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曾是“山西最年轻首富”,如今,因涉及2.16亿资金债务被限制出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6岁的李兆会没有想到,自己的前半生竟过得像“坐过山车上”一样,从最高处落至最低处。后半生他还有机会“触底反弹”吗?
近日,一纸法律文书将海鑫钢铁集团董事长李兆会再次带入公众视野。据悉,李兆会因涉及2.16亿资金债务拒绝履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而被限制出境。
出生于1981年的李兆会此前为公众所熟知,主要基于以下备受关注的几件事:一是22岁“临危受命”,接任其父“钢铁大王”李海仓之位,成为海鑫钢铁集团少帅;二是上任后淡出钢铁家业玩起了资本,令其饱受争议;三是26岁时登上当年胡润百富榜第78位,成为“山西最年轻首富”;四是2010年豪掷千金迎娶女星车晓,两年后离婚,陷入“3亿分手费”传闻。
昔日盛世俱往矣,如今36岁的李兆会深陷资金债务危机,因拒绝履行判决而被限制出境。以上,构成了李兆会起起伏伏的前半生。
外界给他贴上了“炒股败家”的标签,更有人将其作为一个“富二代接班”的案例来研究。不可否认的一点,仓促接班对于一个22岁毫无商场实战经验的年轻人而言,着实是一种压力。正如李兆会此前所言,“财富对我来说是种压力,我明白海鑫有9000多人等我开饭,我一个决策失误,会砸掉许多人饭碗。这个压力对我太大了。”
22岁接班成“少主”
在常人的认知里,人生因各种不确定性与未知体验而更精彩。但于李兆会而言,这或许是一种不同于常人的体验。22岁猝不及防的接班,让他从本来自然生长的人生开始进入一种难以名状的阶段。或许从他的形象上可窥一斑:22岁以前,他留着朋克范儿的长发;22岁后整齐的板寸,表情严肃。
这一切改变,只因2003年1月,其父李海仓在公司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枪杀。离奇的是,凶手冯引亮在现场饮弹自杀,留下了一个谜。至今为止,枪杀背后仍留一团疑云。震惊与惋惜之余,也给当时的海鑫钢铁集团留下了一个难题——“海鑫怎么办?”
作为当时在山西乃至全国钢铁业都赫赫有名的海鑫钢铁集团,在业界的地位举足轻重。1987年,42岁的李海仓集资40万元,在老家山西运城闻喜县建起了第一个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此后,他几乎以一年办一个新厂的速度,迅速在黄土地上创立了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海鑫投资有限公司和海鑫轧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并于1992年成立了总资产达3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在创建海鑫钢铁集团后,李海仓通过不断引资扩产,于1996年将公司成功打造为具有炼钢、轧钢等多样技术的大型企业,并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在钢铁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海鑫集团总资产在14年时间翻了13番,利税增长5000倍;2002年,海鑫集团资产总额达到40亿元,成为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而李海仓本人也因经营有方,被业界称为“山西钢铁大王”。
对于闻喜县而言,海鑫钢铁集团自诞生以来就是该县城最大的经济支柱,不仅解决了近万人的就业问题,还贡献了当地超过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尤其是在海鑫所在的东镇,全镇约6万人口中有80%的人要靠海鑫吃饭。根据一些当地人的说法,“海鑫打个喷嚏,整个闻喜都感冒”。
李海仓被枪杀发生时,恰逢海鑫钢铁集团创立十周年之际。李海仓曾信心十足地宣称,“要打造中国最大的钢铁民企”。枪杀案发生后,一时间风云变幻,企业停产、银行催债、员工讨薪……令海鑫钢铁集团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对于海鑫人而言,李海仓突然的离世,几乎等于“天塌了”。时任闻喜县委书记董鹏翔跳出来讲了一句,“处理李海仓的丧事不是一个简单的埋人”。他了解到,“谁来接班”是李海仓留给海鑫的最大难题。
彼时,22岁的李兆会身在澳洲留学,主攻企业管理学。他在澳洲接到老家母亲的来电,家里说“奶奶病了,让他马上回来一趟。”他并不清楚自己将会面临的一切。
2003年,李兆会在接受本刊的专访时坦承自己当时的状态:放下电话后,从一个澳洲的阿姨那里预感到是父亲出事了,但阿姨隐瞒,直到在香港转机时,李兆会看到两个女孩在看香港《华商报》头版头条,“头版一个大标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海仓被歹徒打死’一下跳进我眼里”,才确认了其父辞世一事。
通过媒体报道的方式得知父亲突如其来的去世,李兆会有点不相信,“当时脑子一片空白,觉得不可能。可那是香港《华商报》头版头条,空姐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把报纸收起来,眼泪擦干,说‘没事,给我一杯咖啡’。”下了飞机,在坐车回家的路上,李兆会心中五味杂陈,“坐在车里时的那种感受,可能成人很难理解,突然父亲不在了,以后怎么办?没有一点主意了。”
父亲不在了,谁来接班呢?很快,李兆会就想到了这些问题,“父亲没了,我们这个家该怎么办?公司这么大,又怎么办?”李兆会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
尽管李兆会一一考虑了这些问题,但在海鑫这样以家族成员为核心的企业中,却是由李家大家长、李海仓父亲李春元说了算。由于海鑫是由李海仓以一己之力创办而成,其所持有90%多的股份,在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给了长子李兆会。但在新任董事长的人选问题上,李家内部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为了确认最终的接班人,李家前后共召开了三次家族会议,商讨遗产继承权和新任董事长人选问题。据《商界》报道称,李兆会的五叔李天虎原本是最热门的董事长候选人。他在海鑫钢铁集团总经理的位置上已经干了八年,无论是经验、能力和人脉资源,都是董事长的不二人选,但这一提议却被李春元否决。随后有人建议由李兆会六叔李天杰做董事长,李天虎继续担任总经理,但还是没能通过李春元这一关。
最终,李春元力排众议,拍板决定由李兆会担任董事长,李家众人一片愕然。并且为了让李兆会快速上手,李家特地为他打造了一套保驾班子:五叔李天虎担任总经理,六叔李天杰担任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内部事务;曾和李海仓一起打天下的辛存海担任常务副董事长,负责日常工作;其余10名“托孤”元老分别担任各部门要职,全心辅佐“少主”李兆会。
至此,一个中国式的继承——“少主继位、老臣辅佐”在海鑫钢铁集团内部诞生。
突然的“龙袍加身”,李兆会表现得有点“底气不足”,他说当时觉得自己并没有能力来当这个董事长,“我觉得我没有这个能力,有太多的人比我适合这个角色。当时我很软弱,不想受这份苦,想逃避。”他甚至提出了他认为比他更合适的人选——“我五叔、六叔、辛总,他们虽然跟我父亲有差距,但至少跟我不在同一个层次。”并且李兆会告诉本刊,李海仓留下的财富对他而言是个“负担”。
也曾有媒体报道称,李兆会当时甚至吐露了自己的一个想法,“先做两年,实在不行就交给叔叔们管理”。但被推上去的李兆会在接班时说,“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
26岁成为“山西最年轻首富”
上任初期,众人对李兆会质疑的声音并未减少。
外界普遍认为,尽管“子承父业”符合情理,但年轻的李兆会毕竟从未涉足过企业管理实践,加上对钢铁行业一无所知,众人担忧不知他会将海鑫钢铁集团带向何处。
不过上任后不久,这位“少帅”并未令众人失望,他开始“改头换面”,先是剪了朋克范儿的长发,然后全身心投入道工作之中。据一位海鑫钢铁集团的董事回忆,上任后李兆会拼命学习钢铁行业知识,很快就弄懂了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也很有悟性地了解了董事长的角色——“30%的时间是从决策者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剩下70%的时间是在应付朋友和处理一些琐碎事”。
李兆会掌舵海鑫钢铁集团头两年的业绩也不错。2003年,海鑫钢铁集团的资产总值达到50多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这也是海鑫钢铁集团历史上发展最快和最好的一年。
他甚至表现出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潜力,超过了其父所在时的业绩。2003年下半年,李兆会掷下一亿元建起了高炉煤气发电厂,完成了对高炉和转炉的改造工程。这让海鑫钢铁集团在2004年钢铁总产值达到70亿元,远超李海仓创下的40亿元最高纪录。借此,李兆会更是一路登上了2004年《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排行榜”,他以30亿元身家,从李海仓在位时的第27位前移至第19位。
此外,他还通过“杯酒释兵权”清除了父亲的两位旧部,真正掌控了海鑫钢铁集团的实权。自己亲自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还将年龄相仿、同在澳洲留学的六叔李天杰设为自己亲近的帮手。
至此,他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来管理公司。这也是他践行?“公司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的豪言。凭借辉煌的业绩,李兆会令公司内外的质疑者哑口无言。
辉煌的背后,亦有隐忧。
2004年,在海鑫钢铁集团发展最辉煌之时,李兆会希望通过“商业模式的变革”来将父亲的事业做大做强,比如资本运作的方式。于是他开始在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成立了多家投资公司,开始介入资本运作。
海鑫内部一位员工曾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说,其实海鑫一直在“吃老本”。和整天在厂子里勤勤恳恳的父亲不同,对钢铁不感兴趣的李兆会将整个集团的重心从实业转向金融,在公司角色更像个甩手掌柜,他渐渐将公司日常事务交给手下“军师”处理,自己则专注投资。
不过李兆会在资本市场的几年确实“呼风唤雨”,得心应手。据前几年媒体报道,2004年,李兆会入股民生银行
成为第十大股东,到2007年上半年通过抛售手中民生银行近1亿股,套现超过10亿元。是年,26岁的李兆会登上当年胡润百富榜第78位,成为“山西最年轻首富”。
也有人认为这起投资的功劳主要不在李兆会,而在其父亲李海仓。据一位海鑫内部人士透露,功劳是基于李海仓生前担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而民生银行最初的“背景”就是工商联,李海仓曾担任民生银行董事。“民生银行的交易在李海仓生前就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只是披露出来的时候李兆会已经接班了而已。”该内部人士称。
之后,李兆会先后在资本市场购买了中国铝业、兴业银行、益民商业等上市公司股权,但并无特别亮眼的成绩。在打造资本平台的同时,李兆会在北京建立了两个投资平台——和嘉投资和惠宇投资。但资本市场的情况却不乐观,自从民生银行股份大部分套现之后,2012年初,西南证券以11.8亿元收购了山西海鑫所持有的银华基金20%的股份,这部分股份一直是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颇有价值的资产之一。
戏剧性的一幕是2007年11月,李兆会通过高价竞拍购得的这部分股权同样耗费了11.8亿元。原价转让意味着,五年时间李兆会的这笔投资难言成功。
沉迷资本,意味着李兆会离自己的老本行渐行渐远,也为海鑫日后遭遇危机埋下了隐患。早在李兆会抽身实业转向投资时,李兆会就让自己最信任的六叔李文杰掌舵海鑫钢铁集团。2009年后,李文杰逐渐淡出管理层。有传闻称,两人因为发展重心的问题闹僵,随后心灰意冷的李文杰最终选择离开。
李兆会对海鑫的不关注、不作为,令原本辉煌的企业错失无数机会,不得不逐渐陷入一种停滞状态。
这,暗藏着危机。
破产背后
作为一家企业战略的制定者、策略的执行者与监督者,领军者是否参与到企业运作当中,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一位海鑫的员工说,李兆会把90%精力都投在外面,这些年并不把钢铁当做主业。
某种程度上,李兆会对于海鑫的不闻不问、不重视,直接导致了海鑫的破产危机。从当时流传的“天价婚礼”就可以看出李兆会对海鑫的态度。
据报道,2010年,李兆会为迎娶影视明星车晓,婚礼布置极尽奢华。坊间传闻,彼时海鑫每个普通员工都收到了500元的红包,而海鑫的员工数量多达9000余人,从北京请来的婚庆公司将整个县城布置得比春节还热闹,婚礼总共造价500万元。不过,这段奢华极致的婚姻不到两年就走到了尽头。传闻最终李兆会支付了高达3亿元的天价离婚费。
“不说资本投资的巨额资金,就连结婚的时候都大肆铺张,举办极为奢华的婚礼,而对自己的老本行却很难看到大手笔的投资。”上述海鑫员工说。
离婚不久,李兆会套现山西证券四千万,涉嫌违规接受调查。2013年,一则“山西某钢厂因资金链断裂而停产,同时银行不予其放贷”的传言,导致当天铁矿石、煤炭和焦炭期货三大品种齐齐跌停。而该传闻中的“山西某钢厂”,所指正是海鑫钢铁集团。
2014年3月19日,昔日“中国钢铁第一民企”海鑫钢铁集团被迫全面停产。从此,光环褪去的李兆会开始频繁和法院及云集的讨债者打交道。
业内认为海鑫沦落至此实属必然。长期的家族内斗以及李兆会的“离位”,是造成现在海鑫的原因。据本刊2014年调查报道,“中层领导都是李氏家族的外戚把持,李兆会又常年不在海鑫,对企业的掌控力非常小。”一名海鑫的员工透露,海鑫最大的问题在于“群龙无首”,又没有制度保证,所以腐败丛生。
海鑫绝大多数员工至今没有见过李兆会。他们称,这与李海仓时代完全不同。据悉,在海鑫的“李海仓时代”,“那时谁想见他都很容易,走进他不设门卫的旧办公楼就可以”。而李兆会则难得在海鑫露一次面。“原来李海仓非常喜欢媒体,对媒体的态度非常欢迎和开放。而他(李海仓)基本上都不出闻喜,就呆在海鑫里面,而李兆会则完全相反。”
正如婚姻破裂后赔偿3亿元的苦果一样,这位昔日首富现在不仅面临逾期贷款的难题、银行上门讨债,如今更是面临着拒绝还债被限制出境的窘境。
有分析称,从2003年到2014年,李兆会接班的十一年,实质是“逃离”钢铁主业的十一年,他的能力被外界过分夸大,反而变成一种压力。有观点认为,或许在资本市场,李兆会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才有机会带领海鑫钢铁集团完成大转型。
但事实是李兆会的资本运作终究没有扭转海鑫破产的命运。
很多海鑫员工都证实过一个细节:很多次海鑫历尽艰辛完成一件大事,李海仓都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李海仓更是将自己的疲累随手写在一张纸条上,从国外回来探亲的儿子后来从服务员手里看到了——“我太累了。”而李海仓生前也曾说过: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搞企业,不希望他们像自己一样累。
这似乎只能是作为父亲的一个心愿而已。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