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8家房企举债超万亿元 借道境外“贵钱”破资金危局)
若房地产偿债高峰期遇上调控年,那么2018年,房企的日子或许比想象的更难过。如今看来,有境外融资渠道的房企忙着去境外找钱,没有这一融资渠道的房企,出现回流信托融资的迹象。
据克而瑞监测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前个11月,108家房企融资总额为10014亿元,同比下降4%,占2016年融资总量的90%,预计全年融资总额相较于2016年持平或有小幅下滑。
克而瑞认为,2017年全年房企融资总量并未出现明显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龙头企业融资力度较大所致,比如中国恒大、阳光城等企业。另外,其余超半数企业融资总量较于2016年出现大幅下降,这意味着,在融资环境日益收紧的情况下,中小房企可能面临资金危局。
境外融资规模扩大
2016年11月份以来,开发商的多种融资渠道被封堵,鉴于压低房地产行业杠杆率,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考虑,境内融资渠道不再畅通。融资难遇上调控年,再加上销售回款低于预期,账上不再趴着可以拿去买理财产品的闲钱,偿债期迫近,调控没有放松信号。
种种迹象,让开发商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临近年底,不少房企都在忙着“找钱”,其中,借道海外融资是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渠道。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房企融资演变历史中,借道境外举债确实曾力挽狂澜,甚至数百亿元的永续债曾成就一个企业一跃成为行业龙头。
克而瑞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2017年108家房企境外发债合计1993亿元人民币,占总融资额约两成,而2016年全年房企境外发债仅约626亿元人民币。如中国恒大、碧桂园、绿地集团等纷纷到海外进行发债。另据克而瑞监测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房企境外融资规模达到2553亿元,占融资总额的25%,较2016年全年上升11个百分点,重新成为了房企的重要融资手段。
克而瑞分析认为,2016年由于国内融资环境宽松,企业更偏向于国内发债,境外发债的多为融资能力较强的规模房企,其中“TOP10房企”境外发债占比从2015年的31%大幅上涨到了2016年的53%。2017年由于信贷逐步收紧,扩张中的中型房企增加了境外发债,“TOP30-TOP50的房企”境外发债占比从2016年的8%增长到了38%,“TOP10房企”的比例则缩减到了36%。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境外的钱并不便宜。这些不便宜的钱最终将成为侵蚀房企利润的黑洞。
融资成本提升
当然,鉴于房企整体融资环境的收紧,融资成本随之提升。从108家典型房企在境外发债、公司债及中期票据上的融资成本来看,2017年新增融资成本均有所上升。
据克而瑞监测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前11个月,108家房企的境外发债、公司债及中期票据平均融资成本分别为6.72%、6.05%及5.52%,与2016年全年相比,分别增加1.34个百分点、1.03个百分点及1.20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2015年、2016年国内融资环境较为宽松,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但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信贷环境逐步紧缩,融资成本也不断被抬高。
此外,克而瑞认为,境外发债融资成本增加最为明显,除了整体环境影响外,与发债企业的结构变化也有较大关联。
纵观近几年房企规模化发展路径可以看出,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完全不谈规模发展而“放飞自我的”。盲目追求“规模化”发展,不注重有质量的增长,确实会让房企面临“温水煮青蛙”式的风险,但眼下的窘境是,投资者和资本并不会给房企时间去玩创新。毕竟,规模上一个台阶,意味着一家房企有大量货值,这些土地储备是企业获取资金和更多资源的“发展砝码”,也是投资者和资本青睐的筹码。
鉴于这一发展模式,开发商不得不去举债扩张,尤其在城市化率逐渐提升,新房增量市场规模稳定的天花板下,中型房企为了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大笔举债去扩充规模。所以,我们看到,信贷收紧后,“TOP30-TOP50”的房企境外发债占比从2016年的8%增长到了今年的38%。
而获得这些钱的前提是,融资成本提高了。但更大的前提是,2018年马上来了,2015年借的公司债该还了,房子卖的又不如预期,只有借新债还旧债。而且,还需要开拓更多的渠道去融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