售巨头们纷纷选择和互联网巨头合作,让落单的家乐福颇有“形单影只”之势。
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余思敏此前就曾对记者表示,家乐福作为线下零售巨头之一,线上对其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如果没有互联网巨头的帮助,家乐福需要从头开始。
而家乐福亚太地区总裁唐嘉年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家乐福是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的。唐嘉年表示,国内消费水平正在升级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家乐福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也是第一个来到中国市场的国际大卖场公司,这几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投入了许多,做了大量的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家乐福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永辉超市收到上交所问询函
据家乐福公告,家乐福已与腾讯和永辉就对家乐福中国进行潜在投资签署投资意向书,本项投资结合了家乐福的全球零售专知、腾讯的卓越技术和永辉的丰富运营经验,尤其是在生鲜行业的深厚知识积累。本项投资完成后,家乐福仍将是家乐福中国最大股东。
具体智慧零售项目是怎样的形式和业态?双方后续的合作还将以怎样更具化的形式呈现?家乐福中国传媒总监张鹰表示,公司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
而余思敏分析认为,家乐福作为全球闻名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并不是很好,难以面对中国本土的零售企业以及强大的线上企业。此前,作为竞争对手的欧尚、大润发合作阿里,更是让家乐福有了紧迫感。
至于永辉超市方面,也在1月23日下午发布了《关于签订股权投资意向书的公告》,公告还表示,上述拟投资事宜及有关合作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尚未就投资协议达成一致,尚未履行有关各方内部审批及有关行政审批程序,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随后记者就永辉超市与家乐福合作事宜致电永辉超市董秘张经仪,对方表示不方便接听电话,随后记者向张经仪发送短信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
就在公告发出的1月23日稍晚,永辉超市即受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要求对此次合作进行更详尽的披露。涉及的内容包括:上市公司在本次或有投资中拟取得的股权比例及预计投资金额,是否涉及标的资产控制权;在拟开展的三方合作中,公司具体负责的业务领域、合作内容和模式;补充披露交易背景、标的资产信息、评估作价等内容。
同时,永辉超市经申请后,股票将于2018年1月24日起连续停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