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家网贷平台出手“去刚兑” “买者自负”时代如何赚钱)
优质的头部平台已开始率先向合规靠拢,开启“去刚兑”行动。业内人士称,在没有用户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选择会更加谨慎,倾向更加优质的平台
近期,网贷平台“去刚兑化”行动引起了业内及投资者的注意。《投资者报》记者根据公开报道并向所涉企业具体调查求证发现,目前网贷行业已经有7家平台已经开展了“去刚兑化”尝试。
不过,这一行动只是在悄悄进行着。不愿声张的背后,是否因为网贷平台担心投资者会因此离去?此举是否意味着风险前置,对平台的风控要求更高?
针对以上问题,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去刚兑”是大环境之下的必然趋势。金融专家董希淼呼吁,市场应该“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大家应理性看待刚性兑付被打破之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去刚兑”行动引起关注
近日,人人贷发布公告称,自2017年11月30日起,该平台取消原有的用户利益保障机制,借款人与出借人在此后通过人人贷平台的居间撮合服务达成的借贷交易,不再适用用户利益保障机制;11月30日前成交的存量借款不受影响。
《投资者报》记者就此第一时间联系到了人人贷一位内部人士,该人士表示:“我们已经落后了,基本头部平台(网贷行业排名靠前的平台)都在取消用户利益保障机制,这是监管的大趋势。”
一家广东地区网贷平台的高管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像人人贷这种对外明确用户利益保障机制取消的时间界限的做法是可取的。毕竟,从长期来看,“去刚兑化”是大势所趋,具体政策一定要对投资者明示。
随后,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人人贷之前,已有6家网贷平台做过“去刚兑化”的尝试,只不过未曾引起广泛注意。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8月和9月,在美上市的宜人贷和拍拍贷这两家网贷平台曾将“风险备用金”更名为“质保服务专款”;今年2月,PPmoney取消质量保证金垫付规则;到了今年3月,爱钱进不再发布风险准备金的相关任何报告;与爱钱进同时被披露的玖富,也不再设置风险备付金,而是引入国有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提供履约保证保险和保障计划;4月,有利网将风险准备金更名为风险缓释金。
此后,“去刚兑”行动停滞半年,直到近期人人贷再次行动,业界才真正对这一举动重视起来。正如人人贷内部人士所说:“头部平台肯定更在意的是合规。”言下之意,网贷平台此举也是为了应对监管的积极举措。
“去刚兑”不妨碍投资热情
《投资者报》记者对以上7家网贷平台进行研究后发现,这些平台成交量在百亿级别以上,用户数从百万到千万不等,网贷行业成交量和用户数均排名靠前,正是前述业内人士口中的“头部平台”,且它们均在2015年以前上线,其中拍拍贷更是历经了10年的发展。这些平台在监管落地后都在积极推进合规整改。
“春江水暖鸭先知”。既然头部平台已经行动起来,那更多的行业平台跟进也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今年上半年,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出台的整改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取消风险准备金、禁止变相承诺保本保息。对于明年即将迎来的备案落地,这是其中重要一项。
新联在线CEO陈智诚向《投资者报》记者指出,今年11月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大家都以为这一新规只对传统金融机构有影响,其实对P2P网贷行业来说也是一样的。
但要是真正“去刚兑”了,投资者是否弃这些平台而去呢?陈智诚认为不会。在他看来,在没有用户保障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的选择会更加谨慎,会倾向更加优质的平台。
《投资者报》记者通过爱钱进的运营数据发现,自今年3月爱钱进不再发布风险准备金相关的任何报告以后,4月到10月的投资用户数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显示投资人数未受这一变化的负面影响。
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既然“去刚兑”是大势所趋,那么失去了后续的“安保”,是否会造成网贷平台风险前置,对风控要求更加严格呢?
陈智诚向《投资者报》记者分析到,无论何时,风控水平都是金融机构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不管要不要“去刚兑”,平台的风控责任和风控压力都必然是很高的。在“刚兑”时代,风控影响的是平台的利润空间;在“去刚兑”时代,风控影响的是平台的用户信任度。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