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里腾讯年底爆发公关大战,双方争得到底是什么?)
摘要: 看似毫无交集的AT却打的最凶,因为双方都明白,对方的存在是自己最大的威胁。
临近元旦,互联网这个朋友圈却并不喜庆,AT双巨头刀来剑往的隔空辩论,让新年多了些火药味。自乌镇饭局开始的“马云被孤立”舆论动向,可看做腾讯系阵营针对阿里进行的公关攻势,而近日阿里王帅一句“腾讯整条命都是小学生给的”,则直接将双方的战事升级。
中国互联网这个大圈子,以电商、社交构建起帝国的AT越来越像彼此,在多个领域都展开着程度不一的战斗,用马化腾的话说“我们可能在十几个地方都有竞争”。以往AT之间的争斗,更多的是媒体从各自不同的动态中进行的捕捉和解读。年底,AT高层终于按耐不住从幕后跳向前台。
究竟是什么导致AT在年底开启这场舆论战?在“表演”意味更浓的高层发声中,AT真正想传播的是什么内容?其实,答案就在双巨头“嘴炮”的蛛丝马迹中。
自乌镇开始的舆论战将在18年再升级
(刘强东和王兴组织的乌镇“东兴局”)
这场AT舆论战并非近日才爆发,最早的苗头是月初在乌镇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刘强东和王兴组织了一场饭局,一张涵盖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大佬的合影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图片里组织者刘强东与王兴分坐左右,马化腾高居首席,一众大多与腾讯有资本联系的互联网大佬环绕四周。“东兴局”、“反阿里联盟”的说法由此流传。
随后腾讯拉着京东投资唯品会,三方大佬如法炮制又拍摄一张举杯合影,自媒体人刘兴亮在自己朋友圈里发出该图并配上文字“传说江湖有个秘密组织,叫做反阿里联盟”,而马化腾在下方回复“物极必反”四个字,等同默认这一系列的动作剑有所指,一向低调的腾讯主动打响针对阿里的舆论战。
受腾讯系种种动作影响,12月21日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团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在创学院首期班开班演讲中的“带刺”回应,算是阿里正式反击。王帅的这句话“腾讯说半条命给了合作伙伴,但腾讯整条命却都是小学生给的”极具争议。在腾讯系来势凶猛的舆论碾压中,王帅的话预示着阿里选择了针对腾讯营收比重最大的支柱游戏业务,进行道德层面的舆论打击。昨日下午腾讯公关总监张军也以“不识数”进行反击,这场在月初开始的大战不断升级。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这场在乌镇开始的公关战既然开打,骑虎难下的双巨头2018年必将上演更多的肉搏战。其实早在百度尚未将精力放在AI之上时,BAT间除了业务上的争夺,公关舆论上的战斗也从未停歇。但由于三巨头考虑自身在互联网圈里的地位和影响力,三方大多是君子之争,虽暗箭冷枪不断,表面上还都维护这一团和气。
年底无论是王帅还是张军、马化腾还是马云,都放下架子亲自上阵,与对方隔空叫板。无论是谁先发出的第一枪,这场争斗都已摆上了桌面。从这场舆论战中的表现分析,两家公司展示着不同的风格,腾讯虽然是发起者,无论晒合影还是朋友圈的四个字回复,都保持着腾讯一贯的“书生”气。
反观阿里的见招拆招则犀利无比,例如王帅这句“世界在期待乌镇,我们却贡献出了一堆饭局,一些菜单?这些给中国互联网企业整体抹黑,拉低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形象。很low。”从更高维度的道德审判,不仅化解饭局的在舆论上对阿里的压力,还变相对这种“抱团”进行了打击。
随着元旦脚步声的临近,一个热闹的2018年即将到来,已放下“偶像”包袱的AT,在新的一年势必皆不会善罢甘休。
腾讯站出来:导火索源于阻击阿里的京东被反制
国内商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极度成熟,AT之间的争斗绝非一时的意气用事。想要了解AT究竟在争得什么,就要了解双方为何要死掐对方不放。从商业逻辑上来讲,作为人生活中两大部分电商和社交,都有很强的沉淀黏性。腾讯明白掌握数亿人交易数据和购买习惯的阿里,是自身社交帝国最大的威胁。阿里也清楚,腾讯作为全民社交平台,也是颠覆自身电商帝国最大的潜在对手。
所以看似毫无交集的AT却打的最凶,因为双方都明白,对方的存在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如阿里尝试社交的来往惨败一样,腾讯在电商领域的尝试也纷纷折戟。后来阿里投资陌陌(已持续减持)、打造企业级社交钉钉来补足自身社交短板,腾讯也用投资垂直巨头15%-20%的股份和开放入口的方式扩张边界,电商领域集齐京东、唯品会、美团等一大批强势合作伙伴。
在腾讯系联盟中,京东无疑是最成功的一次战略投资,至今市值达到600亿美元,虽然远不及市值4505亿美元的阿里,却已具备牵扯阿里的资本。腾讯在自身社交帝国毫无对手的情况下,又有一个在业务量和品牌上同阿里抗衡的小伙伴,自当稳坐钓鱼台笑看云起云落。之所以在年底大动干戈亲自上阵,同阿里今年高压的反制京东系列动作不无关系。只有保证京东的强势延缓阿里的扩张步伐,腾讯才有足够的战略空间扩展边界和生态,步步为营夯实对阿里的反超(腾讯市值已达4900亿美元)。
前几日,腾讯与京东宣布入股唯品会后刘强东曾提到反对行业垄断和“二选一”。而在王帅21日的言论中也提到“二选一”,辩解称“二选一,不是平台的二选一,而是商家的二选一。并没有人规定说在天猫开了店,就一定也要在京东开店。如果商家对自己选择什么都没决定权的话,难道还要刘强东来替他们总结?”
这个著名的“二选一”,就是双11期间天猫发起的商家“二选一”,由于阿里电商平台能为用户带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销量,许多品牌商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情况下选择放弃京东。这造成京东丧失许多品牌资源,受腾讯入股及上市影响带来的数年的高增长受挫。这一切也反应在京东的股价之上,6月京东市值达到609亿美元一度将超过百度,8月初达到高峰。年底即使受投资唯品会影响股价上升,市值仍未能重回今年8月8日的最高值。
整个2017年可以说京东从业务到市值的增长皆乏善可陈,年底腾讯之所以高调站出来发声,并在投资唯品会时把京东也拉进来,整个一切都是围绕力挺京东。因为两年前腾讯给京东开放的QQ、微信两大流量入口带来的增长触到天花板。为京东重新找到增长引擎,以此重击阿里阻延对方步伐,已成已是中国互联网第一的腾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一向低调的马化腾年底亲自出面对阿里缠斗也就十分好理解。
可以说,年底这场AT公关之战,更多的是腾讯要力挺京东的结果,当京东重新回到高速发展的赛道,这场由腾讯发起的舆论攻势也就会告一个段落。
从晒合影到喷小学生:AT之战真正的意图仍是抢滩支付
想了解这个问题,要先掌握一个大背景。
不完全统计,AT不仅在传统的社交、电商、文化娱乐、支付、云计算等领域全面竞争,在新兴的共享单车、新零售、人工智能、交通出行等领域也打得不可开交。但无论AT如何战争却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个是把持流量入口,一个是延伸支付。对流量的把持上腾讯远远胜过阿里,而在延伸支付边界上更全面的阿里也拥有绝对的优势。
流量方面,阿里通过对天猫、淘宝的移动化推进;全资收购高德、优酷土豆、UC;投资微博、陌陌;及开发神马搜索、大鱼号等动作来夯实对流量入口的把控。而坐拥两大社交平台的腾讯,也通过投资快手和构建内容生态等手段占据更多流量入口。虽然阿里一直在社交方面进行激进的策略,今年支付宝宣布放弃社交之举,宣告阿里的社交梦进入了保守期。
支付方面,腾讯借力微信在移动端的影响力,以及各联盟平台对微信支付的鼎力支持(例如京东加入微信支付,并不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发展迅猛,尤其线下支付某些层面甚至超过支付宝。但整体来讲支付宝依旧是中国第三方支付老大,从理财、信用、数据等层面全面超过微信支付,而且支付宝已全球化发展,在33个国家和地区接入了线下商户门店,并支持12种以上的外币结算,而微信支付仍局限在国内。
了解这些背景,就知道这场年底公关战双方的核心表面看是为了京东,其真实目的仍是围绕支付的战争。流量上阿里暂时无法撼动腾讯,腾讯却很急于扩大自身支付的影响。
如果说流量上的绝对优势是目前AT巨头在互联网江湖中纵横捭阖的根基,而受移动互联网深入影响即将到来的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时代,打通线上线下连接的支付是十分关键的钥匙,将决定未来AT谁会是成为绝对老大。认清到这一点的阿里,及时停止了支付宝的社交化,把重心回归到支付业务本身。
无论是以前自建拍拍、易迅还是如今拉拢京东、美团、唯品会,腾讯之所以执着于电商,真正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垂涎电商这块肥肉,更多的是为了给旗下支付提供更多的消费场景并沉淀数据。2014年入股后腾讯向京东开放两大流量入口,在微信和手Q两大超级移动端相继为京东开辟了一级入口。实际效果来说,微信和手Q的流量虽大,但转化为电商流量却很有限。刘强东曾表示,京东利用腾讯流量资源还不到10%。
庞大的流量对京东扶持的效果有限,再受阿里可以轻松反制京东的事件影响,明白社交流量开发难度的腾讯,才会频频跳出来意图在舆论中压制阿里。这样做一是强化用户腾讯系联盟背后腾讯的电商印象,提高社交流量的转化率。二是打击阿里,只要用户不在阿里平台之上,对腾讯来说就是好消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