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汽车销量跌至五年新低 三四线城市成车险新引擎)
三四线城市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潜藏着新的增长机会
汽车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车险市场亦然。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的汽车销量同比仅增长3.59%,增速下滑至5年新低。不过,从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预期较高。增量市场的疲软让险企的车险业务整体进入到瓶颈期,如何寻求到新的增长点是险企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有中小险企负责人表示,将把目光瞄准三四线城市,同时,尝试对现有车险客户进行挖掘,使其提高保障额度,从而提升保费规模。对2018年的车险市场,记者与多位业内人士交流,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整体市场形势比较严峻,监管趋势是只会严不会松,中小险企压力更大,必须结合各自情况开拓新的增长点。
近8成险企车险亏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1-11月份,全国汽车销售2584.49万辆,同比增长3.59%,为近5年的最低增速。
汽车销量的疲软直接影响车险市场。车险新增保费增长困难,保费增速也呈下降态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份,车险市场保费收入为6699亿元,同比增长了10.34%。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全年车险保费增速与2016年持平。对比来看,近几年车险保费增速下滑明显,根据公开数据,从2000年~2017年,车险市场年均保费增速将近20%,而从2012年到2016年,这一平均增速降至不足14%。
车险保费上不去,使诸多险企负责人心中焦虑,中小险企更甚。
“预计2017年的车险业绩分化程度比2016年更严重。” 一家中小财险公司负责人何北(化名)对记者表示。2016年的数据显示,所有经营车险业务的险企中仅有14家财险公司实现了车险承保盈利,占比为23%,14家盈利险企总计实现车险承保盈利128.97亿元,八成亏损险企合计亏损约63亿元。
“随着商业车险费改的深入推进,中小险企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何北坦承,由于中小险企的定价能力、用户精准识别和触达能力多方面都难以与大型险企抗衡,而费改明显扩大了险企的自主定价权,因此大型险企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随着车险费率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与预期不符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车险综合费用率的抬升。2016年行业车险综合费用率达到41%,为历史最高值。2017年前10个月,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为39%,其中11个省市的费用率水平达40%及以上,最高的省份综合费用率达44%。
市场乱象之下,监管或将更趋严格。“我认为,2018年,监管环境只会严不会松。”某险企负责人表示,今年,金融行业都在强调严监管,保险业也不例外,财险市场中的车险监管应该是重头。近期,多家险企分公司及其一把手受到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在市场中形成了较大的威慑力。他认为,预计今年机构还会加大力度打击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现象可能会有所收敛。
车险是“用来吃饭的”
车险经营难是现实,迎难而上是唯一的路径。
“无论申请筹建时以什么业务为特色,对于绝大多数财险公司而言,车险都是‘用来吃饭’的险种。”何北坦承,只有车险业务可以比较容易快速做大规模,因此需要依靠该险种来摊薄公司整体经营成本,这也是财险公司不愿放弃车险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2018年车险经营形势严峻,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是公司重点考虑的问题。”何北表示。
他告诉记者,其总部在地方,在车险业务战略中将吃透当地市场作为重点目标之一。比如,和当地的大型企业达成合作,开拓单位用车保险市场。同时,在当地市场往纵深方向发展。“三四线城市增长速度快,但保险覆盖率还不够高,一方面,设法提高保险覆盖率,做大增量市场,另一方面,尝试对现有车险客户进行挖掘,使其提高保障额度,从而提升保费规模。”何北进一步解释道。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中小险企都将三四线城市作为重点开拓对象,还有的则希望结合新趋势研发一些定制产品来满足特定市场的需求。
中保协和社科院等机构研研究认为,预计车险市场会下沉至三四线城市,未来3年,一线城市的新车销量年均增长不到5%,二线城市约6%,而三四线城市将持续10%的增长,成为市场增长引擎。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