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手车电商烧钱后遗症凸显 瓜子二手车或触垄断红线)
在被“互联网+”之前,二手车市场长期处于汽车产业链的灰色、边缘地带,如今,经过互联网企业两年多的“鼓噪”之后,二手车市场的透明度、科技量越来越高,而“鼓噪”的主要参与方瓜子二手车(以下简称“瓜子”)、人人车、优信二手车也顺势拿下了市场的前三,传统的线下二手车商加速式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最大的二手车服务商广汇汽车的二手车交易量为9万辆,而瓜子的交易量超过20万。截至目前,2017年各家的数据均未公开,不出意外的话,线上第一和线下第一在交易量上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电商行业的主要指标包括成交额和流量两大类,具体到二手车电商,由于交易链条较长,成交量更具竞争意义,其由品牌力、流量、上架车源量等多个参数综合作用而成。在业界看来,就成交量指标而言,二手车电商不仅正在对线下二手车经销商形成马太效应,且二手车电商行业内,马太效应也日趋凸显。尽管各家平台对真实交易数据讳莫如深,但通过公开数据不难倒推,领跑者越来越呈垄断之势。
成交量与品牌力相关
日前,工信部品牌政策体系下的中国品牌力指数显示,2017年,瓜子的中国品牌力指数排名第一,其中“第一提及率”(未经任何提示前提下,用户主动回答的第一个品牌或事物的比例)为53.6%,是第二名人人车(13.6%)的3.9倍以上,是第三名优信二手车(8.9%)的6倍以上。
那么,成交量与第一提及率的相关度是怎样的呢?以同榜单的另一细分领域——主流车品牌为例,其中上汽通用别克排名第一,第一提及率为8.4%,2017年前11个月总销量约178万辆;长安福特排名第二,第一提及率为4.9%,同期总销量约74万辆。前者第一提及率是后者的1.7倍,销量是后者2.4倍,由此可大致推出销量/品牌力=1.4。如果简单类推的话,瓜子的成交量应该为人人车的5.5倍,优信二手车的8.4倍。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不同类型的品牌影响力指标参数各有差异,但在马太效应明显的情况下,第一阵营的排序已经定型。以百度搜索指数为例,在2016年9月份至2017年12月份,瓜子的百度搜索指数的均值超过10万,优信二手车均值约为4.6万,人人车均值约为3.1万。除了人人车与优信二手车的座次不同外,瓜子以至少两倍的领先优势坐稳了头把交椅。
成交量与流量相关
流量渠道主要分为PC、WAP与APP三大渠道,移动互联网快速崛起的大背景下,二手车电商移动端流量的占比越来越高。
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数据服务商极光日前发布的2017年11月份数据显示:瓜子APP月活跃用户数已连续15个月位居首位,是优信APP的3.4倍以上,人人车APP的3.6倍以上。此外,瓜子在APP渗透率、新增用户、留存率、使用频次及时长等核心数据方面的领先优势也正加速。
那么流量与最终的成交量有什么关系呢?在业界看来,电商的交易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流量。以阿里与京东2016年6月份数据为例,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的月活用户为3.9亿,京东月活用户为1.3亿,当年阿里集团成交额3.092万亿元,京东交易额6582亿元,阿里巴巴的流量是京东3倍,而整体成交额是京东5倍左右,以此推算成交额/流量=1.7倍。同样类比的话,那么瓜子的成交额应是优信二手车的5.8倍,人人车的6.1倍。
成交量与上架车源量相关
来自公平价的最新数据显示,以11月份数据为例,三家知名平台中,瓜子二手车车源占比为9.83%,优信二手车车源占比为8.5%,人人车车源占比4.88%。由于优信二手车的车源主要来自车商,因此,同为C2C模式的瓜子与人人车更具可比性。
此外,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11月份数据显示,二手车电商APP中,瓜子的覆盖率为1.04%,优信二手车覆盖率为0.88%,人人车的覆盖率为0.09%。
业内普遍认为,上架车源量与城市覆盖是成交量的先行指标,是推高成交量的重要基础。但因缺乏“交易量/车源量”这一系数,保守估计该系数大于1,可得出瓜子成交量至少为人人车2倍以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