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海信缠斗夏普欲争全球第三)
海信夏普两大巨头之间的专利战愈演愈烈。随着两家对簿公堂,昔日盟友也正式变为敌人。
在夏普对海信发起了一连串诉讼后,海信进行了反击。日前,海信电器正式向北京和青岛两地法院发起诉讼,指控夏普多达十几款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电视机产品侵犯海信发明专利权。目前,北京和青岛知识产权法院已经受理了该案。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海信胜诉,则夏普彩电将在中国市场遭遇麻烦;而如果夏普胜诉,则海信在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同时在全球市场,在彩电领域拥有实力的海信和夏普都觊觎第三强的位置,这是一场地位之争。”
争夺北美市场
随着两大巨头闹上法庭,海信与夏普的斗争进入白热化。
今年6月9日夏普在美国加州法院向海信提诉讼,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夏普电视事业品牌,并要求赔偿至少1亿美元;两个月后,夏普再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调查海信集团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并称ITC有权禁止进口那些损害美国专利的产品。
对于夏普的这一行为,海信回应称:“这是恩将仇报。”
近日,海信打出反击拳,海信电器正式向北京和青岛两地法院发起诉讼,指控夏普多达十几款在中国国内销售的电视机产品侵犯海信发明专利权,涉嫌侵权产品在中国三十多个省市有售。
海信诉称,其拥有名称为“一种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和LED液晶电视”的涉案专利。夏普及其关联公司未经海信公司许可,制造、许诺销售、销售的“LCD-60SU860A”等九款液晶电视,均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构成我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中规定的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海信在诉状中要求法院判令夏普立即停止侵犯其专利权,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权产品,及销毁侵权产品。
目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受理了海信诉夏普侵犯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海信想夏普提起诉讼,是向其施压的一种行为,双方的诉讼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两大彩电巨头虽然打着热闹,然而在两年前两者还是盟友,且惺惺相惜。
2015年7月份海信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海信方面提供的信息显示,根据协议,海信托管夏普北美品牌的时间为2016年1月6日至2021年1月5日。
不过,随着鸿海集团入主夏普后,其策略发生变化,并以海信销售低质产品为由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其品牌,且至少赔偿1亿美元。海信方面对此并不认同,表示将继续在北美生产并销售夏普品牌电视产品。此后,双方相互将对方诉至法庭,海信更是直指夏普侵犯其专利权。而两家之间的品牌争夺战也演变为一场诉讼大战。
家电业专家刘步尘表示:“此前夏普在美国起诉海信,要求提前收回夏普在北美洲的品牌授权,这让海信十分愤怒,认为夏普违约。事实上,海信有深层次的考虑:如果让出夏普授权,则海信在北美洲的彩电销量会一落千丈。”
据悉,海信彩电在北美洲(主要是美国)的销量,70%以上来自夏普品牌的支撑,一旦提前退还品牌授权,则海信彩电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将大幅下滑,这是海信不愿意看到的。
“海信和夏普瞄准的都是全球彩电第三强的位置,因此,把对方打下去,自己成为第三强的可能性就大一些。这也两家家电巨头互视对方为敌人、互相缠斗的重要原因。”刘步尘认为。
海信的危与机
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上游面板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包括海信在内的中国黑电企业均遭遇危机,业绩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海信电器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37.46亿元,同比增长7.5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7%。海信电器的业绩也被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所拖累。海信方面也对外表示,将通过调整来尽快恢复业绩增长。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